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北省种畜禽质量监测站从2010年成立至今,分5批完成了对全省部分种猪场的近千头种猪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并在每次测定结束后举办种猪拍卖会。这些工作的开展,为河北省养猪生产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现了种猪质量数据化,开创了种猪质量第三方检测先河,为种猪场引种提供了依据,推动了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实施,促进种猪登记的组织开展,强化了种公猪站建设和人工授精的推广,促进了地方猪种的保护、选育与利用,带动了养猪企业育种工作的开展等。  相似文献   

2.
种猪遗传评估是猪育种的中心和常规工作,是决定育种成效的关键。自2007年以来,在全国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和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推动和支持下,我国的种猪遗传评估工作得到持续稳步的推进,研发建立了我国种猪遗传评估技术体系,包括育种值估计模型、综合选择指数、场间关联性估计和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基于动物模型BLUP的遗传评估技术已在种猪场(尤其是国家核心种猪场)广泛应用。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已积累了226.1万头种猪的生长性能测定数据和94.5万头母猪的繁殖记录,每年所收集数据量、数据的质量和场间关联率均逐年提高,利用这些数据每周为全国核心种猪场进行一次遗传评估。今后需在增强场间遗传联系、增加遗传评估性状、有效利用中心测定站数据和加强技术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种猪遗传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3.
周开锋 《猪业科学》2014,(4):122-124
<正>(上接2014年第3期125页)"优先支持一级以上种猪场开展良种登记、种猪测定、遗传评估工作",提出了改良计划的工作步骤。本计划规定了在一级以上种猪场分"三步走"开展工作,即从良种登记开始,其次强化种猪的场内和集中性能测定,最后实现区域性遗传评估,开展联合育种和遗传交流工作。"稳步推动生猪遗传改良持续、有效开展,逐步减少对国外种猪的依赖",提出了落实改良计划的工作方法,建立稳步推进的运营机制,持续有效的长期坚持,不贪大,不全盘否定。不一下子限制掉所有国外猪种的引进,而是要逐步培育种猪育种龙头,一点点减少对国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生产性能测定和精液交换是生猪联合育种的基础。为了推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技术的应用及种公猪站和猪人工授精体系的建设。对种猪场的种猪质量进行监督检验。打造和建立种猪联合育种的平台,河北省于2010年开始开展利用中心测定站进行种猪生产性能测定工作.  相似文献   

5.
种猪性能测定技术在四川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 ,在猪育种改良中 ,种猪性能测定是极其重要的技术措施和保证条件。世界养猪先进国家和地区 ,均建立了完善的中心测定与场内测定相结合的种猪性能测定制度 ,进行良种的科学规范测定与登记管理 ,这些措施对于推动种猪生产性能的提高 ,改进猪肉品质 ,收到显著成效。我国有外种猪场数百个 ,虽然大多数猪场都开展了育种工作 ,但是测定技术不规范统一 ,种猪质量参差不齐。为防止种猪性能退化 ,往往每年从国外引进相当数量的种猪 ,所花费用很大 ,同时带来一些猪群健康等问题。近年来 ,我国湖北、广东、四川、北京、浙江等省市相…  相似文献   

6.
种猪的育种体系是指对一个品种猪种群的长期繁殖与选育体系.目前,中国的种猪育种体系主要是指部分外国品种猪的育种体系,重点是在95家国家级核心种猪场.国外有效的猪育种体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型专业化育种公司的封闭式育种体系,进行多个专门化品系选育及配套系筛选;另外一种是养猪发达国家的中小型种猪场通过专业机构进行信息联合和公猪资源共享,进行联合遗传评估开展纯种猪选育,从而形成的公众型联合育种体系.我国种猪育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是:(1)过分强调纯种繁育,缺少国外大公司内部的杂交繁育体系,这是我国和他国在育种体系上的差异;(2)在猪遗传评估中,对同一品种内的各"系"间能否"杂交"未作正确解析;(3)我国种猪遗传评估工作虽已进行了17年,每年收集约40万头猪的生长性能测定数据,但未达到预期的效果;(4)不重视对我国新培育猪种和濒危地方猪种资源的育种体系建设.由于错误的猪育种体系,我国过去几十年培育出来的许多猪品种都消亡了.任何生物品种在世代延续中都在发生变化.品种作为一个群体,有时处在同质状态,有时则处在相对异质状态,而且是同质状态与异质状态相互交替存在.在10(5~15)年时期相对较同质,其后的10(5~15)年相对较异质,再10(5~15)年同质,再10(5~15)年异质,如此反复循环,螺旋式地上升.这种将多个品种有序变化线条拼起来的模式可称为"网式育种".我国许多地方品种的形成过程中,都存在着"网式育种"现象,虽然其过程并不像上述那样典型.一个品种依照"网式育种"模式,留优去劣,不断循环,它就能不断变化,不断延续,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7.
<正>养猪生产中,提高猪的增长速度和母猪的繁殖性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但种猪的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受到品种、胎次、产仔季节等固定效应的影响。试验根据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中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以及遗传评估的方法,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利用来源于天津市某两家国家核心种猪育种场的生长性能测定和繁殖记录数据,对影响大白猪、长白猪的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的品种、性别、胎次、产仔季节等固定效应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8.
畜牧     
正农业部取消一家生猪核心育种场资格因种猪数量减少2016年1月,农业部组织对11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进行了督导检查,采取现场核查与上报数据对比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查了核心育种场企业资质、种群规模,种猪生产性能测定、遗传评估、遗传交流、数据报送工作开展情况等。阜新原种猪场等  相似文献   

9.
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实施以来我国猪主要经济性状进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自2010年实施以来,经过10年发展,对我国生猪育种产生了深远影响。本研究收集2010—2019年全国猪育种数据,分析我国猪育种主要考虑的3个目标经济性状表型和遗传进展,反映我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成效。结果表明:我国杜洛克、长白和大白3个品种种猪登记和性能测定数据量逐年增长,建立了约15万头母猪组成的育种核心群;杜洛克、长白和大白3个品种猪平均每年表型和遗传进展,达100 kg体重日龄为0.90、0.67、0.5 d和0.51、0.3、0.4 d;100 kg活体背膘厚为0.07、0.06、0.04 mm和0.06、0.02、0.02 mm;长白和大白总产仔数平均每年表型和遗传进展为0.10、0.17头和0.013、0.016头,杜洛克主要考虑生长速度和瘦肉率,总产仔数变化不大。3个品种核心群群体结构不断优化,更新速度加快,我国猪育种工作进入了"引种-适应-改良-提高"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生产性能的测定是种猪遗传育种工作的基础。通过加强政府的监管和扶持,加强技术培训,建立全省种猪测定信息数据库,进行统一遗传评估,指导各种猪场进行种猪选留,同时开展种猪场间遗传交流,推进福建省种猪育种工作健康规范开展。  相似文献   

11.
在影响养猪效益的诸多因素中,种猪性能起主导作用。我国有瘦肉型种猪场超过200个,每年还从国外引进相当数量的种猪,种猪群体规模当属世界最大。但我国多数种猪选育场单个品种的育种群规模都比较小,每个猪场各自为阵;在育种方法上,由于缺乏足够的投入,多数种猪场还处于根据体型外貌或者体型外貌加表型选择的阶段。同时,为了减缓发生小规模猪群的近交衰退,种猪场多采用保留血统的家系内选择方法,育种效率普遍低下,优良基因不断流失,猪群遗传水平逐年下降,而为了保持较高的销售量,种猪场不得不淘汰猪群,重新引进大量种猪,从而陷入"引种-退化-再引种"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辑]据农业部网站2016年3月9日报道,为加强核心育种场监管,2016年1月,农业部组织对阜新原种猪场等11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进行了督导检查,采取现场核查与上报数据对比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查了核心育种场企业资质,种群规模,种猪生产性能测定、遗传评估、遗传交流、数据报送工作开展情况等。从检查情况看,大部分核心育种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能够按照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要求,积极开  相似文献   

13.
正为加强核心育种场监管,2016年1月,我部组织对阜新原种猪场等11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进行了督导检查,采取现场核查与上报数据对比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查了核心育种场企业资质,种群规模,种猪生产性能测定、遗传评估、遗传交流、数  相似文献   

14.
正种猪场内生产性能测定,是依靠育种场自身的力量和条件,在全国测定方案或中心测定站测定方案指导下,按统一规程进行测定,为场内猪群的遗传改良提供信息,其测定结果在场内进行遗传评估,同时,报河北省遗传评估中心进行遗传评估,并进行品种登记。目前,这项技术在中国被越来越多的猪场所认可和信赖,并成为猪场生产管理上非常重要、有效、不可缺少的数字化管理工具,通过数据及时解决猪场育种和生产问题,为今后更为科学的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我国猪育种实践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德林 《猪业科学》2006,23(1):28-30,1
1 关于育种 过去很多人都抱怨.中国有很多育种专家.却没有育成很好的猪品种.从国外引进大量的种猪。实际上.中国有很多猪品种.有地方品种.也有很多育成品种。近20年中国普遍引入国外长白、大白、杜洛克种猪。引来以后怎么办?基本上是扩繁、销售、退化、再引种。因此.很多人认为引来品种出现很大分离.退化很快.那麽.对国外引入品种如何选育提高.使其适合于本地生产.这个工作是不是育种。2005年以来专家们特别明确了这一概念.“育种就是从遗传上改良.并使其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这样我们现在的所从事的工作就是育种.不一定追求一个新的品种的育成。大量经验表明.从国外引入品种.能够正常发情配种的母猪大约在70%.到第二代纯繁会出现严重分离现象,这就需要严格选择淘汰。  相似文献   

16.
利用遗传改良技术能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本文结合沙子岭猪的遗传改良实践,详细介绍了地方猪纯种选育、杂交利用、新品种(配套系)培育、繁育推广体系构建等常规遗传改良技术。文章分析指出,性能测定是遗传改良的基础,遗传评估是精准选种的依据;科学选配父本品种是地方猪取得杂交改良效果的重要手段;培育新品种(配套系)是地方猪种高效利用的最佳技术途径;建立健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是发挥高产种猪遗传潜力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原种猪场育种部自建场来,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种猪育种思路和方法,积累了大量的育种经验。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育种方案,重视团队建设,坚持科学的测定,积累真实准确的数据,细致分析并应用各类数据,注重遗传交流等,各品种种猪性能都取得了明显的遗传进展,取得了阶段性育种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规模化生产条件下持续规范化开展种猪性能测定,推进河南省种猪联合育种工作。对河南省33家省级种猪场数量及分布、群体结构、测定情况、育种设施配置和育种人员层次结构等数据进行了分析,33家种猪场分布于全省13个省辖市,占省辖市的72.2%,其中南阳市6家、鹤壁市4家、洛阳市3家、驻马店市3家,占全省种猪场数量的48.5%;其中31家的种猪群占全省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种猪场的93.9%,代表了河南省种猪群体水平;其中25家种猪场育种软件可以实现与河南省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对接;其中16家种猪场使用GBS软件,其余使用KF、GPS或自主研发等;其中26家种猪场拥有测定员证,占83.9%。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使测定数据能更好地服务于种猪场的育种工作,不断提高种猪育种效率,推进区域性种猪联合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外的生猪育种公司不断地对我国进行种猪直销,并在国内建立了一些合资和独资的种猪卫星场,通过收集这些种猪场的一线育种数据进行技术控制。如果我国的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不能尽快完善,我国的生猪育种将会被这些育种公司长期垄断。与我国育种体系较类似的加拿大种猪改良中心(CCSI)值得我国借鉴,但我国的生猪育种应更新理念,建立创新机制,树立育种标准化理念,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实体化运营国家和区域性育种公共平台和全国种猪生产区高端核心种猪站布局。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实施,对种猪育种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为此,从规模化种猪场种猪育种实践中进行经验总结,并从种猪育种动力、数字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化和联合趋势上来提出推进我国种猪场种猪育种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