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多年来,在生猪养殖生产过程中,无论是集约化养猪场还是散养户,使用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是预防生猪疾病和促进生猪生长的重要手段。但抗生素类饲料以及临床治疗时使用的抗生素存在着使用不科学的问题,导致细菌耐药性、兽药残留问题尤为严峻。为此,农业农村部在2018年颁布了《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1年)》。可见,畜牧业"减抗、替抗、无抗"是今后绿色农业  相似文献   

2.
细菌性疾病常常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控制细菌性疾病的主要方法是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和合滥用,危害养猪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并造成了食品安全问题,生猪"无抗"养殖已经迫在眉睫。笔者根据生产实践,总结分析了影响生猪生产的主要细菌性疾病及其流行情况、"无抗"养殖在生猪生产中的应用情况、生猪细菌性疾病"无抗"防控策略等方面,以期能够帮助更多养猪从业者。  相似文献   

3.
正1新"肠态"的特点新"肠态"时期,微生态的研究有以下3个特点。1.1禁止抗生素作为促生长剂的使用。2020年在饲料中全面禁止抗生素的使药物饲料添加剂于2020年全部退出;饲料端"禁抗"、养殖端"减抗、替抗";"关于2018—2021年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养殖端减抗和限抗的时间表。1.2人体微生态研究与应用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无抗养殖是指在饲养过程中不使用抗生素的技术。无抗养殖可以避免抗生素残留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和抗生素残留对人类的危害。生猪养殖各类疫病的预防和治疗是不容忽视的。不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就必须找到无毒副作用、无残留具有抗生素作用的绿色物质来替代抗生素,对病菌的生长繁殖进行有效控制,提高断奶仔猪的抵抗能力,使其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5.
王兴礼 《中国猪业》2022,17(6):54-58
生猪养殖方式中按是否投入抗生素可分为生猪的“有抗”养殖和“无抗”养殖。生猪的“无抗”和“有抗”养殖存 在不同的弊端:如生猪“无抗”养殖,会带来猪的腹泻等病症的发生率增多、病死率增加、料肉比升高等问题;生猪“有抗”养殖,则会导致耐药病原体产生、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对猪的健康损害、猪肉的药残对食用者的危害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目前,由于抗生素对猪的部分疾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因此,抗生素在治疗方面仍可使用;同时,由于养殖技术及物质支撑能力的提高,消费者对猪肉品质的更高要求,更促进了生猪“无抗”养殖的发展。本文对生猪“有抗”和“无抗”养殖做辩证性论述,旨在引导生猪养殖业向现代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养猪》2021,(4)
目前全世界都在关注养殖动物饲养过程中的"减抗"、"限抗"和饲料端"禁抗",无抗养殖正成为今后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笔者简述了北美(加拿大)生猪无抗养殖中与饲料相关的研究和应用概况,阐述了无抗养殖中的关键因素及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展望了无抗养殖及无抗养殖中固体发酵类产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正1对于"无抗养殖"的观点目前,关于"无抗养殖"的观点可分为两种,一是保障食品安全,在养殖过程中做到全程无抗;二是养殖过程中使用抗生素是常规的通行做法,不使用抗生素是不可能的。2无抗养殖是个世界难题"无抗养殖"是世界性难题,目前欧美发达国家都无法到达。以中国目前的养殖现状,连科学、正确使用抗生素都难以做到,"无抗养殖"只能是  相似文献   

8.
《北方牧业》2014,(8):13
正近年来,德国"抗生鸡"、"抗生猪"丑闻频发,牲畜饲养过程中大量使用抗生素令人担忧。德国新版《药物管理法》4月1日生效,对在牲畜饲养过程中使用抗生素进行了具体规定。新法规定,农业企业每6个月向有关部门汇报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的抗生素种类、用量以及给药牲畜的  相似文献   

9.
"无抗"饲养是目前推崇的一种重要的绿色养殖方式.使用抗生素替代品有利于实现"无抗"养殖.二甲酸钾是近年来抗生素替代品研究的热点之一.猪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动物之一,二甲酸钾对生猪生产有很多好处.本文主要概述了二甲酸钾的理化性质、安全性、作用机理以及作为抗生素替代品以饲料添加剂的方式在养猪行业中的应用情况,希望为养猪...  相似文献   

10.
国际     
正德国立法规范牲畜饲养中使用抗生素近年来,德国"抗生鸡"、"抗生猪"丑闻频发,牲畜饲养过程中大量使用抗生素令人担忧。德国新版《药物管理法》4月1日生效,对在牲畜饲养过程中使用抗生素进行了具体规定。新法规定,农业企业每6个月向有关部门汇报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的抗生素种类、用量以及给药牲畜的数量。监管部门将根据汇报情况分  相似文献   

11.
中小型生猪养殖场对养殖技术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对疾病预防的重视程度不高,认识不足。在养殖过程中,为了使生猪不发病或少发病,一些养殖场存在滥用抗生素现象,不利于生猪及产品的质量安全。为此,要提升生猪养殖各环节的饲养管理水平,减少生猪发病造成的损失。要合理或减少使用抗生素,严格执行休药期,减少抗生素在肉品中的残留,保证养猪业健康发展和猪肉产品的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生猪养殖大国,同时也是生猪消费大国,每年对猪肉的需求量十分巨大,生猪养殖产业规模也比较大。过去为了增强生猪的抗病能力会使用抗生素,减少生猪的死亡率、降低生猪养殖成本。但长时间使用抗生素会在猪肉中形成残留,人们长期食用这种猪肉会影响身体健康。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农业和食品专家提出用益生菌代替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猪肉年消费量占全国肉食消费量的50%左右。但在养猪生产中抗生素不规范使用、滥用现象依然存在,这既加大了生猪疾病防治的难度,也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影响了生态环境质量。生猪无抗养殖是大势所趋,文章针对生猪养殖业的普遍现状与存在问题,结合国家对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要求及国际生猪业发展行情,探索一种生猪无抗养殖的可行模式,以期加快生猪无抗养殖技术的推广,促进生猪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相似文献   

14.
生猪无抗养殖替代物研究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抗养殖是减少抗生素残留、提高猪肉品质、满足消费需求变化和实现供给侧改革的需要,也是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从管理、观念、饲料、添加剂和养殖环境等产业链相关领域实现无抗生猪养殖已逐渐成为国内外同行的共识。文章主要从生物发酵和微生物饲料、抗生素替代物质(抗菌肽、酶制剂、中草药、酸化剂、新型添加剂等)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对生猪无抗养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规模化猪场在生产过程中,因为疾病的困扰,使用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是预防和促进猪只生长的主要手段。在现有养殖条件下,如何进行生猪健康养殖一直是我国养猪业重点关注问题。本文通过豆粕现代生物发酵技术,在生猪饲养生长过程中进行抗生素零添加试验,高蛋白质营养成分的消化利用率,调整和维持生猪肠道菌群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减少疾病,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16.
张吉鹍 《猪业科学》2022,39(7):41-45
<正>1前言尽管在我国动物生产中饲料端已经严禁使用抗生素,在养殖端亦尽量减量使用治疗用抗生素,但多年来的抗生素滥用所带来的细菌耐药性问题,仍然是困扰我国动物生产的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在饲料端禁抗、养殖端减抗新形势下,如何在保证动物生长、生产健康高效前提下,发挥其最佳遗传潜能且又能避免细菌耐药性问题,是多年来国内外动物营养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他们也试图找到抗生素的“替代产品”。已做的探索表明,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猪肉是我国消费量最大的肉类产品,养猪业也是使用抗生素的主要领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安全无抗猪肉的需求越来越大,生猪健康养殖也成了养猪业发展的趋势。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环保的替代产品来解决生猪养殖中过度使用抗生素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是当今饲料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主持人章亭洲:抗生素问题一直困扰着消费者和养猪人,今天我们就围绕"无抗"进行讨论。1问:什么是"无抗"?夏东:"无抗"并非指养殖过程全程不使用抗生素治疗,而是指禁止在动物饲料中添加。刘向阳:"无抗"是养殖业所有人的美好期望,  相似文献   

19.
在饲料端"禁抗"和养殖端"减抗、限抗"的背景下,养猪生产水平面临下降的风险,这样将可能导致养殖成本增加.试验在饲粮中不添加抗生素而添加微生态制剂,在非洲猪瘟阳性区域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饲养管理,从断乳后到育成猪阶段,试验猪成活率为100%,证明无抗养猪和区域化控制无疫养猪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0.
欧洲药品管理局关于抗生素的最新分类和使用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年,欧洲药品管理局就抗生素的分类和使用范围等事项指定由下属的人用药品委员会和兽药委员会批准并向公众开放咨询,最终根据抗生素的种类、药物特性、给药途径、耐药性风险以及对公众安全的潜在影响,将抗生素分为A类(Avoid,意指"避免")、B类(Restric,意指"限制")、C类(Caution,意指"注意")和D类(Prudence,意指"谨慎")四个类别,风险程度依次降低,为人们选用抗生素提供指南的工具。我国养猪生产正经历饲料端"禁抗"和养殖端"减抗、限抗"的大趋势,欧洲药品管理局关于抗生素的分类对养猪生产科学选用抗生素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