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莫顿神经瘤的超声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以期尽早为临床医生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27例趾间神经瘤的Morton结节超声显像特征,包括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有无回声增强、受挤压后移动情况及血流分布情况.结果超声显示结节边界清晰,椭圆形低回声,不伴后方回声增强,受挤压后结节可上下移动,同时伴有瘤体内血流信号增加,这是莫顿神经瘤超声的主要表现.结论莫顿神经瘤超声征象具有明显的特征性指标,超声影像检查对莫顿神经瘤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具有无创性,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经阴道超声诊断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43例患者临床资料,将超声图像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88.3%(38/43)。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声像图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团,内见多个细小无回声,内呈蜂窝样改变,与肌层分界尚清晰,未见或仅见少许血流信号,经阴道超声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许多先天性胎儿畸形都可在产前得到诊断,我们遇见1例先天性复杂畸形胎儿,在妊娠中期得到诊断,现报道如下. 病例:22岁孕妇,孕14周,于2000年10月9日来我室就诊,宫内见胎头光环显示,双顶径3.4cm,胎儿枕部见大小为3.4cm×3.8cm无回声区,内回声均匀,周边清晰,自颅顶部向外突出,胎儿股骨长2.2cm,胎心搏动规律、最大羊水池深度7.8cm,胎盘附着子宫前壁呈I级,子宫后壁见一如前壁胎盘回声相似的胎盘显示,胎儿腹壁回声中断距离为2cm,并在胎儿两股骨间见大小为2.6cm×1.8cm稍强回声光团,内回声不均,呈“筛状”,周边不规则,并见其蠕动(见附图).CDF I:上述稍强回声光团内未见血流信号显示.超声提示:①中孕,单活胎;②羊水过多;③胎儿畸形(腹裂内脏外翻,脑膜膨出);④附胎盘.  相似文献   

4.
病例:患者男性,15岁。于半年前发现左上腹肿物,近来逐渐增大就诊。临床检查:左上腹触及质中等硬的肿物,无活动。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脐左上方可见4.3cm×1.7cm×2.3cm的实质性肿物,边界清楚,其内回声不均匀,可见条状强回声光带,肿物后方回声稍强。肿物内血流丰富,测其血流为高速低阻血流,阻力指数RI=0.45,超声诊断:左上腹实质性肿物(考虑为恶性)。手术所见:左上腹可见4.5cm×2.0cm×2.5cm的椭圆形肿块,内呈灰白色、鱼肉状、质地软脆。病理诊断:左腹壁血管外皮细胞肉瘤。 术后22月因左上腹切口下方肿物就诊。行彩色多普勒检查:于左上腹原切口处可见3.3cm×1.7cm×2.0cm形态规则实质性肿物,内回声不均,可见多个低回声光团。肿物内可见血流信号丰富,测血流为高速高阻,RI=0.80。超声诊断:左上腹实质性肿物——肉瘤复发。手术所见:左上腹可见3.5cm×2.0cm×2.0cm椭圆形肿块,瘤质韧实呈鱼肉状。病理诊断:左腹壁血管外皮细胞肉瘤。 讨论:左腹壁血管外皮细胞肉瘤是从血管外皮细胞发生的肉瘤。通常单发,大小不一,呈结节状。恶性度高,易复发。应尽早检查诊断,以便早治疗,术后定期复查。超声波检查可作为复查的一项主要手段,具有无创伤、无痛苦,简便易行的特点。只要肿块在1cm以上便可被检出。根据肿块回声性质、血流信号特点,结合病人及上次超声诊断,可为病人及早再手术提供较可靠的依据。我们认为超声波复查应在术后每2~3个月进行1次为宜。  相似文献   

5.
二维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乳腺肿块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乳腺肿块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120例女性患者,术前应用二维超声观察乳腺肿块的大小、形态、位置、边界、包膜、内部回声;采用CDFI检测肿块周边及内部的血流形态、特点,并将彩色血流分为0~Ⅲ级。结果超声诊断乳腺肿块检出率为100%,良、恶性肿瘤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5%、85.7%。良性肿瘤多表现为边界光滑,侧缘回声减弱,CDFI血流分级以Ⅰ~Ⅱ级为主;恶性肿瘤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CDFI血流分级以Ⅱ~Ⅲ级为主。恶性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分别为(28.2±7.3)cm/s、(0.78±0.09)、(1.8±0.3),良性组则分别为(13.5±6.7)cm/s、(0.63±0.07)、(1.2±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维超声联合CDFI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前有关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诊断的报道较少见,临床上患该病的患儿却很多见,本文总结了我院自1998年9月~2000年12月148例住院及门诊患儿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声表现,以期获得较好的超声诊断标准,为临床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超声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直径大于3 cm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43例直径大于3 cm肾上腺肿瘤的患者,分析超声图像特征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43例患者中超声诊断正确41例,误诊1例,漏诊1例;定位诊断率约95.3%。肿瘤以单侧单发为主,其中恶性转移瘤多来自肺癌,且大部分与原发灶来自同侧。肾上腺肿瘤形态多规则,内部回声多为均匀低回声,少许瘤体呈高回声或混合性回声,大部分肿瘤无明显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检查对直径大于3 cm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临床分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记述异钩属一新种,即大鳍雏异钩棘头虫Arhythmacathus mysturi sp.nov.与其他相似种进行了比较.新种体呈纺锤形,躯体前端披有小棘;吻部粗大,雄虫吻的大小(0.35~0.46)mm×(0.11~0.14)mm;具有吻钩6列,每列7个;吻腺较长,延伸到精巢前端,为(0.55~0.79)mm×(0.046~0.098)mm;前、后精巢的大小分别为(0.16~0.20)mm×(0.15~0.19)mm,(0.15~0.18)mm×(0.14~0.17)mm.虫卵大小为(0.0207~0.0294)mm×(0.0051~0.0069)mm.  相似文献   

9.
肾错构瘤25例超声显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肾脏错构瘤 (AML)的超声分型及彩色多普勒对AML的诊断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 2 5例AML的声像图特征表现。结果 :声像图表现可分为三型 :( 1)高回声型 69%;( 2 )高低混合回声型 2 4.1%;( 3 )低或无回声型 6.9%。回声类型的不同可能与肿瘤大小 ,有无出血性坏死 ,肿瘤成分及其构成有关。彩色多普勒显示肾错构瘤≤ 3cm者 ,多为无血流信号型 ;>3cm者则多为中心型及穿透型。阻力指数 (RI)在 0 .5~ 0 .7之间。结论 :( 1)超声表现为高回声型和呈洋葱片样图形者 ,有诊断价值 ;( 2 )超声示高低混合回声型者可提示诊断 ,并能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确定有无内出血和破裂 ,帮助决定治疗方案和术式选择 ;( 3 )AML也可表现为低回声型 ,极似肾恶性肿瘤 ,必须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临床病史与肾癌相鉴别 ,必要时应做肾活检  相似文献   

10.
1病例男,32岁,未婚。于2008年12月24日因“右侧阴囊包块3月余伴疼痛”入院。入院体检:右侧阴囊见大小约7cm&#215;5cm&#215;3cm的包块,不光滑,质硬,触痛不明显。曾于外院以睾丸炎收治。于今年9月发现质硬,刚开始如正常睾丸大小,后逐渐长大,约鸡蛋大小,触痛不明显。20年前,有右侧隐睾手术史。彩超所见:右侧阴囊内未见正常形态的附睾及睾丸实质回声,见一范围约60cm&#215;35mm的混合性团块回声,内回声不均匀,以高回声为主,可见不规则低回声及少许无回声区,其后方未见明显声衰(见第78页彩色图版Ⅲ之图1)。右侧阴囊团块内可见较丰富动静脉血流信号(见第78页彩色图版Ⅲ之图2,3),动脉血流频谱阻力指数为0.9。左侧附睾切面形大小正常,内部回声尚均匀,未见异常回声。左侧睾丸、附睾内未见异常血流信号。双侧精索部位未见明显异常迂曲无回声分布。VALSAL-VA实验:精索静脉未见明显返流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侧阴囊内实质非均质包块。CT:盆腔轴位平扫,基线XY,层厚、层距5mm。盆腔未见明显异常块影。右侧精索内可见一个小圆形低密度影。右侧睾丸内可见混杂密度阴影,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CT提示:①盆腔未见异常块影;②右侧精索局限...  相似文献   

11.
张弼 《北京农业》2012,(28):34-35
正猫抓热又称猫抓病,是与猫接触或被猫抓、咬伤后感染巴尔通体所引起的一种良性、自限性细菌性人兽共患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皮疹和慢性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维灰阶血流成像(B-flow imaging)技术对胎儿单纯性室间隔缺损(isolated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i-VSD)的诊断价值,并与彩色多普勒(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及高分辨率血流显像(high definition flow,HDF)比较。方法对受检胎儿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四腔心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及大动脉短轴等切面观察有无室间隔回声脱失,结合CDFI、HDF、B-flow显像技术观察室间隔穿隔血流信号,记录VSD大小、部位。结果 33例胎儿,二维超声诊断i-VSD15例(45%),CDFI及HDF诊断i-VSD均为31例(94%),B-flow技术诊断i-VSD为32例(97%),胎儿产后小儿超声心动图证实33例为i-VSD。结论 B-flow技术能够对胎儿i-VSD做出正确诊断,特异性高于CDFI和HDF。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对腹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腹部淋巴结结核30例之肿大的淋巴结的位置、大小、形态、回声强度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腹部淋巴结结核患者30例,肿大淋巴结137枚。呈圆形肿大115枚(83.9%):内部回声呈低回声95枚(82.6%),弱回声20枚(17.4%);呈串珠样或融合成分叶状肿大团块共22枚(16.1%):内部呈低回声13枚(59.1%),弱回声9枚(40.9%)。30例包膜回声均清晰(100%):其中表面呈光环状及半光环状高回声22例(73.3%),钙化8例(26.7%)。结论:腹部结核性淋巴结肿大最具特征性的表现:表面呈光环状或半光环状高回声,圆形居多,少数融合成分叶状,内部回声不均匀且伴钙化。较为重要的一点是同时伴有多脏器结核。  相似文献   

14.
玉米链格孢菌叶枯病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症状 该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会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苞叶。初期病部呈褪绿色水渍状小圆斑点,逐渐扩展成椭圆形至近圆形、长条形的病斑,病斑中央灰白色至枯白色,边缘红褐色,病健部交界明显,病斑扩展不受叶脉限制,一般大小为6~13mm&#215;4~8mm,有时长度超过20mm,宽度10-15mm。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两面长出黑色霉层,一些病斑中间破裂穿孔,严重时整株叶片布满病斑,呈撕裂状干枯坏死。  相似文献   

15.
腹部囊性包块在B超的声像图上表现各异,因此在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上有一定的限度,特别是较大的囊性病变,在定位上都很困难.笔者收集了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不典型囊性包块的超声声像图资料,其中有2例病人还进行CT检查,现将3例不典型性囊性病变的病例报道如下. 1 病例报告 例1,男性,18岁.因右中上腹痛5天就诊.查体:腹平软,未见肠形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古中腹轻度压痛及反跳痛.B超所见,于肝肾间隙内探及不规则无回声暗区,范围123mm×78mm,上端达肝门部,下极达右肾边缘,内可见多条间隔的光带回声,将囊腔分隔成大小不等的囊腔,较大的囊腔内可见少量密集的细小光点回声.此囊性包块与肝、胆囊、胰腺、胆总管、右肾无关系.超声结论为肝肾间隙囊性包块.CT所见,右肝、肾间隙区显示7cm×10cm大小囊状块影,CT值为17Hu,其内显示条带状高密变影,CT值为28Hu,囊状影内显示分隔状改变.  相似文献   

16.
高频彩色多普勒可清晰显示甲状腺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 ,在甲状腺疾病的超声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对 2 44例疑有甲状腺疾病患者的高频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8年 7月至 1999年 7月 ,对 2 44例疑有甲状腺病变患者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其中男 89例 ,女 15 5例 ,年龄17~ 6 1岁。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或血生化及临床治疗证实 ,诊断符合率为 91%。1.2 方法仪器使用 ATL - 30 0 0型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7.5 MHz。先用二维超声了解甲状腺及病灶大小及声像图改变 …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72岁,因右下睑部肿物半年,变大10多天来诊。体格检查:右下睑触及一大小约20mm×15mm的肿块,无压痛,右眼结膜下方轻度充血,稍肿胀,无眼痛、畏光、流泪,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B超检R-EYE:右眼球;T:肿物图1右下睑部非霍奇金淋巴瘤查所见:于右眼球内下方见一大小约15mm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的声图像特征,评价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对CTPR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52例经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经螺旋CT、MRI、DSA或手术病理证实为CTPR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达100%.CTPV的二维超声特征表现:门静脉主干或其肝内分支正常结构消失,Glisson系统显示不清,代之以蜂窝状、网格状或多条弯曲管状无回声暗区,呈现海绵样结构,部分病例门静脉内可见中等回声的实性占位(血栓或癌栓).彩色普勒超声:在门静脉周围或其分支可见红蓝相间的彩色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蜂窝状门脉处可探及门脉样连续性低速血流频谱,方向可正向亦可反向.结论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简便、快速、经济、安全、无放射性、无创及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是诊断CTP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粘膜下肌瘤的经阴道超声声像图特征和鉴别诊断,以期达到早期确诊并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24例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应用经阴道超声的方法,发现病灶后观察其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边界、结节表面及基底与子宫内膜的关系,子宫内膜轮廓的完整性及病灶的血流情况。结果:本组24例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粘膜下肌瘤20倒,准确率为83.3%,2例误诊为宫颈肌瘤,1例误诊为子宫内膜患内,1例假阳性。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1病菌特征菌丝丝状,分隔,初无色透明,后变褐色,寄生于寄主组织内。分生孢子梗3~5根丛生成束,有时多大10根,从气孔或病部表皮伸出,线状不分枝,大小为(112~456)um×(3~4)um,多的达9~10个。分生孢子为无色透明,鸭梨型或慈姑型。成熟孢子有2~3个隔膜,大小为(17~33)um×(6.5~11)um,萌发时两端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