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南方园艺》2021,32(5)
试验通过香菇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的平均生长速度比较了三个香菇品种香菇Ⅰ、香菇Ⅱ、香菇Ⅲ的菌丝体的生长趋势,了解香菇菌丝的生长情况。香菇Ⅱ菌丝体平均生长速度最快且菌丝长势最好,香菇Ⅰ和香菇Ⅲ菌丝体平均生长速度几乎接近平稳;香菇Ⅱ各菌株生长速度差异最小,香菇Ⅲ菌丝体的差异最大。因此,香菇Ⅱ将会是后续试验菌种选择。  相似文献   

2.
综述目前我国香菇的相关食品、饮料、调味品、保健品及药品的开发现状。新型香菇饮料有香菇醋、香菇复合饮料、香菇酒,香菇调味品有香菇精、烟用香料,香菇保健品有香菇口服液,香菇药品有香菇提取物口服液、香菇菌多糖片、香菇多糖口腔膜剂、香菇多糖注射液、香菇多糖冻干粉针剂、香菇多糖胶囊、香菇多糖脂质体。  相似文献   

3.
香菇是世界著名食药用真菌之一,我国目前香菇产量达世界总产的80%左右。香菇产业的蓬勃发展,与香菇的遗传育种研究密不可分。现综述了香菇遗传育种研究中涉及到的香菇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及品种鉴定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比较,带病毒香菇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在PDA培养基上比正常的不带病毒香菇菌株慢,说明香菇病毒对香菇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选用了3种病毒抑制剂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其中香菇多糖500倍液对香菇病毒病的抑制效果最明显,菌棒出菇产量比对照提高了28.3%。  相似文献   

5.
以新鲜香菇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香菇浸水后的质量、颜色、水分存在状态,以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微观结构等指标,探索了浸水处理对采后香菇褐变和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水处理显著降低了香菇表面亮度,增加了总色差,浸水处理0~10 min内,香菇质量增加呈现先慢后快再变慢的趋势,不同部位香菇以外层菌皮吸水能力最强;浸水处理导致香菇T22弛豫时间延长,半结合水显著增加。然而,浸水处理降低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和总酚含量,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浸水后香菇表面菌丝孔隙较少。因此,水分引起的采后香菇褐变不是多酚氧化酶酶促褐变的结果,而是水分导致了香菇表面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刘强  沈磊  吴鹏  沈睿 《上海蔬菜》2019,(3):3-4,10
近年来宣城市宣州区香菇产业出现复苏态势,栽培面积不断扩大。该文介绍了宣州区香菇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宣州区香菇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宣州区做大做强香菇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文杰  马清河  韩韬 《食用菌》2011,33(2):33-34
香菇是我国食用菌的主要栽培品种以南方生产为主,随着香菇栽培的北移,从全年生产上拉长了香菇的夏季出菇时间,但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6-9月仍是香菇生产的淡季,就是在我国的北方地区也不能正常生产,不但影响了产量,还使得这一时期香菇产品出现断档,制约了香菇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东部山区是我国香菇生产的主产区之一,香菇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为了给香菇生产者提供科学的标准化生产依据,提高产品的产量、质量及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根据当地香菇的主要生产模式,编写了"香菇冷棚半熟料地栽技术规程"。该规程规定了香菇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原料、栽培技术、采收标准与病虫害防治等要求,同时适用于辽宁省东部山区香菇冷棚半熟料地栽生产。  相似文献   

9.
四种香菇品种的栽培模式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种香菇菌种(‘808’‘939’‘9608’‘168’)为试材,采用层架、立架、覆土3种栽培模式,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香菇生产质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华中地区栽培生产的香菇菌种,为香菇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依据,以促进香菇产业发展。结果表明:香菇品种‘168’采用覆土式培养,所得香菇产量与品质最佳,香菇总产量较其它品种和栽培方法提高17.2%~39.7%,是目前最适于华中地区栽培的香菇品种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香菇营养丰富,含有香菇多糖、香菇嘌呤、维生素等诸多有效成分,具有抗癌、提高免疫力、抗衰老等作用,可被加工成各类营养美味的食品;但目前缺少较为系统的采用香菇不同部位制作系列食品的研究概述。因此本文对香菇的营养成分及功能、相关食品加工等进行了概述,并通过分析香菇开发中的常见问题,对香菇食品的开发进行了展望,为香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PCR技术对小金海棠MxIRT1基因的定点突变体系进行了探讨。根据MxIRT1开放阅读框(ORF)两端和突变位点序列各设计一对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带有突变位点且在突变位点相互重叠的两个PCR片段。对以上两个片段的浓度进行调整后,将其用作PCR反应的模板。对退火温度和延伸时间进行优化后,利用ORF两端引物,将带有突变位点的两个片段拼接起来,从而获得了含有所要突变位点的MxIRT1,并将其插入pEASY-T2载体中。DNA序列分析表明在预期位点上已经发生了突变:MxIRT1编码的第186位密码子已由组氨基酸残基变为丙氨酸残基,证明用PCR技术已成功地突变了MxIRT1基因。整个突变过程不需要任何回收与纯化步骤,是一个高效、快捷的定点突变体系。  相似文献   

12.
侧耳属3种食用菌解剖学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PDA培养基和棉籽壳为培养料,培养了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并对其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均具有锁状联合,子实体菌柄都侧生,每个担子顶部产生4个担孢子,孢子内含油滴,孢子印皆为白色。姬菇和鲍鱼菇菌盖颜色为灰黑色,榆黄蘑为黄色,姬菇和榆黄蘑菌丝生长快,姬菇菌丝浓密,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稀疏,鲍鱼菇菌丝能产生黑色分生孢子。姬菇和榆黄蘑子实体小而多,出菇早、产量高,鲍鱼菇子实体较大内部组织紧密,担子、担孢子梗粗壮,孢子饱满油滴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云南省石屏地区牛肝菌病害的调查 ,初步发现牛肝菌病害 9种 ,其中真菌性病害 5种 ,细菌性病害 4种 ,另外还发现一种由蚤蝇引起的虫害。调查结果表明 ,黑霉病、软腐病在本地区分布较广 ,且为害严重 ,白霉病、拟青霉病、轮枝霉病等都有发生但为害较轻。最后 ,根据调查及鉴定结果 ,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紫背天葵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紫背天葵(Gynura bicolor)花青素等物质合成的遗传基础,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 2500)对其嫩叶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21 387 624个序列读取片段(reads),将测序数据进行序列组装后,获得33 314个单基因簇(Unigene),其中超过1 kb的7 792个Unigene中共检测到2 387个SSR位点。对所得Unigene进行不同数据库注释,22 048和14 417个Unigene分别在Nr和Swiss Prot数据库有同源比对信息,并发现有29个Unigene与花青素合成相关;Pfam功能注释到13 909个Unigene分为5 198类相关蛋白功能区域,有12个Unigene涉及到花青素合成;GO注释到11 613个Unigene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及生物学过程等3大类51个功能组,有24个Unigene与花青素合成有关;COG注释到的6 589个Unigene功能系统分为24类,而KOG注释到的13 498个Unigene功能系统分为25类;以KEGG数据库为参考,将4 466个Unigene定位到108个代谢途径分支,其中有47个Unigene与类黄酮生物合成相关。  相似文献   

15.
套袋对苹果果皮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10年生寒富苹果为试材,进行了不同的套袋(反光膜袋、双层纸袋、塑膜袋)处理,以不套袋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微域环境下寒富苹果果皮的外观特征和解剖结构的特点。结果表明,套反光膜袋能明显提高果实的光洁度,改善果实的着色,果点不明显;套双层纸袋的次之;套塑膜袋和不套袋果实光洁度差,着色过浓,果点多且大,果面粗糙,不利于生产优质果;套不同类型的果袋,果皮解剖结构差异明显,套反光膜袋,角质层变薄,角质层光滑均匀度好,个别处有“V”型凹陷,表皮细胞变大,形状近圆形;套双层纸袋和塑膜袋,角质层均变厚,有较深的“V”型凹陷,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不套袋果,角质层较均匀光滑,表皮细胞狭长且小。另外,套袋后,果实的表皮细胞变大且细胞壁变厚,改变了表皮细胞的排列方式,减少了表皮细胞层数,降低了机械组织的厚度及层数。  相似文献   

16.
采用4种不同瓶插保鲜剂配方对香石竹切花保鲜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种瓶插保鲜剂均明显改善了香石竹切花体内水分状况,花朵开放度增大,切花瓶插寿命延长,POD酶活性提高,细胞膜透性增加延缓。处理A(3%蔗糖+200 mg/L 8-HQ+40 mg/L苯甲酸+300 mg/L青霉素)、处理B(3%蔗糖+200 mg/L 8-HQ+40 mg/L苯甲酸+100 mg/L赤霉素)、处理C(3%蔗糖+200 mg/L 8-HQ+40 mg/L苯甲酸+50 mg/L 6-BA)效果更加明显。处理A、处理B和处理C在延长切花瓶插寿命、提高POD酶活性上无明显差异,但处理A和处理C在增大花径、改善水分平衡和降低细胞膜透性方面要优于处理B。在延缓膜透性增加上,处理C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平面干花花材的压制与保存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俊 《北方园艺》2010,(9):109-111
为把植物的花、叶、茎、根、果实、种子等制作成平面的干燥花材,将其采集、筛选后,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做保色处理,然后用标本夹或微波压花器进行压制,干后取出分装保存。结果表明:科学的压制方法,可以基本保持植物材料本身的色彩。通过植物的活体染色处理,可以增加更多的人工的色彩,为进一步提高压花材料的质量和丰富压花材料的色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西瓜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佳84-24为试材,研究了西瓜根、茎叶以及根系分泌物的化感效应,并对西瓜根、茎叶和根系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进行了GC-MS检测。结果表明:西瓜根、茎叶水浸提液浓度为2.5 g?L-1时,促进西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在浓度大于5.0 g?L-1时,表现为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同一浓度时,西瓜茎叶水浸提液对西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根系水浸提液。西瓜根系分泌物浓度在2.5 μL?L-1时,促进西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浓度为5.0 μL?L-1时,也开始表现为抑制作用。表明西瓜根、茎叶和根系分泌物对西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呈现出低促高抑的规律。在西瓜根、茎叶和根系分泌物中共检测出32种化学物质,其中酯类化学物质最多,有14种|在西瓜根中检测到14种化学物质,茎叶中检测到19种,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22种,其中一些曾被报道为化感物质,说明西瓜不同组织中化感物质的种类与含量不同,化感作用强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新疆杏品种授粉生物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果胡安娜、塞买提等8个新疆杏品种进行授粉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自然授粉结实率在5.1%~13.4%之间,自然结实情况较好;自花结实率较低,在0~7.1 %之间,其中大果胡安娜、黑叶杏、塞买提自花不实;各品种自然授粉结实率均比自花授粉结实率高;其中阿克西米西自然结实率和自花结实率均最高,分别为13.4%和7.1%;异花授粉与自然授粉结实率相比,在各杂交组合中,结实率较高的组合是佳娜丽×黑叶杏、佳娜丽×塞买提、阿克牙克勒克×塞买提和阿克牙格勒克×黑叶杏,分别为15.5%、9.6%、8.8%和7.3%,即黑叶杏和赛买提异花授粉树比自然授粉坐果率有显著提高,而佳娜丽和阿克牙格勒克相对下降.其他组合的结实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对匍匐型与气生型5个蘑菇菌株进行粪草发酵料室内床式栽培比较试验,经菌丝生长、子实体性状观察和产量分析,结果表明气生型Ag2号、Ag3号菌株及匍匐型1号菌株品质好、产量较高,分别达11.30 kg.m-2、10.60 kg.m-2、9.80 kg.m-2,适合于甘肃中西部地区栽培生产。而Ag4号、Ag5号菌株产量低、品质差,不适合该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