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西北旱作农业区玉米全膜双垄播种(简称"全膜玉米")技术已推广应用多年,虽然取得不错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地膜数量投入较大、玉米生产成本较高、影响农田生态环境等。为使该技术更加完善,我们经过反复实践,成功试验出全膜玉米留茬、留膜、留秆,即"三留"过冬续种技术,将过去玉米秋收后立即灭茬收拾地膜的耕作方式改为将玉米根茬、旧地膜、秸秆全部保留过冬。该技术是对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体系的延伸,对提高旱地农业降雨利用率,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甘肃乃至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高产创建主推技术。通过多年的示范推广,经受旱、冻、病、虫、风、霜六种灾害性气候的考验,种植经验不断积累,技术成熟度不断提高,集成全膜玉米高产"土、肥、水、种、时、密、保、工、管"九大环节技术措施,下面对其进行浅介。  相似文献   

3.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秋覆膜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张雷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142-145
在推广应用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基础上,从进一步减少冬春季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玉米经济性状、提高玉米产量入手,进行了全膜双垄沟播秋覆膜对旱地玉米产量和降水利用率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全膜双垄秋覆膜沟播栽培可明显减少冬春季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增加土壤水分含量、玉米的经济性状明显改善,玉米产量比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播种前覆膜和半膜覆盖栽培分别增产16.13%和46.08%,增产效果明显;水分生产率比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播种前覆膜和半膜覆盖栽培分别提高34.5%和57.8%。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榆林玉米全膜双垄沟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榆林玉米全膜双垄沟技术的景观化、趣味化、体验化等创新应用模式的建议和可行性,以期能够为最大限度地拓展榆林市玉米产业功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已成为甘肃省旱作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技术。近几年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每年以百万亩的速度发展,2010年全省已种植1000万亩。由于此项技术的带动,促成了甘肃成为全国的玉米生产大省,对于保障全省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促进农业产业新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国林 《种子科技》2011,29(12):35-36
苗全苗齐苗壮是全膜覆盖玉米丰产的基础,缺苗断垄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从事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的实践,对造成全膜覆盖玉米缺苗断垄的原因及其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双膜覆盖技术是在常规膜上点播的基础上,采用相同铺膜方式同样规格的地膜覆盖在第一层膜上,当作物出苗达一定指标后再将上层膜揭去的播种方式。双膜覆盖技术的引用,有效解决了本地区春季气温回升慢且不稳定、制种玉米播种早而苗不全的难题。同时双膜覆盖具有良好增温保墒、预防低温雨害和有效抑制土壤次生盐碱的作用。一是改善田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旱地玉米不同覆膜方式以及不同时期全膜双垄沟覆膜栽培条件对土壤的温湿度、植株外部形态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全膜覆盖栽培的土壤含水量、地温、叶面积、干物质等指标均高于半膜覆盖栽培,半膜栽培又高于露地栽培;在全膜覆盖下,全膜双垄沟秋覆膜各项指标均高于全膜双垄沟顶凌覆膜,而全膜双垄沟顶凌覆膜又高于全膜双垄沟播前覆膜和全膜平铺顶凌覆膜.同时,全膜双垄沟播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尤其全膜双垄沟播秋覆膜的增产效果更加显著,相对于露地、全膜双垄沟顶凌覆膜、全膜双垄沟播前覆膜、全膜平铺顶凌覆膜分别增产313%、9.22%、17.61%、27.40%.  相似文献   

9.
王宝进 《种子科技》2017,(10):54-55
结合阳曲县干旱少雨的实际情况,在玉米种植上采用了全膜双垄沟播高产技术,以此来提高土壤水分和温度、抑制杂草、减少病虫害等,从而获得玉米的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0.
<正>玉米、魔芋都是适宜高山种植,且面积较大的作物。高山玉米是当地农民的主粮,一般采用地膜覆盖栽培;魔芋是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一般种植于林下、林缘或房前屋后较凉爽处,规模种植一般与玉米等高杆作物套种。近年来,湖北省竹山县试验将高山玉米与魔芋种植在一起,然后覆盖地膜,实现"一膜双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高山玉米、魔芋"一膜双盖"好处很多:一是两者互补性强。玉米是喜温、喜光的高杆作物,而魔芋不耐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甘肃省灵台县农技中心依托农业部粮棉油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结合本县实际,在海拔1100~1350米的旱塬区,以高产创建为目标,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基础,将"玉米优良新品种、全膜双垄沟播栽培、配方施肥、膜下除草、施用锌肥、化控增密"等六项技术优化组装集成,探索总结出了旱塬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通过2011~2015年5年试验、示范、推  相似文献   

12.
原州区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条件下玉米新品种展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全膜双垄覆盖沟播技术是集垄面集水、覆盖抑蒸、垄沟种植为一体的高效旱作农业技术,选出抗旱、高产、稳产品种是提高该项技术增产潜力的重要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3.
玉米是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的第二大农作物,其年播种面积1.5万hm2,其产量的变化对秦州区的粮食生产影响较大。近年,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推广应用,改变了玉米的生长环境和种植区域,使玉米的产量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玉米的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时因地的合理密植是玉米增产的关键,良种良法配套才能使玉米增产增收。为此,选用秦州区的主栽玉米品种沈单16号,在做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不同密度的种植试验,旨在找出适宜于秦州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4.
山旱地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的一项新技术。它集覆盖抑蒸、增温保墒、膜面集雨、垄沟种植等技术于一体,最大限度地保蓄自然降水,特别是对早春5~10mm的小降水能够有效拦截,使其及时渗入地下,以备玉米吸收,保证发芽出苗。该技术具有投资小、操作简单、农民便于接受等优点。2007年乐都县根据本县实际情况进行该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玉米在海拔2500m以下的干旱山区能充分成熟,单产达到5250~6000kg/hm2。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在乐都县干旱山区的应用是继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后的又一项技术创新。因此,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丰富了当地农作物栽培模式,同时对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和发展家庭养殖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兴仁3~5月份经常性干旱的情况,引进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技术进行试验,解决播种时土壤水份不足的难题.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措施下玉米产量最高,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6.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后茬冬油菜免耕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合理 《中国种业》2009,(12):24-24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甘肃省大面积推广以来,为全省的粮食生产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前茬作物收获后,如何有效利用保留的完整地膜,成了农技人员探索、研究的课题。齐寿乡农业中心在生产实践中根据现有的资源,因地制宜,通过多年多点试验、示范,总结出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后茬免耕冬油菜丰产栽培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合理采用免耕栽培,减少了工作量。节约了土地投入成本;另一方面地膜周年覆盖。减少了蒸发,增加了土壤墒情,增强了抗旱程度;  相似文献   

17.
高寒地区浅山梯田玉米双垄全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地区大部分是浅山区,玉米的产量由作物栽培蓄水情况决定。多少年来,青海省浅山区的玉米产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在多年工作总结的基础上,从播前准备、适期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4个方面阐述了玉米双垄全膜覆盖的栽培技术,应用该项技术对于大幅度提高浅山玉米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段军 《中国种业》2013,(12):84-84
甘肃省旱作农业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全国掀起了“旱作农业的一场革命”,在国内率先闯出一条旱区农业抗旱节水增收的新路子。2008年以来,金昌市农技中心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高效抑蒸、增温保墒、汇流集雨等诸多技术优势的启发下,引进该项技术在灌溉农业区不同生态区域、不同作物上开展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节水增产效果,为灌区农田节水探索出了一条高效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一些新育成玉米品种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进行观察试验,从产量、成熟期、株高、穗位高、双穗率、百粒重、穗行数、行粒数、抗病性等多个角度对参试品种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为筛选适宜武山县高海拔山区全膜玉米推广种植的抗旱、抗病、高产、优质新良种及大田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自内蒙古自治区提出"四控"行动之后,翁牛特旗响应号召、各级联动、积极落实,种植业大面积实现了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的目标。应用无膜浅埋滴灌技术是实施"四控"行动的重要举措,该技术在节约成本、节水节肥、减少污染、提高单产等方面成效显著。翁牛特旗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区,玉米作为粮饲兼用作物连续5年种植面积超过165万亩以上,占全旗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50%以上,玉米生产地位举足轻重。现将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为翁牛特旗农业实现绿色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