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三个尼罗罗非鱼品系和同一种奥利亚罗非鱼生产了三个杂交组合,对他们的雄性率、生长率、成活率及单位面积净产量的比较试验表明:①雄性率为“泰国”(♀)×奥利亚(♂)>“吉富”(♀)×奥利亚(♂)>“88”(♀)×奥利亚(♂)(P<0.01);②绝对增重率为“吉富”(♀)×奥利亚(♂)和“泰国”(♀)×奥利亚(♂)>“88”(♀)×奥利亚(♂)(P<0.01),瞬时增重率为“吉富”(♀)×奥利亚(♂)和“88”(♀)×奥利亚(♂)>“泰国”(♀)×奥利亚(♂)(P<0.01);③成活率为吉富(♀)×奥利亚(♂)和“88”(♀)×奥利亚(♂)>“泰国”(♀)×奥利亚(♂)(P<0.01);④单位面积净产量为“吉它”(♀)×奥利亚(♀)>“泰国”(♀)×奥利亚(♂)>“88”(♀)×奥利亚(♂)(P<0.01)。总的说来,养殖性能以“吉富”(♀)×奥利亚(♂)较好,“泰国”(♀)×奥利亚(♂)次之,“88”(♀)×奥利亚(♂)较差。  相似文献   

2.
奥尼罗非鱼及其亲本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SSR技术对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及其杂交子代(O.aureus♂×O.niloticus♀)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12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8个微卫星特异性位点,其中奥利亚罗非鱼(♂)特异位点7个;尼罗罗非鱼(♀)5个;杂交子代6个。利用这8个位点检测3个群体的遗传结构,共检测到63个等住基因,平均等位基因2.4394个,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和杂交子代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O.7083、0.9015和0.9787;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341、0.5761和0.643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4133、0.4693和0.5584。结果表明,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都较高,其中杂交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奥利亚罗非鱼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显示尼罗罗非鱼(♀)和杂交子代的遗传距离较近。  相似文献   

3.
采用50个随机引物对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和3个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群体即无锡品系、埃及品系和吉富品系进行RAPD分析,共筛选出13个重复性好的引物,其中引物S1255扩增的2500bp片段具有群体特异性,可作为区分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分子标记;用PopGen1.32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奥利亚罗非鱼、无锡品系、埃及品系和吉富品系罗非鱼群体内的多态位点率分别为22.03%、52.54%、58.47%、62.71%,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912、0.2166、0.2448、0.2705,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1323、0.3136、0.3537、0.3881。无锡品系、埃及品系和吉富品系罗非鱼群体内遗传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8194、0.7886和0.7704,遗传变异水平较高,遗传多样性丰富。奥利亚罗非鱼的群体内遗传相似性指数为0.9279,群体的遗传纯度高,遗传变异水平较低。无锡、埃及、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370、0.2235,0.1986,说明奥利亚罗非鱼和埃及品系尼罗罗非鱼杂交可能产生更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4.
以新研制的吉奥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为试验对象,新近推广的新吉富罗非鱼、以及养殖生产上普遍使用的奥尼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为对照,对吉奥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进行评估试验.主要结果:(1)绝对增重率(g/d):新吉富>吉奥>尼罗>奥尼>奥利亚,吉奥比新吉富低19.4%,但比奥尼、尼罗、奥利亚分别高60.3%、10.8%、112%,除吉奥与尼罗间差异不显著外(P>0.05),同其它3种罗非鱼之间差异都极显著(P<0.01).(2)体重变异系数(%):奥尼>尼罗>吉奥>新吉富>奥利亚,其中,吉奥比奥尼、尼罗降低了31.1%、17.4%,除吉奥和奥尼间差异极显著外(P<0.01),同其它3种罗非鱼差异均不显著(P>0.05).(3)成活率(%):新吉富>吉奥>尼罗>奥尼>奥利亚,其中,吉奥罗非鱼为96.5%,与新吉富(96.7%)相当,但比奥尼、尼罗、奥利亚分别高9.4%、3.4%、20.6%,除吉奥同新吉富差异不显著外(P>0.05),同其它3种罗非鱼差异均极显著(P<0.01).(4)总之,同奥尼罗非鱼相比,吉奥罗非鱼绝对增重率高60.3%,成活率高9.4%,体重变异系数低27.5%,是一种生长性能优越的杂交罗非鱼.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罗非鱼的养殖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对吉富罗非鱼P0代和抗病选育P2代、奥尼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及奥利亚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评估不同品系罗非鱼的抗无乳链球菌病性能.[结果]从感染死亡率来看,奥尼罗非鱼的抗病性能优于其他品系,各组的感染死亡率大小依次为吉富罗非鱼P0代>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吉富罗非鱼抗病P2代>奥尼罗非鱼.其中,吉富罗非鱼抗病P2代的死亡率比Pn代降低45.3%,与奥尼鱼的死亡率相近.从死亡历时来看,吉富罗非鱼抗病选育P2代在感染后48 h才出现死亡,而其他组均在感染后24 h内出现死亡.[结论]通过针对性选育能有效提高吉富罗非鱼的抗病性能,同时也为在罗非鱼苗种投放时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遗传标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别对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及其杂交后代奥尼杂交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的5种组织(眼、脑、心、肌、肝)的MDH酶谱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发现;罗非鱼不同组织的MDH同工酶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3种罗非鱼肌肉组织MDH同工酶表现出种间差异,即细胞质型(s-MDH)在电泳时迁移率的不同可以作为鉴别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及其杂交种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配合饲料(对照组)、蚕豆(蚕豆组)饲喂平均体重为199.0g的罗非鱼66d,考察蚕豆对罗非鱼生长和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饲料组和蚕豆组增重率为60.65%,28.61%;饵料系数为2.24,4.64;肥满度为16.18,11.64;粗蛋白含量为17.85%,17.06%;粗脂肪含量为0.56%,1.37%;肌肉失水率为13.72%,9.32%;耐折力为312.2μm,394.7μm。在生长方面,与配合饲料组相比,蚕豆组罗非鱼的增重率、肥满度极显著降低,饲料系数极显著增加(P〈0.01);在肌肉品质方面,失水率、粗蛋白含景极显著降低;粗脂肪含量、耐析力栅显著根高(P〈0.01)。上述结果表明.投喂蚕豆对罗非鱼肌肉具有一定的改变作用。  相似文献   

8.
蚕豆对罗非鱼肉质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别以配合饲料(对照组)、蚕豆(蚕豆组)饲喂平均体重为199.0g的罗非鱼66d,考察蚕豆对罗非鱼生长和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饲料组和蚕豆组增重率为60.65%,28.61%;饵料系数为2.24,4.64;肥满度为16.18,11.64;粗蛋白含量为17.85%,17.06%;粗脂肪含量为0.56%,1.37%;肌肉失水率为13.72%,9.32%;耐折力为312.2μm,394.7μm。在生长方面,与配合饲料组相比,蚕豆组罗非鱼的增重率、肥满度极显著降低,饲料系数极显著增加(P〈0.01);在肌肉品质方面,失水率、粗蛋白含景极显著降低;粗脂肪含量、耐析力栅显著根高(P〈0.01)。上述结果表明.投喂蚕豆对罗非鱼肌肉具有一定的改变作用。  相似文献   

9.
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核型及DNA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PHA体内培养法,取鱼体肾细胞用空气干燥法制备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染色体,经核型分析,奥利亚罗非鱼为2n=44,6sm+24st+14t;NF=50。尼罗罗非鱼为2n=44,6sm+24st+14t;NF=50。经流式细胞仪测量外周血红血球的DNA含量,奥利亚罗非鱼为2C=2.22pg(2.22pg/Nucl);尼罗罗非鱼为2C=2.27pg(2.27pg/Nucl)。经对比分析,两种鱼  相似文献   

10.
在宁夏滩羊体大品系的选育工作中,对宁夏滩羊裘皮系,体大品系及其杂交后代血清中GH及IGF-1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①体大品系公羊(♂)血清GH水平高于裘皮系♂,差异不显著(P>0.05);体大品系母羊(♀)中的体大群、快肥群GH水平高于裘皮系♀,差异不显著(P>0.05);杂交后代中,♀血清GH水平高于裘皮系♀,差异极显著(P<0.01),也高于体大品系♀。②体大品系成年♂血清IGF-1水平高于裘皮系♂差异极显著(P<0.01),体大品系♀,血清IGF-1水平略高于裘皮系♀,其杂交后代♂、♀血清IGF-1水平均与裘皮系♂、♀没有明显差异(P>0.05),作者认为,通过对畜禽血清GH,IGF-1水平的测定分析研究,对探讨动物生物发育规律有实践意义。血清GH,IGF-1水平可作为生理遗传标记,为畜禽的选育工作提供有科学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低盐度地区集约化养殖的吉富罗非鱼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珠海低盐度地区(盐度2—8)集约化养殖的吉富罗非鱼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共进行174d。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在整个养殖期间体重增长速度较快,平均日增重5.58g,最快可达13.25g,平均日增重率为2.54%;养殖130d后,平均体重可达600g左右,其体长和体重的关系为W=0.0582×L^2.09(R^2=0.9968),体长生长方程为L=-0.0169t^3+0.1911t^2+2.3675t+0.7124(R^2=0.9947);肥满度初期较高,最高为6.19,养殖中期有所下降,后期恢复到4.22;饵料系数平均为1.44。  相似文献   

12.
以新研制的吉奥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为试验对象,新近推广的新吉富罗非鱼、以及养殖生产上普遍使用的奥尼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为对照,对吉奥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进行评估试验.主要结果:(1)绝对增重率(g/d):新吉富>吉奥>尼罗>奥尼>奥利亚,吉奥比新吉富低19.4%,但比奥尼、尼罗、奥利亚分别高60.3%、10.8%、112%,除吉奥与尼罗间差异不显著外(P>0.05),同其它3种罗非鱼之间差异都极显著(P<0.01).(2)体重变异系数(%):奥尼>尼罗>吉奥>新吉富>奥利亚,其中,吉奥比奥尼、尼罗降低了31.1%、17.4%,除吉奥和奥尼间差异极显著外(P<0.01),同其它3种罗非鱼差异均不显著(P>0.05).(3)成活率(%):新吉富>吉奥>尼罗>奥尼>奥利亚,其中,吉奥罗非鱼为96.5%,与新吉富(96.7%)相当,但比奥尼、尼罗、奥利亚分别高9.4%、3.4%、20.6%,除吉奥同新吉富差异不显著外(P>0.05),同其它3种罗非鱼差异均极显著(P<0.01).(4)总之,同奥尼罗非鱼相比,吉奥罗非鱼绝对增重率高60.3%,成活率高9.4%,体重变异系数低27.5%,是一种生长性能优越的杂交罗非鱼.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不同营养水平对高产仔瘦肉型配套系不同杂交组合生长肥有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营养水平,大白♂×汉梅♀的生产成绩优于大白♂×长汉梅♀(P<0.01)。同一杂交组合在不同营养水平,试验全期大白♂×汉梅♀以中营养水平饲粮生产成绩最好,其次是高营养水平和低营养水平;而大白♂×长汉梅♀在同样三种营养水平下,试验全期其排忧顺序为高营养水平、中营养水平和低营养水平;屠宰性状,各组合间无差异(P>0.05),并均表现良好肉质;饲粮类型对各组合杂交猪内脏器官的影响变化不明显(P>0.05),对胴体瘦肉率略有影响,但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平光梯度法研究了5组不同生长阶段的吉富罗非鱼在白光下的行为,并以Ⅰ组吉富罗非鱼为对象,研究其在不同波长范围单色光下的行为.结果表明:5组吉富罗非鱼在白光下均表现出正趋光性;在250 ~2 000 lx照度下,近光区吉富罗非鱼趋光率随光源照度的增强先升高后降低,在1 000 lx照度下吉富罗非鱼趋光率达到峰值,吉富罗非鱼的白光适宜照度为1 000~1 500 lx;1 000 lx照度下5组吉富罗非鱼在近光区的趋光率峰值大小顺序是:Ⅰ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吉富罗非鱼趋光率峰值随着生长发育逐渐下降;不同色光下Ⅰ组吉富罗非鱼近光区趋光率差异显著(P<0.05),蓝光下的趋光率高于红光、黄光、绿光.  相似文献   

15.
前已报道了一种新型杂交罗非鱼吉奥罗非鱼(新吉富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生长性能和遗传差异的评估,继续报道它们在形态上的异同。基于4个可数性状、9个可量性状及24个框架性状,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1)在可数性状方面,吉奥同其它4种遗传型罗非鱼[新吉富尼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奥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相比没有显著差别;(2)在可量性状和框架性状方面,吉奥同其它4种遗传型罗非鱼相比,在21个可量性状和框架结构性状方面有显著差异;(3)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一致表明,吉奥与其母本新吉富罗非鱼的形态接近,奥尼则与其母本尼罗罗非鱼的形态接近,表明在形态上存在较强的母本遗传效应;(4)吉奥与奥尼是仅仅亲本在品系水平上有异的、非常接近的杂交鱼,本研究方法也能发现两者有显著差异,表明以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及框架性状为丰富内容基础的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三者结合的综合分析具有高度灵敏的形态差异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6.
对3个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品系(埃及、无锡、吉富)和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以及杂交种奥吉(奥利亚♀×吉富♂)的线粒体16SrRNA和细胞色素b(Cytb)的部分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分析了其序列差异。结果表明:PCR产物纯化后测序,16S rRNA扩增产物得到长度为596bp的基因片段,其碱基组成G+C平均含量为47.5%,序列比对分析显示变异位点13个,没有碱基的插入/缺失变异,转换/颠换比率为3.33;Cytb扩增产物测序得到659bp的同源片段,其碱基组成G+C含量平均为45.2%,无插入/缺失变异,变异位点共2个,都为转换,2处变异都发生在密码子第3位上,编码的氨基酸未发生变异。序列分析表明,尼罗罗非鱼3品系的序列完全相同,奥利亚的序列则与奥吉相同。这表明在罗非鱼线粒体DNA中,16S rRNA进化速率相对较快,而Cytb基因则高度保守,不适于研究罗非鱼种内和种间的亲缘关系和种类鉴别标记。  相似文献   

17.
采用混合选育方法对吉富罗非鱼和关岛红罗非鱼进行耐盐品种选育,并对其P2代繁育个体进行耐盐性能和生长性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P2代吉富罗非鱼和关岛红罗非鱼LS50分别比P0代提高了7.46%和8.23%,差异显著达显著水平;盐度对罗非鱼生长速度有显著影响,随着盐度的升高,吉富罗非鱼和关岛红罗非鱼的生长速度均降低;对两种罗非鱼的生长速度与盐度进行回归分析发现,2个罗非鱼品种日均增重量、瞬时增重率与盐度的线性关系都呈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当盐度低于9.63‰时,吉富罗非鱼的生长速度较关岛红罗非鱼快,但当盐度高于9.63‰时,关岛红罗非鱼的生长速度较吉富罗非鱼快;随着盐度的升高,吉富罗非鱼和关岛红罗非鱼的成活率均下降,而吉富罗非鱼的下降速度较快,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及其世代间成活率的差异不显著,而不同盐度间罗非鱼成活率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主要养殖的尼罗、奥利亚、莫桑比克、杂交种尼奥(尼罗♀×奥利亚♂)和红罗非鱼(莫桑比克×尼罗)的线粒体16S rRNA部分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分析,探讨罗非鱼种间亲缘关系和种类鉴别标记。PCR产物经直接测序,5种罗非鱼中大部分个体均获得长546 bp的基因序列。其碱基组成GC含量为47.4%。序列比对分析显示变异位点18个,没有插入/缺失位点,转换/颠换比率为2.7。序列分析表明,红和奥利亚各有2个单倍型,尼奥、莫桑比克与尼罗各有1个单倍型。其中,尼奥与尼罗的单倍型序列相同,莫桑比克与红罗非鱼的1个单倍型序列相同。表明部分红罗非鱼的母本为莫桑比克。UPGMA聚类分析表明,尼奥与尼罗聚成一支、红罗非鱼与莫桑比克成一支、奥利亚独成一支。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主要养殖罗非鱼的16S rRNA序列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主要养殖的尼罗、奥利亚、莫桑比克、杂交种尼奥(尼罗♀×奥利亚♂)和红罗非鱼(莫桑比克×尼罗)的线粒体16S rRNA部分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分析,探讨罗非鱼种间亲缘关系和种类鉴别标记。PCR产物经直接测序,5种罗非鱼中大部分个体均获得长546 bp的基因序列。其碱基组成GC含量为47.4%。序列比对分析显示变异位点18个,没有插入/缺失位点,转换/颠换比率为2.7。序列分析表明,红和奥利亚各有2个单倍型,尼奥、莫桑比克与尼罗各有1个单倍型。其中,尼奥与尼罗的单倍型序列相同,莫桑比克与红罗非鱼的1个单倍型序列相同。表明部分红罗非鱼的母本为莫桑比克。UPGMA聚类分析表明,尼奥与尼罗聚成一支、红罗非鱼与莫桑比克成一支、奥利亚独成一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温度诱导对吉富罗非鱼鱼苗雄性率的影响,为大规模通过温度诱导生产高雄性率吉富罗非鱼鱼苗奠定基础。[方法]以吉富罗非鱼(genetically improved farmed tilapia)家系鱼苗为研究材料,探讨不同温度、不同发育时期和处理时间对鱼苗雄性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温度持续诱导卵黄囊发育第5天的鱼苗10 d后,CK和试验组之间雄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各组的雄性率呈一个抛物线状,以36.0℃诱导的雄性率最高,达到89.5%;卵黄囊发育第0天、第5天和第10天鱼苗经36.0℃持续诱导10 d,3组间的雄性率差异显著(P<0.05),以第0天组诱导效果最佳,雄性率达到96.1%;对卵黄囊发育第5天鱼苗36.0℃进行不同时间诱导结果显示,7d的雄性率最低为79.4%,超过10 d的雄性率均达到91%,7 d组与其他试验组间差异显著。[结论]高温诱导能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鱼苗的雄性率,其中以第0天卵黄囊苗36.0℃持续诱导10 d以上的雄性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