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饲料》2007,(2):23-23
一、病害特征 该病可危害番茄的叶片、叶柄、嫩茎和果实。多由下部叶片先发病,从叶尖、叶缘开始,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渍状,渐变为暗绿色,潮湿时在病处长出稀疏的白色霉层;茎部受害,病斑由水渍状变暗褐色不规则形或条状病斑,稍凹陷,组织变软;嫩茎被害可造成缢缩枯死,潮湿时亦长出白色霉层。果实发病多在未着色前,果皮出现暗褐色不规则形病斑,逐渐向四周下端扩展呈云纹状,周缘没有明显界限,果皮表面粗糙,颜色加深呈暗棕褐色,潮湿时亦长出白色霉层。  相似文献   

2.
1 发病症状厚皮甜瓜细菌性叶斑病是大棚栽培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之一。该病由丁香假单胞杆菌甜瓜致病变种细菌引起。主要为害叶片 ,也为害叶柄、茎蔓和果实。叶片有 3种症状 :一是病菌由叶缘水孔侵入 ,初期在叶片的边缘上形成水浸状病斑 ,沿叶缘逐渐干枯 ,最后导致整张叶片干枯 ,似火烧状 ;二是由叶缘向叶片内呈“V”字形水浸状病斑或沿叶缘变成坏死斑 ;三是在叶片上形成多角形或近似圆形的黄褐色大斑 ,逐渐焦枯 ,干燥时破裂 ,潮湿时病斑常有菌液溢出。茎蔓、叶柄和果实上的病斑为水浸状圆斑 ,有黄白色粘液 ,病斑扩大 ,高湿时病菌向果肉扩…  相似文献   

3.
《山东饲料》2006,(11):22-22
发病原因大白菜霜霉病属真菌性病害。以叶片发病为主。茎、花及种荚地也能受害。感病以后叶正面产生水渍状褪绿斑,后发展为黄褐色,由于病斑扩大常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斑。天气潮湿时,叶背面产生白色稀疏的霉层,病斑连片时,常造成大白菜叶片变黄枯死,严重影响大白菜包心。低温多雨、温度忽高忽低、昼夜温差大、露水大易发生霜霉病。  相似文献   

4.
百合叶枯病 1.发生特点。为百合病害中最普遍而又最严重的一种病害。叶片上产生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大小不一,长2~10毫米,浅黄色到浅褐色,在潮湿条件下,斑点被灰色的霉层覆盖,病斑干时变薄,易碎裂,透明,灰白色。严重时,整叶枯死。  相似文献   

5.
1 日灼病 果实的向阳部位初期呈有光泽,似透明皮革状,后变黄褐色斑块。有的出现皱纹,干缩变硬后凹陷,果肉呈褐色块状。叶片受害部位初期退色,最后变黄枯死或枯焦。防治技术:夏季应适当遮荫,增施有机肥料,增强土壤保水能力。绑蔓时使果穗隐蔽在叶片间,摘心时要在最顶层果实上面留2~3片叶以减少阳光直射。2 脐腐病 又称顶腐病、蒂腐病。主要为害幼果。在幼果脐处出现水浸状暗绿色病斑,后逐渐变成暗褐色或黑色,严重时病斑扩展到整个果实。湿度较大时,病斑易长霉。防治技术: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忽干忽湿,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果实膨大初…  相似文献   

6.
厚皮甜瓜蔓枯病是大棚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之一 ,近年来 ,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多 ,病害也逐年加重 ,严重影响了厚皮甜瓜的品质和产量。1 发病症状主要为害茎蔓基部、茎节处以及叶柄。发病初期 ,茎基部的分枝处出现水渍状灰绿色菱形或条形病斑 ,向上蔓延到各茎节处 ,逐渐形成黄白色的椭圆形凹陷斑。患病部有时分泌出黄褐色、桔红色至黑红色胶状物。病斑后期散生黑色小颗粒 ,受害茎蔓后期 ,常常造成茎折或死蔓。叶柄染病 ,呈水渍状腐烂 ,后期产生许多小黑点 ,干缩折倒 ,萎蔫枯死。在潮湿条件下 ,叶片和果实也可受害。叶片发病 ,多出现在叶缘 ,并扩…  相似文献   

7.
1发生症状一般果实刚转软时开始发病,大部分果先从顶部开始出现一水渍状病斑,随即转为褐色,此时病斑小于0.5cm。如遇阴雨天,大部分果实病斑进一步扩大,果肉随之变褐软腐,病斑表面出现灰褐色绒状霉丛,孢子层常呈同心轮状;少部分成熟果实出现褐色凹陷病斑,很快软腐,长出灰色霉层,不久病部长出黑色块状菌核;还有少部分果实表现多种混合症状;也有少部分病果褐色病斑不再扩大。2影响发病的因素据观察,冈山早生、砂子早生、金华大白桃等早中熟水蜜桃品种发病较重,安娜黄桃、国庆桃等品种基本不发病。种核开裂的果实易发病,…  相似文献   

8.
1 褐斑病 褐斑病主要侵染植株的叶、鞘、茎,引起叶腐、鞘腐和茎基腐,根部往往受害较轻.初期病斑内部青灰色水浸状,边缘红褐色,后期病斑变褐色.严重时病菌可侵入茎秆,病斑绕茎扩展,造成茎及颈基部变褐,腐烂枯死.潮湿条件下,叶鞘和叶片病变部位生出稀疏的褐色菌丝,病鞘、颈基部有黑褐色菌核形成,易脱落.草坪受害后出现大小不等的近圆形枯草圈,条件适合时,枯草圈直径可从几厘米很快扩展到2米左右.中心的病株可不断恢复,就呈现中间绿、外边枯的"蛙眼"状环形枯草圈.由于不同草种类型、不同品种组合、不同立地环境和养护水平及不同株系间病原菌的症状变化很大,要仔细观察.  相似文献   

9.
顾耘 《山东饲料》2013,(13):24-25
一、桃细菌性穿孔病穿孔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病害。叶片受害后,先出现很多水浸状的小斑点,然后扩大成病斑,最后病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该病还可以侵害枝条,形成溃疡斑。果实受害后出现水浸状的小斑点,然后逐渐变黑,在发病的地方常出现许多裂纹。该病尤其对晚熟桃为害严重。  相似文献   

10.
1晚疫病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叶上发生于叶尖和叶缘,开始为水渍状斑点,天气潮湿时很快扩大,病斑与健康部位交接处有白色稀疏的霉轮,叶背更为明显。严重时病斑扩展到主脉或叶柄,使叶片萎蔫下垂,最后整个植株变为焦黑,呈湿腐状。天气干燥时,  相似文献   

11.
西瓜疫病 ,又叫疫霉病 ,近年已成为危及西瓜生产的主要病害 ,此病由真菌德氏疫霉和辣椒疫霉侵染所致。除为害西瓜外 ,甜瓜、黄瓜、南瓜、西葫芦和冬瓜等也能感病。常年一般发病减产二至三成 ,严重的可达五成以上 ,甚至绝收。1 症状西瓜疫病从苗期到结果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 ,子叶上出现圆形水渍状暗绿色病斑 ,后中部变成红褐色 ,幼苗近地面处缢缩、倒伏至枯死。成株期感病 ,叶面初生暗绿色水渍状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 ,湿度大时软腐似水煮 ,干燥时易破碎。茎基部发病初期呈暗绿色水渍状纺锤形凹陷病斑 ,然后腐烂 ,病部以上枯死。果实发病则…  相似文献   

12.
<正>蔓枯病,为害叶片、茎蔓和果实,茎蔓受为害较重。病斑初期为淡黄色,油渍状,分泌赤褐色的胶状物,干后变成黑褐色块状。病部后期逐渐干枯向内凹陷,呈灰白色,其表面密生黑色小粒。病斑为害部分逐渐枯萎死亡。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最易发病。病菌靠气流雨  相似文献   

13.
茶云纹叶枯病又名叶枯病。粤、滇、川,黔、闽、浙、苏、皖、赣、湘、台等省均有发生。主要为害茶的成叶或老叶,芽叶、枝梢及茶果也常被害。叶片发病初期产生黄录色水浸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成大斑。病斑色泽深浅不匀,形似云纹状;病斑组织枯死后,变为灰白色,后期病斑表面产  相似文献   

14.
《山东饲料》2005,(12):20-20
一.症状 主要侵浸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红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展成为圆形病斑,或不规则的多角形病斑,黑褐色,直径1~5毫米。后期,病斑中央组织变为灰白色。发病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导致叶片枯黄,早落。在潮湿环境条件下,叶斑下面着生许多褐色的小霉点,即病产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相似文献   

15.
<正>1灰霉病病菌多从开败的花侵入,病花腐烂并产生灰色霉层。后向幼瓜发展,顶尖褪绿,后呈水渍状软腐、萎缩,病部产生灰色霉层。从叶片边缘开始病斑多成V型。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低温高湿易发本病。防治方法:清除病残体,加强栽培管理。可用65%"抗霉威"(主要成分为三氯异氰尿酸钠)1 500倍进行防治。鉴于病菌具弱寄生性,生势衰弱的植株或器官最易受侵害,应及时摘除黄、老叶片或残花、病果,并收  相似文献   

16.
新疆阿勒泰地区从 1999年开始试种哈密瓜。但连续两年所种约 70 0hm2 瓜 ,在多年从未种过瓜的田块里从苗期开始就发生细菌性叶斑病 ,病株率10 0 % ,病叶率高达 95%。后期病叶成片枯焦 ,病蔓、病瓜腐烂 ,病产 50 %~ 80 %。1 症状 哈密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幼苗子叶受害 ,初在边缘出现水渍状斑 ,后不断扩展 ,使子叶干枯或局部干枯 ,严重的造成死苗。成株期受害叶片初呈不规则淡黄色斑点 ,后渐渐变成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 ,早、晚天气凉爽时从病斑处渗出白色菌脓 ,中午气温高时干燥呈白色膜状物 ,易被误为是白粉病。茎蔓上斑点为水渍…  相似文献   

17.
1灰霉病病菌多从开败的花侵入,病花腐烂并产生灰色霉层。后向幼瓜发展,顶尖褪绿,后呈水渍状软腐、萎缩,病部产生灰色霉层。从叶片边缘开始病斑多成V型。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低温高湿易发本病。防治方法:清除病残体,加强栽培管理。可用65%“抗霉威”(主要成分为三氯异氰尿酸钠)1500倍进行防治。鉴于病菌具弱寄生性,生势衰弱的植株或器官最易受侵害,应及时摘除黄、老叶片或残花、病果,并收集烧毁,对减少侵染和控制病害蔓延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8.
1 细菌性穿孔病1 1 症状与发病规律 桃穿孔病是桃树上的常见病害 ,在叶片、新梢和果实上均能发病 ,以叶片受害最重。叶片发病初期为水渍状小圆斑 ,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 ,病斑直径 2~ 5mm ,褐色 ,边缘有黄绿色晕环 ,以后病斑干枯、脱落、穿孔 ,故称“穿孔病”。严重时整个病斑相连 ,造成叶片脱落。果实受害初为淡褐色水渍状小圆斑 ,稍凹陷 ,以后病斑稍扩大 ,天气干燥时病斑开裂 ,果实失去商品价值。病原细菌主要在病梢上越冬 ,当桃树展叶抽梢时 ,从溃疡斑内溢出菌脓 ,经叶片气孔和枝梢皮孔侵染。温度高、湿度大时有利于该病的发…  相似文献   

19.
褐腐病又称白腐病、湿泡病等病菇幼时受侵,无法进一步分化发育,后期形成畸形菇,常在表面着生一层“白毛”.即其病原菌菌丝体。温度在20℃以上时.4~5天的时间,病菇色泽变暗,继而腐败,渗出褐色(酱油状)液汁并腐烂、发臭;低于20℃,该过程变长。子实体中期受侵时,菌盖出现褐色病斑.菌柄呈肿胀粗胖状,继之菇休变软。切开病菇,发现其内部由白色变为乌白色,菇体软腐后为乌褐色。该病病原菌为疣孢霉。  相似文献   

20.
桑细菌性疫病药效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疫病又称黑枯病,烂头病。它是细菌性病害,其主要症状因受害(病菌侵入)部位不同丽有差别。 1.叶片:病菌从气孔侵入叶肉,由于受叶脉限制而形成散发性多角形浅色病斑,对光透视呈半透明状,后变成黄褐色,周围叶肉稍退色,严重时叶片发黄,病叶自然脱落;病叶主脉或比较大的分枝脉受害,形成黑褐色病斑,叶片向背面卷曲绉缩成畸型,称“灯笼叶”或叫“打狗耳”,严重时病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