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环境教育课程的开设是当今环境教育发展趋势之一,因此,在高校中不仅要重视环境专业类的教育,更要注重对大学生环境教育的普遍展开和环境伦理观的培养.通过对校园环境问题的调查及分析,提出完善高校环境教育的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构建“双创”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必然性,分析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以“十二五”高校人才培养战略为指导,提出了“双创”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3.
特色与创新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特色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特色的追求.地方高校培养创新人才必须立足校情,以彰显自身特色作为其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点,其中特色思想是前提,特色目标是导向,特色环境是基础.同样,地方高校不断追求创新的过程就是地方高校形成和保持自身特色的过程,而其办学定位决定其创新主要表现为其培养人才的"新",只有在此基础上,地方高校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适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这种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同时又是地方高校特色彰显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结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办学特色及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建设背景,研究“协同创新”环境下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果显示,依托于大气科学优势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培养模式可以满足综合性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需求,但只有极少数毕业生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对口的工作.因此,应在协同创新环境下重新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专业优势,培养出拥有坚实气象知识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领军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社会及三农,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网络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道德意识培养的环境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主观环境可以分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创造性环境、大学生接受性环境,客观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只有通过创设大学生道德意识培养的主观环境和优化道德意识培养的客观环境等,才能增强大学生道德意识培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高校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而学习环境因素对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学习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高校良性学习环境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学校园环境是学生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素质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总结高校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校校园环境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关系,并就如何提升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提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随着中国互联网的深入发展,高校评价面临着从传统环境转变为互联网环境。以环境变化为高校评价变革的检视起点,深入探索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评价变革及实现路径。[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查法和网络调研等方法,分析互联网环境下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变革,进而探究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评价数据、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的变革,研究探讨互联网高校评价变革及实现路径。[结果/结论]阐明高校评价如何变革,确定各级要素的实现路径,并构建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评价模式、建设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评价平台和加强培养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评价人才,为推进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评价的研究与实践,构建新的高校评价生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工作与阅读的关系,指出图书馆闭读工作的现状及其问题,建立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研究读者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加强阅读服务、培养阅读文化;打造和谐的阅读空间,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相似文献   

11.
缓解贫困大学生经济压力、保障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高校勤工助学的重要命题.优秀贫困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尊、韧性、自卑、敏感与迷茫的心理.通过参与实验室管理,优秀贫困大学生既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又可以将劣势转化为优势,达到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2.
胡明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7):159-160,167
随着社会对高校毕业生要求的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大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就业率、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成为高校育人关注的重点.该文以渭南师范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应用型教师、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改善教学环境、完善课程体系、多渠道人才培养、搭建应用型人才校企平台等方式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校园媒体是高校文化的"符号"与"标签",也是学生价值观念培养的重要载体,从当前高校媒介生态环境看,传统媒介格局被打破,新媒体优势逐渐凸显,如何利用校园媒介环境,为高校体育学生素质培养提供驱动和引导,就成为当前高校体育学生素质培养的新方向。本文拟从当前高校媒介生态环境状况认知入手,结合媒介生态视阈下高校体育学生素质培养的新变化,进而探究媒介生态视阈下高校体育学生素质培养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农业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已经基本形成。但由于制度的不完善,目前也存在培养效能低下、导师制培养帮助不到位、师资培养欠公平等问题。研究认为,为了完善广东省农业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必须做好青年教师培养规划、营造青年教师成长的环境、丰富师资培养内容方式和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相关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信息资源丰富、人力资源充足、信息服务周到、环境优雅舒适的优势,围绕创新型大学生的培养进行资源建设,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服务。  相似文献   

16.
高校专业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权力与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书育人是时代赋予高校专业教师的历史使命.高校专业教师不仅依靠正式权力教书,更要依靠个人的专家性权力、参照性权力和魅力性权力育人.他们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力军.当前,专业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还存在程度不同的重教轻育、教而不育、不教不育等问题.尽管引起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但高校专业教师能力相对不足是关键.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强化高校专业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加强专业教师的道德修养,提升专业教师的学识水平,改善高校教书育人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高校环境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是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重点。实践能力是学生未来在行业中发展的基础,实践教学内容严重不足已经阻碍了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非常不利。在高校环境设计改革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8.
高校青年环境特使是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向社会公益人发展的中间阶段,承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生态价值新形态的使命,契合现代公民社会高涨的环境治理需求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呼声,也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应通过教育目标定位绿色人才、教学体系融入生态理念、教育方式注重协同育人的培养策略,加强高校青年环境特使培养。  相似文献   

19.
李荣花  何迎  孙旭红  尹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514-12516
介绍了环境意识的内涵及因应气候变化大学生环境意识培养的意义,从提高环境意识的知识基础、培养环境价值观、环境伦理内容教育、环境负责任教育几方面构建了因应气候变化的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体系,提出了因应气候变化的大学生环境意识培养途径,包括开设环境意识教育公共选修课,将环境意识内化于专业教学中,引导高校环保社团发展,开展环境保护校外宣传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人的发展,满足人的需要;提升审美品位,丰富精神世界;培养道德情操,完善理想人格;建构和谐家园,完善成才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