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淋巴外渗属中兽医学“黄肿”范畴。因发生的部位不同,而名称不一,如发生在肚腹下,叫肚底黄;发生在胸前下,叫胸黄;发生在脊背,叫背黄等等。近年来,我们在兽医院门诊治疗中,将《元亨疗马集》治疗黄肿、肿毒和筋骨胀大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笔者运用加减消黄散治疗黄症中的阳黄133例,其中肚底黄86例,胸黄34例,大头黄13例,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例1 肚底黄:1987年7月24日,本县河川乡店河村马正义家一驴,因病前来诊治。检查:体温39.3℃,呼吸30次/min,心跳94次/min,肠蠕动音低而弱。腹底发生如簸箕大的一块肿胀,发热且有疼痛表现,手压留  相似文献   

3.
中医黄证分为滴水黄、锁口黄、肚底黄、遍身黄、胸黄、串皮黄、大头黄和锁喉黄等。《元亨疗马集》疮黄论:"黄者气之壮也,气壮使血离经络,血离经络滥于肤腠,肤腠郁结而血瘀,血瘀者而化为黄水,故曰黄也"。一般说来,毒气侵入腹下生黄者称为肚底黄;毒气侵人肌表,黄无定处称为串皮黄;遍身多处生黄者称为遍身黄。中医以清热解毒为治则。  相似文献   

4.
1981年以来,笔者试用五皮饮和白芨拔毒散治疗大家畜肚底黄23例(黄牛9例,水牛3例,马9例,骡2例),除一例骡治疗失败外,其余均治愈,治愈率为95%。 (一)处方五皮饮来源于《中藏经》。原方主治皮下水肿,如腹下水肿(肚底黄)、胸前水肿(胸黄)等症。处方:桑白皮45克、生姜皮30克、茯苓皮60克、大腹皮30克、陈  相似文献   

5.
黄肿是皮肤局部炎性或非炎性肿胀,临床上以软而不痛为特征。针刺时初流血水,继流黄水。常见的有鼻黄、胸黄、锁口黄、背黄、肚底黄等。笔者采用蟾酥和安钠加混合液肌注治疗皮肤黄肿病马、骡、驴40余例,均获痊愈。成年马、骡、驴用蟾酥注射液20毫升、10%安钠加30毫升颈部肌肉注射,每日一次。一般病例注射一次后,1—3天黄肿全消;少数病例需注射2—3次。除注射上述药物外,还需结合用针乱刺放出黄水。  相似文献   

6.
<正>肚底黄是马属动物的常见多发病,又名锅底黄、跑皮黄,现代兽医学称之为腹下水肿,是指腹下皮肤完整性未被破坏而发生漫肿的病症,多见于老龄体弱家畜。依据病因、病程可分为湿热、脾虚和损伤三种类型。多年来,我们在深圳赛马会、深圳世界之窗等单位采用中国传统兽医学辩证的方法治疗马属动物肚底黄5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  相似文献   

7.
腹黄是指大牲畜腹下皮肤完整性未被破坏而发生漫肿的病症,又名肚底黄、锅底黄,多发于马骡,牛次之.依据病因、病程可分为湿热(阳黄)、损伤(阳黄)和脾虚(阴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正> 黄肿,简称黄,是牛气血过盛,血离经络,郁结肤腠化为黄水而成。多发生于盛夏和初秋季节,不论耕牛和奶牛都可发生,但以劳役重的耕牛多见。我地区常见的黄肿有颔下黄、胸黄和肚底黄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初期见患部出现一鸡蛋大小的肿胀,用手触之硬实,有热痛反应,2~3天后肿胀迅速增大至一  相似文献   

9.
<正>马的肚底黄现代兽医学称腹下水肿,认为是腹下皮肤及皮下疏松组织浸润大量组织液而发生的肿胀。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病状出现,也可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出现。2015年5月,我们采用综合疗法治疗了1例马顽固性肚底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病例是深圳世界之窗车马仪仗队的066号骑乘马,该马3年前购自吉林镇赉,品种为苏高血,现年10岁,骟马。据饲养员讲:该马一年前曾患一次重度胃  相似文献   

10.
<正>大家畜腹下水肿是腹下皮肤及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因大量组织液浸润而发生的肿胀,严重时可蔓延至胸部、阴鞘及会阴等部位。腹下水肿即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症状,也可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出现,祖国传统兽医学称为肚底黄、锅底黄、跑皮黄等。该症状多发生于夏秋季,病势发展很快,严重者可造成死亡。当前临床上多采用抗菌消炎、强心利尿的药物进行治疗,但疗效一般不理想。近年来,笔者进行了自拟肚黄膏外敷、电磁波谱治疗仪(TDP)照射及两种方法联  相似文献   

11.
静注盐酸普鲁卡因治疗马属动物胸、肚黄有奇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肚黄为马、骡、驴的常见多发病,笔者通过临床实践,用盐酸普鲁卡因配合其他抗生素治疗马属动物胸、肚黄120例,治愈110例,治愈率达92%。  相似文献   

12.
“洗心散”加减治疗马肚黄肚黄因其初发于脐部,失于治疗,范围逐渐扩大,最后布满腹部底下而得名,笔者用洗心散加减治疗32例,全部治愈。1症状精神短少,行步缓慢,脐周围水肿,随病情发展日渐增大以至布满腹底全部,指压有痕,疼痛不明显,饮食欲减退,脉象洪大,口...  相似文献   

13.
家畜常见的黄肿有胸黄、肘黄、腕黄、肚底黄、穿裆黄等。西医则认为是皮下、肌膜下、肌间等处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蔓性炎症、水肿、蜂窝织炎。笔者在兽医临床中试用醋磨或水磨藤黄治疗家畜黄肿,收效显著。例1 2003年4月20日,本乡李某的1头5岁黄母牛,胸前有拳头大一块肿胀,无全  相似文献   

14.
氯霉素是广谱抗菌素。主要用于治疗幼畜副伤寒、幼畜白痢、牛巴氏杆菌病、家畜肠道感染、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和鸡白痢、伤寒、霍乱等病。但它能治疗腹下水肿(中兽医称肚底黄)和荨麻疹(中兽医称遍身黄),确尚少见报道。八三年以来,我们试用氯霉素治疗黄牛腹下水肿七例,马荨麻疹一例,其疗效竞达100%。现选二例医案介绍如下:1、本区大丫口村民杨银权饲养的一头黄母牛,8岁,于1984年9月11日牵来就诊。主  相似文献   

15.
“洗心散”加减治疗马肚黄肚黄因其初发于脐部,失于治疗,范围逐渐扩大,最后布满腹部底下而得名,笔者用洗心散加减,治疗32例,全部治愈。1症状精神短少,行步缓慢,脐周围水肿,随病情发展日渐增大以至布满腹底全部,指压有痕,疼痛不明显,饮食欲减退,脉象洪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笔者试用肾上腺素先后对13头牛、37头驴治疗黄肿,效果显著,治愈率达100%。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五症状:遍身贫病畜全身出现大小不等肿块,突出皮肤,手摸有板硬感,病畜表现骚痒、烦躁不安,针刺肿块流出黄色渗出浓,严重者针刺流出瘀血,甚至出现化脓坏死。2治疗:依据病畜体重大小用0.1%的肾上腺素颈部皮下一次性注射3—sml,遍身黄2’J‘时即可病愈。对肚底黄病畜结舌针刺放渗出浓.对巳化脓坏死的病畜结合抗生素治疗,注射后24小时病愈。3注意事项(1)注射后病畜烦躁、出汗,但很快消失,属正常现象。(2)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兽医学中的肚底黄俗称跑皮黄,为家畜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一般为毒邪侵入腹下所致.《元亨疗马集·疮黄论》载:"黄者气之壮也,气壮使血离经络,血离经络滥于肤腠,肤腠郁结而血瘀,血瘀者而化为黄水,故曰黄也."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根据临床类型辨证施治,采用中药清热解毒,消肿散瘀,西药辅助治疗,共治愈马肚底黄16例,无1例死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马黄症是马夏季较常发生的疾病。黄是一种范围包括很广,病因病原较复杂的疾病。中兽医把局部软肿,日久破流黄水的病患统称为“黄”。一般都或多或少有全身反应。在我们南方,该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于7—10月,天气炎热,湿热熏蒸,气盛溢血,凝于肤腠而生黄。马黄症因发生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病名。发生于肚脐周围的称“肚底黄”、发生于阴肾者称“阴肾黄”,发生于膁部的称“膁黄”等等。马外黄患部周围界限明显,未化黄水之前较硬,  相似文献   

19.
<正> 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 Sinen-Sis)亦称“水老鸦”“鱼鹰”,在我们泰兴地区俗称“鸦子”。鸟纲,鸬鹚科。体羽主要为黑色而带有紫色金属光泽。生殖季节头、颈部生白丝状羽。(摘自《辞海》——生物分册)。 一、外部形态及生产性能: 一般只有二种毛色,纯白的较少,黑色和黑、白羽相间的灰黑色较多。幼雏期,肚底毛色呈白色,背上呈黑色,少数肚底呈黑白色,并随生长年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通常是,一年肚底白,二年肚底毛淡黑,三年全  相似文献   

20.
自拟中药方治疗马骡肚底黄马生龙(化隆县兽医站,810900)曾收治肚底黄患畜20例(马15例,骡3例,驴2例)用自拟中药方治疗后效果满意,现介绍于下。1方剂组成:白药子30.0g,紫花地丁35.0g,郁金25.0g,金银花40.0g,当归25.0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