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锗在马铃薯--土壤体系内的迁移和转化规律.[方法]用0、0.01、0.30、0.60、0.80、1.00、1.50μg/ml的GeO,溶液对不同品种马铃薯进行浸种处理.研究锗对马铃薯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小区模拟试验,探索锗在马铃薯~土壤体系内的迁匆和转化规律.[结果]各个品种的马铃薯幼苗对锗毒性的抵抗能力存在差异.0.60 μg/ml的锗对东农303号、延薯4号的农艺性状没有影响,但对克新2号幼苗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1.00μg/ml的锗对马铃薯幼苗的生长发育具有毒害作用.锗进入土壤后,能够迅速且大量地被马铃薯吸收并运往地上部分,其在马铃薯体内的积累规律为:叶块茎.[结论]马铃薯对锗是主动吸收过程,锗在马铃薯中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60μg/ml.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重金属的植物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方法]以3个水稻品种的幼苗为载体,研究金属锗在水稻体内的植物化过程。[结果]各个品种的水稻幼苗对锗毒性的抵抗能力存在差异。以拌土或浇灌的形式添加锗,0.060μg/ml的锗对吉丰3号、吉丰10号幼苗的农艺性状没有影响,但对吉丰47号幼苗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1.00μg/ml的锗则对水稻幼苗的生长发育具有毒害作用。锗进入土壤后,能够迅速且大量地被水稻吸收并运往地上部分,其在水稻体内的积累规律为茎叶>根>糙米,并且茎叶中锗的含量远高于根和糙米中的锗含量。锗在水稻体内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060μg/ml。[结论]锗在水稻体内的植物化过程因水稻品种的不同而不同,0.060μg/ml锗的植物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锗在水稻体内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锗对不同时期水稻生理性状的影响,初步探索了锗在水稻—土壤体系内的迁移和转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锗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锗则具有抑制或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4.
宋小波  赵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438-8439,8444
[目的]研究NaCl对矮牵牛(Petunia hybrida Vilm)穴盘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我国大规模穴盘苗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NaCl浓度分别为0(CK)、0.25、0.50、1.00、1.25、1.50 g/L,测定矮牵牛地上、地下部鲜重等生长发育指标。[结果]低浓度NaCl有助于矮牵牛的养分吸收。其中,0.50、1.00 g/L NaCl处理的植株长势最好,并显著优于对照。虽然1.25、1.50 g/L NaCl处理植株生长也优于对照,但明显不如0.50、1.00 g/L NaCl处理。通过测定基质EC和基质中的养分含量发现,通常的穴盘苗基质具有对盐分的缓冲能力,基质EC受其影响不大,但对基质中的大量元素养分含量影响显著。[结论]一定低浓度盐分有助于穴盘苗的生长发育,符合要求的城市废水可直接用于园林幼苗培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代森锰锌和戊唑醇对马铃薯早疫病菌不同菌株的毒力。[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从西南北部马铃薯主产区采集的35株马铃薯早疫病菌对代森锰锌和戊唑醇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代森锰锌和戊唑醇对所有菌株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代森锰锌的EC50为1.000 0~10.000 0μg/ml,平均为5.100 0μg/ml;戊唑醇的EC50为1.000 0~7.000 0μg/ml,平均为3.300 0μg/ml。[结论]该区域内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控仍可使用代森锰锌和戊唑醇,但要注意药剂交替使用,并实时监测菌株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定量测定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方法。[方法]采用Fe(OH)3纳米粒子作为共振光散射探针,研究纳米铁-BSA反应体系测定生物大分子的最优条件及效果。[结果]纳米铁-BSA体系的最佳反应条件是pH值为7.4,纳米铁溶液的加入量为0.5ml,定量测定时选择吸收波长和发射波长均为477 nm。将配好的溶液放置35 min后再进行测定稳定性较好。在上述优化条件下,用该体系测定BSA的线性范围在0.07~0.60μg/ml,线性方程为IRLS=38.0+1583.3C(μg/ml),相关系数为0.99712,检出限为10.2 ng/ml。控制误差在5%以内,该体系对较高浓度的金属离子以及从1.0~100.0μg/ml浓度范围内的氨基酸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且灵敏度高,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重金属胁迫对桑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分析桑树幼苗对重金属的吸收和累积规律。[方法]以冀桑3号和鲁杂1号2个品种桑树种子和幼苗为材料,采用滤纸萌发法分析重金属镉、铅对2个品种桑树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土培盆栽法分析镉和铅对2个品种桑树幼苗生物量的影响及幼苗对镉和铅的吸收转运规律。[结果]桑树种子萌发受到镉、铅的抑制作用,并且镉和铅对胚根毒害作用更强。镉和铅元素对桑树种子胚根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浓度分别为114、331 mg/L;2个品种幼苗的生物量随着镉和铅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冀桑3号幼苗能耐受20 mg/kg的镉胁迫和500 mg/kg的铅胁迫而不降低其生物量。2个品种桑树幼苗对镉和铅的吸收水平均随着镉、铅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幼苗对镉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分别为0.53~3.58和0.41~0.84,对铅的富集指数和转移系数分别为0.02~0.58和0.11~0.78。从2个品种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的对比来看,冀桑3号幼苗与鲁杂1号幼苗对镉、铅的耐受能力、富集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且2个品种幼苗均不能有效地将镉和铅转运至植株地上部分。[结论]该研究可为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提供一定依据,为进一步利用桑树进行土壤修复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易海艳  查向浩  马刘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38-7039,7042
[目的]了解镰刀菌酸及其枯萎病菌培养滤液对棉花感病品种及其抗性转化品系的致萎作用。[方法]用2种类型毒素制品浸泡棉花种子及幼苗,以无菌水作为CK,根据浸泡的时间不同测定种子萌发率及病情指数。[结果]25%培养滤液中镰刀菌酸的浓度为21.46μg/ml,但其处理种子萌发率却比30.00μg/ml的纯镰刀菌酸处理低,50%培养滤液镰刀菌酸的浓度为30.62μg/ml,其处理种子萌发率与50.00μg/ml的纯镰刀菌酸处理一样。病原菌培养滤液浓度不同、处理后时间不同,其病情指数均不同,随着处理后时间的延长和处理浓度的增加,病情指数也大都呈逐渐增加趋势。[结论]病原菌培养滤液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要高于纯镰刀菌酸。抗性转化品系与原感病品系相比对病原菌培养滤液的抗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研究硝酸体系消解-HG-AFS同时测定土壤中砷、汞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仪对土壤样品消解,优化最佳微波消解条件、硝酸体系等。应用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土壤中的砷、汞。[结果]砷和汞线性范围分别在0~150、0~3μg/L内线性关系良好;砷和汞检出限分别为0.60、0.02μg/L;砷和汞定量限分别为2.00、0.07μg/L;砷和汞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2.8%~107.0%、92.8%~104.0%;砷和汞RSD分别为1.5%~3.5%、2.5%~3.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同时测定土壤中砷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适宜在内蒙古包头市栽培的马铃薯品种,并进行肥料配比研究。[方法]在包头市马铃薯主产区固阳县,系统研究了不同马铃薯品种及肥料配比处理下,马铃薯生长发育特性、经济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差异。[结果]引进的马铃薯品种商品薯率和经济产量表现不尽一致,但均高于当地主栽品种克新1号;早熟品种中薯3号,中熟品种中薯11号、康尼贝克,晚熟品种青薯9号和冀张薯8号田间生长势强,芽眼浅,抗病性好,商品薯率和经济产量高,适宜在包头市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的适宜肥料配比为纯N 3 000 kg/hm~2、P_2O_52 250 kg/hm~2、K_2O 750 kg/hm~2。[结论]该研究为包头市地区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孙海燕  罗兵  吴佳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751-11752,11767
[目的]为解决干旱问题提供资料,并为茶多酚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黄瓜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下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对黄瓜幼苗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干旱胁迫降低了黄瓜幼苗中可溶性糖、蛋白质的含量和GS活性。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均能增加干旱胁迫下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含量,提高GS的活性,促进氨的同化。低浓度(0~20μg/ml)茶多酚处理,可溶性糖含量随浓度的增加而增高。20μg/ml茶多酚浓度的处理效果最好,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GS活性分别比CK2(干旱胁迫)提高了15.67%、40.63%、27.98%。茶多酚可以促进干旱胁迫下硝酸还原酶的活性,20μg/ml的处理效果最佳,活力增强了114.94%。[结论]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处理均能增强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的谷氨酰胺合成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20μg/ml为喷叶最佳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12.
李玉赜  张连学  姚允怡  齐宪辉  郜玉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36+14044-14036,14044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抗BVDV作用,为人参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性红染料法,研究了人参皂苷的抗BVDV作用。[结果]人参皂苷对MDBK细胞无损伤的最大安全浓度是12.80μg/m l,在1.60~12.80μg/m l范围内人参皂苷抗BVDV效果显著。[结论]人参皂苷具有显著的抗BVDV病毒作用,在安全浓度范围内,人参皂苷抗病毒的作用随浓度的提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3.
夏枯草水提取物对离体蛙心收缩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夏枯草(SPICAPRUNELLAE VULGARIS)水提取物对离体蛙心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离体蛙心灌流的方法,通过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观察记录不同浓度夏枯草水提取物对心脏活动的影响。[结果]在浓度较低时(0.02~0.06μg/ml),夏枯草提取物对离体蛙心表现为增强心肌张力和加快心率的作用(P〈0.01);在较高浓度时(0.01~0.08 g/ml),则表现为降低心肌张力和减慢心率的作用(P〈0.01)。[结论]夏枯草对心脏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取和纯化白术多糖,并探讨多糖中蛋白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醇沉分级、脱蛋白和Sephadex G-75制备柱从中药白术中提取分离得到cPAM、zPAM和PAM 3种多糖,并对这3种多糖进行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结果]3种白术多糖对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均有促进作用;浓度为5μg/ml的zPAM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浓度为5和10μg/ml的PAM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白术多糖的纯化程度与脾淋巴细胞增殖有一定关系;纯化程度高的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白术粗多糖中的蛋白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对小麦蠕孢菌叶枯病菌具有较强抑制效果的药剂。[方法]利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不同杀菌机制的杀菌剂对小麦蠕孢菌叶枯病菌的毒力。[结果]5种杀菌剂对小麦蠕孢菌叶枯病菌的作用效果差异很大,其中咪鲜胺对小麦蠕孢菌叶枯病菌菌丝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仅为0.067μg/ml;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噻呋酰胺的抑制作用次之,EC50在0.102~0.372μg/ml;多菌灵的抑制作用最小,EC50为30.588μg/ml。[结论]对小麦蠕孢菌叶枯病菌安徽分离株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药剂是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壳寡糖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浓度壳寡糖处理小麦种子及幼苗,研究壳寡糖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壳寡糖能够有效地提高小麦种子胚乳淀粉酶活力,提高胚根、胚芽的生长速率,促进小麦种子萌发;同时,壳寡糖还可提高小麦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活力,促进幼苗生长。其中浓度为0.1μg/m l壳寡糖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结论]壳寡糖具有促进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作用。该研究可为壳寡糖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张志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601-3602
[目的]为实际生产中黄瓜的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法,设置0(CK)和12、、34、g/盆4个钾肥梯度,通过测定施用不同钾肥浓度条件下黄瓜幼苗的生理指标,研究不同钾肥用量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钾肥用量对土壤中速效钾含量有很大影响。在试验所设定的钾肥浓度范围内,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黄瓜幼苗的脯氨酸、Vc含量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根的活性不同程度地上升。每增加1个钾肥梯度,脯氨酸含量平均增加1.372 5μg/ml。[结论]在一定的钾肥浓度范围内,提高钾肥用量可以提高黄瓜的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合理开发利用紫锥菊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早期妊娠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狭叶紫锥菊提取物(Polinacea^TM)(6.3、20.0、60.0、180.0μg/ml)体外结合刀豆蛋白A(ConA,1μg/ml)和美洲商陆有丝分裂原(PWM,0.6μg/ml)对其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增殖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Polinacea^TM均能促进正常奶牛PBMC增殖,180.0、6.3μg/ml Polinacea^TM刺激PBMC增殖的结果分别较对照高了近10和2倍;不同浓度Polinacea^TM结合ConA均可抑制PBMC增殖,其中180.0μg/ml Polinacea^TM结合ConA对PBMC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20.0、60.0μg/ml Polinacea^TM结合PWM可显著刺激PBMC增殖。[结论]紫锥菊提取物对奶牛外周血单核细胞增殖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