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樟子松容器苗在山西中部地区生态造林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樟子松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从樟子松育苗的容器准备、圃地准备、基质准备、容器装填与摆放、播种苗培育、移植苗培育、苗木出圃和运输等方面总结了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容器育苗技术的普及推广,容器苗的需求量和育苗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在造林过程中,也经常发生因对苗木保护、栽植方法等技术环节把握不当,而导致的造林成效不高甚至完全失败的现象。2005年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积极进行樟子松造林试验及大面积推广工作,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平均达95%以上,保存率为90%左右,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一、容器苗造林的关键环节1、炼苗与墩苗苗木是造林的基本材料,容器苗造林同样要求优质壮苗,不同规格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3.
樟子松又名海拉尔松、黑松。近年来,随着容器制作技术的提高及其容器育苗技术的不断发展,容器苗造林已成为干旱山区、沙化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容器苗栽植后没有缓苗期,生长快,扎根好,抗旱、抗寒能力强,造林成活率高。现将自己多年来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樟子松容器大苗耐严寒、干旱,抗逆性强,造林成活率高,是内蒙古敖汉旗地区抗旱造林的主要树种。结合目前内蒙古敖汉旗地区樟子松的培育现状,提出了樟子松容器大苗培育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希望能够为蒙古地区以及全国各地樟子松容器大苗培育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容器苗营养土的配制、苗木的选择、整地方法、造林时间等方面介绍了樟子松容器苗的育苗及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6.
水袋滴渗抗旱造林技术和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运用较成功的抗旱造林技术。笔者从操作方法、作用机理、应用效果、成本概算、适用范围5方面介绍了水袋滴渗抗旱造林技术。通过对留袋造林、脱袋造林后一个生长季内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苗木生物量、苗木根系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脱袋造林更有利于保存土壤水分。建议容器苗造林采用脱袋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7.
油松、樟子松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耐寒、抗旱、耐瘠薄等特点,是东北地区用材、绿化、防护、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应用油松、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可以缩短苗木出圃时间,延长造林季节,春、夏、秋三个季节均可造林;苗木质量好,产苗量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明显高于裸根苗. 一、做床 1.选地 做床前,选择地势平坦、灌溉方便、便于作业的地块作为容器育苗基地. 2.做床 根据实地大小做成长10~15米、宽2米、高30厘米的苗床.  相似文献   

8.
樟子松沙地造林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幼树不耐风吹沙打,不能在流动和半流动沙丘或小豆茬、花生茬等撂荒地直接造林。樟子松苗木根系细弱,容易风干,保持苗木根系湿润,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措施。樟子松按照苗木类型,分为裸根苗造林,容器苗造林和幼树移植造林。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容器育苗的关键技术环节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20世纪70年代在榆林引种成功,现已成为榆林市造林的主要常绿树种。樟子松大面积造林用的主要是三年生容器苗,因此苗木的培育直接影响造林的成功。樟子松容器育苗是一项投入大、工序多、技术性很强的育苗技术,要大规模稳定生产樟子松容器苗必须要熟练把握种子的质量、苗圃地选择、营养土配置、苗床整理、催芽、播种、苗期管理等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0.
沙地栽植樟子松容器苗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伦县地处内蒙古高原南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东南部,属栗钙土、风沙土,土壤贫瘠,质地疏松,通透性能好,有利于樟子松容器苗生长。文章从栽植樟子松容器苗时的整地、栽植经验和技术出发,总结出了樟子松容器苗沙地抗旱造林技术成效。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樟子松针叶短小、根系深长,耐旱、耐寒、抗风性强,是北方营造防风固沙林、水源涵养林的重要树种。针对青海地区干旱瘠薄阳坡、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的现状,大通县实验林场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了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技术研究。用山皮土配制营养土,选择2年以上合格苗培育容器苗上山造林,通过大量数据调查分析,容器苗比常规裸根苗造林方法大幅度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缩短了缓苗期,促进了幼树生长,提出了樟子松适宜生长的海拔高度、造林季节,为今后推广樟子松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不同苗木类型造林技术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波  朱弘 《防护林科技》2011,(5):84+89-84,89
详细介绍了樟子松不同苗木类型—裸根幼苗、容器苗、移植大苗的造林技术,并从成活保存率、造林成本、造林季节等几个方面对3种不同苗木类型造林效果进行了客观评价。为3种苗木类型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优良的造林树种之一。树干通直,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喜光、喜酸性土壤。在丰宁坝下地区同样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不同苗龄樟子松抗旱能力差别很大,2龄以下苗木抗旱能力极弱,34龄苗有中等抗旱能力,5龄以上苗木有极强抗旱能力。因而樟子松育苗技术要求比较高,不仅苗圃地的选择及苗期管理技术严格,而且后期越冬  相似文献   

14.
塑料大棚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棚樟子松容器育苗,改善了生态环境,缩短了育苗时间,苗木质量好产量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高于裸根苗。大棚樟子松容器育苗是加快培育壮苗,提高荒山造林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林西县南门外治沙林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培育樟子松苗木,近几年又组织培育樟子松容器苗,通过实施容器苗造林,提高了成活率,延长了造林时间,降低了营造林成本。  相似文献   

16.
风沙区樟子松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长岭县在风沙干旱区栽培樟子松的多年实践,总结了“一保、四改”樟子松抗旱造林技术,一保即保护好苗根,四改是:改一季造林为多季造林;改小苗造林为容器苗造林或带土坨大苗造林;改密植为大株行距造林;改人工栽植为机械造林。  相似文献   

17.
松鼠的贮食行为及食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长岭县在风沙干旱区栽培樟子松的多年实践,总结了“一、四改”樟子松抗旱造林技术,一保即保护好苗根,四改是:改一季造林为多季造林;改小苗造林为容器苗造林或带土坨大苗造林;改密植为大株行距造林;改人工栽植为机械造林。  相似文献   

18.
从2000年起,在辽宁省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中探讨实用造林抗旱技术,即:植苗覆盖栽植技术;SAP容器苗培育、深栽造林技术;灌木培抗旱土堆、剪干保活技术;一次成林沙地樟子松移植技术;杨树窄带宽距营造技术。实践证明这些技术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加快造林速度,提高造林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樟子松为松科松属常绿乔木,喜光,耐寒,抗旱,喜酸性土壤,适应性强。在干燥瘠薄,岩石裸露,沙地,陡坡,均可正常生长,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营造速生用材林、各种防护林的重要树种。自1999年起,赤峰市敖汉旗林业局开始组织培育樟子松容器育苗,通过实施容器苗造林,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延长了造林时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建设优质高效的林业生态体系。现将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要点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樟子松是坝上沙地造林首选的乔木造林树种。在工程造林树种选择上,樟子松容器苗占有很大的比例。根据樟子松苗木的生长规律,结合温室内的优越条件,温室育苗基本上是2年3茬,播种的季节分别是3月初的春季和夏季,在不同的播种时间播种的苗木,由于各时期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管理过程中也有所区别,具体的育苗技术及管理措施总结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