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按等级折算研究--以南方丘陵山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占补平衡实现由数量平衡向数量-质量平衡管理的升级,已成为当前土地管理的迫切要求。以南方丘陵山区为例,综合考虑耕地质量的影响因子,筛选台面坡度、海拔高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养分、水源保证率、地下水埋深、排灌设施、道路通达度作为评价指标,应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对耕地质量作以评价,确定占、补耕地地块的综合指数。以单位标准粮为桥梁,确定耕地质量数量折算系数.从而实现耕地占补的数量——质量型平衡。  相似文献   

2.
占补平衡实现由数量平衡向数量—质量平衡管理的升级,已成为当前土地管理的迫切要求。以南方丘陵山区为例,综合考虑耕地质量的影响因子,筛选台面坡度、海拔高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养分、水源保证率、地下水埋深、排灌设施、道路通达度作为评价指标,应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对耕地质量作以评价,确定占、补耕地地块的综合指数。以单位标准粮为桥梁,确定耕地质量数量折算系数,从而实现耕地占补的数量——质量型平衡。  相似文献   

3.
为了健全非农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补偿机制,保障国家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储粮充足。本研究运用空间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对黑龙江垦区各管理局2000-2014年耕地增减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在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制度缺失、“占优补劣”、农民不合理利用土地以及自然条件的局限等问题。通过借鉴建三江管理局耕地占补平衡的创新经验,完善垦区专门性制度规范,不单纯以数量作为耕地占补平衡衡量标准、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对表土的充分利用,形成体系化改革。助力垦区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全面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从而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了健全非农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补偿机制,保障国家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储粮充足。本研究运用空间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对黑龙江垦区各管理局2000—2014年耕地增减变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制度缺失、"占优补劣"、农民不合理利用土地以及自然条件的局限等问题。通过借鉴建三江管理局耕地占补平衡的创新经验,完善垦区专门性制度规范,不单纯以数量作为耕地占补平衡衡量标准、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对表土的充分利用,形成体系化改革。助力垦区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全面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从而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保障粮食安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活动占用的土地面积逐渐增加,从而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资源紧缺与用地需求增长的矛盾日益加剧。依靠新垦造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是保证耕地数量的主要途径。本文介绍了目前新垦耕地的主要障碍因子和培肥现状的基本概况,重点综述了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技术与方法和新垦耕地土壤有机质快速提升技术现状与问题,并从新垦耕地土壤的肥力状况、障碍因子及评价体系研究,综合提升新垦土壤生产与生态功能的高效绿色培肥新产品的研发和加强新垦土壤关键障碍因子消减与肥力协同提升关键技术研究3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随着中原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各项建设发展对耕地的占用将持续一段时间且短期内难以减缓,人地矛盾将进一步突出,耕地保护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加强耕地数量质量变化的监测研究对提高区域耕地管护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济源市为例,通过2009年和2012年2期TM影像与耕地分布图叠加,基于植被指数(NDVI)提取与对比分析,得到研究区耕地多年粮食平均产量、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及其时空变化。研究表明,济源市耕地质量总体上较好,全市高产田主要分布在东部城区周边,低产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丘陵山区,质量好耕地占53.56%,质量差耕地占13.61%;2009—2012年全市耕地时空变化呈现出分布在空间上西移、局部区域耕地质量出现下降、东部部分优质耕地被占用、新补充耕地以中西部为主且质量相对较低等特征。今后耕地保护工作应统筹考虑新型城镇化和耕地保护的关系,由数量平衡与管理向数量-质量-生态综合平衡与管控转变,以实现区域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滨海盐碱地改良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东部耕地资源紧缺、人地供需失衡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增加耕地,保证"占补平衡".滨海盐碱地作为一类潜在的土地后备资源,其合理开发利用对缓解土地资源不足的压力、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战略与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滨海盐碱地的资源现状及主要特点,从物理、化学、水利工程、生物4个方面总结了当前滨海盐碱...  相似文献   

8.
土地重估是土地整理的重要技术工作之一,其评价结果是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以茌平县冯官屯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例,采用GIS技术、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在耕地分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区内基础设施完成情况,更新了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因子,对项目区内耕地质量进行重估。结果表明,整理后项目区内的耕地自然质量等比整理前提高了0.8个等别,利用等提高了1.3个等别,经济等提高了0.9个等别,农用地整理实施效果明显。通过土地重估,不仅可以科学地评价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效果,还可为耕地保护,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占补平衡”提供详实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玲  陈胜华  宋莹  路婕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512-512
目前,中国耕地平衡仅局限于数量平衡,而在现实中却出现了耕地的隐性失衡,已成为影响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实施的焦点问题之一,而且对农民、农村和农业产生了许多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耕地隐性失衡的主要形式,包括耕地实际数量减少,耕地社会功效有较大改变,耕地质量下降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着重阐述了因耕地隐性失衡所导致的农民隐性失业、农业结构失衡、农村环境生态破坏等三农问题;并提出防治耕地隐性失衡的建议和对策,为真正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更好地进行耕地保护提供一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城乡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 制度评价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制度设计与安排,其发源于耕地“占补平衡”,宗旨和核心是为了保护耕地.但纵观这几年的试点,人们发现“增减挂钩”制度出现了诸多问题,对“增减挂钩”制度如何进行评价,是暂停、继续还是改进?基于此背景,深入分析了“增减挂钩”制度演进过程,评价了该制度产生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并对当前学术界对“增减挂钩”制度态度和观点进行了分类评述;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该制度问题根源及症结所在,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研究发现:社会各界对“增减挂钩”制度初衷、制度框架、改进方向等问题在认识和行动上没有统一,尤其是制度制定者和执行者之间存在巨大的目标差异,只有从认识论、方法论等层面理清这些问题,才能够使得这一具有创新性的制度设计发挥应有的制度效应.  相似文献   

11.
县域耕地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维护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笔者针对当前中国学者对耕地数量变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重庆市荣昌县1996—2004年耕地数量变化为例作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996—2004年全县耕地数量减少较快,平均每年净减少率为0.99%;(2)耕地变化区域性差异明显,且耕地相对减少较快的乡镇并不是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3)生态退耕是全县耕地减少的主导因素;建设占用耕地并不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4)当年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与社会经济发展各因素间的相关性不大,而累计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较强,且建设占用耕地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时间上的错位性,即经济和社会发展滞后于对耕地资源的占用。  相似文献   

12.
开江县土地流转农户耕地利用的成本收益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比分析开江县土地流转农户的耕地利用的成本收益,采用成本收益比较分析法,研究土地流转农户的耕地保护意愿,为开江县耕地保护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结果表明,开江县土地流转转出农户每年耕地的经济补偿为15930元/hm2。根据开江县2007年的最低工资标准450元/月,可以计算出每公顷耕地上的最低工资标准为52085元,这说明开江县的土地流转转出农户所得到的经济补偿远远低于开江县的最低工资标准,这很可能就是土地流转转出农户不愿种地的原因。土地流转的转入农户由于种植粮食作物收益低也不愿意种地,而发展大规模养猪。由此得出,土地流转的转出农户和转入农户都不愿意种地,所以适当提高土地流转农户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加强村集体对耕地的监管是做好耕地保护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13.
耕地保护机制建设的机理、特征与挑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了中国耕地保护机制建设的运行机理、基本特征、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综合运用了理论分析法、模型分析法、博弈论分析法和图示分析法。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耕地保护机制建设中行政法律机制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市场机制成为发展趋势、多层博弈贯穿始终,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社会监督乏力三方面的局限性导致耕地保护机制建设滞后。因此,应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政绩考核制度、规范参与平台、实现经济激励与生态补偿同步化,更重要的是不断探索耕地保护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基于平度市的耕地保护公共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实现耕地保护目标以及为中国社会经济尤其是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对平度市两次土地调查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耕地变化的规律,探究出耕地减少的原因,指出耕地保护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今后工作中需进一步加强保护耕地的必要性,并明确提出创新型的耕地保护公共政策,包括设立耕地保护基金、建立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新机制、完善征地补偿新机制等7个方面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够更好的揭示耕地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文章采用环境领域的脱钩理论和方法,分析重庆市2001-2009年建设占用耕地和非农GDP数据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04年脱钩弹性系数变化剧烈,脱钩状态由扩张负脱钩转变为扩张连接状态,建设占用耕地的压力先增加后减小,波动性较大;(2)2004-2007年脱钩状态由扩张连接转变为强脱钩状态,建设占用耕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控制;(3)2007-2009年脱钩状态变化平稳,基本上处于强脱钩状态,建设占用耕地压力减小。总的来看,重庆市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变动关系由不稳定向稳定状态发展,耕地保护政策、措施实施的效果明显。随着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建设占用耕地的压力将会增大,为此,应加大对耕地保护的管理力度,采取节约、集约的土地利用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粮食安全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四川省粮食数量安全状况,为政府决策粮食数量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78—2012年的统计数据,结合最小人均耕地面积(Smin)和耕地压力指数(K),分析了四川省和21个市(州)耕地面积和粮食数量安全变化态势。结果表明:1978—2012年,四川省Smin呈下降趋势,但依赖于粮食单产增加,复种指数提高,以及耕地供给小幅增加,使得K并未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粮食数量处于可控的安全态势,实现了“总量平衡,基本自给”的政策要求。在21个市(州)中,成都市、攀枝花、乐山市、雅安市、阿坝州、甘孜州的粮食数量安全存在较大压力,需通过动用库存或外调粮食以平衡市场供需。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城镇化深入发展和工业化转型升级的压力下,成都市、攀枝花市的粮食数量安全将越加突出。在严格保护耕地数量的基础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突破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科学防灾减灾;针对市域差异,实施有差异化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