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鉴定、综合防控及应用的研究进展,为亚洲玉米螟的监测预警、绿色防控等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文献统计学方法收集资料及调研,分析国内外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的进展。【结果】亚洲玉米螟在中国、韩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均有分布,雌性个体通过释放性信息素吸引雄性继而交配;鉴定亚洲玉米螟主要性信息素组分为顺/反-12-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E-12-14:Ac)和正十四碳醇乙酸酯(14:Ac),各组分作用不同,组分间比例存在地理种群差异;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产品已运用于监测、诱杀与交配干扰中,与其它防治技术相结合的集成技术防效显著;应用过程中存在多种影响性信息素诱剂诱捕效率的因素,包括性信息素剂量、诱捕器类型、放置高度、颜色及环境等。【结论】亚洲玉米螟在多个国家的玉米种植区均有分布,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比例存在地理种群差异,利用性信息素最佳组分系统结合影响性诱剂诱捕效率的多种因素,在田间防控亚洲玉米螟取得了较好效果,我国已组装、集成一套基于性信息素防控亚洲玉米螟绿色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巴彦淖尔地区亚洲玉米螟防治效果较好的性诱剂诱捕器类型和剂量。[方法]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研究4种类型和4种剂量的性诱剂诱捕器对亚洲玉米螟的诱蛾效果。[结果]不同类型性诱剂诱捕器的诱蛾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水盆式和三角式诱捕器的诱蛾效果显著优于瓶水式和飞翼式;不同剂量性诱剂诱捕器的诱蛾效果也存在极显著差异,在一定范围内,诱捕器剂量越大,诱蛾效果越好。[结论]生产实践中应优先选用水盆式和三角式诱捕器,同时适当提高诱捕器剂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比较了3种配方性诱剂和3种形状诱捕器对沙蒿木蠹蛾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性诱剂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的诱芯具有很高的诱蛾活性;船形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最好;诱捕器放置高度为1.6~2.0 m的诱集效果最佳;晴天诱捕数量最多。3种性诱剂(器)的诱蛾时间动态表明:性诱剂Z5-12:Ac、船形诱捕器、放置高度为1.6~2.0 m、晴天诱捕为最佳组合,效果优于单项防治措施,该结果可为合理利用性诱剂对沙蒿木蠹蛾进行种群动态监测和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小菜蛾性诱剂的田间诱捕效果,在大白菜地进行不同人工合成引诱剂对小菜蛾的诱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增加0.01%的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能够提高目前诱芯的诱蛾效果.三元组分,顺-11-十六碳烯醛、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和顺-11-十六碳烯醇在7∶3∶1比例下的诱蛾能力显著优于其它三元组分比例的诱蛾力.比例为70∶30∶10∶0.01的四元组分,顺-11-十六碳烯醛、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顺-11-十六碳烯醇和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诱芯含量为10 μg时在田间的诱蛾效果最好,因而建议在中国使用这种诱芯诱捕小菜蛾.  相似文献   

5.
性诱剂与黑光灯在大田诱杀杂谷螟虫试验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中性诱剂和黑光灯诱捕器对杂谷螟虫的诱捕效果不同。在离石区测报点、忻府区测报点和五寨县测报点,性诱剂诱捕器对玉米螟的诱捕效果明显好于黑光灯诱捕器,三个地点单个性诱剂诱捕器的诱蛾量分别为黑光灯的4.4、3.1、3.3倍。根据诱捕试验结果,同时对玉米螟在大田的发生情况和防治适期做出了准确的预测预报,有效控制了当地玉米螟的灾害性发生。  相似文献   

6.
性信息素防治技术一直是我国防治亚洲玉米螟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测试不同干式性诱捕器与不同浓度性诱芯对亚洲玉米螟雄蛾的诱捕效果,开展了捕虫室固定或摇摆、进蛾口口径、不同诱捕器类型对田间玉米螟雄蛾的诱捕试验,并对搭配4种性诱芯的桶状诱捕器在不同试验田诱捕玉米螟雄蛾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捕虫室固定的诱捕器比摇摆的诱捕器诱捕玉米螟雄蛾效果更好;②不同口径的塑料诱捕器中,外口直径14 cm诱捕器诱捕雄蛾效果较好,且对于相同口径诱捕器,橡皮性诱芯诱捕雄蛾效果优于牙签性诱芯;③比较桶状诱捕器、塑料诱捕器和三角板诱捕器,桶状诱捕器的诱捕雄蛾效果最好;④在玉米田、水稻田中,搭配2.6∶1-XP性诱芯的诱捕器诱捕雄蛾数量较多;在大豆田,搭配1∶1性诱芯的诱捕器诱捕雄蛾数量较多。综上所述,捕虫室固定、诱捕器进蛾口越大,诱捕玉米螟雄蛾效果越好;相同诱捕器,配置橡皮性诱芯诱捕雄蛾效果更好,不同作物田地的最佳性诱芯不同。结果为合理使用性诱捕器及性诱芯防治亚洲玉米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林间诱蛾活性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比较沙棘木蠹蛾性信息素不同配方的诱集效果,该文利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组分顺7-十四碳烯乙酸酯(Z7-14:Ac)、反3-十四碳烯乙酸酯(E3-14:Ac) 和反7-十四碳烯乙酸酯(E7-14:Ac)按照不同比例配置的4种配方进行了野外诱集试验.结果表明:4组不同配方的性信息素均具有较强的诱集效果,其中平均诱蛾量最高的达17头/诱捕器,日诱蛾量最高的为11头/d,持效期达26 d,不同配方的有效诱捕距离分别达100和150 m.通过比较两种不同诱捕器的野外诱集效果发现:沙棘木蠹蛾实用新型诱捕器的诱蛾效果稍差于三角形诱捕器,但其具有使用方便、易于操作、可长时间使用等特点,诱捕器的最佳悬挂高度为1 m.用性信息素诱杀害虫作为一种高效、无毒、无污染的新方法为沙棘木蠹蛾的综合防治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玉米螟性诱剂田间诱捕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田间安放不同密度的玉米螟性诱剂诱捕器诱捕玉米螟。结果表明:玉米螟性诱剂可以诱捕到玉米螟成虫,应用玉米螟性诱剂进行测报具有可行性,同时采用性诱剂也能减少玉米螟产卵和幼虫数,密度为每0.13 hm2设置1个诱捕器较经济。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更加准确测报预报玉米螟发生情况的方法。[方法]设玉米螟性诱剂试验田,并在附近设虫情测报灯,对比利用性诱剂和虫情测报灯对玉米螟的诱捕效果。[结果]性诱剂诱捕玉米螟较虫情测报灯所诱蛾量多,且两种测报方法测出的各代成虫高峰期与历期推算的吻合度高。[结论]利用性诱剂诱捕玉米螟丰富了病虫测报预报手段,提高了预报测报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不同配比性诱剂所制诱芯诱蛾力的差异,采用合成的性诱剂3种主要组分,制备了18组配比不同的诱芯,研究性诱剂不同配比对田间诱蛾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组分不同配比对诱蛾力有一定的影响,其中顺-8-十二碳烯醇乙酸酯(Z8-12∶Ac)对诱蛾起主要作用;反-8-十二碳烯醇乙酸酯(E8-12∶Ac)的诱蛾作用不显著;顺-8-十二碳烯醇(Z8-12∶OH)含量的变化对性诱剂的诱蛾力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相同配比性诱剂对不同世代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不同。综合分析得到对越冬代和第1代梨小食心虫雄虫表现出最佳诱集效果的性诱剂配比,其(Z8-12∶Ac)∶(E8-12∶Ac)∶(Z8-12∶OH)分别为(90~98)∶0∶6和(90~100)∶0∶0,相对诱捕率最高分别可达86.6%和84.9%。  相似文献   

11.
性诱剂在河北省玉米主要害虫测报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发展多种农作物害虫测报监测工具,应用飞蛾类通用型性诱监测器和水盆诱捕器,研究了性诱剂对河北省玉米田5种主要害虫(小地老虎、亚洲玉米螟、二点委夜蛾、棉铃虫、粘虫)进行预测预报的效果。结果表明:性诱剂对5种害虫均有一定的诱集效果,其中,对小地老虎、棉铃虫和二点委夜蛾诱集效果好,蛾峰清晰,能反映出田间虫量的消长变化情况,可用于这3种害虫的预测预报,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性诱剂对玉米螟和粘虫的诱集量较少,不能完全反映出田间虫量的消长变化,需进一步优化诱芯的诱集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贵州省玉米螟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效果,采用单因素试验从不同类型诱捕器(飞蛾诱捕器、夜蛾诱捕器和三角形诱捕器)、悬挂高度(80cm、120cm和160cm)和不同诱芯(NK、YGE、BY、GR)等方面优化玉米螟的性诱技术。结果表明:飞蛾诱捕器的效果最好,10d诱蛾量达12.50头,显著高于三角形诱捕和夜蛾类诱捕器;飞蛾诱捕器悬挂高度为120cm时的诱捕效果最佳(10d诱蛾量为15.50头),分别是悬挂高度80cm和160cm诱蛾量的4.13倍和1.68倍;GR(贵阳117.50头,安顺150.75头)和BY(贵阳168.5头,安顺142.25头)诱芯的诱捕效果最好,显著优于YGE(贵阳34.50头,安顺36.75头);玉米螟在贵阳和安顺的发生规律较一致,即从5月9日至8月31日具有3个发生高峰,除第1个高峰期一致外,安顺地区第2个和第3个高峰较贵阳地区提前36d和6d。在田间使用飞蛾诱捕器+BY诱芯+悬挂高度120cm对亚洲玉米螟成虫进行监测和防治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性诱剂在吉林省玉米螟田间应用上的问题,发明了一种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为性诱剂技术在田间的大范围应用提供理论基础。该文在介绍该装置的外形结构的基础上,在玉米螟的发生盛期,将其与传统的水盆诱捕器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在监测期的比较上,2对装置均呈现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消长动态基本吻合。在监测的数量上,传统的水盆诱捕器捕捉得到的玉米螟成虫的数量在0.0263~0.1587,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捕捉得到的玉米螟成虫的数量在0.0341~0.4441,总体上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诱集到的玉米螟的数量要高于传统的水盆诱捕器。研究结果表明,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克服了性诱剂在田间应用上的缺点,并改善了在其应用上的不足之处,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性诱剂诱芯在谷田玉米螟监测及危害防控中的应用效果和使用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玉米螟专用性诱剂诱芯灵敏度高于测报灯,可以较早监测到谷田玉米螟始发期,对确定防治适期并及时防控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诱捕器选择上,干式诱捕器与水盆诱捕器诱蛾效果相当,且明显高于三角形诱捕器,干式诱捕器替代传统水盆诱捕器用于谷田玉米螟防控更为简便、可行,每667m2放置6个能达最佳防控效果,防效88.71%。  相似文献   

15.
玉米螟性诱剂是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具专一、灵敏、无毒害、无残毒、不伤天敌、经济高效等特点,在害虫防治尤其是辅助测报中的作用日益增大。为了测试玉米螟性诱剂在田间的诱捕效果,探索使用玉米螟性诱剂进行测报和防治的可行性及方法,特开展了此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测报和防治是可行的,能够大幅度提高测报准确率,使用性诱剂诱捕防治可以压低虫源,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本试验中最高防效达68.34%,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性诱剂诱捕器对玉米螟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性诱剂诱捕器对玉米螟的田间防治效果及设置的最佳数量,试验在田间设置不同数量的玉米螟性诱剂诱捕器,对诱捕玉米螟成虫数量、平均防治效果、挽回产量损失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每667m^2设置1个性诱剂粘胶诱捕器较适宜,平均每天每个诱捕器诱捕到玉米螟雄成虫数量为1.70头,平均防治效果为45.27%,挽回产量损失率为5.56%。  相似文献   

17.
《吉林农业科学》2014,(6):31-33
通过对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和颜色对玉米螟成虫诱捕效果研究,明确了诱捕器悬挂高度以1.5~2.0 m诱捕效果较好,颜色对诱捕器的诱捕效果影响不大。同时,对安放不同密度玉米螟性信息素诱芯诱捕玉米螟成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螟性信息素诱芯可以诱捕玉米螟成虫,进行短期预报具有可行性。同时,采用玉米螟性信息素诱芯可诱捕玉米螟成虫、使卵和幼虫减少,减轻危害。以每公顷10个诱芯较好,卵和幼虫数量明显减少,比空白对照增产8.61%。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诱虫效果好的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在前人开发的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基础上,调整各成分的比例,使用5种不同性诱剂配比诱捕桃小食心虫成虫,以不加性诱剂的诱芯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性诱剂中顺-7-二十烯-11-酮与顺-7-十九烯-11-酮的配比为6.14∶1时,诱虫效果最好,其是一种值得开发的商品。  相似文献   

19.
利用性诱剂粘胶诱捕器大面积防治玉米螟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玉米螟性诱剂粘胶诱捕器经3年试验,在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防治玉米螟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效果通过对诱捕器设置场所、器型、方向、高度和间距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可靠数据,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成本低廉的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捕器,本试验将4种不同塑料瓶改装为简易性诱剂诱捕器并测定其对稻纵卷叶螟的诱捕效果,并进一步比较了自制诱捕器与市售诱捕器在田间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装置2(4 L透明塑料瓶)制成的简易诱捕器的诱蛾量(平均诱蛾量181头)最多;该简易诱捕器与市售诱捕器诱蛾量无显著差异(P>0.05)。用装置2制成的简易诱捕器可用于稻纵卷叶螟的田间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