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所有患者在伤后6 h~10 d行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本组全部病例术前、术后及随诊时均摄正侧位X片、CT或MR I扫描检查.结果经X片、CT检查,病椎高度恢复90%以上,伤前的后突畸形Cobb角平均为25.5°(11°~32°),术后纠正至平均4.4°(1°~7°).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30例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术后骨折复位及骨水泥充盈,内固定有无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并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取钉时统计伤椎后凸畸形角(Cobb角)、伤椎前缘与后缘高度的比值,以及对腰背痛症状采取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患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椎体塌陷等并发症。术前与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与椎体后缘高度的比值、Cobb角、V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术后1年取钉时伤椎前缘高度与椎体后缘高度的比值、脊柱后凸Cobb角、腰背疼痛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重建脊柱稳定,缓解腰背部疼痛,减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并发症,长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和评估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和后路椎体间植骨在重建胸腰椎脊柱稳定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对19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及腰椎滑脱症患者,分别应用Steffee(44例)、RF(38例)、AF(82例)、RF-Ⅱ型(32例)进行复位固定并行后路椎体间植骨.结果:术后X线片复查,RF、AF和RF-Ⅱ型共152例均达到解剖复位;Steffee轴向复位差,水平复位满意.术后196例经6~24个月随访,按Wiltse分度法,各系统术后椎管容积有非常满意的恢复.按张光铂分类法,椎管侵占恢复至0~1度.按Franrel分级,胸腰椎骨折脱位病人,术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有效率93.1%;腰椎滑脱症患者症状改善和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4.5%.196例获随访病例术后骨折和植骨均获牢固愈合,无复位丢失,无术后感染,无内固定物断裂脱落等.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应用于脊柱骨折脱位具有三维空间内多重矫正力的灵活性和维持解剖复位的坚固性,恢复脊柱的生理解剖序列,为后路椎体间植骨提供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Cage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 78例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9例。研究组给予Cage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进行评价并随访。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时,研究组37例为骨性融合,骨性融合率为94.9%;对照组30例为骨性融合,骨性融合率为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ge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具有骨融合率高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F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骨折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Frank分级:A级11例,B级32例,C级34例,D级25例,E级18例.120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88例单纯AF器械撑开复位,32例同时行椎板切除减压.术后随访平均1年.结果:Frank分级A级14例无进展,其余均有1~2级进步,D级以下均完全恢复正常功能.9例Cobb's角度丢失大于5度.结论:AF固定系统能达到精确复位.脊柱Cobb's角度丢失,可能通过病椎替代物植入术解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6月本院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18例上颈椎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发生术中血管及脊髓损伤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复查X线片及CT扫描显示均获得骨性愈合、螺钉位置满意。结论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术具有固定牢靠、三维稳定效果、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上颈椎损伤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植骨融合技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疗效。方法应用经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治疗18例寰枢椎不稳患者,术中在C臂辅助下行C1、C 2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磨钻准备植骨床,取自体髂骨行椎板间植骨,术后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 18例72枚螺钉成功置入,复位满意,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患者获12-24个月定期随访,螺钉位置良好,钉棒无松动、断裂,术后12-18个月均获植骨融合。术前JOA评分(8.6±2.8)分;术后12个月JOA评分为(15.8±3.5)分,明显高于术前(P〈0.01),JOA评分改善率为76%-92%。结论经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植骨融合技术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固定牢靠、植骨融合率高等特点,有利于稳定寰枢关节、恢复脊髓功能和早期投入正常生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寰枢椎失稳的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于骨外科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期为该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对医院骨外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3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探讨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为期1年的术后随访,患者治疗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治疗前改善极显著(P0.01);治疗后矢状面后凸角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外科临床上对于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以及矢状面后凸角,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晚期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方法。方法:1997年4月~2000年4月,16例18髋成人晚期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者接受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单侧14例,双侧2例。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10髋、混合型6髋、骨水泥型2髋。随访时间平均3.8 a(3.2~4.6a)。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血管及神经并发症出现。11髋术后肢体恢复等长,其余7髋较健侧缩短,但均小于5mm。平均H arris评分由术前52分增至术后92分。随访期未发现假体松动及脱位。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晚期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比较复杂、并发症多,术前应有周密的计划,术中特别需要考虑肢体长度的均衡、假体的选择、髋臼骨床的制备及安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与分析胸腰段爆裂型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特殊护理及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胸腰段爆裂性合并神经损伤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组与围手术期特殊护理组,每组各40例,对比两组术后疼痛及腰背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恢复及术后生活质量评价。结果 围手术期特殊护理组与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组相比疼痛有效率,腰背功能评分优良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特殊护理组与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组相比神经功能C级所占比例降低,E级所占比例升高。围手术期特殊护理组与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组术后较术前相比生活质量中生理功能、家庭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升高,围手术期特殊护理组上述评分升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胸腰段爆裂型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特殊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生活质量较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施肥开沟机缺少作业信息检测装置及其远程监测的需要,基于惯性传感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开发施肥开沟机作业信息远程监测系统。所检测施肥开沟机作业信息包括开沟深度、油耗、作业时间、作业轨迹和作业距离,其中,油耗采用超声波油位传感器检测,作业时间通过设定界限值判断是否为作业段来检测,作业距离和作业轨迹则依赖于GPS定位。由于开沟深度和农作物产量相关,作业信息检测方法重点围绕开沟深度进行研究。采用2个惯性传感器分别检测开沟机和车身的俯仰角,相减得到的倾角差值结合开沟机相关尺寸计算可得开沟深度。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对倾角差值进行滤波以减小机具振动等产生的检测误差。在MATLAB中建立倾角差滤波模型进行仿真,仿真发现:Q/R比值不变,Q、R值变化时,滤波效果基本相同;Q/R比值不同时,随Q/R减小,滤波后倾角差的方差越小,但滞后效果越明显。倾角差滤波试验分为2部分:1)滤波验证试验以模型车为载体,利用不同Q、R参数进行试验,结果与仿真结论一致;2)土槽试验中固定Q、R参数,倾角差经滤波,其方差由4.07减小为0.47,表明滤波有效。田间试验对作业信息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开沟深度检测误差在5%以内,结果精确;2)其他作业信息检测准确,检测方法可靠,远程监测系统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油菜直播机组自动对厢作业控制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基于视觉的油菜直播机组自动对厢作业控制,本研究提出了结合模糊控制和带死区的PD控制的组合控制器,其中模糊控制器作为对厢作业路径跟踪控制器,带死区的PD控制器作为直播机组转向控制器。根据直播机组运动模型和相机成像模型,分析了图像路径参数跟随直播机组运动的变化规律,并设计模糊控制器的控制规则。同时,在图像中将直播机组与目标厢沟相对位置没有偏差时的图像路径标定出来作为图像目标路径,据此以图像实时检测路径与图像目标路径的角度偏差和截距偏差设计为模糊控制器输入,前轮目标转角为模糊控制器输出。对直播机组前轮转向控制则设计了带死区的PD控制器,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直播机组的自动对厢作业。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直播机以0.5或0.8m/s的速度行驶时,直线导航跟踪的横向偏差小于6cm,以1.0m/s的速度行驶时,横向偏差小于10cm。 相似文献
15.
16.
红壤母质熟化过程中土壤磷的组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3种红壤母质和不同施肥管理条件下土壤磷组分的分析,发现在花岗岩母质中,O—P是无机磷的主要组成部分,紫色土母质以Ca10-P为主,四纪红壤以O—P为主。不施用化学肥料,由于红壤母质肥力低下,作物产量很低,对土壤熟化的影响很小,土壤组分变化很少。施用化学肥料(含化学磷肥)后,3种母质的Ca—P、Al—P、Fe—P明显上升,土壤有效磷和全磷都显著增加。施用化学磷肥使土壤对磷的吸附减少,提高磷肥当季作物利用率。施肥是加速红壤母质熟化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范水生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54-58
以休闲农场的选址特征为切入点,探讨了休闲农场选址的指标体系及选址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提出了影响休闲农场选址的综合因素可分为区位条件、资源条件、立地条件、环境与旅游资源质量,通过评价模型对选址条件进行评分,认为得分在60-100分的休闲农场选址地是开发的重点或应予以优先开发。 相似文献
18.
在乌鲁木齐县板房沟乡前山带退化荒漠草地上,用扁穗冰草、中间冰草、驼绒藜、木地肤、四翅滨藜等5种牧草进行临冬和早春两个时期播种;土壤处理方面进行全面松土、行内松土、不动土3种处理方式补播.最后确定适宜当地补播的牧草种类,补播时期,土壤处理和补播深度等.试验结果表明,扁穗冰草和驼绒藜在临冬时期进行行内松土补播,而且补播深度控制在1~4cm时,扁穗冰草的出苗率及成活率分别为22.24%,95.24%;驼绒藜为10.58%和90.00%.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近年来果树基因转化的主要方法及在果树上的应用。果树基因转化方法主要包括农杆菌介导法、电激法、基因枪法、PEG转化法等。果树基因转化研究已在柑桔、苹果及香蕉等 2 0多个树种上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20.
滨海盐碱地的改良与景观植物筛选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滨海盐碱度高,很难为植物提供所需土壤养分,使得植物种类单一,造成滨海盐碱地景观缺失。本文主要对滨海盐碱土的改良应用进行研究,通过学习滨海盐碱地成因,分析景观缺失现象,借助文献数据库及相关网络共享对近代科研人员在滨海盐碱地的研究进展及成果进行总结。探讨景观植物的引种筛选,实现在营造滨海景观的同时改良盐碱地,旨在为今后植物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