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东海区底拖网对小黄鱼的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近年来东海由于环境恶化和过度捕捞,小黄鱼资源量发生了严重的衰退。为更有效可持续利用小黄鱼资源,本试验就东海区底拖网菱形目50、55、60、65、70、75和80 mm网囊网目对小黄鱼进行选择性研究,采用套网法对不同尺寸的网目网囊的选择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当网囊为50和55 mm时产生较高逃逸率,但仍捕获大量当年生经济幼鱼;(2)随着网目由小变大,囊网捕获小黄鱼的平均体长、体重也逐渐变大;(3)拖网时间加长,由于网囊中渔获积累产生的堵塞效应,严重影响非目标鱼类的逃逸率;(4)根据小黄鱼的50%选择体长(L0.5)与不同网目尺寸拟合的直线:L0.5=2.625M-30.7(R2=0.915)。结合现行可捕标准以及渔业生产,建议拖网网目尺寸至少为60 mm。  相似文献   

2.
本文侧重对拖网网袖的力学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揭示出网袖网衣对整顶拖网力学性能的影响,以供拖网设计者作理论参考。作者认为,增大网袖网目、减少网袖网衣用量或采用无袖结构,均能明显地降低整顶拖网的水阻力。适当缩短网袖长度可有效地提高网口垂直扩张高度。在外海及远洋作业中,若按实验结果改进网袖设计,以推进网具大型化实现轻网快拖捕捞中上层快速游泳鱼类。  相似文献   

3.
智利竹Jia鱼拖网最适网囊网目尺寸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拖网网囊目尺寸与鱼体生物学存在智利Jia鱼的优势叉长组成、形体特征、初次性腺成熟时的叉长等进行了分析,通过现场测试得出2000年智利竹Jia鱼的优势叉长为250-300mm;体高、体宽和体周与叉长存在线性关系,分别为2a=0.1858L-3.5219,2b=0.1339L-4.299,c=0.4803L-3.4794,并对智利竹Jia鱼拖网网囊网目尺寸进行了分析与计算,认为智利竹Jia鱼拖网网囊的最适网目内径为115-120mm。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网目拖网渔具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尺寸网目替代传统的小网目以提高拖网渔具的性能是捕捞技术革新方面一项重要内容。扩大网具前部网目尺寸以及改进网目结构能够减少阻力,提高网口垂直扩张,并已获得广泛应用;我国对大网目拖网的应用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对模型试验方法提出了新的修订理论;但是,由于基础研究的相对不足以及渔用材料和工艺落后,我国在拖网设计理论上不够完善,尚未完全实现远洋大型拖网渔具的自主设计和制作。从网目尺寸、网目结构和渔用材料以及理论设计基础等方面简要阐述了我国大网目拖网的应用研究进展,为我国进一步提高捕捞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海双船有翼单囊拖网网囊最小网目尺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支撑《全国海洋捕捞渔具目录》的实施与管理,针对黄海双船有翼单囊拖网的网目选择性,于2017年8月在黄海南部的海州湾水域进行了不同网囊网目尺寸(40、54、60、70、90 mm)的套网法拖网试验,通过分析不同网目尺寸(40、54、60、70、90 mm)下主要渔获的逃逸率与幼鱼的释放效果,并结合数学建模方法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权衡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网囊网目尺寸的增大,渔获逃逸率逐渐增加,对幼鱼的释放效果显著,从生态保护方面考虑,根据目前的资源状况,网囊网目尺寸可放大至80 mm以上;当网囊网目尺寸小于56 mm时,释放效果显著,当网目尺寸大于56 mm时,经济效益损失显著。研究表明,为了权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议将56 mm作为制定黄海双船有翼单囊拖网网囊最小网目尺寸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6.
根据拖网网囊网目尺寸与鱼体生物学存在关系 ,对智利竹鱼的优势叉长组成、形体特征、初次性腺成熟时的叉长等进行了分析。通过现场测试得出 2 0 0 0年智利竹鱼的优势叉长为 2 5 0~ 30 0mm ;体高、体宽和体周与叉长存在线性关系 ,分别为 2a =0 .185 8L - 3 .5 2 19,2b =0 .1339L - 4.2 99,c =0 .480 3L - 3 .4794。并对智利竹鱼拖网网囊网目尺寸进行了分析与计算 ,认为智利竹鱼拖网网囊的最适网目内径为 115~ 12 0mm。  相似文献   

7.
根据拖网网囊网目尺寸与鱼体生物学存在关系 ,对智利竹鱼的优势叉长组成、形体特征、初次性腺成熟时的叉长等进行了分析。通过现场测试得出 2 0 0 0年智利竹鱼的优势叉长为 2 5 0~ 30 0mm ;体高、体宽和体周与叉长存在线性关系 ,分别为 2a =0 .185 8L - 3 .5 2 19,2b =0 .1339L - 4.2 99,c =0 .480 3L - 3 .4794。并对智利竹鱼拖网网囊网目尺寸进行了分析与计算 ,认为智利竹鱼拖网网囊的最适网目内径为 115~ 12 0mm。  相似文献   

8.
东海大陆架外缘和大陆坡深海渔场拖网网目选择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深海渔场目前基本上处于原始资源状态,尚不存在渔业资源保护问题。通过深海试捕拖网的情况来看,渔获物中长颌水珍鱼、黄鳍马面纯和胁谷软鱼等体型较小的重要种类,容易从网目较大的囊网中逸出。本试验的目的,是为探讨深海拖网试捕中渔获物的逸出情况,主要研究它们的选择率和选择域,以便对试捕渔获量及其组成进行修订。同时,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元变量的南极磷虾拖网作业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拖网作业过程中的网位、网身状态、拖网整体状态是评价拖网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以南极磷虾拖网为例,通过测量拖网不同部位(上纲、第3~4节网身连接处和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以部位间深度差表示拖网作业状态,分析捕捞操作、海洋环境和渔获量对拖网作业状态的影响,确定中层拖网作业过程中状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范围为-0.20~8.02 m,上纲与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范围为6.49~30.16 m;曳纲长度、拖速、风速、150 m水层流速对磷虾拖网上纲深度影响显著,上纲深度与曳纲长度和150 m水层流速呈正相关关系,与拖速呈负相关关系,随风速增加,上纲深度先减小后增大;拖速、200 m水层流速和浪高对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影响极显著;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具有随拖速和200 m水层流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拖速为2.6 kn以及200 m水层流速为0.3 kn时,上纲与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最大,2 m浪高时,深度差最小;渔获量与上纲和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呈正相关关系;曳纲长度是影响拖网作业状态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拖网速度、风速、浪高和水流速度。  相似文献   

10.
减小拖网阻力,扩大网具规格,是当前拖网研究中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出现的大网目拖网和绳子拖网,就是这一研究成果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拖网渔具必须适应渔场和捕捞对象的特征,这对提高渔获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几内亚渔场所使用的48.78×56.64m六片式拖网的规格和主要性能参数作了具体分析,并对网衣配置、装配工艺和几个部位的工艺性处理作了详细的说明。通过生产实践和与其它几种网型的比较,证明了该种类型的拖网的优越性,以期对今后的渔业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拖网渔具必须适应渔场和捕捞对象的特征,这对提高渔获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几内亚渔场所使用的48.78×56.64m六片式拖网的规格和主要性能参数作了具体分析,并对网衣配置、装配工艺和几个部位的工艺性处理作了详细的说明。通过生产实践和与其它几种网型的比较,证明了该种类型的拖网的优越性,以期对今后的渔业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桁拖网不同网目结构网囊对主要鱼类的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东海近海桁拖网渔具对主要鱼类的尺寸选择性,使用对比作业法,在吕四渔场开展了4个航次的、不同网目结构网囊(菱形、方形及横向使用的菱形网目)的选择性试验.在选择性分析中,将几何相似原理运用于选择性曲线模型(Richards曲线),使用假设检验理论对选择性曲线模型进行简化.对不同主要鱼类渔获数据的拟合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性,但存在航次间差异;模型简化结果显示,选择性曲线可以简化为Logistic曲线.选择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短吻舌鳎,横向使用的菱形网目网囊L50(50%选择体长)最大,而SR(选择范围)最小,菱形网目网囊L50最小,而SR最大;对于棘头梅童鱼和小黄鱼,菱形网目网囊的L50最小,SR最大,横向使用的菱形网目网囊L50最大,而方形网目网囊SR最小;除不同结构的网目扩张程度不同以外,鱼体体型结构的特殊性以及网囊结构也可能是导致选择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前使用的捕捞乌贼的工具主要有对网、张网、乌贼拖网、乌贼笼、扳罾等。其中对网与张网是把乌贼作为兼捕对象,在产卵场外围拦捕产卵群体,使能到达产卵场的亲乌贼数量锐减。张网对稚仔乌贼的损害也很大。乌贼拖网过多地拥挤在狭窄的渔场上反复拖曳,使产卵附着物柳珊瑚、海藻等遭到损坏,从而破坏了产卵场的繁殖生态环境。扳罾的产量有限,不是主要的捕捞工具。乌贼笼除少量试验外,仍被禁止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东海近海桁拖网渔具对主要鱼类的尺寸选择性,使用对比作业法,在吕四渔场开展了4个航次的、不同网目结构网囊(菱形、方形及横向使用的菱形网目)的选择性试验.在选择性分析中,将几何相似原理运用于选择性曲线模型(Richards曲线),使用假设检验理论对选择性曲线模型进行简化.对不同主要鱼类渔获数据的拟合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性,但存在航次间差异;模型简化结果显示,选择性曲线可以简化为Logistic曲线.选择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短吻舌鳎,横向使用的菱形网目网囊L50(50%选择体长)最大,而SR(选择范围)最小,菱形网目网囊L50最小,而SR最大;对于棘头梅童鱼和小黄鱼,菱形网目网囊的L50最小,SR最大,横向使用的菱形网目网囊L50最大,而方形网目网囊SR最小;除不同结构的网目扩张程度不同以外,鱼体体型结构的特殊性以及网囊结构也可能是导致选择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拖网作业过程中的网位、网身状态、拖网整体状态是评价拖网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以南极磷虾拖网为例,通过测量拖网不同部位(上纲、第3~4节网身连接处和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以部位间深度差表示拖网作业状态,分析捕捞操作、海洋环境和渔获量对拖网作业状态的影响,确定中层拖网作业过程中状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范围为-0.20~8.02 m,上纲与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范围为6.49~30.16 m;(2)曳纲长度、拖速、风速、150 m水层流速对磷虾拖网上纲深度影响显著(P< 0.05);上纲深度与曳纲长度和150 m水层流速呈正相关关系,与拖速呈负相关关系,随风速增加,上纲深度先减小后增大;(3)拖速、200 m水层流速和浪高对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影响极显著(P< 0.05);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具有随拖速和200 m水层流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拖速2.6 kn和200 m水层流速0.3 kn时,上纲与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最大,2 m浪高时,深度差最小;(4)渔获量与上纲和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呈正相关关系;(5)曳纲长度是影响拖网作业状态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拖网速度、风速、浪高和水流速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桁拖网渔具的渔获分离,在吕四渔场进行了两个航次的网片分隔试验。试验中,在不同网囊中安装网目尺寸分别为60、75、90mm的菱形网目网片,将网囊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称为虾囊,下层称为鱼囊),以实现渔获分离。结果显示,随着分隔网片网目尺寸的增大,鱼囊中鱼类(短吻舌鳎Cynoglossus abbreviatu、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a)渔获量占鱼类总渔获重量的比例逐渐下降。利用分隔装置效率分析模型对不同鱼类的渔获体长分布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同一种类鱼接触不同网目尺寸分隔网片的概率没有显著的差异;(2)短吻舌鳎和小黄鱼(包括棘头梅童鱼)接触分隔网片的概率曲线有着明显的区别,表明上述2种鱼在网囊中的行为差异很大;(3)随着分隔网片网目尺寸的增大,分隔网片对鱼类个体的尺寸选择性也逐渐增大,导致分隔效率降低;(4)多囊桁拖网各网囊的鱼类渔获重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各网囊的作业强度相等;(5)分隔网片与相同网目尺寸的网囊网目选择性具有明显的差异,并对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由于拖网作业时选择性比较差,在捕捞目标种类的同时产生大量的副渔获物和抛弃,为此,世界上渔业发达国家在虾拖网和底层鱼拖网中,开发研究了副渔获物分离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践证明,拖网分离栅能够有效地提高拖网作业的选择性,降低副渔获物和抛弃,保护渔业资源,因此,许多国家通过立法使其被强制使用。文中笔者介绍了国外在分离栅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今后中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网箱养殖网箱的网目规格分别为15毫米、20毫米、35毫米和50毫米;网箱规格分别为3.5×2.5×1.5米、3.5×2.5×2.5米、3.5×2.5×3.5米和3.5×2.5×5米。15毫米网目是无结的机结网片加工而成;20毫米网目是有结的机结网片加工而成,网线为12丝;35毫米网目是有结人工编制网,网线为24丝;50毫米网目是有结人工编制网,网线为45丝。前三种网目规格适用于养殖4公斤以下的幼鱼,后一种规格适用于养殖4公斤以上的幼鱼和亲鱼。幼鱼从全长50~70毫米养殖到90~120毫米,使用15毫米网目的网箱;全长90~1200毫米养殖到210~230毫米,使用20毫米网目;全长达…  相似文献   

20.
海洋捕捞渔船的成本收益及其影响因素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宁波市主要专业渔村调研结果,分析海洋捕捞的成本构成情况。研究结果:(1)如果不计劳动力成本,奉化有75%渔船盈利;如果计劳动力成本,奉化渔船亏损率50%以上,功率越大亏损越高;(2)通过单位成本(含劳动力成本)收益率以及单位燃油成本收益率发现,奉化海洋捕捞渔船的两项指标都为负值(即亏损),而且功率越大的渔船亏损越高;(3)渔业税费支出较少,渔船融资方式主要分为独资和合资两种。通过研究结果得到主要结论:(1)冰、燃油费和劳动力的成本是影响海洋捕捞渔船收益的最重要因素;(2)季节变化、税费问题以及集体经济分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成本收益;(3)人员流动性、渔业从业人员教育程度等问题是发展未来海洋捕捞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