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家致富》2007,(23):1-1
近年来,我国各地农村纷纷利用当地独特自然资源、乡土文化、生态农业开发“乡村游”、“近郊游”、“农家乐”,全国乡村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成为带动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亮点。广大农民跻一身旅游经济大潮,成为参与者、从业者、受惠者,尝到了甜头,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生活。  相似文献   

2.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乡村旅游资料翻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仅仅留恋城市风光,更多的游客走向乡村,去品味乡村文化,感受乡村生活。于是乡村旅游便发展成为一项新型的旅游方式。针对国内游客,各地的乡村旅游部门都精心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然而,针对外国游客,这些宣传手册的译本却很少,这无形中就阻碍了乡村旅游走向国际的步伐。因此,乡村旅游资料的翻译就更加显得重要,成功的翻译不仅有利于于宣传当地文化,更有利于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乡村旅游资料的特点,依据翻译目的论的翻译原则,以西咸新区乡村旅游资料翻译为例,对旅游资料翻译的原则及策略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和谐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袁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690-8691
国家旅游局2006年确定的我国旅游推介主题是"中国乡村游",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其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与社会关注的焦点。2007年我国的旅游推介主题为"中国和谐城乡游",其宣传口号是"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这一口号的推出,旨在推动城市和农村实现旅游资源共享、客源互动、共同繁荣,这对促进城乡交流和协调发展,建设和谐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就这一形势下如何进一步重视发挥好乡村旅游的功能,解决好乡村旅游目前所出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使拥有较好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农村成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载体,将农村融入到现代旅游大潮之中,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国家战略的实施,海南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得到不断的提高,农村发展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乡村旅游也借势展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下乡进村去旅游,这样的乡村游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市民与游客的欢迎。本文从通过对海南乡村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以了解海南省乡村旅游市场发展目前的实际需求,提出建议,从而推动海南乡村旅游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旅游产业是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产业之一。商洛乡村旅游也在缓慢的发展,乡村旅游提高了农民的就业率,带动了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游客出游方式多种多样,游客的需求也越来越差异化,传统的乡村旅游很难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商洛乡村旅游应该向智慧旅游方向发展,这样就可以快速完成商洛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提高商洛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以乡村旅游智慧化成长的背景为基础,对商洛乡村旅游的智慧化发展现状及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得出商洛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网站内容单一、商洛智慧旅游相关人才匮乏、信息化技术落后与景区服务质量差等问题。应该从政府部门、旅游管理部门、乡村旅游社区、其他部门等方面入手加快商洛智慧乡村旅游的建设步伐与商洛乡村旅游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内旅游的蓬勃兴起,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2006中国乡村游”的政府决策背景下,乡村旅游成为人民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武汉荒僻区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来探讨乡村旅游在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声明     
近年来,以乡村生活、乡村民俗和田园风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一些城市周边形成了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带,一些开展乡村游较好的地区已脱贫致富,一些地方的乡村游正成为当地经济的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市场正从单一的"农家乐",逐渐向以观光、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黄燕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6):192-194
分析了贺州市乡村饮食文化兼容并蓄、注重本味、用料广博、健康养生的特点,以及贺州市乡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认为贺州市乡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主要是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品位、游客参与性不强、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宣传推介较为滞后。鉴于此,提出加强贺州市乡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强调增强乡村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不断开发参与性强的饮食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接待水平,加强宣传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9.
仲夏将至.乡村游趋热。但是,一些乡村游畸形发展.让游客屡屡失望:乡村游看不到乡村的田园风光.而宾馆、饭店等城市化的建筑群越来越多;土蛋、土鸡、土莱难觅,一些农家乐从城镇菜市场直接买菜:游览点产品单一,形式单调、文化含量不足等,让乡村游没了特色。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在这种旅游模式下,游客可以体验农村农业农民的的基本情景,远离大城市的喧嚣忙碌、放慢生活节奏,感受青山绿水、享受恬淡的农村生活。作为现代旅游业体系中刚刚兴起的新事物,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起来,而依托我国差异化明显的自然景观与丰富农业资源,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针对乡村游的前景与可行性分析并与其他电商运行模式进行比较,构建了一种新型乡村游电商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背起行囊,走在乡间小路,观小桥流水,品热情淳朴,享温馨舒适……到乡村去体验农家生活乐趣,已经成为辽宁省营口市市民放松身心的一种休闲方式。营口市乡村旅游起步于2003年末,目前全市已有乡村旅游点40多个,踏青赏花、垂钓采果、品水库鱼、尝农家饭菜已成为营口乡村生态游的特色,同时也使一些村庄借着乡村游的春风,踏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路不好走"急盼乡村游地图归州镇房身村距离白沙湾黄金海岸仅1千米。而白沙湾因其海岸蜿蜒、沙滩细软的特点被誉为"辽东第一滩",云集八方游客慕名而来,而许多游客的第一印象却是:路不好走。  相似文献   

12.
正休闲乡村旅游不仅要想方设法增添文化内涵和元素,更需要开拓"深度旅游"模式,吸引游客慢下来休闲乡村游,亟需增添文化味。并不是有山有水有花就可以称得上是赏花游,就能够吸引游客,就能够让游客留下来,还需要挖掘其后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以增加综合吸引力。如到江西婺源不光能看花,还有许多民间的东西,比如徽派古祠堂、官邸、民居、廊桥、亭阁等。当地傩舞、徽剧等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逐渐成为都市居民热衷的旅游形式,成为当下的潮流趋势。但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鉴于游客满意度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以福建省的省级乡村农业旅游示范点——福州市闽侯县白沙湾生态农庄的游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游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运用IPA分析法研究游客满意度。研究发现,游客对乡村旅游地的活动项目和田园风光等较为满意,是需要继续努力保持的优势项目,而对乡村旅游地的餐饮和服务效率等满意度较低,是后续需要重点关注和改善的项目。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作为产业扶贫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以赤峰市雷营子村乡村旅游助力脱贫致富为案例,运用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方法,探究雷营子村乡村旅游扶贫的行动者网络构成和转译过程,剖析乡村游扶贫的模式和机制。结果表明,雷营子村的乡村旅游扶贫是一个由政府、村委会、合作社、旅游公司、游客、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等异质性行动者构成的行动者网络,其中村委会、合作社和旅游公司发挥了关键行动者的作用。在行动者网络的框架下,雷营子构建了"村委会主导、合作经营、集体收益、贫困户增收"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形成了产业带贫、公司带贫、大户带贫和就业减贫、服务减贫"三带两减"的旅游扶贫机制,使贫困村民通过资产流转、创业、就业和分红等途径实现了脱贫致富。然而,在雷营子乡村旅游扶贫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村民话语权较弱、乡村旅游人才缺乏、对合作社和旅游公司的监督不足以及贫困村民参与度不高等诸多挑战。因此,应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引入新的行动者完善行动者网络,加强社区增权,以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扶贫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4):162-163
我国乡村旅游建设评价对美学评价的忽略,导致我国乡村游建设美学现状不如人意,出现了原乡美丽不再、审美品格不高、创意美学缺席、美学认知偏差等问题。因此我国乡村游迫切需要建构其美学评价维度,笔者认为人文参与、乡村自信、历史包浆、原乡精神、韵追时尚便是其构建要点。  相似文献   

16.
国家旅游局大力倡导的“中国乡村游”,给各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从武威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入手,结合武成本地情况,进一步对武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武威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劣势,并就武威今后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为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保护我国传统村落和特色民居,农业部开展了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推介活动。经过地方推荐、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等程序,现推介北京市密云县司马台村等120个村为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现予以公布。开展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推介活动对于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拉动国内消费、建设美丽乡村、传承农耕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被推介的乡村要珍惜荣誉,在总结经验、发挥好示范带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初,乡村游在龙江大地上蓬勃兴起,佳木斯作为口岸城市,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依托大冰雪、大湿地、大平原、大森林等自然资源,充分发挥民族众多、民风独特的优势,以其乡村自然、古朴、神奇、粗犷为特色,乡村冰雪游,生态游,民俗游得以迅猛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餐饮业、交通业跟进,让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增长了见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能耗突出。乡村是自然生态相对完美的区域,山清水秀,柳绿花红,空气清新,氧离子丰富,吸引着大量游客。  相似文献   

19.
朱浩宇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23):114-116+131
为了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基于游客的心理认知角度,在旅游服务、旅游体验、旅游环境质量等理论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模糊综合评价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关键指标体系,分析湖州市南浔古镇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表明,南浔古镇乡村旅游发展尚不完善,特别是乡村旅游景区的民俗风貌、文化体验等方面均显不足,需要结合自身特色,融合乡村特色文化,提高游客服务感知水平,从而提升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新农业》2013,(18):49-51
乡村游是怎么来的?
  学者们研究认为,国际最早的乡村游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成立,标志着乡村旅游的诞生。我国乡村游起步较晚,比较普遍的观点是20世纪80年代。然而,城市“探亲一族”频繁的回乡活动,也许早已经成为中国乡村游的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