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湖南省9个市(州)380户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了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63.9%的样本农户愿意对家庭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是个体认知和外部情境因素的综合体现,垃圾分类必要性、垃圾分类知识、垃圾投放便利性、垃圾分类宣传、以及环境整治政策等因素对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红河流域彝族的传统农业生活中,垃圾不属于现代意义中的"垃圾",而是被视为一种生产资料和财富,对其的分类认知和处理方式是山地农业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彝族村寨中的传统垃圾可以分为:粪便类垃圾、秸秆类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废水、牲畜死尸、金属铁器类垃圾、巫术祭品类垃圾。传统垃圾主要存放在牲畜圈房、厕所、房前屋后和滚牛塘。主要的处理方式有:集中堆放式处理、浸泡式处理、焚烧式处理、共享式处理、再利用、自然风化/腐烂/降解方式、深坑掩埋、翻修、售卖、简单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3.
考虑到村民、企业、政府在农村垃圾分类中选择策略受外界影响的随机性,采用随机演化博弈理论,引入农村垃圾分类程度系数β,构建三方随机演化博弈模型,并在MATLAB环境下模拟系统演化路径,同时对外部变量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垃圾分类程度系数β与村民的决策概率成正比,与企业、政府的决策概率成反比,且β值越小,受随机因子干扰越小。  相似文献   

4.
倪蓉 《乡村科技》2021,(9):104-106
随着农村生活垃圾的不断增多,现有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本文分析当前农村试点地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情况,结合公共治理理论,引入试点案例,提出未来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李红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3):173-175
以泸州市垃圾分类示范小区、非示范小区、示范村及非示范村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个区域中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垃圾分类行为、垃圾分类政策知晓度以及垃圾分类推广的主要困难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针对城乡垃圾分类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和行为存在悖离现象,城乡示范点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均明显高于非示范点.  相似文献   

6.
经济快速发展产生的各种生活垃圾给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影响,生活垃圾分类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577篇相关论文为数据基础,以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为研究方法,重点就生活垃圾分类的研究现状与研究趋势进行分析,并从发文量、载文期刊情况、发文机构情况、发文作者情况和高频被引文献等角度总结生活...  相似文献   

7.
杨海民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7):56-57,63
概述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准及分类,分析了居民家中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制约因素,介绍了居民家用和住宅小区的垃圾收集箱和垃圾收集设施,并根据分类标准建议完善相应的垃圾分类收集器具和设施。  相似文献   

8.
农村居住环境是我国建设美丽新农村过程中的焦点问题,而在农村地区居住环境方面,最突出的是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治理的问题。本文基于PPP模式,分析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困境,并针对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增强农村村民垃圾分类意愿,形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借助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社会资本和人口特征对于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口特征方面,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中共党员身份对于垃圾分类意愿具有显著性的正面影响;社会资本方面,社会规范、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对村民垃圾分类意愿有显著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多,致使城乡垃圾产量急速增长。垃圾的激增以及"一包打"的处理方式使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垃圾围城"的问题,一些乡村地区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处理好垃圾问题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而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这不仅仅是经验之谈,国内外有许许多多的成功例证,并且提供了支撑依据。基于此,本文从加强我国城乡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重要意义着手,对我国城乡垃圾分类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科学对策,以期减少随意投放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为新时期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垃圾分类政策实施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围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垃圾分类也成为国内外各大城市解决垃圾问题的一项重要政策。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对城市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做了大量的研究,阐明了城市垃圾分类政策实施的意义,分析了城市垃圾分类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了促进城市垃圾分类政策实施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本文基于大众传播视角,以花溪区久安乡为例,提出和分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传播者总体呈现分配不均,专业化程度低;传播媒介形式单一,传播信息量有限;传播内容、形式不能贴合农民兴趣爱好。并依据大众传播的特点和功能给出相应的建议,构建政府、社会组织、农民“三位一体”的宏大传播格局,强化推广体系,加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推广力度,丰富传播形式,激发农民学习动机和兴趣,吸引更多的人或组织加入到垃圾分类行列中,助力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质量越来越好,然而伴随着经济增长而来的是农村生活垃圾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各种物资的需求越来越多,制造业根据人们的需求制造出不同的物资供人们使用以谋求利润,有些物资的包装是可降解的,而有些物资的包装却可以对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污染。但是不管是可降解的还是不可降解的,都会产生一定的垃圾。对于这些,农村垃圾分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是对南京市永宁街道的垃圾分类治理模式进行研究,探寻协同治理对农村垃圾分类的影响机制,分析多元主体协同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治理面临的困境,以及提出一些解决措施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模式探究——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适宜推广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方法,以杭州市的10个行政村为调研对象,通过座谈访问、问卷调查、实地检测以及生活垃圾物理组成分析等方式,研究杭州市农村生活垃圾组成特征,以验证其源头分类方法的适用性,并分析不同分类收运方式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影响,从经济性、运行状况以及管理与社会评价等方面综合评估杭州市农村主要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模式。结果表明:杭州市农村生活垃圾中主要组分为厨余类、纸类、橡胶塑料类、纺织类、灰土类和玻璃类,分别占垃圾总量的55.9%、9.0%、10.8%、5.7%、4.0%和7.2%;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的比例分别为55%、1%和20%,且易腐垃圾适于用堆肥化方式处理;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初期,"二分法"(分为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类)是较理想的源头分类方法;杭州市农村生活垃圾主要通过3种模式分类收运,且采用不同的分类收运模式明显影响了垃圾分类工作的经济成本和易腐垃圾的有效收运比例,显著影响了基层管理执行人员的管理效能、农村居民分类投放垃圾的正确率及其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接受度。研究表明,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初期,较适宜的分类收运方法是上门收运农户门前分类垃圾桶中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  相似文献   

16.
林娟带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2):118-120
针对我国城市垃圾主要采取混合填埋处理的现状,指出城市生活垃圾混合填埋处理隐藏严重的后患,其实质性原因是垃圾处理的方式不妥;提出通过立法改革现行垃圾处理方式、实行垃圾分类利用、培育环卫产业;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民众环境意识,研制和推广使用新型可分放垃圾箱,有价回收各类垃圾等对策,力争21世纪前20 a总体基本实现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能源化,助推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刚刚起步,农村垃圾处理仍是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皖南、皖北、皖西、皖中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好乡村建设差异性较大。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技术与管理模式能否适用安徽省,村民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认知度如何,怎样构建农村垃圾分类处理长效机制,都需要实践检验与理论再深化。基于此,我们选择宣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等方面搞得好的中心村进行跟踪调查,力争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激励约束机制上寻求突破,为宣城乃至安徽美好乡村建设中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8.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是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农户作为农村环境治理主体,其是否愿意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关系着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成效。本文基于2020CLES公开数据,采用Logit模型,通过交互效应和中介效应,考察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1)引导型环境规制和奖惩型环境规制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引导型环境规制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的宣传教育作用要强于奖惩型环境规制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的约束激励作用。另外,二者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2)引导型环境规制和奖惩型环境规制除了可以直接影响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外,还能通过环境认知、价值感知和社会信任产生间接影响。据此,应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环境规制体系建设,提高农户的环境认知、价值感知和社会信任水平,以增强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提高农村垃圾分类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生活垃圾二级分类模式对垃圾产生特征的影响,以天津市区和西青区水高庄村共310户城乡居民为研究对象,依托已经建立的生活垃圾二级分类模式,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堆腐物、可回收物和有毒有害物3类,重点调查居民生活垃圾的产生强度及分类特征,对城乡居民生活垃圾的产生特点进行比较,并分析生活垃圾的产生强度与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生活垃圾平均产生强度为423.08 g/(d·人),农村生活垃圾平均产生强度为629.89 g/(d·人);可堆腐物产生强度城乡之间呈现显著差异(P=0.000 02),可回收物和有毒有害物的产生强度城乡之间未呈现显著差异,分别为P=0.471和P=0.099。二级分类模式是有效的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模式,对垃圾减量处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垃圾处理是世界性难题,垃圾分类更是难上加难,就连许多大城市都不敢触及这一领域,然而这些难题却在浙江省龙游县大街乡负田村得到基本解决。这个坐落在浙江省龙游南部山区不起眼的小村庄创造性地建立了“垃圾源头分类可追溯”机制,对垃圾实行精细化管理,目前,这项机制已在该村运行了近两年,成效明显,并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