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冲击着中国农村"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模式。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微观数据,选取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从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两个维度,考察"新农保"养老金对子女与父母之间代际经济支持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按照代际经济支持的方向,代际经济支持可以分为子女向父母(向上)和父母向子女(向下)两种类型的代际经济支持,且父母与子女的部分个人特征与社会特征会显著影响父母与子女间的代际经济支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养老金会对子女经济供养老年父母的行为无显著影响,但会"挤入"父母对子女(向下)的代际经济支持。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家庭养老保障的现状,根据CHARLS数据库2015年的数据,从子女代提供代际支持的角度,运用OLS模型和有序logit模型,从经济支持、情感交流和生活照料三个方面,研究子女代际支持对于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认为,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其中,经济支持的影响大于情感交流和生活照料,且收入、年龄、健康、教育程度是比较显著的控制变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群体的健康问题和医疗服务利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由于城乡发展差距,一方面,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相对落后,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家庭养老仍是主要养老来源;另一方面,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致使农村集聚了大量老年人,照料老人的人力资本减少。在此背景下,研究代际支持与农村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以2016年CFPS微观数据为基础,利用两部分模型分析了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发现代际经济支持、代际情感支持对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显著为正,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福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杨倩  赵慧  崔翠 《安徽农业科学》2016,(32):229-233
根据对重庆市642位农村老年人的问卷调查数据,建立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重庆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水平分布及家庭养老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重庆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保障水平总体不高,老年人获取代际支持较少,但其主观满意度评价较高,家庭养老仍是其认可的主要养老方式;老年人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对其养老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子女数目、子女回家频次、受教育程度对于老年人家庭养老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且子女代际支持呈现出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劳动力转移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途径,利用中国养老与健康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路径分析方法,就经济支持、情感支持、劳动供给与照料孙辈在劳动力转移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路径中的中介作用及交互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支持、情感支持、劳动供给与照料孙辈在劳动力转移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途径中均能发挥一定的直接中介作用。其中,劳动供给和照料孙辈对老年人躯体健康有更明显的正向中介效应,情感支持对老年人精神健康的负向中介效应更加显著。2)中介变量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一方面,子女的经济支持减少了老年人的劳动供给和子女看望的频率;另一方面,老年人照料孙辈在提高子女经济支持同时,总体降低了子女的情感支持。3)在所有的中介效应中,子女看望缺失导致的老年人健康恶化效应大于其他影响途径对老年人健康的增益效应以及子女通讯的健康补偿效应。这说明,子女的情感支持,尤其是子女看望对当前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运用2015年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对家庭结构中老年人的子女数和居住安排对家庭养老中代际支持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老年人的子女数和居住安排对其获得的经济支持、日常生活照料支持和情感支持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农村老年人的儿子数与其获得的经济支持、日常生活照料支持和情感支持呈现显著正相关,女儿数与农村老年人获得的日常生活照料支持情况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与获得的情感支持情况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城市老年人的儿子数和女儿数对其获得日常生活照料支持的影响都不显著,对于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则都是呈现显著正相关。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获得的经济支持相对较少,但获得了更多的日常生活照料支持和情感支持。因此,要通过鼓励生育和多代同住或就近居住来巩固和支持家庭养老,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8年微观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了土地流转和子女代际支持对居民选择养老保险缴费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土地转出的居民倾向于选择更高水平的养老保险缴费,但土地转出的数量与缴费水平不相关。在子女的代际支持方面,经济支持、生活照料与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水平不相关,但子女的精神支持显著增加了养老保险的缴费水平。基于此,当前要进一步加强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建立土地流转与居民养老保险之间的衔接机制。重视家庭养老作用的发挥,不断提升社会养老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将代际支持、储蓄率分别作为“家庭养老”和“储蓄养老”模式的载体,研究养老模式的更替问题。结果表明:子女给予的经济支持和非经济支持均会降低老年人的储蓄率,且经济支持对于老年人储蓄率的影响效果大于非经济支持。此外,在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储蓄行为产生的影响中,经济支持占据决定性地位,即以经济支持为主和非经济支持为辅的“家庭养老”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替代老年人传统的“储蓄养老”模式。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并且不断创新养老模式,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营养健康和贫困代际传递一直是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两大重要部分,它们不仅影响着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更关系着祖国的未来,然而这两大问题在中国农村地区表现的更为突出.该研究主要利用CHNS数据,借助SPSS19.0、Excel等统计软件,对中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程度,以及营养健康对中国农村贫困代际的作用机制等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进而对提高中国农村营养健康水平,改善贫困代际传递状况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研究表明:中国农村依然存在严重的贫困代际传递现象,其中相对代际贫困传递成为主要的形势.父辈的健康水平对子辈健康的影响显著,父辈对子辈的健康投资和对健康的认知水平对子辈健康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0年在陕西省进行的"子女外出务工背景下的陕西农村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研究"调查数据,分析了陕西农村地区老年人社会活动对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器械支持自理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陕西农村地区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与生活自理能力的2个指标之间显现出正相关关系,社会活动比较丰富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明显高于社会活动比较单调的老年人。个体的年龄、教育水平、婚姻状况、经济状况以及慢性病对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低龄、有配偶、经济状况较好的以及不患有任何慢性病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要好一些。  相似文献   

11.
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按照自己的标准对他们自身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是衡量个体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内容,较高的幸福感可以有效地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抑郁情绪,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自我完善感,帮助他们成功地实现健康老龄化。本研究选取湘西、鄂西农村320名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探讨农村老年人人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检验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在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人格的三个维度与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内外向与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神经质和精神质与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各维度及社会支持总分与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越高;社会支持在精神质和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内外向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神经质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5"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对城乡老年人经济活动参与、娱乐活动参与和家庭活动参与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相比娱乐活动参与和家庭活动参与,老年人经济活动参与都很低。年龄、性别、健康、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健在子女数、子女经济支持、社会养老金、医疗服务利用等对三种活动参与的影响存在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相当严重,由此衍生的养老问题将面临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将更加突出和严峻。基于2019年陕西省6个县区农村老年人的实地调查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元Logit模型,分析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82.8%的农村老年人对社会养老服务有需求意愿,社会养老服务主要有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3种方式,其中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且区域差异较小;其需求内容意愿最为强烈的是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医疗保健。经济收入和政策法规完善程度对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有正向影响,而婚姻状况、子女数、家庭规模、代际关系、健康状况、政策重视和宣传力度、生活照料评价对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有负向影响。因此,需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正确处理好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关系,以农村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合理安排社会养老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14.
姚欣悦 《乡村科技》2023,(15):48-5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农村家庭一项基本的生活保障。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2016年、2018年、2020年3期数据,研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农村家庭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可以显著增加家庭教育支出,并且教育期望在其中发挥了调节效应;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下,从子女特征来看,家庭教育支出对女性的影响大于男性,对独生子女的影响比多子女的家庭更为显著;从家庭收入来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影响大于高收入家庭。  相似文献   

15.
屠晶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5):134-135,55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呈现农村青少年的生活,考察在中国社会大发展背景下,中国农村劳动力代际再生产的模式和现状,并探讨了这种劳动力代际再生产模式对农村青少年的成长,以及他们未来进入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影响。反思了目前农村劳动力代际再生产的模式和中国的发展方式,提出发展应该为民众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的跨代传递影响着收入的代际不平等性,影响我国的收入分配政策以及医疗和教育体制改革。父母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动机不仅来源于自身的利他主义倾向和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回报率,同时还受到人力资本的代际传导强度和人力资本对收入的边际贡献率的影响。忽略人力资本的直接代际传导将导致对代际收入弹性的低估。以健康和教育为代表的人力资本变量具有显著的跨代传递效应,反映出我国人口在教育和健康机会上的不平等性。父亲—女儿的收入传递弹性高于父亲—儿子,农村人口的跨代收入传递弹性高于城镇,反映出代际机会不均等问题在女性和农村子女等弱势群体中体现得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256-257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农村地区的婚娶支出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代际剥削程度不断加剧,出现农村父代"因婚致贫"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严重影响到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引发农村养老危机。通过以走访武川县农村居民的方式,了解目前我国农村存在的高价彩礼的现状,考察高价彩礼对农村父代养老问题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农村地区高价彩礼背景下造成养老危机的主要原因包括外债负担压缩养老空间,农村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以及传统"反馈型"的家庭平衡模式被打破等。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在于发展农村经济,让广大农村居民过上美好的生活。乡村振兴在农村地区的大力实施,促进农村快速发展,对养老代际资源的转换产生了影响。父代向子代提供更多的代际资源,才能获得子代向上的养老支持。为此,老年人对子代承担更多的劳动力、照顾孙子(女)和经济支持的责任,还存在子代养老精神关怀、生活帮助和经济赡养的忧虑。因此,要强化农村尊老、敬老、爱老的村风、民风和家风,开展农业生产培训,尽快落实养老托幼政策到农村,这是乡村振兴背景下解决农村养老“担”与“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相较于城市养老供给“9073”或“9064”模式,农村养老主要以家庭为主,子女代际赡养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然而伴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式微,养老问题成为一项重要民生问题。如何积极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让农村老年人安享晚年,亟待创新社会养老路径,弥补家庭养老供给不足。本研究基于哈贝马斯交往共同体理论分析农村“时间银行”生发原理、优势、困境与优化路径,有利于缓解农村养老压力,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2016年和2018年两期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和渠道分析法,实证分析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养老保险显著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人际交往,对社会适应具有明显的改善效应,在对内生偏误进行有效处理后,所得结论依然稳健;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社会适应的改善效用具有性别、年龄和居住方式差异;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是社会养老保险影响农村老年人社会适应的重要路径。因此,应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并建立稳定持续的增长模式、强化社会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并精准施策、积极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并重视农村老年人的社会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