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促进紫薯的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开展紫薯全粉加工工艺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查了预处理和干燥工艺对紫薯全粉品质的影响,以及花青素含量、碘蓝值等关键指标的变化。利用正交试验获得最优工艺,即未去皮蒸煮时间23 min,果胶酶添加量0.04%,干燥时间9 h,干燥温度57℃。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的产品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2.
以紫薯和大豆为主要原料,研制紫薯彩色豆腐。研究紫薯添加量、凝固剂添加量、蹲脑温度、蹲脑时间4个单因素对豆腐品质的影响,用正交试验优化紫薯彩色豆腐的制作工艺参数,以感官评分评价豆腐品质,得到的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为紫薯添加量30%,凝固剂添加量2.8%,蹲脑温度80℃,蹲脑时间60 min,卡拉胶与豆浆比例为0.4 g/100mL。所得紫薯彩色豆腐呈纯正的紫色,强度与弹性适宜,质地均匀,兼有普通豆腐香气和紫薯特有的甜味。紫薯彩色豆腐中花青素含量为1.02~1.93 mg/100 g,含水率为76.3%,蛋白质含量为8.2%。加入紫薯后豆腐色彩鲜艳,营养互补,更宜健康。  相似文献   

3.
以复水率和感官评定为评价指标,探讨方便米饭加工中的浸泡、蒸煮、离散、干燥等主要环节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方便米饭加工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浸泡温度为60℃,时间为30min;原料米与蒸煮水的比例为1∶1.3,蒸煮时间20min;热水离散温度为80℃,时间为5min;采用热风干燥,干燥温度为80℃,时间为150min。  相似文献   

4.
采用0.03,0.04,0.05,0.06MPa4种真空度,在50,60,70℃温度下分别对云南野生水蕨菜进行脱水干燥处理,测定了不同干燥工艺条件、不同干燥时间下的蕨菜品质,并进行复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真空度0.05MPa和温度60℃是水蕨菜真空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其复水最佳条件为温度50℃,时间80min。  相似文献   

5.
以硬度、咀嚼性作为评价玉米面条品质的指标,对发酵玉米面条的最佳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单因素法分析了发酵时间、发酵粒度、发酵温度对面条品质的影响,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对发酵玉米面条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发酵时间为2.51 d,发酵粒度为30.18目,发酵温度为34.65℃时,制备的面条品质最好,此时面条的硬度为4 537.7 g,咀嚼性为2 756.32 g。根据实际情况将其修正为:发酵时间60 h,发酵粒度为30目,发酵温度为35℃,经验证在此条件下,面条的品质与理论值较为接近。修正后的发酵玉米面条最佳制备工艺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杜仲叶与新鲜茶叶为主要原料,经漂烫、萎凋、揉捻、发酵及干燥等工序研制出杜仲叶复合工夫红茶。以茶叶的感官评价为评价标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杜仲叶复合工夫红茶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杜仲叶复合工夫红茶的漂烫工艺参数为:漂烫温度95℃,漂烫时间2 min;萎凋工艺参数为:萎凋温度30℃,萎凋湿度20%,萎凋时间3 h;人工揉捻工艺参数为:轻压10 min-重压10 min-轻压10 min;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0℃,发酵湿度95%,发酵时间5 h。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杜仲叶复合工夫红茶的品质、风味俱佳。  相似文献   

7.
以新鲜葛根为原料,采用制片、干燥、粉碎等工艺制备葛根全粉,以全粉的碘蓝值、色泽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护色剂、护色时间、蒸煮时间和热风干燥温度对全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烘干温度是影响碘蓝值的主要因素;最佳制备工艺参数:护色剂及质量分数为0.35%柠檬酸和0.30%焦亚硫酸钠,护色时间60 min,蒸煮时间16 min,烘干温度60℃。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黑皮冬瓜干燥品质及降低干燥能耗,对黑皮冬瓜分段式变温热泵干燥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湿度对冬瓜干燥过程、瓜干品质及干燥能耗的影响,确定了最适相对湿度为40%和50%。根据最适湿度条件下干燥前期温度的波动情况设计了4种分段式变温干燥工艺,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对4种工艺进行比较,得到了最适分段式变温热泵干燥工艺为:温度50℃(5 h)-60℃(至结束),相对湿度50%,循环风速1.5 m/s,瓜片厚度6 mm。将热泵干燥方式与传统的电热干燥方式进行比较,发现热泵干制的瓜干品质显著优于电热干制的瓜干(P0.05),热泵恒温干燥较电热恒温干燥节能38.93%,热泵变温干燥可在进一步提升瓜干品质的同时较热泵恒温干燥节能11.25%。  相似文献   

9.
在常规浸提方法提取紫薯花青素研究基础上,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提紫薯花青素,获得超声波辅助浸提紫薯花青素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20,浸提温度60℃,盐酸质量分数0.2%,超声时间80 min,浸提次数1次。与常规浸提方法比较,超声波辅助提取紫薯花青素具有工艺更简单、成本低、提取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探讨紫薯米酒的发酵工艺中各单因素(大米与紫薯的配比、麸曲添加量、发酵温度)对低度紫薯米酒品质的影响,得出最佳发酵条件为大米与紫薯的配比1∶2,麸曲添加量15%,发酵温度20℃;经发酵制得的紫薯大米酒色泽鲜艳、酒香突出,酒精度为13.9%。  相似文献   

11.
采用低温无硫干燥技术对不同季节和天气采收的茯苓进行加工处理,优选加工工艺并进行品质评定。结果表明,4组不同季节和天气(秋季晴天、秋季雨天、春季晴天、春季雨天)采集的茯苓样品在40~65℃条件下干燥10~12 h,成品的水分含量能够控制在13%左右,其中秋季晴天的茯苓成品浸出物含量、折干率、出品率均最高,品质较好。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选择秋季晴天进行采挖,并选择干燥温度40~65℃,干燥时间10 h,4个阶段的排湿阈值分别控制为75%,70%,60%,45%。  相似文献   

12.
以猴头菇和面粉为原料,以挂面烹调时间、熟断条率、烹调损失、感官品质为指标,研究不同猴头菇粉添加量、干燥方式对猴头菇挂面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猴头菇添加量的增加,烹调时间逐渐减小;熟段条率和烹调损失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且均在添加量为6%时最低;感官得分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添加量为6%时,感官得分最高;不同干燥方式下,晾干的挂面品质比烘干好。综合分析不同添加量的猴头菇粉及干燥方式对面条各项指标的影响,确定在晾干条件下,且猴头菇粉添加量为6%时,生产的猴头菇挂面外观良好、风味独特,且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单因素多水平、多因素多水平的正交实验对龙葵果实罐藏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工条件为烫漂温度60℃,烫漂时间10min,糖水浓度60%,排气温度40℃,排气时间15min.在此条件下罐头产品感官与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4.
以雪莲果块根为原料,研究了护色、热烫、硬化、糖浓度、果胶和柠檬酸的添加量、真空度、抽空时间、抽空温度、烘制温度等因素对果脯品质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到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柠檬酸护色液0.5%,热烫时间2 min,氯化钙硬化液0.3%,糖质量分数60%,果胶0.25%+柠檬酸0.2%,真空度0.06 MPa,抽空时间20 min,抽空温度60℃,并在60℃下烘制24 h。该工艺条件下制作的产品质量好。  相似文献   

15.
以β-葡聚糖、谷朊粉等复配的天然食品胶作为面制品改良剂,以黔产面粉为主要原料,研究了一种含有新型天然面制品改良剂的生鲜湿面的生产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断条率、蒸煮损失率、吸水率、浑汤吸光值和感官评分值等为研究指标,确定了含有天然改良剂的生鲜面条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天然复配改良剂添加量2%,水用量40 mL,食盐添加量1.2%,水温30℃,醒面时间20 min。通过该工艺可得到一种天然、品质优良、口感佳的生鲜湿面条。  相似文献   

16.
以蓝莓为原料,试验确定了蓝莓果脯的加工工艺参数,硬化剂为δ-葡萄糖酸内酯,质量分数为0.4%;真空渗糖条件:真空度为0.085 MPa,温度为50℃,时间50 min;真空干燥在0.085 MPa真空度下,60℃干燥1 h,再50℃干燥4 h。  相似文献   

17.
牛初乳液态奶和牛初乳粉的加工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乳品厂工作的实践经验,探讨牛初乳液态奶和牛初乳粉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牛初乳的加工工艺与常乳大体相同,只是由于牛初乳的热稳定性差,其杀菌、干燥、浓缩等工艺条件与常乳不同。通常条件下,牛初乳的杀菌温度为60℃,时间为30min,也可以用辐照等高科技技术手段杀菌,辐照杀菌采用~(60)Co,剂量≤8.4kGy;真空浓缩压力>81kPa,温度≤60℃,浓缩后的奶液干物质含量达到40%~60%;干燥可以采用冷冻真空干燥或低温真空喷雾干燥法,前者用小于规模干燥,真空度为0.3~0.8MPa,料液受热温度<65℃,热蒸汽温度控制在70~75℃。  相似文献   

18.
以甜瓜为主要原料,通过糖煮干燥制取甜瓜果脯。采用单因素试验法探讨糖煮时间、柠檬酸质量分数、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对甜瓜果脯品质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研制甜瓜果脯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糖煮时间18 min,柠檬酸质量分数0.7%,干燥温度60℃和干燥时间24 h时制取的甜瓜果脯果肉透明、酸甜可口、不黏牙、有嚼劲、色泽自然,风味最佳。  相似文献   

19.
杨磊  胡阿丽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9):148-151
旨在降低紫薯的水分含量,延长保存时间。添加糖化酶和淀粉酶,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对紫薯颗粒全粉加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出最优的工艺参数为蒸制时间为9 min,淀粉酶用量为130 U/g原料,糖化酶与淀粉酶之比为4:1,烘干温度为45℃,筛分目数为80目。按照此加工工艺参数制得的紫薯颗粒全粉淀粉含量最低,说明紫薯颗粒全粉品质较好,细胞破碎度较小。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玉米面条是用马铃薯全粉、玉米粉和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新型杂粮面条。在马铃薯全粉添加量、玉米粉添加量、食盐添加量、水添加量和黄原胶添加量5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通过对面条的断条率和蒸煮损失率的测定及感官评价,确定马铃薯玉米面条的最佳工艺配方。经过正交试验和验证试验的分析,马铃薯玉米面条的最佳配方为马铃薯全粉添加量10%,玉米粉添加量15%,食盐添加量1.0%,水添加量48%,黄原胶添加量0.4%。此工艺条件下所制得的马铃薯玉米面条蒸煮品质和感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