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以乙醇水溶液为提取剂,从北芪菇中提取黄芪甲苷,薄层层析(TLC)分离和制备黄芪甲苷;通过对比质荷比(m/z)和官能团等对黄芪甲苷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乙醇-水=7∶3(V/V)作为提取剂,微波超声波处理后,多级萃取后得到正丁醇相;氯仿∶甲醇∶乙酸乙酯∶水=13∶7∶2∶2(V/V)展开后,经显色获得的色谱斑点与黄芪甲苷标准品斑点位置比对一致,Rf值为0.31;黄芪甲苷样品和标准品质谱波谱图和红外波谱图确定提取物为黄芪甲苷。样品中黄芪甲苷的熔点是295℃;旋光度是+56.4;比旋光度是+24.4。结果表明,TLC-MS-IR联用是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色谱波谱技术,能实现从微克量级的分离分析到克量级的分离制备,可用于天然产物粗提物的去除杂质和单个产物的精制,适用于从北芪菇中进行物质的制备分离。  相似文献   

2.
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是硒代半胱氨酸的甲基化衍生物,其特殊的甲基化结构使其能在β-裂解酶的作用下,直接分解生成甲基化硒进入甲基硒代谢池。相对于无机硒及其他有机硒,其在人体内具有毒性低、生物利用率高、抗癌活性强等特点。主要介绍了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的化学合成方法及其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主要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富硒黑米粉、富硒黑豆粉、木糖醇、魔芋精粉的添加量对富硒黑米代餐粉的感官品质影响规律和添加范围,利用正交试验确定富硒黑米代餐粉的最优配方.结果表明,富硒黑米代餐粉的最佳配方为:产品定量30.0 g,富硒黑米粉添加量10.0 g,富硒黑豆粉添加量6.0 g,木糖醇添加量7.0 g,魔芋精粉添加量0.4 g,黑芝麻粉添加量2.5 g,花生粉添加量2.5 g,百合粉添加量0.8 g,莲子粉添加量0.8 g.该产品呈紫黑色,溶解性好,香气协调,滋味浓郁,入口顺滑.  相似文献   

4.
韦带莲 《种子科技》2021,(10):66-67
香菇有十分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主治食欲减退和少气乏力等症状.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人们对硒的需求与日俱增,富硒香菇有效解决了人们对硒摄入不足的问题.在分析硒在香菇内代谢的基础上,对富硒香菇栽培季节及场地选取、栽培技术及栽培模式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富硒香菇栽培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推广小麦套种大球盖菇模式,选用川麦27和川大球盖菇1号进行套种试验,研究小麦套种大球盖菇对土壤理化性质、小麦及大球盖菇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并分析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小麦套种大球盖菇能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套种对小麦和大球盖菇的生育进程影响较小,小麦和大球盖菇田间长势正常,且套种后小麦和大球盖菇的产量及多数产量性状略有提高;小麦套作大球盖菇的套作优势为12 851.2kg/hm~2,土地当量比为1.98,具有较高的产量套作优势和农田生产率;小麦套种大球盖菇,收益达到120 008.2元/hm2,较净种小麦、净种大球盖菇分别提高692.7%、4.6%。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微量元素硒对板栗籽实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提升板栗的营养价值,筛选出高效的硒肥施用技术培育富硒板栗。用含硒量138 mg/kg的生物有机肥,按施肥量设置0.0(CK)、1.5、2.5、3.5、4.5 kg/株5个处理,根施板栗结果树,对林分土壤、叶片、板栗籽实硒含量及栗实主要成分进行检测,研究硒含量变化及栗实硒与其它养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叶片中的硒含量随硒肥用量的增大和年份的积累呈递增趋势;硒元素能以代谢的方式进入到栗实中,并随着土壤、叶片中硒的积累,促进硒向栗实的转移;板栗籽实硒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同时硒的摄入也促进了栗实对其它营养成分的吸收。试验第四年,处理3栗实含硒量最高,达到0.539 mg/kg,可溶性糖、蛋白质、淀粉含量分别达到了9.673、4.817、 40.707 g/100g,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由此可见,正确使用含硒生物有机肥,全面改善了板栗品质,提高了板栗附加值,同时食用健康的富硒产品,也将为人们提供一种健康的补硒方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总结了现有纳米硒的制备技术,并对不同制备技术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对比。综述了纳米硒在作物生长、改善产品品质、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延长货架期方面的研究,纳米硒在缓解重金属胁迫对作物生理生化、植物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乃至农产品质量方面的影响。纳米硒在提升作物含硒量的同时,使农业产业不断提质增效,表现为调节作物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增强植株健康度、防治病虫害及降低作物减产和果实品质降低风险、抑制重金属元素积累等。总结前人科研成果的同时,将易于动植物吸收的纳米硒对农业及其他领域方面的优势进行汇总,为日后推进发展健康绿色农业和功能性农产品提供技术思路,同时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科技力量。  相似文献   

8.
以金钱菇为原料,采用常规提取法、复合酶提取法和美拉德反应法开发新型烟用香料,并对样品进行了卷烟加香评吸试验,对样品分别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前处理,对其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常规提取法所得香料能够使烟香增加,并对余味有一定的改善,并能使刺激性略微减弱,检测出挥发性成分3 1种;复合酶提取法所得烟用香料能够赋予卷烟特殊的香气,增浓烟香,醇和香气,改善余味,增强甜润感,检测出挥发性香气成分40种;金钱菇美拉德反应所得香料能够使烟香明显增强,香气细腻纯净,柔和烟气,减轻刺激性,改善余味,以天然和发酵金钱菇为底物的美拉德反应检测出挥发性香气成分分别为41和43种。  相似文献   

9.
植物快速加代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获得遗传稳定的植物永久分离群体或新品种需要多年时间,成为限制作物遗传研究及育种的瓶颈.研究者利用多种方法加速植物世代的进程,尤其是人工调控生长条件与幼胚培养结合法的研究和应用,使植物短时间内建成遗传稳定的群体或品系成为可能.应进一步开展该技术规范化、工厂化实施的应用研究,提高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性;同时与分子标记技术结合,提高我国农作物遗传改良的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小麦加代研究进展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彬 《种子》2004,23(7):43-46
文章综述了小麦加代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破除种子休眠技术和根据冬性、半冬性小麦的温光特性进行春化处理、温光调控来缩短世代周期,达到一年多代的目的.简述了小麦加代的必要性、概念、意义、研究历史概况和加代材料的选择方法以及加代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平菇作为一种食用菌,由于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介绍了平菇的营养、药用价值、平菇的深加工及未来发展状况等。  相似文献   

12.
香菇柄松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干香菇柄为原料,探讨香菇柄松加工中主要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及辅料的最佳用量,进而得到香菇柄松加工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辅料添加量的最佳配比为食盐3%,白砂糖6%,酱油1.0%;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为一次烘烤温度70℃,时间90 min;二次烘烤温度60℃,时间55 min。  相似文献   

13.
刘莹  赵杰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4):278-282
了对构效关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使用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多糖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褐蘑菇多糖无核酸和蛋白质吸收峰为均一组分;褐蘑菇多糖中含有单糖、葡萄糖、木糖、有无半乳糖和果糖需要进一步研究。纯化多糖为一种β-吡喃多糖。  相似文献   

14.
微波辅助法提取褐蘑菇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提醇沉法的基础上,利用微波提取技术,对褐蘑菇多糖提取的工艺进行优化,筛选出一套最佳提取工艺路线。比较研究了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料液比、浸提时间等工艺条件对提取褐蘑菇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微波辅助法提取褐蘑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640W,微波处理时间45s,料液比1:40,浸提时间2.5h,最终多糖占有率可达到98%。  相似文献   

15.
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本文阐述了我国食用菌生产现状与进出口贸易情况,分析了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出了为规避贸易壁垒,以提高食用菌质量和产品安全为重点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速冻褐蘑菇的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褐蘑菇为原料,经原料挑选、护色、杀青、速冻、镀冰衣和包装等工序制得速冻褐蘑菇。该工艺不仅能够延长褐蘑菇的保鲜期,且能最大程度地保持其色泽、风味和营养,是褐蘑菇的一种新型保鲜方法。  相似文献   

17.
脉冲超声嫩化香菇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香菇柄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脉冲超声处理对香菇柄的嫩化效果。结果表明,单因素各试验组的咀嚼性均低于未嫩化处理的对照组,各单因素最佳水平的嫩化率均大于40%,嫩化效果明显。正交试验优化的超声波嫩化香菇柄最优工艺为:超声功率650 W、脉冲超声时间5 min、超声/间隙时间4 s/2 s,此条件下处理的香菇柄咀嚼性为18.98 m J。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脉冲超声处理香菇柄的嫩化率比普通连续超声高51.28%,说明脉超声非常适用于香菇柄的嫩化处理。  相似文献   

18.
以香菇柄为原料,对香菇酱加工过程中的浸泡、清洗、脱水、切丁、油炸、调配、炒酱等关键工序的工艺参数做了科学合理的筛选。结果表明,香菇酱加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2 400 r/min条件下脱水3.5 min,菇丁切成8 mm~3,110℃条件下油炸5 min,140℃条件下熬酱8 min,110℃条件下炒制14 min,100℃条件下搅拌5 min。按上述工艺参数生产出的香菇酱呈半固态,色泽光亮油润,颗粒均匀,有肉质感、筋道、易嚼碎,具有香菇特有的香味,咸鲜适中、柔和适口。同时抽样检测产品各项理化、微生物指标均合格,质量稳定,生产工艺成熟。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菌渣循环利用模式剖析——以成都市金堂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玲  姜庆  王芳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4):94-99
为了优化食用菌菌渣的循环利用,拓宽食用菌菌渣的利用渠道和区域,笔者基于对金堂县食用菌菌渣处理现状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将金堂县食用菌菌渣循环利模式归纳为配料循环、饲料循环、肥料循环、燃料循环等4种模式;总结出食用菌菌渣循环利用总模式,并指出其存在农业科技力量薄弱、集约化处理力度不强、处理不当引起二次污染、栽培农户循环意识淡薄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菌渣循环利用宣传、提供科技后勤保障、科学规划产业园区和扶持龙头企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