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油富含多种抗菌成分,在天然抗菌剂的开发方面具有较好潜力。采用二倍稀释法研究丁香、薰衣草、桉叶、香茅、肉豆蔻5种精油的体外抑菌活性,通过悬浮培养定量测定各精油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5种植物精油的组成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显示:丁香精油、薰衣草精油、桉叶精油、香茅精油、肉豆蔻精油对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1.25、5.00、10.00、10.00、5.00 ?滋g/m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分别为0.63、1.25、2.50、1.25、0.31 ?滋g/mL。GC-MS结果显示:丁香精油主要组分为丁香酚(84.90%)和石竹烯(13.27%);薰衣草精油主要组分为乙酸芳樟酯(34.05%)和芳樟醇(28.40%);桉叶精油主要组分为桉树醇(34.29%)和柠檬烯(18.29%);香茅精油主要为香茅醛(16.22%)和花侧柏烯(16.04%);肉豆蔻精油主要为柠檬烯(32.68%)和蒎烯(23.96%)。5种精油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可为更好地开发抗生素替代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长寿沙田柚柚皮作为试验材料,采用冷压法、水蒸气蒸馏法和C02超临界萃取法三种方法提取柚皮精油.研究不同方法提取柚皮精油的成分与含量。结果表明.三种提取方法的精油提取率分别为0.126%、0.401%和0.252%;采用GC—MS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所得精油有效成分的种类分别为49种、35种和37种,其中有22种成分相同,包括6种最高含量的成分(0.4%);水蒸气蒸馏法在提取过程中的高温会导致部分精油成分挥发或分解,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前的冻干过程也会使部分精油成分随水分流失.冷压法依然是可保持沙田柚柚皮精油成分最有效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阐明鲜切花黄莺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抗细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莺花中的挥发油,得率为1.00%(以鲜质量为基础)。通过GC-MS分析,从黄莺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9个成分,占总相对含量的96.37%,其中主要成分为大根香叶烯D(23.34%)、(3a S,3bR,4S,7R,7aR)-7-methyl-3-methylidene-4-(propan-2-yl)octahydro-1Hcyclopenta[1,3]cyclopropa[1,2]benzene(19.27%)、(1R)-(+)-α-蒎烯(13.10%)、D-柠檬烯(10.00%)和β-萜品烯(5.62%)。黄莺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和桉树青枯病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3±0.6)mm和(13.0±1.0)mm;对黄瓜角斑病菌也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但对根癌土壤杆菌、溶血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几乎无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4.
5种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对番茄早疫病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植物精油开发生物农药的潜力,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桂、迷迭香、薰衣草、肉豆蔻、柠檬天竺葵等5种不同植物的精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精油组分。以番茄早疫病菌为供试菌种,研究不同植物精油对其抑制作用。通过分析得到肉桂精油主要成分为反式肉桂醛(52.50%),迷迭香精油中1,8-桉叶素(20.69%)含量较多,薰衣草花精油主成分为丁酸沉香酯(33.92%)和芳樟醇(29.29%);肉豆蔻精油主成分为GAMMA-萜品烯(13.00%)、(-)-4-萜品醇(12.84%)、2-蒈烯(10.37%);柠檬天竺葵精油主成分皆为β-香茅醇(32.21%)。肉桂精油对于番茄早疫病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佳,其EC50为286.62 mg/L,肉豆蔻精油的抑制效果最弱。该研究为筛选抑菌的植物精油及开发肉桂精油在生物农药的应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薰衣草精油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薰衣草精油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及气态防腐的测定,研究薰衣草精油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毛霉、绿色木霉菌等微生物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薰衣草精油对微生物的抑菌作用程度依次为:毛霉、绿色木霉菌>酵母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薰衣草精油具有灭菌防腐性,具有实际应用于食品防腐保鲜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柚皮富含果胶、黄酮类化合物、柠檬苦素类化合物、膳食纤维、精油等活性物质,在食品、药品、化工等行业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中国柚子品种多,产量大,柚皮资源丰富,但目前大部分柚皮被作为废弃物,未能充分利用。为提高中国柚皮利用率,促进柚产业升级,本研究总结了当前柚皮有效成分提取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柚皮糖制、柚皮发酵、柚皮制备吸附剂等国内外柚皮综合利用途径进行较全面地论述,同时,鉴于目前中国柚皮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1)开展对柠檬苦素、诺米林、圆柚酮等功能性成分的提取利用;(2)加强果胶、黄酮等柚皮提取物的分离纯化技术;(3)推进新兴提取技术和设备的生产性应用;(4)发挥地区品种优势进行特色柚皮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7.
柚皮有效成份提取及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柚皮富含果胶、黄酮类化合物、柠檬苦素类化合物、膳食纤维、精油等活性物质,在食品、药品、化工等行业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中国柚子品种多,产量大,柚皮资源丰富,但目前大部分柚皮被作为废弃物,未能充分利用。为提高中国柚皮利用率,促进柚产业升级,本研究总结了当前柚皮有效成分提取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柚皮糖制、柚皮发酵、柚皮制备吸附剂等国内外柚皮综合利用途径进行较全面地论述,同时,鉴于目前中国柚皮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1)开展对柠檬苦素、诺米林、圆柚酮等功能性成分的提取利用;(2)加强果胶、黄酮等柚皮提取物的分离纯化技术;(3)推进新兴提取技术和设备的生产性应用;(4)发挥地区品种优势进行特色柚皮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8.
利用微波辅助-有机溶剂法提取柚皮精油,并利用GC-MS对其进行了有效成分鉴定。结果表明,在石油醚、正己烷和环己烷3种非极性溶剂中,采用石油醚作溶剂提取效率最高,精油得率为1.25%;应用GC-MS检测鉴定出柚皮精油中19种化合物,占总组分的60.58%。  相似文献   

9.
以白油和NaOH为原料制得皂基,添加预处理柚皮浆制备柚皂。研究皂化温度、 NaOH用量和柚皮浆添加量对柚皂产率、水分和挥发物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得出制作柚皂最优工艺条件为皂化温度70℃,30% NaOH 15 mL,柚皮浆添加量3 g。成品柚皂颜色均一、质地细腻,对其乙醇不溶物含量、游离苛性碱含量、溶解度、总碱和总脂肪物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并考察柚皂的去污力、稳定性等性能和抑菌效果。柚皂的乙醇不溶物含量为12.8%,游离苛性碱含量0.019%,溶解度22.08 g/cm2,总碱和总脂肪物含量分别为4.392%和18.205%;去污试验反映柚皂对番茄酱的去污效果比对油渍的去污效果强;柚皂在低温条件下更稳定;对试验细菌枯草芽孢杆菌有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包含张家界地区4个杂柚品种在内的9个柑橘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45对引物共扩增得到467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54个,多态性百分率为75.8%,因此SRAP可以作为柚类资源亲缘关系研究的有效标记。在遗传相似系数0.623 1处,供试材料可区分为两大组,第一组为沙田柚、慈利香柚、菊花芯柚、慈利金香柚,第二组包括慈利菠萝香柚、大分4号、慈利水柚子、大红甜橙、兴山酸橙。聚类结果表明4个柚类杂种中,慈利香柚和慈利金香柚与沙田柚及菊花芯柚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大红甜橙、兴山酸橙及大分4号的亲缘关系则相距较远;而慈利菠萝香柚和慈利水柚子则刚好相反,它们更偏向于大红甜橙、兴山酸橙及大分4号,而与张家界主栽的两个柚类品种的亲缘关系则较远。  相似文献   

11.
柚类有沙田柚、文旦柚、白柚、麻柚等。柚子贮藏性能较好。贮藏条件(供参考):温度:5~7℃;气体成分:O25%~10%,CO20~5%;RH:90%~95%。  相似文献   

12.
应用分子蒸馏技术加工冷压甜橙精油,分离得到轻相与重相两个组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鉴定出甜橙精油轻相组分中含22种化合物,重相组分中含40种化合物。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甜橙精油轻相和重相组分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为0.78~3.125μL/m L。抑菌活性受不同p H和温度条件的影响,酸性环境下轻相组分的抑菌效果较好,碱性环境下重相组分的抑菌活性更强。在高温处理下,轻相组分对细菌的抑菌效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重相组分的抑菌效果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泡姜精油的成分及含量,采用蒸馏法提取泡姜和生姜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别对泡姜和生姜精油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检测出泡姜精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45种,泡姜特有成分13种,相对含量较高的有桉油精、松油醇、β-人参烯、α-榄香烯等;泡姜与生姜精油共有成分32种,相对含量比较高的共有成分为:姜烯、β-甜没药烯、姜黄烯、γ-依兰油烯、柠檬醛、香叶醛。本研究确定了泡姜精油中的主要化合物组成,为评价泡姜口感及研究泡姜功能用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天竺桂叶精油的含量动态、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探明天竺桂叶精油含量的月变化动态及高含油量月份的叶精油化学成分组成与抗菌效能。以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天竺桂叶精油,GC-MS-DS分析叶精油化学成分,纸片扩散法与梯度浓度MIC法测定与评价叶精油的体外抗菌活性。不同月份的天竺桂叶精油含量变化范围约0.25~0.6mL/100g干叶,其中12月份精油含量相对较高,该月份的叶精油主要化学成分为匙叶桉油烯醇(13.522%)、丁香烯(10.403%)、丁香烯氧化物(8.691%)、α,α-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8.293%)等,体外抗菌试验表明该精油对普通变形杆菌、藤黄八叠球菌、甘蓝黑腐菌、白菜软腐菌等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天竺桂的适宜采叶期为12月份,此时精油得率较高,抗菌活性也强,在植物源抗菌剂与农药领域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柑橘籽中柠檬苦素的提取与抑菌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柑橘籽中柠檬苦素的脱脂、索氏提取以及结晶等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所获得的产品进行了抑菌试验研究。优化的柠檬苦素提取工艺如下:在温度32℃,pH值为6.5条件下,采用石油醚(60~90℃)脱脂8h效果最好;最佳索氏提取工艺为:丙酮在80℃条件下,索氏提取8h;而二氯甲烷∶异丙醇以1∶4为最优结晶溶剂。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提取获得的柠檬苦素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白油和Na OH为原料制得皂基,添加预处理柚皮浆制备柚皂。研究皂化温度、Na OH用量和柚皮浆添加量对柚皂产率、水分和挥发物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得出制作柚皂最优工艺条件为皂化温度70℃,30%Na OH 15 m L,柚皮浆添加量3 g。成品柚皂颜色均一、质地细腻,对其乙醇不溶物含量、游离苛性碱含量、溶解度、总碱和总脂肪物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并考察柚皂的去污力、稳定性等性能和抑菌效果。柚皂的乙醇不溶物含量为12.8%,游离苛性碱含量0.019%,溶解度22.08 g/cm2,总碱和总脂肪物含量分别为4.392%和18.205%;去污试验反映柚皂对番茄酱的去污效果比对油渍的去污效果强;柚皂在低温条件下更稳定;对试验细菌枯草芽孢杆菌有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7.
思州柚裂果调查及综合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防治思州柚生产中的裂果发生,对岑巩县思州柚裂果发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思州柚裂果主要发生在文旦柚品系上,2015年平均裂果率约为14.46%,有内裂和外裂2种方式,以内裂为主,约占裂果的96.45%,裂果发生主要在果顶部。树冠东面的裂果率显著高于西方;不同嫁接背景裂果差异很大。枳壳基砧的文旦柚的裂果率明显高于以本地酸柚嫁接基砧的文旦柚。在枳壳为基砧、沙田柚为中间砧嫁接文旦柚,相比枳壳为基砧嫁接文旦柚,裂果率明显降低;适当增施K、Ca肥可以显著地控制裂果的发生。可以通过政府主导和支持思州柚裂果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和建立保质防裂综合防控体系等对策防控思州柚裂果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枯草芽孢杆菌RSS-1菌株产生抗菌物质的最佳条件,提高其抗菌活性物质的产量,以发酵液抑制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活性为指标,在摇瓶条件下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该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菌株RSS-1产生抗菌物质的最佳培养基组分比例为2.0%的玉米淀粉,1.5%的蛋白胨,0.05%的MgSO_4;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6.0,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5天,100 mL三角瓶装液量25 mL,接种量为0.1%,转速为180 r/min。优化后的枯草芽孢杆菌RSS-1菌株的无菌培养滤液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菌活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9.
沙棘叶总黄酮的抑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滤纸片法对沙棘叶总黄酮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MIC值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0.625%,枯草芽孢杆菌2.5%,大肠杆菌及根霉5%。结果表明,沙棘叶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在相同时间内,总黄酮提取液的浓度越高,抑菌率越高,而且同一浓度的沙棘叶总黄酮的作用时间越长,其抑菌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20.
以菌草竹荪7种不同溶剂的提取物为供试药剂,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其对啤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制作用,以期探索提取菌草竹荪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溶剂。结果表明,菌草竹荪2种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甲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相对较强,抑菌圈直径可达38.56 mm,乙酸乙酯提取物次之,抑菌直径为31.66 mm。鉴于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提取效率和抑菌效果的高低,乙酸乙酯为提取菌草竹荪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