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村民主体缺位、地方政府选择性治理的逻辑下,作为乡村绝对权力的核心的精英成为俘获支配扶贫资源的主体。通过分析乡镇政府选择精英承接扶贫资源的行为逻辑、乡村精英利己与利他的理性选择以及村民脱贫发展的强烈需求,认为精准扶贫中的精英俘获是在时间有限、资源有限的情况实现扶贫的最大效应,是增强村庄内生力和造血功能的重要路径选择。为了保证精英俘获推动扶贫脱贫,还需转变乡镇政府扶贫脱贫领导方式,培育扶贫精英的"利他"观念,提升农民的内生力和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2.
《安徽农业科学》2019,(21):264-266
精准扶贫的目的是为了抵消经济减贫效应的下降,已经成为了中国农村扶贫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在精准扶贫方面出现的偏差体现为乡村层面的精英俘获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准识别过程中乡村精英俘获;二是精准帮扶中的精英俘获。对此,应构建贫穷群体为中心的识别程序;限制乡村精英在帮扶过程中的面影响力,保证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3.
当前旅游精准扶贫法治化存在规范体系尚未建立健全、人治化元素依然存在、监督制约和绩效管理机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等不足,应当建立健全旅游精准扶贫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夯实旅游精准扶贫法治化基础,借力农村法治社会建设及治理现代化,锻造具备法治思维和能力的旅游精准扶贫“铁军”,明确旅游精准扶贫中的公权力与私权利边界,配套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强化法治对旅游精准扶贫实施的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各参与主体内生动力,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升新时代旅游精准扶贫法治化,为确保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夯实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4.
精英俘获困境使乡村扶贫的公平性与正义性面临严重挑战,远远偏离了党和国家力图通过扶贫让广大贫困人口共享发展成果的初衷。对乡村扶贫中的精英俘获现象进行分析,提出精英俘获行为的治理建议,能够为我国乡村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精准扶贫是我国全面推动农村小康经济建设的重要决策.发挥金融产业优势,将金融扶贫理念融入精准扶贫体系,是我国农村扶贫工作稳步推进核心关键.农村金融扶贫,涵盖对农村经济产业建设、个体农户经济扶持等多个基础项目.为更好发挥基础项目优势,做好对农村金融扶贫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进一步解决农村金融扶贫核心问题,对于加速农村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试图通过参与式干预方式弥补政府主导型扶贫的不足,但实际仍然存在贫困人口被动参与和精英俘获等扶贫"内卷化"问题。这与政府压力型体制下的选择偏好、精英利益驱使下的共谋、贫困文化影响下的农户有限参与和参与式扶贫本身遭到结构性抵制有关。对此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观念,提升贫困人口内源动力,实现精准扶贫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拔寨的最后冲刺阶段,法治扶贫工作是如期完成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环。文章围绕江西省律师参与法治扶贫工作主题,以精准扶贫为视角,深入分析农村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律师参与的重要意义,再就如何开展法治扶贫工作提供优化路径,为精准脱贫奠定高效的法律服务基础,也为律师参与法治扶贫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前,精准扶贫正在执行最重要的扶贫瞄准工作环节,能否精准识别贫困户、致贫原因是后期扶贫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扶贫实践能否实现扶贫政策目标的关键。目前,中国农村扶贫瞄准存在着瞄而不准的问题,而其背后则是村民参与权利被弱化。通过削弱乡村精英政策活动空间,破除乡村精英资源分配主导权,能够提高村民集体行动可能性,实现乡村社会再组织目标,夯实村民民主自治社会基础,实现良好的乡村治理,增强村民参与权利,真正实现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9.
对惠水县易地搬迁、捆绑式帮扶、农村危房改造建设的扶贫模式进行介绍,并对其中存在的精准识别过程不精准、假扶贫、走过场、基层贪污腐败、产业扶贫项目投放不合理等问题及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精准确定扶贫对象,坚持同向发力、找准文责点,项目投入精准、做好防措施,改进基层作风、加强廉政建设,加强思想引导、留住青壮年等扶贫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我国村庄复垦的研究现状,采用文献研究法,以“宅基地复垦”、“农村居民点用地复垦”、“旧村复垦”、“村庄整治”等作为关键词,搜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检索1990—2019年发表的文献,归纳我国村庄复垦的总体概况、内容框架和重点领域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我国村庄复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3个方面:1)村庄复垦过程与技术,包括复垦规划、地形重塑和土壤重构等;2)村庄复垦评价,涵盖复垦潜力评价、复垦适宜性评价、土壤质量评价和复垦效益评价;3)村庄复垦公共社会问题,涉及增减挂钩、农民权益、人居环境以及精准扶贫。未来需要开展村庄复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工艺研究,同时要准确认识不同区域村庄复垦土地的生产力差异机制及培肥措施,构建全面现势的土地质量综合评价、景观格局与生态效益分析体系,完善法律制度、监管手段和资金来源,满足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国土空间规划对生态文明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宿迁市作为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是江苏省精准扶贫任务的重中之重。要实现精准扶贫法治化,打赢脱贫攻坚战,还需克服法律规范保障不健全、行政执法不规范,扶贫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着重从健全法律规范体系,树立法治思维,完善法治内容,评估法治效果四方面实现精准扶贫法治化。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委、省政府通过顶层设计,把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连片布点、集中攻坚,今年围绕58个片区县和17个插花县的100个特困片带、1000个贫困村和当年减贫的100万人口,实施“百片千村”扶贫攻坚示范工程。工程将用3年时间集中实施。通过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融合联动,每年在100个特困片带安排1000个整村推进项目。省直有关部门将依据扶贫部门提供的精准范围、扶持对象和需求清单,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六大突破”要求,突出资金整合,“缺什么、补什么”。将重点实施水、电、路、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增收产业培育、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互助资金等项目。到户项目则以当年计划脱贫的1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重点,结合扶贫对象实际情况,组织实施精准扶贫工程,确保计划脱贫对象按期脱贫。  相似文献   

13.
扶贫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制度问题,尤其是对农村来说,贫困是一个治理制度的问题。为此,本文基于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构建精准扶贫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治理机制的分析框架,从新制度供给、可信承诺和相互监督3个方面阐释了乡村治理的难题,并进一步以贵州省麻江县干桥村扶贫"第一书记"为案例,应用上述框架分析了其改变贫困村庄乡村治理机制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贫困村庄在"第一书记"的帮扶下发生了基层组织运行规范化、村民参与意识增强、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的改变。当前精准扶贫实践中,应重视村庄内部自主治理、多主体合作治理,同时引导村庄发展特色产业,引导村民参与产业发展,增强"造血"功能,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能长期稳定脱贫。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就是根据生活环境、家庭情况对扶贫对象采取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确配置扶贫资源。要做到“精准扶贫”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必须廉洁高效地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扶贫要做好精准监督,在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要瞄准贫困对象,务必保障扶贫资金用在贫困户身上,用在正确方向上,避免出现优亲厚友、侵占扶贫款等腐败问题,真正帮助贫困民众脱贫。因此,为确保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顺利的开展,监督工作尤为重要。以H县为例,对H县扶贫资金投入、脱贫情况以及扶贫领域中腐败问题的监督问责情况进行了调研,就精准扶贫中的问题,出现腐败问题的原因,以及纪检监察角度提出了扶贫领域解决问题的方法举措。  相似文献   

15.
“黑土麦田”是通过培养青年开展公益扶贫项目,与政府、社会力量对不同乡镇进行产业扶贫的公益性组织。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N村(以下简称湘西州N村)是“黑土麦田”组织开展产业扶贫的一个实践点。“创客”扶贫队伍入驻N村后,在结构上将原有的“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在设计上将原有的“开放”式扶贫变“参与”式扶贫,增强了N村内发展动力,提高了贫困人口的自脱贫能力。这一扶贫模式为产业扶贫提供了可参考、可操作和可持续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的精准扶贫策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社会的整体发展;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的动向深化;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都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背景下,精准扶贫还存在对贫困人口识别不够精准、精准扶贫监督有待加强、具体问题针对性不强、工作力度不到位、扶贫资金使用不当、扶贫项目可操作性差等问题。推进精准扶贫应该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三方面着手,重点是坚持正确的扶贫方针和因户施策推进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农户信息;完善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制定和健全扶贫资金信息披露、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示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安徽省宿州市9个典型贫困乡镇的调查,在对宿州市精准扶贫现状和致贫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宿州市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宿州市精准扶贫效果显著,形式日益多样,但任务仍然艰巨;影响贫困发生率的既有宏观方面的经济水平与自然灾害因素,也有微观层面的健康、文化程度、资金、技术等因素;宿州市精准扶贫面临管理不完善、基础条件差、扶贫效率低、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应从完善精准扶贫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扶贫形式以及加强技能培训和产业支持等方面改进现有扶贫工作,促进扶贫任务的更好完成。  相似文献   

18.
苏北地区精准扶贫工作在贫困识别、产业扶贫、集体经济项目增收、服务福利类扶贫和扶贫资源开发的制度创新等方面已取得阶段性的成绩。但是仍存在"精准报表"耗费过多行政资源,扶贫资金投入效率不高,扶贫工作存在形式化,忽视扶贫对象类型化特点,精准帮扶措施出现偏差,少数扶贫产业脱离市场实际,扶贫工作中各方整合度不够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加强扶贫机构的建设和专职人员的配备,创新精准考核督查机制,加强基层干部工作能力建设,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分类,建立多维的贫困人口受益机制,完善精准帮扶的长效机制,加强村级能力建设,凝聚社会力量等方面提出改进精准扶贫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政府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为发展农村,活跃农村提供有力跳板。河北省也围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这一目标,大力开展了村内道路硬化、街院净化、村庄绿化的“三化建设”。在这一大环境下,我们就村庄绿化这一课题在衡水市部分农村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0.
正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临洮县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大力实施危房改造项目,探索出了农村危房改造"维修加固"新模式,累计完成危房改造2.94万户。同时,临洮县把加固维修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同步完成村庄风貌改造,促进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