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是理解中国政治和乡村社会的重要路径。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作为乡村治理的领导核心,农村干部对村庄政治生态具有重要影响。在乡村治理研究现状下来探究六盘水的创新村干部管理模式,深入刨析其实施政策,并结合实际推进的现实情况,总结村干部职业化建设中所遇到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概念也相继提出,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村干部作为村级治理的领导核心,在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下并非国家公务员,通过回顾村干部职业化已有研究成果,围绕村干部岗位职业化、报酬工薪化、管理规范化等职业化表现形式展开,探究村干部职业化争论及发展趋势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村干部与村民的矛盾已经严重影响乡村政治生态文明,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研究乡村治理的重要议题之一。合作、竞争是村干部与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两种基本样态。基于村干部与村民关系视角,探析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中村干部与村民矛盾生成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观原因。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民族地区村干部与村民矛盾的化解要发挥驻村干部的利益调节功能;提升村民治村的主体作用;建立完善矛盾化解机制;重塑理念,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村格局。助力构建民族地区良好的乡村政治生态文明,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基层治理愈发重要。以四川地区具有职业化特征的村干部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该群体信任感知和工作投入的数据资料。经统计分析发现,信任感知与工作投入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信任感知对村干部工作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由此提出理清村干部权责、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岗位培训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村干部是我国基层乡村治理的重要参与者,是落实党和国家各项“三农”政策最直接的基层实践者,在国家推进乡村建设发展的不同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干部作为推动乡村发展、完善乡村治理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示范引领者,具有重要角色意义。目前,由于村干部队伍建设缺乏明确的顶层设计和制度规范,工作待遇和保障措施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加上农村老龄化、空心化影响,村干部队伍建设在队伍主体、激励机制、治理情境以及内生动力建设等方面存在多重困境,亟待从顶层制度设计、强化保障机制、健全管理机制、完善成长机制等方面加以完善,提升其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实际效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乡村治理中女性村干部成为参与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为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上虞区29位女性村干部的调研发现:女性村干部在治村目标上更注重村庄稳定,在治村手段上以引导、劝导为主,治村绩效上优劣势明显,同时性别偏见、自身能力不足、政府政策模糊等影响女性村干部治村绩效。从社会资本理论分析得出有效提升女性村干部的治村绩效需要制度保证、氛围营造、自身修炼。  相似文献   

7.
将经济学中的博弈理论引入到村干部激励机制的研究中,以委托代理理论作为理论工具和逻辑支撑,以不完全契约作为核心概念和研究条件,分析村干部的行为逻辑,以重塑村干部激励系统为主线,提出规避乡村治理中政策执行偏差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3):226-229
乡村治理是乡村改革的基石,科学的治理模式对乡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侨乡因在"侨"的作用下而具有特殊性,治理模式也具有独特性,存在多元治理主体:村干部、华侨精英及经济能人、村民及自治组织。在运作的过程中,村干部的权力被分解,华侨精英因拥有雄厚的经济资本而在参与村庄事务管理中占有决策力量;村民及自治组织的参与使得公民在政治参与中拥有更多话语权。创新治理模式使得CA村在多方面治理成果显著,治理经验对其他乡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满意度分析和因子分析,对新疆乡村治理农民满意度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村干部和村民对目前乡村治理的满意度的排序相似,且村干部的满意度高于村民;村干部对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特色产品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村民收入等经济发展因子的重视程度高于村民,对于群关系、村务公开、一事一议制度、村干部选举的公开公正性等政治文化参与因子的重视程度低于村民。在调查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新疆乡村治理绩效的对策和路径。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309-310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以来,提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乡村振兴成为当前的重要国家战略,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手段。本文分析了永登县民乐乡乡村治理的现状,分析存在治理主体单一、乡村治理手段单一、治理方法不合理、村干部和村民文化素质较低、村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低等问题并提出了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手段科学化、激发村民积极性和提高村民参与度等对策建议,旨在提高当地乡村治理能力,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加快扶贫、脱贫步伐,国家推行"驻村第一书记"制度,这一制度是国家层面以"精准扶贫"为抓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乡村实践。驻村第一书记作为基层扶贫脱贫工作的骨干领导力量,直接嵌入乡村治理过程中,对于乡村治理和乡村扶贫脱贫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驻村第一书记在乡村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难以避免的困境。第一书记在驻村工作期间与乡镇干部、派出单位及村干部都会发生复杂多样的交集和关系,这就导致第一书记的工作成效和三者有着直接的关联。如果驻村第一书记能够正确处理与三者的关系,这三者将有力地推进其工作特别是扶贫工作的成效,否则,这三者将成为其工作中难以突破的坚实壁垒。基于以上考虑,探究精准扶贫视角下驻村第一书记与村干部、乡镇干部和派出单位之间的关系对于进一步推进基层脱贫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从驻村第一书记制度研究出发,透析驻村第一书记在扶贫实践中所遇到的困境,尝试整合出几点有利于驻村第一书记突破扶贫困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村庄治理主体:从乡镇干部到乡村精英 “现在村干部根本不听我们驻村干部的了,你(指乡镇干部)多管一点村里的事,他们(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就不高兴。”驻村乡镇干部们说。从1980年代到2006年取消农业税前,驻村乡镇干部是村庄治理主体或者至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成员,而现在仅仅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取消农业税后,村庄治理主体很快演变成乡村精英。  相似文献   

13.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基层农村干部腐败严重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在分析当代村干部腐败的现象的类型与特点后,探讨构成村干部腐败的社会、个人与制度等原因,从提升思想素质、强化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城镇化建设中村干部腐败现象的治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对村干部的担当作为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关村干部担当作为激励与保护机制的研究也进入新阶段。通过分析发现,影响村干部担当作为的客观因素有官本位、功利主义、激励机制执行乏力、容错机制落实不到位以及村干部成分复杂、水平不一的主观因素。村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设立与实施应把握好乡村振兴背景,对教育、监督、选拔、考核等多个环节优化,建立体系化的机制,让村干部激励与保护机制成为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233-236
村干部作为农村基层组织中的重要组成成员,在村庄治理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村干部的身份有其特殊性,既不是国家公务人员,也不是普通的农民。学界对村干部角色的研究很多,根据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村干部角色研究的理论内容来看,主要从从国家、村庄以及村干部自身三个角度对村干部的角色进行研究分析,近些年来"新乡贤"治理成为热门的农村治理方式,即将"新乡贤"角色纳入村干部群体中,以完善村干部在农村治理中的作用发挥。  相似文献   

16.
村民自治是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乡村治理形式,村干部因此成为中国的一类特殊群体。村干部行为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职务行为分析的角度,对村干部在救灾环境中的具体职务行为内容做出分类与规范,并提出职务行为监督与管理制度,使村干部在救灾中有规可寻,有据可依,提高救灾效果,建设和谐农村。  相似文献   

17.
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治理水平直接影响农民生活品质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既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关键工作,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根本。农民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是整项治理工作任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以房山区为例,对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进一步分析发现村民对村庄人居环境整治需求强烈,但参与意愿不够强,主要原因是村民个体认知能力低和村干部引导互动少。基于此,从政府、村集体和村民个体方面提出了提升农村居民参与环境整治意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村干部是乡村振兴中的主力军,村干部队伍作用探究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带领村民创业增收,加快了乡村移风易俗,推动了乡村民主法制,改善了基层政治生态和人文环境。然而,由于村干部自身条件的束缚及社会背景的变革,现阶段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乡村建设。因此,需要对村干部未来职业规划及发展路径进行探究,以期更好地推动村干部队伍的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乡村振兴战略打牢基础。  相似文献   

19.
孙旭璟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1):259-261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乡村治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乡村治理是国家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对现有乡村治理面临的治理制度不成熟、人口流动性高、资源活力不足以及数字化时代的冲击挑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浙江云和县在乡村治理谋划和落实等方面的具体实践,探析了实现乡村治理的可行举措,为乡村战略振兴背景下有效开展乡村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陈遥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9):243-245
提升村干部的素质和战斗力,是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17年以来,泰州市通过实施"雁阵培育计划",与现有村干部管理制度双向嵌入,探索构建选拔、培育、考核、管理"四位一体"的链式培养机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科学性,但依然面临履职服务能力不强,角色界定不清晰和岗位吸引力不足等突出问题。通过对"泰州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强化村干部队伍建设,要着力于建立统一的村干部管理制度,推动农村干部职业化,探索决策和执行适度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