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小麦和大麦是世界上两大麦类栽培作物,二者亲缘关系较远,杂交极不易成功。本文通过生物组培技术,将杂种幼胚离体培养获得杂交种,从而克服小、大麦远缘杂交不育性,把大麦的优良性状引入小麦,对小麦育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温度(35,45,55,65,75℃)、提取时间(30,40,50,60,70 min)、乙醇浸泡时间(30,60,90,120,150 min)、乙醇体积分数(55%,65%,75%,85%,95%)、料液比(1∶10,1∶15,1∶20,1∶25,1∶30)对提取大麦若叶粉总黄酮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综合考虑实际条件及能源消耗,最终选取提取温度(55,65,75℃)、提取时间(30,40,50 min)、乙醇浸泡时间(60,90,120 min)为自变量,以总黄酮提取量为响应值,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方法。结果表明,大麦若叶粉总黄酮的最佳超声波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波提取温度75℃,超声波提取时间45 min,乙醇浸泡时间60 min。在响应面优化得到的最佳条件下对大麦若叶粉进行3次超声波辅助提取的平行试验,得到大麦若叶粉总黄酮提取量的平均值为4.39 mg/g,与理论最优值4.40 mg/g基本一致。响应面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的工艺条件稳定可行,可以为大麦若叶粉总黄酮的提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盐胁迫下野大麦耐盐生理机制初探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以盐生植物野大麦、甜土植物中国春小麦为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对野大麦、小麦幼苗叶片质膜透性、含水量、地上和根部离子含量、脯氨酸含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盐胁迫浓度增加,野大麦的细胞膜透性、Na 含量、脯氨酸含量、Na /K 、PEPCase活性增加,含水量、K 含量下降;但在相同盐胁迫条件下野大麦地上部和根部Na 含量明显低于小麦,而根中K 含量高于小麦,表明野大麦可能具有拒绝吸收Na 和维持高K 含量的能力;野大麦的脯氨酸含量增加幅度小于小麦,表明在盐胁迫下野大麦不是通过脯氨酸的积累来达到体内渗透平衡的;野大麦PEPCase活性增加明显高于小麦,说明提高光合效率可能是野大麦实现盐适应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麦类作物籽粒的灌浆特性,以小麦品种‘宁麦13’、大麦品种‘龙啤1号’和青稞品种‘昆仑15号’为试材,利用Logistic模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分析了3种作物粒重增长进程和灌浆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大麦和青稞千粒重分别为51.60、49.01、46.43 g/(1000grain),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小麦籽粒有效灌浆时间为45.89 d,分别比大麦和青稞长9.84 d和3.59 d (P<0.05);小麦粒重快增期和缓增期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大麦和青稞,青稞与大麦无显著性差异。大麦籽粒平均灌浆速率为1.37 g/(1000grain·d),高于小麦和青稞18.10%和24.55%(P<0.05);大麦籽粒粒重快增期灌浆速率、缓增期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显著高于小麦和青稞,青稞与小麦无显著性差异,但大麦在快增期灌浆速率下降最快。可见,小麦与大麦、青稞之间粒重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籽粒灌浆持续时间,大麦与青稞之间粒重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籽粒的灌浆速率。  相似文献   

5.
大麦条纹花叶病,又称大麦伪条纹病,由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 侵染后引起,是目前已知大麦病害中唯一主要依靠种子传播的病毒病。该病除为害大麦外,还能为害小麦、燕麦、黑麦、玉米等多种作物。  相似文献   

6.
小大麦远缘杂交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起昌 《小麦研究》2010,31(2):16-25
小麦是我国播种面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作物,小麦生产对于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远缘杂交,将小麦近缘种的有益基因导入普通小麦,拓宽小麦遗传背景,创造新的优异种质资源是小麦育种获得新突破步入新台阶的重要途径。大麦具有早熟、多花多粒、耐盐碱、抗穗发芽、赖氨酸含量高、适宜晚播、受干热风影响小,对小麦锈病、叶枯病、白粉病、黄矮病等有较高抗性等特性。将这些优良性状导入小麦,对丰富小麦遗传种质资源、提高小麦育种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从1896年至今小大麦杂交的研究历程,对小大麦杂交困难的原因及克服方法、杂种后代的应用进行了着重介绍,以期为进一步进行小大麦远缘杂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我国对秸秆还田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取得了不少成果 ,但是研究得较深入的是早稻秆、晚稻秆和大麦秆还田对早晚稻、大麦 ,晚稻秸秆还田对早晚稻、油菜和大麦 ,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 ,小麦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油菜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报道较少。已有的研究表明 :每生产 10 0kg菜籽需吸收氮素 9.8kg ,五氧化二磷 3.5kg ,五氧化二磷 3.5kg ,氧化钾 4 .9kg。其中一部分用于形成籽粒产量 ,一部分用于形成茎秆和枝壳 ,若把脱粒后的秸秆和枝壳全部还田 ,其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可还给土壤 ,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氮、磷、…  相似文献   

8.
栽培大麦×普通小麦杂种及其再生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孝 《作物学报》1984,10(1):65-72
本文论述1979~1982年大麦与普通小麦杂交的研究结果。在以大麦为母本的23个杂交组合中得到了种子,平均杂交结实率为2.8%。其中以早熟3号、PF51811、PF5801大麦为母本,中国春和京722小麦为父本的组合,杂交结实率较高。带有提莫菲维细胞质的小麦品种与大麦也具有一定的杂交亲和性。接种在培养基上的杂种胚50~70%可以萌发长成  相似文献   

9.
普通小麦与野生大麦的属间杂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继明  刘大钧 《作物学报》1990,16(4):324-328
通过活体/离体幼胚培养获得了智利大麦(Hordeum chilense,2n=2x=14)、海大麦(H.marinum,2n=2x=14)及平展大麦(H.depressum,2n=4x=28)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2n=6x=42)之间的属间杂种。智利大麦×小麦及海大麦×小麦杂种在形态上偏向父本小麦,而平展大麦×小麦杂种除穗部性状外,其形态明显偏向母本。所有杂种均自交不孕  相似文献   

10.
《种业导刊》2014,(9):36-36
<正>白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培育出对白粉病具有持久、广谱、高抗特性的小麦抗病品种一直是育种上的重大挑战。在与小麦亲缘关系较近的大麦中,已知MLO基因的功能缺失突变使其对白粉病产生广谱和持久的抗性。这种抗性在生产上已成功应用了三十多年还没有被打破。但是,由于小麦和大麦之间存在生殖隔离,难以进行杂交育种,大麦的这种优良性状不能直接为小麦所用。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春季低温对大麦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来胜  何立人 《耕作与栽培》1990,(5):62-64,F003
一、引言大麦具早熟优势,通常比小麦早熟7~15天。因此,大麦可作为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良好前茬,在充分利用温光等气候资源,提高全年粮食产量等方面占重要地位。然而,由于大麦生长发育速度快,生育期早,比小麦等其它小春作物更容易遭受春季低温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蒋华仁  李尧权 《作物学报》1982,8(4):261-268
选用了42个普通小麦品种、9个品种间杂种 F1和一个 F2作母本,分别与苏联球茎大麦和匈牙利球茎大麦及其不同株系杂交,其中的部分品种还同黑麦进行了杂交,以研究小麦与球茎大麦的可杂交性及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小麦与球茎大麦的可杂交性同小麦与黑麦的情况相似,供试的两个球茎大麦及其株系间在可杂交性  相似文献   

13.
重庆地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有发展多熟种植的有利条件。因此,为发挥本市大麦早熟、高产、适应性广等特点,市作物研究所在本市部份丘陵地区开展了大麦间套种植的生产示范试验,其主要种植方式是。 (1) 大麦双季稻:大麦—早稻—晚稻。 (2) 早四熟:大麦+小麦/玉米/红苕。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染色体组DNA为封阻,用生物素(biotin-16-d UTP)标记的大麦染色体组DNA作为探针,通过基因组原位杂交法解析了来自杂交组合CS×(CS+Betzes 2H)杂种后代X99-13的遗传组成,此材料含有42条染色体,其中1条大麦染色体,2条小麦-大麦易位染色体和39条小麦染色体,鉴定为小麦-大麦代换易位系。以小麦第二部分同源群短臂探针psr131进行RFLP分析,结果表明此代换易位系是涉及小麦染色体2B和大麦染色体2H的代换易位。为进一步选育小麦-大麦2H纯合易位系及利用其上的α-淀粉酶抑制蛋白基因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保山市“十改栽培技术”确保啤饲大麦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十五"农业发展纲要》在提升特色种植业部分指出: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的"啤饲大麦"。从保山市种植制度改革,小春种植结构调整,解决大小春两季节令矛盾,提高冬闲田地复种指数,有效提供优质饲草饲料,加快畜牧业发展,保障加工企业优质原料等方面考虑,通过"十改栽培技术"的有效实施,确保了保山市20年来啤饲大麦快速、持续的发展;从2007年起,保山市啤饲大麦成为小春生产第一大作物,全市2008年啤饲大麦种植面积比1988年增加12倍,多年来啤饲大麦产量比小麦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该盆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分隔方式下三种禾本科作物与蚕豆间作对间作作物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及吸氮量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三种分隔方式(塑料膜分隔,尼龙网分隔和无分隔)建立了同一作物组合条件下种间根系相互作用的不同强度;其次选用竞争能力不同的三种禾本科作物(大麦、小麦和玉米)与蚕豆间作,建立了禾本科和豆科作物的竞争强度不同的作物组合。【结果】首先,与三种禾本科作物间作,以及同一间作体系不同分隔方式,对蚕豆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的影响不大;仅与小麦间作蚕豆地上部生物量无分隔显著高于尼绒网分隔。其次,禾本科作物地上部生物量,玉米和大麦显著高于小麦,分别高出15.3%和16.5%;三种禾本科作物地下部生物量,玉米显著高于大麦,高出30.5%,大麦显著高于小麦,高出50.8%;同一间作体系不同分隔方式,对玉米、小麦和大麦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影响显著。再次,大麦全氮含量显著高于玉米和小麦,分别高出16.5%和19.7%,与三种禾本科作物对土壤氮素的竞争能力相一致,大麦大于小麦和玉米;同玉米间作蚕豆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同小麦和大麦间作蚕豆,分别高出11.2%和5.6%。最后,玉米,同小麦和大麦间作蚕豆无分隔处理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塑料膜分隔,表现出间作优势。【结论】蚕豆的生长受间作禾本科作物的影响不显著;然而大麦/蚕豆间作体系利用氮素最充分;间作玉米在氮素营养上显著受益于同蚕豆的间作;并且在三种间作体系里,根系完全相互作用时有利于作物氮素的累积。  相似文献   

17.
南美的野生大麦种Horeleum chilense Roerrk et Schult通过基因渗入育种在农业中具有间接有利的作用。这个种为南美大麦属种的异质群,具有很高的多态性,而且与节节麦、冰草、簇毛麦、大麦、黑麦、小麦属的一些种进行了杂交。它具有有益的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基因;以及胡萝卜素、种子贮藏蛋白等重要的品质性状,很多性状在小麦背景中表达。  相似文献   

18.
刘起营 《种业导刊》2013,(12):20-20
麦类黄矮病主要发生在大麦、小麦及燕麦上,我国大部分地区以在小麦上的危害较为显著。此病对小麦的产量影响较大,轻发生年份小麦产量损失率为3%~5%,中度流行年份损失率为20%~30%,大流行年份损失率为30%~50%,个别病重田块的损失率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正>有读者来电问:去年春季猪殃殃有7~8张叶片时,每亩用使它隆200克/升氯氟吡氧乙酸乳油60毫升加水20公斤喷雾,用药后3~4天部分地段的杂草叶片扭曲、开始发黄,之后又恢复生长。现在小麦有6~7张叶片,猪殃殃有7~8张叶片。他问,用什么药防除。氯氟吡氧乙酸是茎叶处理除草剂,适用于小麦、大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田防除猪殃殃、繁缕、泽漆、大巢菜、田旋花、龙葵、蓼、苋等  相似文献   

20.
大麦有带壳大麦和裸粒大麦两种类型。一般所称的大麦是带壳大麦,裸粒大麦在我国江浙一带称为元麦,在青藏高原称青稞,我省还有老麦之称。大麦是食用、饲用和工业原料兼用的作物。近三十年来,随着啤酒工业和饲料工业的发展,加上二亿人口主食大麦。世界大麦生产大幅度增长,增长速度高于小麦、水稻和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