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分析不同产地栽培与野生栀子资源品质,采用HPLC测定比较栀子果实中栀子苷、绿原酸、西红花苷-Ⅰ和栀子黄色素含量的差异,并以各成分作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3份栀子资源果实中均含有栀子苷、西红花苷-Ⅰ、绿原酸以及栀子黄色素,但各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其中栀子黄色素含量最高,绿原酸含量最少。其中湖北大悟野生栀子(7号)栀子苷和绿原酸含量最高,分别达125.95、2.71 mg/g;湖南浏阳野生栀子(2号)西红花苷-Ⅰ及栀子黄色素含量最高。湖北大悟(7号)、湖南浏阳(2号)野生栀子主成分含量相对较高,可参考作为选育良种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2.
鲜叶摊放程度对绿茶品质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芽2、3叶的茶鲜叶为原料,进行摊放处理,取不同减重程度(分别减重4%、8%、12%、16%、20%、24%)摊放叶经微波杀青后烘干,制成绿茶,测定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以及儿茶素组分的含量,并对茶样进行感官审评,研究不同摊放程度对绿茶感官品质以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摊放时问的延长,摊放叶含水...  相似文献   

3.
贵州绿茶主要呈味物质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化检测,对贵州绿茶主要呈味物质及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氨基酸含量在0.9%~10.1%(平均值为3.31%),茶多酚在14%~29.8%(平均值为21.76%),咖啡碱含量在2.4%~5.2%(平均值为3.93%),儿茶素总量在9.70%~22.87%(平均值为17.43%)。说明贵州绿茶主要呈味物质含量丰富,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4.
硒是茶叶中微量元素之一,对茶叶的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本实验以安徽省富硒地区石台县茶鲜叶为原料加工成绿茶,分别设置了不同的鲜叶摊放时间、杀青程度、杀青方式、投叶量和揉捻时间等参数,研究加工工艺对绿茶主要理化成分特别是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杀青程度加重、揉捻压力加重,绿茶酚氨比降低,但同时会造成硒含量、水浸出物含量降低;随着摊放时间延长,绿茶酚氨比降低、水浸出物含量上升,但硒含量降低;采用滚筒杀青的绿茶比微波杀青的酚氨比低、硒含量高,但水浸出物含量低;揉捻中度投叶量(8kg)的绿茶酚氨比低、硒含量较高、水浸出物含量高,揉捻较长时间(30min)的绿茶酚氨比较低、硒含量高、水浸出物含量高。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改变摊放时间、杀青程度、揉捻投叶量、揉捻时间、揉捻压力等工艺,可以有效增加绿茶中的硒含量,  相似文献   

5.
以内蒙赤峰、陕西志丹、西安、杨凌、河南灵宝、辽宁建平、吉林白城等7个产地的文冠果种仁为试材,研究不同人工栽培产地文冠果种仁营养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7个产地文冠果种子的形状、籽粒颜色基本无差异,籽粒大小有较小差异;方差分析发现,种仁的千粒质量、容重、种仁种皮之比、种仁的水分含量和灰分含量等5项指标,在7个产地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分析表明,7个产地文冠果种仁的总含油量、亚油酸及油酸含量、粗蛋白含量、氨基酸含量、矿质元素(N,K,Mg,P,Fe,Zn,Mn,Ba)含量、维生素含量(VE,VB.,VB2)也有极显著差异(p<0.01).因此,文冠果种仁品质的相关性状受土壤、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不同地区的种仁品质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陕西志丹产的文冠果种仁品质相对最优.  相似文献   

6.
以内蒙赤峰、陕西志丹、西安、杨凌、河南灵宝、辽宁建平、吉林白城等7个产地的文冠果种仁为试材,研究不同人工栽培产地文冠果种仁营养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7个产地文冠果种子的形状、籽粒颜色基本无差异,籽粒大小有较小差异;方差分析发现,种仁的千粒质量、容重、种仁种皮之比、种仁的水分含量和灰分含量等5项指标,在7个产地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分析表明,7个产地文冠果种仁的总含油量、亚油酸及油酸含量、粗蛋白含量、氨基酸含量、矿质元素(N,K,Mg,P,Fe,Zn,Mn,Ba)含量、维生素含量(VE,VB_1,VB_2)也有极显著差异(p<0.01)。因此,文冠果种仁品质的相关性状受土壤、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不同地区的种仁品质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陕西志丹产的文冠果种仁品质相对最优。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湖南不同产区烤烟糖和有机酸含量的差异对烟叶香气风格形成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湖南4个不同产区郴州、邵阳、凤凰和慈利烤烟中部叶的糖和有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凤凰与邵阳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明显高于慈利和郴州,但非挥发酸含量却恰恰相反。4个产区烟叶中非挥发酸、挥发酸和有机酸总量均以慈利最高,郴州次之,凤凰最低,但凤凰的高级脂肪酸总量最高且与其他产区之间差异极显著;除丙二酸外,其他非挥发酸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异丁酸、戊酸和3-甲基戊酸含量在产区间差异极显著,而丁酸差异不显著,其他绝大多数挥发酸含量产区差异较大,但4个产区间差异没有规律;慈利、凤凰和郴州这3个产区烟叶中的高级脂肪酸含量差异不大,但邵阳与这3个产区之间除肉豆蔻酸外其他成分含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对鹅掌楸13个产地种实性状的研究发现,聚合果表型性状(果长、果宽、长/宽比等)与种子性状(千粒重、发芽率等)的差异在产地间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变异主要存在于产地问,产地内也存在一定的变异.单聚合果翅果数随聚合果的增长而增加,翅果千粒重随聚合果增宽而增重.参试种子发芽率多在3%~5%,部分产地达10%以上,估计与参试产地的种群大小密切相关(如贵州黎平).地理生态因子对种实性状存在一定影响,产地的海拔及年降雨量是聚合果发育的主要影响因子;而海拔和无霜期则对种子发芽率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胡武根 《茶业通报》1994,16(1):30-30
霍山炒青绿茶品质下降原因分析胡武根(安徽省霍山县农业局)炒青绿茶是我县大宗产品,历来以色泽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三大优点赢得国内外用户的喜爱,如今却以断碎、粗松等弊病与消费者见面,自然品质好的优势未能转化为商品经济优势。现就炒青绿茶品质下降原因谈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青蒿种子的脂肪酸含量.方法:以二氯甲烷为抽提剂,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青蒿种子中的脂肪酸,经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青蒿种子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酉阳及黑龙江青蒿种子中分别鉴定出10个和11个脂肪酸类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7.59%和96.06%.棕榈酸(6.67%,11.82%)、亚油酸(81.99%,73.61%)及硬脂酸(3.31%,3.31%)为2个产地青蒿种子的主要脂肪酸.结论:2种青蒿种子的脂肪酸组成大致相同,但各脂肪酸的含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1.
贵州地方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多样性及绿茶品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通过理化检测和茶叶感官审评,对贵州地方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和绿茶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地方茶树资源水浸出物含量40.7%~48.7%(平均45.0%),氨基酸2.9%~4.4%(平均3.3%),茶多酚21.0%~38.2%(平均32.6%),酚氨比6.4~12.3(平均10.0),咖啡碱2.5%~3.2%(平均2.8%),儿茶素总量13.54%~17.07%(平均14.77%),儿茶素品质指数2.12~3.62(平均2.80)。GT–02资源的氨基酸含量超过福鼎大白茶,GT–01和GT–02的酚氨比低于福鼎大白茶,GT–07、GT–08、GT–09和GT–10的儿茶素总量和儿茶素品质指数大于或接近福鼎大白茶,GT–12 、GT–13和GT–14资源的绿茶感官品质总分超过或接近福鼎大白茶,提示以上资源的绿茶品质优良。另外,GT–10资源群体的EGCG含量较高,达8.66%,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茶渣的综合利用,分析了不同种类速溶茶茶叶原料与茶渣中的主要成分及金属离子含量。理化指标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原料茶叶相比,不同种类速溶茶茶叶茶渣中的粗蛋白、纤维素含量分别提高了25.77%~38.56%、32.57%~58.54%,而粗脂肪、灰分含量分别下降了61.55%~70.79%、47.72%~56.72%。品质指标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原料茶叶相比,不同种类速溶茶茶叶茶渣中的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含量的下降率分别在58.34%~67.93%、46.95%~61.05%、49.33%~58.09%范围内。金属离子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原料茶叶相比,不同种类茶叶茶渣中的金属离子铅、铜、砷、镉含量有所下降,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可见,速溶茶制作后的茶渣中依然含有较多的有益成分,特别是粗蛋白和纤维素,同时也含有较多的金属离子,研究结果为后续茶渣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前期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3.
茶桃酥的生产工艺及其品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桃酥生产过程中加入茶粉的可行性及茶桃酥产品的品质。研究了桃酥生产中加入绿茶粉,并测量了产品中茶多酚的含量。在桃酥储藏过程中,对茶桃酥与普通桃酥进行感官及过氧化值和酸价等理化指标的测定和对比。结果表明,茶多酚对桃酥有较强的保鲜作用。茶粉的最适宜添加量为面粉含量的7%。茶的加入不仅可以改善桃酥的色泽、口味,而且可以延缓桃酥变质。在相同储藏条件下,茶桃酥的保质期可以达到普通桃酥的1.7倍。  相似文献   

14.
对绿茶酸牛乳保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进行研究。绿茶酸牛乳在4℃冷藏条件下,其功能性成分叶绿素、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逐渐减少;在保存6 d时,挥发性风味物质以芳香阈值较高的醛类、酸类等为主。确定绿茶酸牛乳的最佳饮用时间为4℃冷藏条件下保存5~6 d,超过此期限,绿茶酸牛乳的营养价值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产地不同玉米品种营养品质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河南省小区域范围内不同产地不同玉米品种所含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差异,在河南省3个不同的产地对其广泛推广的3种玉米品种进行扦样,对其所含蛋白质、脂质、淀粉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不同玉米品种间营养品质差异性较为显著,同一产地不同玉米品种间营养品质差异较小,同一玉米品种不同产地间的营养品质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表明在适宜的环境和合理种植下,这3种玉米品种均可以表现出其优良品质,可以进行混合种植。  相似文献   

16.
云南西双版纳7个产地大树茶(晒青毛茶)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西双版纳州大树茶,为大树茶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云南西双版纳7个产地大树茶(晒青毛茶)在春、夏、秋3个季节的生化成分,并用感官审评方法评定各项品质因子。结果表明,不论是春季、夏季、秋季采制的7个产地大树茶内含物质均很丰富;同一季节,7个产地大树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HPLC分析发现,7个产地大树茶氨基酸、儿茶素组成无显著差异;茶氨酸占总量50%以上,酯型儿茶素占总量的60%以上。三迈大树茶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大多数产地茶多酚、儿茶素含量夏、秋茶高于春茶;氨基酸含量春茶最高,其次是秋茶、夏茶;可溶性糖、咖啡碱含量春茶高于夏、秋茶。感官审评发现7个产地大树茶在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各方面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不同采制时间对黄化品种绿茶品质的影响,对不同采制时间的2组黄化品种共6个绿茶样品进行了感官品质评定、理化成分及香气组分的检测。结果表明,随着采制时间的推后,扁形安吉黄茶感官品质逐渐降低,蟠曲型御金香感官品质先升高后降低;2组黄化品种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茶多酚含量等都随采制时间而变化,且差异显著,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变化趋势与感官品质评定的结果基本一致;在该研究的两种黄化品种绿茶中,可检测出92种香气组分,通过主成分分析,可有效鉴别黄化品种不同的香气类型及香气高低,其结果与感官品质评定的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8.
不同仓储地区普洱茶品质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对普洱茶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试验选取4种普洱茶(景迈山、冰岛、千家寨、混合型乔木春茶)分别自然仓储于昆明和石家庄两地,并进行感官品质评价并分析其主要内含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仓储环境及原料均可影响普洱茶的品质变化。存放于昆明的景迈山茶样中游离氨基酸和总糖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存放于石家庄的茶样(P0.01),而茶多酚和黄酮类含量极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1),结合感官品质评定,存放于昆明茶样呈现出甜香馥郁、浓厚回甘的品质特征;存放于昆明的冰岛茶样中茶多酚含量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5),游离氨基酸含量极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1),结合感官品质评定,存放于石家庄的茶样茶汤具有汤色橙黄明亮、甜醇回甘的特征;存放于昆明的千家寨茶样中茶多酚和总糖含量极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1),黄酮类含量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5),游离氨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石家庄茶样(P0.01),结合感官品质评定,存放于石家庄茶样具有更为甜醇的品质特征;存放于昆明的混合型茶样中茶多酚、总糖含量极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1),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含量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5),结合感官品质评定,存放于石家庄茶样呈现出陈香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不同贮藏条件对茶制品内含成分的影响,并初步预测产品的货架期。针对影响茶及其制品品质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研究了水分、温度和光照因子对速溶红茶、速溶绿茶、茶黄素、茶多酚茶制品贮藏过程中内含成分包括水分、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等含量变化的影响,采用加速货架期测试(ASLT)法预测不同茶制品贮藏理论货架期。结果表明:光照条件能够加剧速溶红茶中茶多酚的氧化降解,不利于多酚类物质保留;茶多酚样品中,多酚与儿茶素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表现出了相同趋势;速溶绿茶在高湿贮藏条件下含水量增加明显,贮藏5d及10d时,含水量相比贮藏前分别增加了6.7倍和9.6倍;与贮藏初期相比,速溶红茶在光照贮藏10d后茶多酚含量降低23%。ASLT初步试验表明,20℃贮藏条件下,速溶红茶和速溶绿茶样品的货架期为27个月,茶黄素及茶多酚样品货架期为13.5个月。本试验能够为特定类型茶制品贮藏环境因素的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古茶园与台地茶园鲜叶常量成分及成茶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比较古茶树与台地茶树芽叶常量成分及大树茶与台地茶品质,为茶树资源古茶树的评价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云南省勐海县南糯山古茶园鲜叶和台地茶园鲜叶为原料,制成不同茶样,通过感官审评结合品质成分分析展开比较。结果表明:(1)古茶园鲜叶成茶品质的物质基础优于台地茶园鲜叶,主要生化成分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均高于台地茶园鲜叶;(2)从各种成茶品质成分含量来看,大树茶有味物质组成配比更适合于消费者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大树茶的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台地茶,儿茶素含量、酚/氨显著低于台地茶;(3)从各种成茶感官品质来看,大树茶味感优于台地茶,主要表现在滋味协调、味厚、鲜爽回甘,而台地茶味薄、浓带苦涩、欠协调。从冲泡次数来看,大树茶可达5次,多台地茶1次,具有更好的耐泡性。综上,采制于古茶园的大树茶较采制于台地茶园的台地茶消费者接受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