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减少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4月24日,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SNFA)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某些油炸淀粉类食品中发现有较高含量丙烯酰胺的消息。丙烯酰胺被认为是一种致癌物质,据SNFA的专家估计,目前瑞典每年有数百例的癌症患者可能与摄入过多的丙烯酰胺有关。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也证实了大部分油炸、烤制食品,尤其是炸薯条中含有高浓度的丙烯酰胺,并认为其可能致癌。1.丙烯酰胺的形成当食物(如土豆)中的某种天然氨基酸(天安酰胺)与葡萄糖等糖分,经过高温油炸后就会发生异常的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多环芳烃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中包含有丙烯…  相似文献   

2.
油炸食品由于其有特殊的香味和口感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在炸制过程中会产生具有致癌性的丙烯酰胺,通过对其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和控制技术的研究分析,对减少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危险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如何进一步控制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仍需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自瑞典科学家首次从经高温油炸或烘焙的含淀粉食物中检测出较高含量的对人体有致癌可能性的丙烯酰胺后,围绕这个问题,全球食品界人士在各方面已经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综述了当前丙烯酰胺在食品中的安全性,特别是致癌性方面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食品中添加吊白块的危害及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吊白块又名次硫酸氢钠甲醛,高温下可分解为甲醛、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等有毒气体.近年来,吊白块被一些不法商贩作为增白剂用于食品加工,造成食品污染,危害人们的健康.本文介绍了吊白块的化学特性,分析了我国食品中吊白块污染形成的原因及危害,综述了吊白块的分解产物甲醛和二氧化硫的测定方法及吊白块测定结果的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丙烯酰胺是一种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物质,且具有潜在的致癌性。油炸马铃薯制品被证实为丙烯酰胺含量最高的食品之一。自2002年在热加工食品中发现高含量的丙烯酰胺以来,减少丙烯酰胺的产生及其控制措施成为国际研究热点。研究表明,马铃薯品种、贮藏条件、加工温度、加工时间、浸泡液浓度、浸泡温度和浸泡时间、水分含量、pH值、食品添加剂、非还原糖等因素都会影响油炸马铃薯中丙烯酰胺的生成。对油炸马铃薯中丙烯酰胺形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进行概述,为在各类油炸食品的工业化生产中控制丙烯酰胺的形成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自从食品中发现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丙烯酰胺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分析方法、形成机理、减少措施、暴露研究及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科研均有所进展。本文就丙烯酰胺的性质、丙烯酰胺在食品中的分布及其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提出今后丙烯酰胺的深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第二大细菌,因此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重要的意义。分析和论述了传统的反向胶乳凝结法、酶联免疫吸附法、PCR法,以及最新发展起来的VIDAS系统检测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食品中甲醛残留量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食品中甲醛残留量的两种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不同检测方法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将试验条件进行选择,确定甲醛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盐酸苯肼法是目前测定食品中甲醛残留量较好的方法,可用于定性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1芋头 粉选用高球形,单重600g以上的新鲜芋头,修整芋头,切去根部粗糙部分。切块后用0.1%焦亚硫酸钠和0.1%柠檬酸浸泡护色。然后于80℃条件下烫漂1min,捞起后仍浸泡在护色液中,待料温降至常温后用水漂洗,洗去残留的护色液。将芋头粉碎成4-6mm颗粒,送入磨浆机中磨浆。用100目筛分离芋头粗纤维,  相似文献   

10.
试验用烤制上色代替传统烧鸡工艺中的油炸上色,确定了烧鸡烤制上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烘烤温度230℃,糖液质量分数50%,时间8 ̄10min。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了两种不同工艺下,烧鸡中的丙烯酰胺含量,实验表明,烤制上色能显著降低丙烯酰胺的含量(p<0.05)。  相似文献   

11.
对植物性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该领域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残留分析技术、主要仪器设备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针对目前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现行有效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针对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主要是传统的微生物学检测法,该方法操作繁杂,检测周期较长,已难以满足国内外对食品安全检测的要求。通过使用微生物学检测法和PCR法共同检测样品中沙门氏菌,比较两种方法在检测时间和检测结果准确性上的差别。试验结果说明,两种方法都能准确检测出含沙门氏菌的阳性样本,其中PCR法具有检测时间更短、特异性更强、灵敏度更高、操作更简单、成本更低的优势,可用于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针对危害食品安全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详尽研究 ,提出了在食品中检测农药残留量的快速、简便、高效、合理的几种方法 ,对实现现场检测农药残留和大批量样品的筛选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食品中砷污染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以食品安全的角度看食品中砷含量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就食品中重金属砷的来源、危害及其检测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曲霉毒素是生长在食物及饲料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代谢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产物,是一组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的毒性极强的化合物,其毒性随种类或结构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黄曲霉毒素B1被公认为是目前致癌力最强的天然物质,并且分布很广,对世界范围内的绝大多数食品原料和制成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综合了国内外文献,介绍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方法,为进一步加强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食品中VB12的含量很低,但其是重要的B族维生素。针对近年来VB12检测方法研究情况,分析各检测方法的特点,如微生物法和高效液相法等,指出VB12检测方法中存在问题,并对VB12的测定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一种新颖、便捷的检测液体食品中VC含量的方法和试纸。试纸组件以2,6-二氯靛酚遇VC变色的滴定原理检测液体食品中的VC含量,该试纸的测量范围为0.05~2.00 mg/m L,可精确到0.05 mg/m L,测定精密度较高,并且采用EDTA试剂和亚硫酸氢钠试剂,可以阻止金属阳离子和花青素等色素对检测的干扰,具有便捷快速测定的优势,同时操作十分简单,对操作者基本没有技术要求,适合于食品样品的现场检测和日常生活中检测VC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食品中抗生素残留危害及其检测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抗生素残留的来源与途径,介绍了抗生素残留对人类健康、乳制品生产、环境及其他方面造成的危害,分析了检测抗生素残留的方法,包括微生物检测法、仪器检验法、免疫学分析法等,并指出了这些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食品中牛磺酸、维B1、维B2、烟酸、烟酰胺、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泛酸、叶酸、维B12、生物素等12种水溶性维生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样品通过水提取后,加酸除杂,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离测定。12种水溶性维生素在相应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添加20.00~50.00μg/kg时的加标回收率为78.5%~89.4%,相对标准偏差为2.00%~4.99%,方法检测限为5.0μg/kg。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食品中12种水溶性维生素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食品中重金属危害现状及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道银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9):194-198
食品重金属污染一直是影响中国食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中国制定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对中国主要食品中重金属限量标准以及重金属污染情况和常规检测方法进行了介绍,并且对快速检测食品中重金属的技术包括试剂比色检测法,重金属快速检测试纸法,电化学技术快速检测法和酶抑制法进行了简述。最后从严格控制重金属源头,加强治理;加强快速检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引入食品重金属风险评估体系等四方面提出了建议,旨在为中国食品重金属的检测、监督和管理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