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校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起着主渠道的作用。在对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六哨乡学校教育中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现状、存在问题等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指明了方向。本文以广西钦州灵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采茶戏为例,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非遗文化采茶戏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将传统戏曲文化振兴和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标相结合,提出适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并为其他非物质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良性结合提供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雷蓉  胡北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46-6649
从神仙文化与旅游活动的关系分析入手,认为神仙思想的产生与人类的早期旅游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分析了神仙文化与现代休闲文化的契合关系,认为神仙文化的核心思想与现代人的休闲观念是相契合的。重新解读了仙市古镇旅游资源,探究了神仙文化在仙市古镇旅游开发中的应用,认为仙市古镇旅游开发应将仙与盐同时并举,强调在神仙文化的运用中要使仙话、仙迹与景点打造互动融合,使仙女浴与现代盐卤浴珠联璧合,使仙境的营造与现代观光农业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以云南寻甸六哨乡为例,通过对当地家庭、社区和学校教育中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实地调查,了解到当前民族农村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家庭教育传承民族文化陷入困境、社区教育忽视深层文化传承、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被局限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将有利于进一步探讨教育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建立起民族农村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以云南寻甸六哨乡为例,通过对当地家庭、社区和学校教育中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实地调查,了解到当前民族农村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家庭教育传承民族文化陷入困境、社区教育忽视深层文化传承、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被局限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将有利于进一步探讨教育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建立起民族农村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卢世菊  王竹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62-4063
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农家乐”旅游进行了深入调查。提出了“农家乐”旅游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以襄阳花鼓戏为例,分析了当前襄阳花鼓戏传播和传承遇到的困难,并通过对其他城市乡村振兴+非遗传承与创新的经验总结,分析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所带来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对于襄阳花鼓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来说是宝贵的机遇,要做好襄阳花鼓戏与乡村振兴的结合,实现襄...  相似文献   

8.
特色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农耕文化旅游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丽军  夏庆利  王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896-19897
从特色旅游、特色旅游资源的定义入手,以最具中国特色的旅游资源———农耕文化为例,通过对我国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4种典型模式的分析,指出文化观赏型向文化体验型的转变是我国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发展方向,同时指出我国特色旅游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责任旅游开发一直是国外学者关注的重点,而在我国河南省商丘市实行的责任旅游开发的方法尚属首例。从旅游者、旅游开发商、政府、相关人群等多方利益的角度,基于责任旅游开发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提出了文化遗产类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路,尤其是对具体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对于我国同类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文化遗址的保护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农村建设和发展在不断加速推进。但在建设过程中不注重农村特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等问题也较为突出。玉溪市境内少数民族村落很多,但目前村落汉化比较明显,在进行农村建设时,如果不注重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则民族村特有的文化和一些原生态的景观将很难再被看到。因此,在乡村建设中保留特色的民族元素,打造特色乡村景观就显得尤为重要。文本就如何在彝族农村景观设计中提炼和引用彝族文化元素进行研究,为彝族乡村景观设计提供一些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明清皇家陵寝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宣传过程中,更多的是着重向世人展示明清两朝皇家陵寝的建筑形式、建筑规制、丧葬形式、陪葬规制、早期盗墓与后期保护及开发等。明清皇家陵寝的旅游开发均未将皇家陵寝的"祈福"文化列为旅游开发的重点。以明清皇家陵寝之一的清东陵为例,概述清东陵的"祈福"文化,阐述"祈福"文化在清东陵中的运用,进一步探讨如何将"祈福"文化运用于清东陵的旅游开发当中,提出清东陵未来的旅游规划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速旅游发展:将清东陵以"福地"进行旅游宣传,提升景区知名度;加强文化体验活动的建设,增强旅游者黏性;景区进行多元化发展,扩大旅游影响力;设计、售卖祈福文化旅游纪念品,提升旅游者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文化是形成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本文以六盘水本地域的彝族文化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的应用为主要对象,寻找六盘水本地域彝族文化在现代景观设计的体现,提出彝族文化结合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建设地域的亲和性和高品质的人居环境,在当下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唐梦雪  谭春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917-4919
在分析国内外滨水旅游开发与研究现状及上海滨水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开发的意义,进而提出上海滨水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以"八朝古都"之称的开封,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宋文化特色突出。然而近几年开封市在发展文化旅游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还存在着"非遗"传承人越来越少,木板年画等手艺也濒临失传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文聚焦于开封"非遗"发展文化旅游的劣势及问题,提出相关优化策略,以期"非遗"在开封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开封市整体旅游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地区传统节庆旅游的开发能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还可以宣传当地传统文化。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拥有大量的传统节庆活动,但是针对性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彝族火把节研究,其他的传统节庆活动亟待开发。本文通过梳理其他学者的研究,以彝族年为个案分析,提出凉山彝族自治州节庆旅游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贺剑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300-10302
在介绍桂林龙胜龙脊梯田概况、发展沿革及其旅游价值(即具有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是典型的农业复合生态系统及农耕文明与少数民族民俗的完美结合)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桂林龙胜龙脊梯田旅游开发的对策:①建立生态博物馆的旅游开发模式。以典型的农业复合生态系统为基础,以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现象为基本内容,以原汁原味的当地"活态人文遗产"为展示重点,与少数民族村寨发展相结合。②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性。重视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规划决策的社区参与;在旅游收益分配上要特别突出社区民众的参与性。③结合观光旅游、民俗旅游共同发展。对现有观光旅游、民俗旅游的有力补充,是对现有客源、现有市场的深度发掘。  相似文献   

17.
18.
刘春腊  刘沛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358-10361
通过总结低碳博物馆的概念、特征及其在实践中的发展现状,以湘西王村古镇为例,在分析其传统聚落资源特色和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将低碳博物馆理念运用到王村古镇的旅游开发及规划当中,并探讨了王村古镇低碳博物馆的开发思路和重点,旨在探索少数民族型传统聚落资源保护、旅游开发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以期为湖南及其他省份的少数民族传统聚落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几千年的社会文明,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恭城油茶"作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地老百姓饮食、养生、生活息息相关。就中职学校观光农业经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打造传承非遗文化标志,提出顺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基地建设项目,通过职业教育体系融合非遗文化,培养标准化非遗技艺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1):135-137
随着新农村建设在我国各地不断深入推进,对农村居民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各地在建设新农村认识和理解上的不同,在一些地方作为精神财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正在不断遭到破坏,甚至消失。结合微山湖古镇建设,从古镇的规划布局、建筑形态、建筑造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地域特色的历史传统文化,在古镇建设中加以提炼,以物质的形态承托非物质历史传统文化,使新建村镇还原和保留历史风貌,传承历史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