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服务提质升级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因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等的影响,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存在一定困难。本文在实地调研和大量文献资料阅读的基础上,主要归纳当前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公共服务供给现状,通过现状剖析梳理其形成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农户生计响应视角,定性分析了城镇化减贫的机制、路径和影响因素,并揭示了城镇化减贫效应分异的发生机制。分析表明:外部环境和家庭内部因素不同引起农户城镇化生计响应分异,而不同的农户生计响应又引起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差异,进而导致城镇化减贫效应的空间异质性。提出保障农户合法财产权益、制定合理的征地补偿制度、加大农户人力资本投资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当今我国扶贫主战场,可持续生计框架是思考致贫因素及其形成过程的重要理论。以湖南武陵山片区为例,首先对湖南武陵山片区贫困特征进行诊断,然后从自然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等5个方面开展湖南武陵山片区致贫原因分析,最后提出湖南武陵山片区反贫困策略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实现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发展是乡村"产业兴旺"的体现,更是"生活富裕"的保障.在边远落后的山地丘陵区,民宿产业作为乡村发展新业态,是农户可持续性生计发展的重要产业模式.本文结合农户可持续性生计分析框架,构建基于乡村民宿的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对重庆市6个典型民宿村在发展乡村民宿前后的农户生计资本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农户的生计资本明显增加,但总量不高,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农户的生计方式由以外出务工为主向以经营民宿为主转变,农户生活水平显著提高;(3)家庭劳动力数量、房屋结构、获得外来支持以及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对民宿村农户生计资本有重要的正向影响,其中房屋结构改善对生计资本增加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是实现我国基本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任务,战略中提出全面加速城乡融合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我国,乡村和城市相辅相成,乡村的振兴与城镇化发展也是统一的。当前,产业振兴是我国乡村振兴的关键,其发展离不开城乡关系,因此,研究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实施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城乡一体化中的例子进行调查分析,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城乡一体化这个大背景下,探究马龙区当前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对马龙区今后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之下,作为乡村旅游发展新业态的民宿,以其强大的市场吸纳能力和产业的联动性,已成为农户可持续性生计发展的重要产业模式。本文在分析乡村民宿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了基于乡村民宿的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而后以桂林龙胜地区为例,对其发展乡村民宿产业前后的农户生计资本变化进行了实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民宿产业发展对农户生计转变的带动与促进效用显著,农户生计资本总体得到改善,物质资本储量提升,生计策略多样性增加,且表现出明显的代替效应。研究以期为增强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促进乡村民宿产业与所在地社区的共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及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两大战略协同发展,是顺应我国城镇化发展大势、保持乡村发展活力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此,以武陵山片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已有研究,遵循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欠发达地区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户生计问题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找寻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山区农户生计的发展路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河北省北部山区围场县六合店村为案例,通过梳理村内农户生计的演化过程和现状特征,分析当前生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的农户生计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视角,将乡村旅游地视为局域性的社会—生态系统,应用可持续生计框架对福建省永春县北溪村乡村旅游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分析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冲击及其所采取的适应性生计策略,并定性评价农户生计资本及生计脆弱性。结果认为:(1)乡村旅游改变了北溪村传统的生计方式,农户生计资本总体改善,但表现出明显的替代效应;(2)旅游资源控制权的丧失使当地社会—生态系统暴露于旅游业固有的周期波动性所产生的外部冲击,农户生计脆弱性上升;(3)旅游对农户生计的胁迫大于机遇,适应能力差异驱动农户生计结构异质化。乡村旅游对农户影响作用的发生有赖于农户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适应,需要政府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扶持措施增强农户对旅游扰动的适应力,降低农户生计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10.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对于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更多人才下乡服务乡村建设,村庄人才引进对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的影响如何?基于贵州省独山县69个行政村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村庄人才引进对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的影响及其空间异质性.研究表明:(1)村庄人才引进显著提高了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尤其对辖区面积较大、外出务工人口比例较大、距乡镇较远的村和脱贫村的作用更大.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同时受村庄面积、产业结构高级程度的正向影响,且受村镇距离、外出务工农户比例的负向影响.(2)机制检验表明,人才引进与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关系中,村庄入社农户比例具有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占比为42.87%.(3)不同地区人才引进对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的影响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为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更有效发展,建议各村加强人才引进和提高农户参与合作社意愿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从生计角度探求农户的城镇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激励农户进行城镇化有重要现实作用。本文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农户城镇化意愿概念模型,利用湖南省桃江县农村入户调研数据,分析农户城镇化意愿和生计资本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农户城镇化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现阶段桃江县农户城镇定居意愿不高,其中仅有18.84%的农户有明确的进城居住意愿,且偏向定居小城镇。不同进城定居意愿的农户群体存在生计资本差异,愿意进城居住的农户群体在人力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和脆弱性环境方面显著高于不愿意进城居住的农户群体,但物质资本存量显著低于后者。具体而言,有效劳动力数量、家庭抚养比和家庭总收入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城镇定居意愿,距城镇距离显著负向影响农户的城镇定居意愿。因此,应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户的可持续生计能力,重点提高农户的金融资本,促进农户各类生计资本之间的转换;继续扩大城市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解决城镇迁移农户的城镇化生计诉求,以提升农户城镇化意愿,进而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户生计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是实现农村社会发展、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为了提升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通过国内外文献研究法、问题分析法,在阐释生计理论的构建和完善过程中,结合DFID关于可持续生计架构,从多维度分析和提炼影响农户生计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我国可持续生计应用研究的内容仍需完善,国内可持续生计理论研究的深度不足。对此,提出了可持续生计未来研究的重点,即框架内容的扩展、宏观经济背景下的可持续生计分析、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可持续生计等。更应该通过深入研究农户生计理论的实际应用案例,学习借鉴提升农户生计能力、推进生计转型发展的方法,促进乡村振兴及农业现代化政策制定与落地。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5):215-217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准公共品属性及其外部性效应为公共财政筹资提供了理论依据,公共财政主要从"入口"端和"出口"端发挥对城乡居保制度的支持责任。通过对湖南武陵山片区的财政筹资能力测算发现,按照参保居民100元缴费,财政补助30元的标准,湖南武陵山片区整体上有能力负担。但是,片区内部各县负担能力大小不一,特别是财政收支缺口巨大的县市,负担能力的可持性受到挑战。为此,需要高效优质地发展经济、合理划分各级财政的筹资责任以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保障片区城乡居保制度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4.
数字乡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在于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基于2019年中国县域数字乡村指数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利用多层次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户增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乡村建设得越好,农户收入越高。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可以通过推动农户非农就业、提高农户数字素养进而促进农户增收。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户增收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和受教育程度差异性;相较于中西部地区和低学历农户家庭,数字乡村建设对东部地区和高学历农户家庭的增收效应更显著。为此,政府应持续加强和协调数字乡村建设与发展,着力构建面向农村的数字技术推广体系,切实让农民享受到“数字红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共荣的重要保障。基于云南省2008—2019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其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与Tobit模型对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及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云南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耦合度处于中等耦合水平,且变化幅度较小,耦合协调度则呈逐年上升趋势,实现了从高度失调到初步协调的跨越。驱动机制分析中,技术驱动、政府驱动、产业驱动对云南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产生正向效应,消费与投资驱动则产生负向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应坚持城乡协同发展原则,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为城乡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步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深入研究乡村旅游地发展过程中居民角色认同及可持续生计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居民深入参与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角色认同理论和可持续生计理论,构建乡村旅游推动下居民角色认同与可持续生计互动结构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及半结构访谈法对袁家村与马嵬驿两个乡村旅游地进行对比分析,尝试探究不同旅游发展模式下居民角色认同与可持续生计的互动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乡村旅游在助推乡村振兴过程中居民角色认同与可持续生计的互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地居民角色认同与可持续生计之间存在角色认同3个维度(角色认知、角色情感、角色行为)和可持续生计3个维度(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生计结果)的多维交叉互动过程,角色认同对于可持续生计具有提高、丰富和改善效应,可持续生计对角色认同具有唤醒、激发、调整效应.(2)袁家村二者间的互动是一种“主动伴生模式”,而马嵬驿是一种“被动伴生模式”,由于袁家村与马嵬驿在开发主体、发展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前者的互动关系更加积极显著.(3)乡村旅游通过重构角色认同与优化可持续生计,促进二者互动并形成合力驱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旅游生计策略逐渐成为实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重要路径。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以南京高淳大山村为案例进行剖析,梳理了乡村旅游背景下农户旅游生计策略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并对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修正,得到乡村旅游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研究发现:①农户旅游生计策略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影响,主观因素表现为农户心理因素,客观因素由微观、中观、宏观3个层次构成,农户生计资本、社区旅游生计资本分别位于微观、中观层次,脆弱性背景、结构和制度转变位于宏观层次。②影响农户旅游生计可持续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户和社区生计资本、结构和制度转变、农户心理因素。最后,结合案例地现状,提出协调乡村旅游农户和社区关系、创新乡村旅游管理和培育机制、提升农户旅游经营和发展认知等可持续生计路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云南省900份农户残膜回收意愿问卷的SEM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云南省农户残膜回收意愿的影响因素,开展农户问卷调查,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900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计资本、生态认知和政策感知均对农户残膜回收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根据影响路径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政策感知>生态认知>生计资本;同时,生计资本通过政策中介影响效应大于其直接效应,政策引导农户进行残膜回收效果好于其他方式;此外,生计资本高的农户比生计资本低的农户更加关注政策,接受和认可程度也更高。基于此,提出加强补贴和大力宣传以及循序渐进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治理农村在县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宅基地扩张现象,对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南省1 316户农户样本数据,结合OLS模型和中介模型研究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对农户宅基地扩张意愿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对农户宅基地扩张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城镇化水平在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影响农户宅基地扩张意愿过程中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农户信息获取能力负向调节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与农户宅基地扩张意愿之间的关系。因此,地方政府应提升治理能力、协调好农户住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引导集中居住等,改善农户宅基地不断扩张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要以农户的生计可持续为目标。乡村旅游开发前后,农户生计资本构成内容及开发利用状况发生变化,分析表明农户尚不能有效利用生计资本提升自身在乡村旅游中的参与度及获益能力。在归纳乡村旅游驱动农户生计资本变化特征及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户更好融入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