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当前法治乡村建设法工作存在着立法不完善、干部法治能力不强、法律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完善立法、提高基层干部执法能力和普法宣传等措施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乡村治理法治化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出发,分析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现实困境,发现仍存在着基层法治人才缺乏、村民法治观念淡薄、乡村法律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应当认真分析乡村治理法治化的价值意蕴,通过挖掘优质人力资源、加大乡村普法力度、构建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等路径来解决当前乡村治理法治化中存在的问题,籍以优化法治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1):244-246
建设法治乡村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法治乡村建设对于完善我国的农村法律制度、健全农村法治化发展有着显著意义。目前,乡村中存在着基层权力行使不规范、法律规章不健全、乡村治理方法落后、法律服务不健全的问题。应通过强化基层权力使用、完善法律规范、创新乡村治理方法、构建多元化乡村法律服务促进法治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完善乡村治理的法治化建设,为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有力的物质基础和法治保障,促进乡村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法治乡村工作中暴露出乡村立法不足并且滞后、乡村执法工作缺乏规范性、乡村司法人才流失、村民缺乏法律知识和信仰等问题。构建“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多元主体,实现传统乡村和现代法治相结合,运用法治手段为乡村治理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法治化是乡村振兴推进的保障,是乡村纠纷化解的有效手段,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乡村治理法治化面临乡村村治理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农村地区法治意识淡薄、基层干部法制能力不足、村规民约不够规范化等问题,应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法律法规,加强农村地区法律普及,提高基层干部法律素养,规范村规民约,提高乡村法治化水平,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背景下,农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农村政务、经济、思想文化和内外部环境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法治文化的建设与培育提上了日程。“一五”计划颁布实施以来,我国虽开展了多年的农村法制教育,但由于诸多因素,在农村法治建设和农村普法工作中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探讨了河北省乡村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乡村法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三农”问题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法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根本保障。法治“三农”的基本目标就是依法保障农民的各项权利和自由,促进社会的总体水平。而该目标的实现与农民包括县乡干部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是分不开的。当前我国农民法律意识逐渐提高,农村现有的条件和农民对法律知识的渴求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基本矛盾,乡村普法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其中和政府的扶持、资金的支持密不可分。加大普法宣传和增加多渠道,普法宣传形式也是群众路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在法治语境中,乡村振兴离不开多领域涉农法律部门所构成的法律体系的保障。相应法律体系的构建应以宪法为统帅,以产业振兴法律部门、人才振兴法律部门、文化振兴法律部门、生态振兴法律部门和组织振兴法律部门为支撑,五个法律部门承担相应的法律保障和调整功能,针对部分法律部门或者法律文件不够健全的立法现状,应当加强国家立法或者通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下位法律文件的制定,完善涉农法律体系,确保乡村振兴的专门性、系统性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
法治乡村已经成为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保驾护航。本文以乡村振兴出发,论述了 数字经济时代下法治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同时以法治乡村视角,探讨了乡村振兴方面的法治困境。研究发现,在乡村 振兴的过程中,出现了村民互联网法律意识淡薄、法律文化素养不足、村民矛盾纠纷解决方式单一以及乡村生态环境 的法治观念不强等问题。因此,需要在乡村振兴基础上,加强互联网法治宣传、培养村民法律文化素养、建立矛盾纠纷 调解机制以及建立生态环境保障体系来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法治乡村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阐述法治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归纳分析了乡村面临的农村法律法规不健全、农民法治意识薄弱、基层干部法治能力不足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法律普及、提升基层干部法律素质的具体对策,以更好地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乡村治理法治化是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乡村振兴战略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也是新时代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空间载体。然而,新时代下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目前仍存在着村民对法治权威的确信度不高,法治与自治、德治融合困难以及乡村的公共法律服务发展疲滞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通过重塑乡规民约之于乡村法治化建设的效用,培育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群众基础,构建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组织体系以及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等路径,推动形成新时代乡村治理法治化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1):259-26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乡村建设道路。当前,我国法治乡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农民法治观念较为淡薄,农村基层法治人才薄弱等。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大法治宣传力度,营造法治乡村建设的良好法律氛围;加强机构建设,夯实法治乡村建设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3.
面对当前乡村存在的农民价值信念匮缺、传统文化消弭、法治意识淡薄、传播环境失衡的现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利用好当前互联网媒体平台,加强乡村普法宣传,优化新时代农村信息传播环境,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更好的实施.此外,还要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治理提升,才能保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  相似文献   

14.
张惠超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24):143-145+225
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法律的重要性,认知现阶段的法律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通过分析农村基础设施的界定、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要作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法律问题,认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法律主体缺位、农村基础设施法律体系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并从保障农村基础建设的主体法律制度、完善乡村振兴立法、健全法律体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制度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以期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法律法规,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目标实现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治理有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目标,就是要坚持"三治"结合,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以自治为核心,抓好乡村自治基础,完善乡村自治制度,规范乡村自治权责,实现乡村治理有力;坚持以法治为保障,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实现乡村治理有序;坚持以德治为引领,培育弘扬核心价值观,发展农村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淳朴乡风,实现乡村治理有魂。  相似文献   

16.
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法治对于数字乡村建设具有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实践中,数字乡村建设存在具体制度缺失、执法监管困难、权利救济不畅、农民的主体性和参与能力不足等困境。需要采取多种优化路径,包括完善数字乡村建设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政府执法部门执行和监管能力、强化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和司法救济,进而保障农民参与的主体性与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7.
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是促进乡村振兴、维护乡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抓手。当前法治乡村建设的重点是发展公共法律服务,但在实践中还面临多重困境。基于此,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发展应向多元化维度推进,从健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体制、提升乡村法律服务的实用效能、加强民间法和国家法的融合、优化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载体、壮大乡村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健全多元纠纷化解机制等方面入手,从而助推新时代法治乡村的优质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效赋能。  相似文献   

18.
乡村法治文化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乡村治理体系的形成和正常运作与乡村法治文化的建设和维护紧密相连,更依赖于乡村治理的法治化水平。法治的基础是法治文化建设,新时代乡村法治文化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同步推进。在我国新疆边疆乡村法治文化建设的基础相对薄弱,目前仍存农民文化素质低、法治意识淡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乡村法治宣传力量薄弱等问题。应通过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强化正向引导、加强基层法治队伍建设等途径,推动我国村落共同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3):241-243
对我国乡村治理经历的不同阶段演变进行概述,揭示了乡村治理演变的规律。进入21世纪,面对社会转型与发展变化,乡村振兴必然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乡村振兴中乡村治理面临着农村空心化、法治缺失与多种关系错位等现实复杂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法治化加以解决,通过乡村治理法治化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规范制度的落实、组织的健全与村民自治意识与法治意识的培育是乡村治理法治化的重要保障与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20.
雄安新区设立,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其发展较其他地区具有特殊性。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建立,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在雄安新区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雄安新区三县79个村庄的调查,发现建立健全"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过程中所存在的村民主体性缺失、法治建设根基薄弱和文化轻视等问题突出。基于此,结合雄安新区建设情况,从"三治"各方面入手,提高村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大法治宣传,完善法律规范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传统道德文化遗产,实现"三治"有效融合,从而推进乡村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