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未来水产养殖模式的发展方向是工业化、集约化,在线水质监控系统是实现水产养殖现代化的关键技术。本研究通过小型太阳能浮标式水质监测系统在海参池塘中的应用,对海参养殖过程中几项重要的水质指标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浮标式监控系统可以直观地反映养殖池塘水体中各项水环境指标的变化规律,有效降低了工作强度、工作风险、人工和管理成本,同时提高了监测结果的精确性、可靠性,可有效预防和避免突发情况,节约能源,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同时也为实现现代化养殖模式以及相关的科学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一、水产养殖中影响水质的各种因素水质是养殖行业发展与进步的前提,保持良好的水质不仅杜绝了过多排泄物的出现,而且有利于养殖生物的存活,促进养殖生物的更好成长。在水产养殖的整个过程中,核心和关键就是水质的调控,有效且实时性的水质调控不仅利于优良水质的保持,而且对于水生物的健康也有一定的作用。一般来说,水质调控通常涉及物理要素、化学要素以及生物要素。(一)物理要素通常而言,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体的透明度、水体温度以  相似文献   

3.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控制好水质是水产养殖的关键。本次研究主要从水产养殖过程中面临的水质问题出发,论述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保证水产养殖安全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以封闭式循环水养殖为代表的工厂化水产养殖是世界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工厂化养殖具有节地、节水、养殖周期短、产量高、易于管理、不受季节变化的限制、效益高等优点,符合我国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的基本国情.介绍了工业化养殖系统中涉及的装备技术,包括去除固体废弃物和水溶性有害物质、杀菌消毒、增氧、调温、水质测控.介绍了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组成,指出了该技术应用于养殖业的重大意义,同时提供了在线监测的指标对象,以及分析的方法和仪器.采用LabVIEW开发了一套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具有人机界面友好,数据采集、存储、信号处理及分析功能强大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水产养殖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国民经济支柱之一,做好水产养殖工作可以为我国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水质问题是影响水产养殖质量与产量的重要因素,一旦水质出现了问题,将会使得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此,相关水产养殖单位应重视对水质的管理,及时解决水产养殖中出现的水质问题,真正保护好水生动物的生长环境,促使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于水产养殖而言,水质问题一直是一个关键问题,解决或改善水质问题,既能够促使水产养殖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能够进一步实现水产养殖行业绿色、生态、健康的长期稳定发展。对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水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是世界上的水产养殖大国,我国水产养殖的产量占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65%左右。但我国多年来一直沿用传统的粗放型的养殖方式,这种养殖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养殖效率较低。因此,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水产养殖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产业升级,促进水产养殖产业的转型。1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上的应用状况1.1物联网技术对养殖环境的监控情况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养殖环境的水质进行监控和对养殖环境的外部设施进行自动控制。对养殖水质的监控主要是通过自动监控水质系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水产养殖业不断发展,但是水产养殖的集约化也影响了周边水质。在水产养殖中,养殖动物的健康受到微生物的影响,进而影响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综述了养殖环境微生物的作用、养殖环境微生物研究方法、养殖水体微生物的影响因素以及养殖水体水质调节方法,旨在为水产养殖环境微生物的研究以及调节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群众对海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我国养殖行业中也加大了水产养殖力度。南美白对虾是我国水产养殖中的重要品种,近年来在我国被广泛养殖,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为了提高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水平,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必须要加强对养殖技术的控制,为白对虾提供健康的生存环境。在白对虾养殖过程中,病害是影响白对虾生长水平的重要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定期使用有益活菌可以对水质进行调节,确保水质良好,为白对虾提供稳定健康的生活条件;同  相似文献   

10.
在养殖高价值水产品过程中,对水质、养殖环境、生长状况监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针对水产养殖的技术逐步成熟,应将相关智能技术应用到高价值水产养殖领域,有针对性开发产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达到降低成本、增产增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生物膜水质修复技术是利用附着生长于某些基质表面的微生物进行水质修复的一种方法。介绍了生物膜水质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情况,阐述了生物膜的形成过程以及影响生物膜形成的因素,包括基质类型、放置密度及水体C/N等,并探讨了生物膜处理养殖废水对池塘生态环境和水产产量的影响。最后,展望了生物膜水质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未来研究趋势,并指出生物膜技术是一种提高水产产量、净化水体、减少养殖废水排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目前国内养殖水质监测的现状,利用GSM在无线通信领域的技术优势,设计了一种养殖水质监测系统,实现了对养殖水质p H和温度的无线动态监测。系统以STC89C52单片机为主控器,利用溶液p 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模块收集养殖水质p H和水温数据,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处理,并提供了数据的实时显示、存储、分析以及预警功能;采用SIM900A短信收发模块,实现水质监测无线监管。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数据传输正常,能够完成水产养殖水质参数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正>水质是水产养殖的重要部分,其要求非常高。近几年,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水产养殖水质面临着很大的污染影响,必须深化调控技术的应用,净化水产养殖的水质,为水产养殖提供优质的条件。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率,解决水质对水产养殖造成的影响,满足水产养殖的需求。文章以水产养殖为背景,分析了水质调控技术的应用。一、水产养殖水质调控的关键因素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有助于水产养殖的优质性。水质调控中,需要考虑三项关键因素的影响,分别是:化学因子、物理因子和生物因子,这三项因素决定了水质调控技术的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水体环境是水产养殖的基础和成败的关键,水质改良则是控制养殖水环境的主要技术手段。本文简要介绍了微生物制剂水质改良的方法,水产养殖中水质问题的处理及水质改良剂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为养殖户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体环境是水产养殖的基础和成败的关键,水质改良则是控制养殖水环境的主要技术手段。本文简要介绍了微生物制剂水质改良的方法,水产养殖中水质问题的处理及水质改良剂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为养殖户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水产养殖水质监测装置存在的水质监测传感器工作寿命短、水质信息采集频率不固定等问题,设计出一种基于光伏供电的水产水质检测平台。通过检测模式创新设计、供电模式创新设计,在完成水质检测后,由螺杆传动机构带动固定在其底部的水质传感器脱离水体。实现非检测时期水质传感器和被检测水体的非直接接触,延长水质传感器使用寿命。在监测中心预先设定水质信息采集的频率,到达检测时间就控制螺杆传动机构下降,使水质监测传感器深入被检测水体中,实现定时检测。光伏阵列给平台各单元供电,使平台结构更加简洁。利用单片机(STM32F4、MAX813看门狗芯片)控制螺杆传动机构的升降,ZigBee网络进行数据的传送。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能满足水产养殖的需求,使水质监测传感器寿命延长80%,检测精度提高35%,为水产养殖领域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张耀武  衡建福  杨利  晋冬梅  马西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953-6953,6964
对HACCP体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行阐述,结合实际将HACCP体系初步应用于水产养殖。通过分析,确立养殖过程中水质、苗种、饲料和鱼药为关键控制点,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关键限值、监控措施以及超过关键限值时的纠正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为达到高产,实施高密度养殖,大量投放饵料,淤泥大量淤积,造成水体水质不断恶化,导致水产养殖成本不断增加,而品质和效益却不断下降。概述了池塘水质调控的措施,以期指导水产养殖户提高水体质量,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9.
集约化的水产养殖对养殖水体水质有较高的要求,不准确的测量和延迟的数据采集会影响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产养殖水质监测系统,将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上层应用系统有机结合,在自组网情况下实现了水产养殖相关数据的实时监测.该系统在Cotex-M4 ARM架构下以微处理器STM32F405与无线射频芯片CC2530为核心,对系统底层硬件、底层软件、应用层软件进行了开发.同时,为提高数据的准确性,采用新型支持度函数加权融合算法对系统采集的多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整个系统测量精度高,实时性强、运行稳定,能够较好地满足水产养殖水质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带动单片机技术惠及至农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用单片机作为生产生活的辅助帮手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构建了以Arduino控制板为核心的水产养殖监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对实时水产养殖进行监测,具有灵敏度高、功耗低等优点,满足了当前水产养殖中对水质监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