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准扶贫以来,中国农村减贫取得巨大成效,主要体现在:宏观层面上,贫困人口减少、脱贫摘帽县数量增加、世界减贫的中国贡献;微观层面上,贫困人口收入、消费水平提高,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依托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市场、社会的广泛参与,实现减贫主体的精准;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增加了贫困地区的财政供给,实现了减贫路径的精准;第三方评估的开展,保证了脱贫质量,实现了减贫保障的精准;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扶志""扶智"政策的实施、"输血"向"造血"功能的转变,培育了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实现了减贫对象的精准。2020年后,中国面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双重叠压,可从统筹减贫主体、调整减贫路径、保障持续投入、重视相对贫困4个方面优化2020年后农村减贫路径。 相似文献
2.
当前党中央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先后实行了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2者具备紧密联系,相互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精准扶贫效果,应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激发农村内生动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圆满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农村电商作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的载体及途径,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及实现乡村振兴目标中具备显著价值作用。在农村电商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需以工作现状为切入点,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将电子商务实践经验与农村精准扶贫相结合,转移扶贫工作重心,以达到提高扶贫工作精准度的目标,以此帮助扶贫对象树立主体意识,进一步强化电商扶贫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本文在分析乡村振兴下我国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工作现存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旨在全面提高我国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并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快农村城市化发展的效率,令我国经济体系逐步完善。相比于城市来讲,农村资源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依托于现有的土地资源、环境资源等,可打造出旅游经济产业园区,为农村体系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缩减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基于此,文章以农村旅游扶贫为出发点,对扶贫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扶贫路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6.
当今中国正处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冲刺阶段,又恰逢为实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而转型的关键时期,两者的同步进行,不仅是我国农村和农业大发展的重要契机,同时也提出了如何将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难题。从现阶段的农村贫困问题出发,尝试找到有效的衔接机制,提出有效的解决思路,切实解决农村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45-46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但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平衡,为了提高农村经济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国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进行精准扶贫,而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成为推动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此,本文就在此基础上,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其趋势进行探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有效措施,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更好的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对提高乡村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9.
10.
改革开放的实施,使中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城市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得益者,而农村则陷入贫困落后的境地。近年来,国家意识到农村的贫困落后会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短板,乡村振兴的实施成为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政府、企业等非农群体被更多地关注到,很少有人关注作为乡村振兴主体的农民群体的存在,以及对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本文从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的困境入手,分析乡村振兴中增强农民主体地位意义与激发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我国农村的现实情况,在尊重农村主体地位与激发农民参与性方面提出参考意见,旨在培育乡村建设主体的自觉性,完成乡村建设由"外部催化"到"内部发动"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
刘强 《农村.农业.农民》2023,(10):34-36
后脱贫时代下通过制度建设防止农户返贫是确保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相关制度建设的前提就是要明确农村劳动者的法律地位。现行法律体系对农村劳动者的法律地位定性不太符合农村经济社会的现实,主体上缺少对农村劳动者特殊性的考量,内容上与农村劳动者权益不够匹配。对此,可构建以“农务者”为核心的农村劳动者法律地位,以农务法律关系为纽带,形成以农户为主体,农户、组织者与协作者三方共赢的权利义务体系,并增设涉农专业化审判庭,促进涉农纠纷妥善处理。以制度建设为农村劳动者赋能,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进而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永胜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丽江市中部,全县幅员面积4950km2.其中70%的区域为山区、半山区.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是云南省的重要农业县之一,畜牧业重点发展县,"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是云南省的牛羊基地生产县和生猪生产大县.在"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中山区、半山区畜牧业产值占65%,畜牧业发挥了主要作用."十四五"期间... 相似文献
13.
立足农村经济变革的大背景,着眼于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对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及其弊端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及进一步完善其主体地位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讲话并庄严宣告,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一伟大的时刻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利用现代化手段治理农村的能力凸显。精准扶贫的成功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石,中国农村奔小康的路上,有很多成就因素。体育助力精准扶贫就是一个方面,利用体育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扶贫难题。本文从体育与精准扶贫之间的内在逻辑基础入手,探讨新时代农村体育助力精准扶贫的现实背景及体育在新农村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提出新时代农村中,以体育为背景,从财政到文旅到教育到创新最后到健康的扶贫大方向路径,其目的就是为了脱贫攻坚战提供理论支持和为新时代农村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发展农村经济,真正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经过长期的努力,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将为我国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振兴战略由五大板块组成,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社会主体协同推进,总体上就是要坚持党领导、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村社落实、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然而,当下农民主体地位却受到农民自身主体认识不足、政治参与性不强及农村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的挑战。因此,需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基层治理、培育农民组织以及完善农村资源分配制度,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保障农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地位,从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以来,农村发展以城镇化、非农化为主导。随着乡村建设工作的逐步推进,传统文化消退、人才流失、产业凋敝等现实问题日趋显现,实施"以农民为中心"的乡村建设势在必行。农民是乡村生产生活的主体,乡村建设理应突出农民需求导向。遵循"反规划"的乡建规划理念,推行以农民需求为前提的规划设计;挖掘居村农民的农耕智慧,振兴以农民发展为核心的乡村产业;创新以农民生活为导向的乡村文化,增进农民身份的自我认同;倡导农民主体的多元参与,实施以农民为主体的基层治理,是新时代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基础教育扶贫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在于提高农村人口职业技能与意识,传递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与文化振兴;同时为扶贫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从根本上阻断农村地区贫困代际传递,夯实精准扶贫成果.以层次分析结果为定量依据,以农村基础教育扶贫价值为导向,探索了农村基础教育扶贫路径.经济层面,积极拓展教育扶贫资金的... 相似文献
19.
精准扶贫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就是乡村,必须补齐乡村这块短板。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实现乡村全面脱贫的有效举措。基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绿色扶贫、人才扶贫维度探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电子商务进农村,就是利用网络平台嫁接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服务领域,使之兼而成为遍布县、镇、村的三农信息服务站.笔者通过对门源县电子商务进村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重点从助力精准扶贫,有利于增加就业,为乡村振兴的培训和人才引进积累经验,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生活富裕的脚步等方面介绍了电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