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老一代农民工逐渐退出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怎样充分发挥他们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正能量,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一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作用;二是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发挥新生代农民工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有着更强烈的城市融入意向。如果长期忽视其城市归属感问题,便容易导致严重复杂的社会问题。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对城市看法的差别与原因,提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归属感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已然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在人生观、恋爱观、价值观等方面表现了独特的"新"特征。但中国城乡二元体制却在改革中成为了农民工融入城市发展的主要障碍。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发展深入探讨,结合政府、组织化主体、群体个人提出相应策略,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找到个人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城市化与市民化趋势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愈渐突出。与老一代的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表现为人口流动性大、城市心理倾向性明显、受教育程度高等方面。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困境出发,结合其群体特征表现,从新生代农民工个体、企业教育组织、政府教育机构等三类主体,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老一代传统农民工因年龄增长而逐渐返乡,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大中城市经济建设的基础力量。新生代农民工长期生活在城市,却不能真正融入城市,其身份仍然是农民,不能享有市民的地位和权利,尚未形成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距离真正的市民还存在一定距离。关于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对于其市民化,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文章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特征,并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通过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正在逐渐褪去乡村色彩,处于脱离农村却又难以融入城市的"半城市化"状态,他们的城市生存状况呈现明显特征,表现为:生活追求较高,渴望融入城市,但心理问题值得关注;工作期望值高,目标明确,但社会保障情况堪忧;对城市生活和工作满意度一般,但充满期望。从激发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积极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角度出发,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生活状况必须引起政府和社会关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他们的权益,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优化他们的生存环境,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农民工队伍的主体,这一群体能否顺利融入城市,直接关系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的稳定。当前,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障碍因素主要有: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各种制度障碍;经济障碍;价值冲突与社会歧视等。应通过深化各项制度改革,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构建农民工城市安居工程,加强劳动执法检查,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等,促进新生代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既有优于老一代的优势,又有一些自身的障碍。针对河南省目前状况而言,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进程缓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本省工业化的发展。解决这些矛盾,使新生代农民工更好更快的融入城市,对本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他们强烈的市民化需求却因就业问题而严重受阻。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有助于他们退出农村、进入和融入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意愿和能力也影响着他们就业。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存在的市场供需不平衡、制度不公平、渠道不完善、地域不平衡问题,从调整供需结构、构建公平环境、完善信息渠道、统筹城乡区域4个方面,提出推进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就业与市民化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民工监测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全国农民工总数的51.5%,据此推算其现有数量为1.48亿余人,数量上新生代在农民工群体中已占主导地位。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其老一代的承继,却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城市融入意愿,以及不同于他们上一辈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该研究以东莞某电子厂作为观察视域,洞察新生代农民工的当下生存境遇,进而探讨新生之群的人与城之现实碰撞与彼此融入进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探寻突围之策。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大军的主力,其边缘化是影响城乡统筹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新生代农民工对农业不熟悉、对土地没有感情,特别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并成为市民,但无论是制度、政策和具体措施,还是社会氛围、社会条件和社会心理,都还没有做好接纳的准备,让他们处于"城乡双重边缘化"的尴尬境地,进而出现工资低下、政治权利缺失、职业选择迷茫、教育程度滞后等问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民工市民化处于停滞不前阶段,破解"半城镇化"局面成为关键环节。而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愈发突显。该文基于人口迁移"推拉理论"的框架,从新生代农民工的代际差异着手,从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推""拉"角度分析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因素;阐述来自城市的"拉力"和农村的"推力"是吸引新生代农民工进城的有利因素,城市的"推力"和农村的"拉力"是新生代农民工进城的阻力,从而提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却依然面临着制度供给、政治参与、文化认同及素质提升等方面的重重障碍,被排斥在城市边缘;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正逐步在演变为城市内部新的二元结构。新形势下,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环境,加强他们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强化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逐步将他们纳入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使其充分享有"同城待遇"。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涌入城市的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农民工的主流群体。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如何维护和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权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所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从维护和实现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必要性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破解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以新、老世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制度、社会和心理四个维度构建农民工城市融入水平指标,通过实证分析探讨影响两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差异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工城市融入水平存在代际差异。其中,经济资本是新、老世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差异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大于老一代农民工,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则对老一代农民工的影响更大。由此,应该从提高农民工收入水平、提升农民工工作技能、培育社会资本和增强农民工对城市的归属感等方面推动农民工加快城市融入,促进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受户籍壁垒、社会接纳和自身技能等多方面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过程中存在不少困难。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数量超过1亿,这一群体如何顺利融入城市,关系到我国城镇化能否顺利推进。近年来,广东省中山市探索多社会系统支持模式促新生代农民工融城:以农民工积分制入户政策渐进式突破户籍壁垒、以社区融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增强归属认同感、以职业技能培训为着力点提高员工技能。自2010年该市推行此政策以来,已有10 765名流动人员获得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需求、生活需求、感情需求上与现实存在一定矛盾。他们在矛盾的抉择中最终将呈现两种取向,即融入城市和回归农村。为化解矛盾,需要多方入手,建立系统的技能培训机制,化解职业需求与现实的矛盾;建立系统的城乡一体化机制,化解生活需求与现实的矛盾;大力发展城乡文化事业,化解感情需求与现实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7):176-177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新生代农民工涌入城市,融入城市生活。这些人能否合理合法地参与政治生活逐渐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梳理和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破解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186-187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为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近几年来在城市中的工作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改善,但在其融入城市过程中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制约,其中在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形成的各项具体的制度安排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加深城市融入的主要障碍,因此,要解决户籍制度、教育医疗、住房制度以及就业制度的制约作用,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破除制度壁垒,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及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是当前社会发展中新出现的群体,已经成为当今农民工队伍的主流。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消费观念更加开放、生活目标明显转移、利益诉求不断提高、融入城市能力更强等特点,就业倾向也更加宽泛。因此,客观公正认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对于认识和把握农民工群体的发展规律,有效解决当前发达地区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