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承霞 《甘肃农业》2023,(11):70-74
目前,我国乡村振兴进入全面推进的阶段,实现乡村振兴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的贵州发展较为落后,如何发挥民族地区的独特优势,形成特色产业体系,带动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等各方面同步提升,既是增强中华民族归属感与认同感的关键,还是解决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的关键。本文以贵州省为例,重点探讨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民族地区村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独特优势、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旨在为推动贵州及其他民族地区村寨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陈洪升 《安徽农学通报》2022,28(1):10-11,18
探索传统村寨发展路径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传统村寨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其发展现状,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对结合村寨实际合理规划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格多苗寨具有传统特色突出、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村民发展意愿强烈等良好条件,该文针对其存在问题,从村寨整体风格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景区服务能力提升、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黔南少数民族村寨振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廖军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84-14886
探索适合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模式对于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笔者比较了梭嘎模式、深圳民俗村模式、郎德上寨模式3种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的发展、特点、优势、劣势,认为3种模式都没有从根本上同时解决发展民族村寨经济、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保障村寨居民利益三者间的矛盾。鉴于此,笔者提出5Cs模式,即文化(Culture)、公司(Company)、特色(Characteristic)、社区(Community)、和谐(Concord),并构建了5Cs模式的运行机理,即环境保护,文化传承;政府引导,公司主导;主题定位,凸显特色;社区增权,村民获利;经济发展,社区和谐。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地调查与访谈相结合对西江苗寨的旅游开发给民族村寨带来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旅游开发层次较浅,未构建起民旅文化旅游商品产业体系,利益分配体制存不合理性;其民族文化形式与内涵等方面已经受严重负面影响。据研究结果提出:加强苗族文化保护,促进村寨观光旅游向文化体验休闲旅游转变;打造村寨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产业体系,构建苗族文化传承平台;加强物质文化景观保护措施,深入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融合的农耕文化开发;完善村寨景区利益分配与激励制度,积极拓展村民参与形式与途径,以及协同发展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开展旅游的民族村寨内,女性是旅游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村寨女性通过旅游创业增加收入,推动民族村寨经济的发展。以贵州省毕节市上小河村为研究案例地,在分析女性旅游创业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其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增强女性融资便利性、加强女性创业技能培训、拓宽女性社会网络的创业对策,以期为民族村寨女性旅游创业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吴通宜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2):123-127
作为多元城市化模式之一的旅游城市化近年来已被证实是我国乡村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质性研究的方法,对边贫地区民族旅游村寨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城市化特征及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发现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城市化呈现如下特征:①寨内软硬基础设施及服务配套建设基本实现城市化;②农户生计由传统的农业经济转向旅游经济,生计方式完全实现旅游化;③村民消费结构和居住条件等生活方式已经呈现市民化;④村民的商业意识、教育观念等思想观念现代化转向十分明显。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禀赋、政府的强力推动、村民的积极参与、强劲的游客搬运等是诱发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城市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了解和把握少数民族“村寨镇化”的发展,可以助力中国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工作。本文选择海南民族村寨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在城镇化影响下海南少数民族“村寨镇化”演变中的内在逻辑,重点考察未来民族村寨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少数民族村寨镇化是乡村发展现代化的方式,在现阶段乡村振兴推进的大背景下,海南民族村寨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产业资源、风土人情等实际情况,发挥产业各自优势,探索村寨发展新模式,吸引人才及村民返乡发展,增加了民族村寨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8.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贵州占里侗寨旅游发展的资源和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围绕旅游基础措施、民族文化宣传力度、民族语言等方面展开介绍。建议结合当地适宜的环境和多彩的侗族文化,通过加大资金及政策投入、提升民族品牌加强宣传、提高村民参与旅游意识等,来发展占里民族村寨旅游,走当地民族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正渗透到民族村寨文化的方方面面,一方面为闭塞的民族村寨带来了新奇的“异域”文化,另一方面也让一直以来处于弱势地位的民族村寨文化措手不及,面临文化内涵遭遇异化、村民对传统文化缺乏自觉与自信以及盲目寻求改变等可持续发展困境.因此,需要唤醒村民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构建民族村寨信仰性文化和规范性文化、在少数民族村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遵循文化规律、尊重文化生态环境,促进少数民族村寨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110-111
黔东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村寨的主要聚集地之一,民族村寨旅游在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上具有重大影响,而随着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日益开发,逐渐出现了"千寨一面"、原生态风景及原真性人文受冲击、民族文化传承断层等一系列问题,只有合理应对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才能促进其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徐燕  殷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44-4746
乡村旅游扶贫是旅游资源较好的贫困地区有效的扶贫方式。为进一步发展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经济,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依托贵州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红色旅游资源、宜人的气候条件,从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出发,对贵州省贫困地区进行乡村旅游村寨建设模式研究。共建设6种典型旅游村寨建设模式,包括典型民族文化村、乡村观光休闲度假村、特色产业村、旅游商品专业村、户外运动服务村和红色旅游村。贵州省可以以典型乡村旅游村寨发展来推进乡村旅游与各产业的联动,进而推进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及城乡统筹进程。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文俊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0):209-212
良好的乡村旅游环境是乡村地区发展旅游的重要根基.以乡村旅游环境系统构成为基础,从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旅游服务环境等3方面构建包含15个评价因子的乡村旅游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选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环境质量评价程序,并以广西柳州市7处典型乡村旅游地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乡村旅游环境质量由优到差排列顺序依次为:程阳八寨、龙女沟、景泉农庄、鹭鹚洲、中渡古镇、下伦屯和太阳村.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参考意义,是指导乡村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震前北川青片乡羌、藏民族旅游村寨为研究对象,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探讨了村寨旅游中的现状与问题,从利益相关者的构成、关系、功能等角度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枫香坡侗族风情寨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通过专家打分对要素评价层各个因子进行模糊打分,最后分析得出枫香坡侗族风情寨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等级为三级,说明枫香坡侗族风情寨乡村旅游资源总体良好,开发潜力较大,以期为实现恩施州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5.
云南澜沧老达保村是少数民族村寨建立特色文旅品牌、发展文化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典型。从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5个方面阐述了老达保村文旅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老达保村文旅产业发展的文化优势和政策优势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少数民族村寨发展文旅产业、建设特色文旅品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罗永常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76-7978
基于黔东南少数民族村寨的资源特点和游客的体验需求,指出在体验经济背景下,民族村寨日益成为文化体验旅游的理想目的地,而围绕体验需求进行产品设计是目前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具体分析民族村寨自然生态与田园风光,有形民族文化,过程性、事件性民族文化以及无形民族文化4方面旅游资源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民族村寨旅游产品设计的一般方法,指出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应该通过"主题提炼—形象塑造—场景设计—氛围营造—项目安排—意象设计—宣传营销"等步骤来进行,建立民族村寨旅游产品的品牌形象,从而帮助游客实现"意象建立—购买冲动—参与互动—深刻体验—达到预期"的过程,不断提高民族村寨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和旅游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族村寨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民族村寨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高要村为例,调查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省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状况。分析认为,贵州省民族村寨旅游有着资源优势,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当地人口素质低、贫困基数大、居民旅游开发愿景强、政府帮扶度低、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应该通过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定期举办相关培训,提高政府旅游帮扶度,实行差异化竞争战略等措施,推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发展乡村旅游是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对四川省茂县乡村旅游的典型羌族村寨——坪头羌族村寨和牟托羌寨村民感知的田野调查,分析了羌族村寨发展乡村旅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羌族村寨旅游发展是政府、企业、村委会及村民四者利益博弈和行为协作的过程,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当地村民能否持续受益,关键在于企业、村委会及村民三者能否持续有效地沟通。由此,政府应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村民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企业应充分重视村民利益,处理好利益分配问题;村委会应该充分发挥自治作用,协调利益相关者各方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李婷  谭腾龙 《乡村科技》2022,(12):146-149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传统民居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以河南省博爱县寨卜昌村传统民居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从居住需求变化、家庭结构变化、民居自身原因和保护意识4个方面探究寨卜昌村传统民居消失的原因,从环境适应、居住合理、发展变通、文化兼容4个方面分析其民居建筑的核心价值,并对寨卜昌村传统民居的保护提出建议,如寨卜昌村民居的活化应由“带动活化”向“自主活化”转变,传统民居的修缮应坚持修旧如旧、新建如新的原则,现代民居修建应体现民居的核心价值等。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民族村寨旅游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军华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5):3029-3032
民族村寨旅游是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在新时期实现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民族村寨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国内外民族村寨旅游研究受到广泛重视.通过对当前国内外民族村寨旅游研究现状的梳理,为我国民族村寨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