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渔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联网技术被视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给渔业现代化、智能化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主要从水产养殖水质监控、水产品冷链物流、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和海洋渔业等方面探讨了物联网技术在现代渔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我国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指出当前水产物联网技术主要在水质监控、养殖区域监控有较多的研究和应用。旨在促进更多学者研究水产物联网技术,更多的渔民了解水产物联网技术,促进智能渔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传统渔业向现代高效渔业转型,新型投饲机、增氧设备和水质检测设备的普及,要求远程监测和自动控制相结合,构建集智能传感、处理及控制于一体的水产品养殖管理平台,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水产养殖设备、水质监测及控制设备上,实现水质监测、数据采集、分析、传输及设备控制等,保障水产品质量,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廊坊市永清县水产业迎来发展的契机,以渔业信息化、精准渔业作为渔业发展的未来和方向,是应对发挥本地现代水产业在市场竞争优势的需要。该项目以信息化、自动化和机械化技术为保障,对水产养殖环境进行实时调控、对养殖过程饵料投喂和用药进行科学管理、对养殖过程疾病预防预警进行科学管控,通过开展水产物联网技术应用,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水产品质量。一、项目背景传统水产养殖业以牺牲自然环境资源和大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利用现代网络和监控的新型技术被逐渐应用到水产养殖过程中,可以实现对水产养殖的环境、管理、水产品加工、运输等方面的实时监控,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是,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还存在着技术难度大、费用昂贵、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等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规范行业标准,研发关联技术迫在眉睫,以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6月22日,2016中国智能设施渔业创新发展论坛在成都通威国际中心举行。水产智能化、农业物联网成为与会专家热议的关键词。四川省水产局副局长何强表示,为了突破四川养殖水面有限的瓶颈制约,四川将把智能设施渔业作为发展方向。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赵兴武演讲中说,传统养殖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水产养殖的发展需求,设施智能化养殖势在必行。面对如今转型升级的现代渔业,业界更需要沟通信息、加强合作,普及新理  相似文献   

7.
物联网领域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日趋成熟,深入到现代渔业等方面。无线传感器技术成为在渔业船舶作业过程中自动化监测、控制、管理的主要手段。阐述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在智慧海洋领域中的应用,针对物联网技术在渔业船舶油耗这一具体应用作为切入点,探讨渔船油耗在现代渔业现代化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水产养殖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养殖要发展,科学技术是关键,为满足渔民的科技需求,水产主管部门应做好渔业技术体系改革,建立健全渔业技术推广机构,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认真落实各项渔业发展政策,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健康养殖,稳定发展水产养殖,加快发展名优水产养殖,大力推进渔业“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提升优势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  相似文献   

9.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如何加快传统渔业向智慧渔业转型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发展"物联网+现代渔业"是实现智能化决策、精准化管理、自动化控制、推动智慧发展的关键。为此,本文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渔业物联网在环境监测、疫情诊断、精准投饵和智能施药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渔业物联网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传统水产养殖面临着自然资源占用率高、环境污染严重、技术落后及养殖面积减少等问题。为实现智慧化水产养殖,基于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设计一款智慧水产养殖系统。该系统采用STM32F103ZET6单片机为核心处理器,搭配外围电路及相应传感器实现复杂环境下的数据采集、处理功能,并对比阈值实现自动控制,采集的数据通过NBIoT无线通信技术实时发送至云平台,用户可通过可视化界面直观了解实时状况并实现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11.
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中,促进了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该技术通过对养殖环境的动态监控、养殖区域的管理监控以及对水产运输、储存以及加工过程的监控,实现了水产养殖的自动化与便利化,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技术发展存在一定问题,需要相关人士加以解决。基于此,本文将对物联网水产养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智能识别技术是水产养殖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技术。水产养殖中的智能识别是通过研究并利用机器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水下生物和环境的监测,并对生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判断、分析和预测,以实现自动化养殖为目的。本文从生物的物种识别与分类、年龄识别、性别识别和行为识别4个方面分析了水产养殖中智能识别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现状,阐述了水产养殖中采用的主要智能识别技术和原理,并对今后水产养殖中智能识别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渔业现代化、智慧化发展提供参考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为了提高农业管理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本文提出搭建农业物联网平台,以智慧温室大棚、智慧生态畜禽养殖、智慧水产养殖作为虚拟对象,将生产场景与背景、农业物联网设备、执行机构、种养殖简单生长规律等虚拟,采用Web、App智慧农业管控编程体系与平台,实现了农业物联网工程虚拟预算、农业物联网工程智慧控制、农业物联网基础设备虚拟安装与调试、智能农业先进算法研究等功能。  相似文献   

14.
韩中书 《中国农垦》2014,(10):54-55
<正>近几年来,江苏农垦东辛农场以创建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区为目标,坚持走"规模渔业精养化、生产措施标准化、养殖品种特色化、养殖技术科技化、渔业产品品牌化"的五化之路,实现了东辛水产持续快速发展。2013年,东辛水产品年总产达2万吨,实现渔业总产值2.5亿元;年国有净收益在3000万元以上,大步行进在江苏垦区水产行业的第一方阵。东辛农场水产养殖基地现已建设成为江苏省最大的国有淡水养殖场,先后被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认定为无公  相似文献   

15.
全国渔业工作会议要求从五方面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健康的水产养殖业坚持以生态健康养殖为主攻方向,巩固提高池塘标准化养殖水平,推进水产养殖机械化,积极发展大网箱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现代化设施养殖方式,发展与水产养殖业相配套现代苗种业、饲料工业和渔药产业。  相似文献   

16.
作为水产养殖业的大国,绝大部分还处于传统养殖的方式,而传统水产养殖业管理粗犷,造成环境污染,经济效益低下。与发达国家的水产养殖业相比,我国养殖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同时物联网技术做为近几年重点发展的技术,它通过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结合将物与物、物与人相连接,实现远程监测和管控。基于上述情况,重点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水产养殖业也在不断发展,水产品也更加丰富,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这为水产养殖业注入了活力,同时也实现了养殖户增收。为此,要实现水产养殖业更好地发展,就必须改善水产养殖技术。养殖技术是水产养殖业的重中之重,水产养殖技术的先进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所以,在渔业管理站的支持和引导下,积极开展推广水产养殖技术的活动,以期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通过探研渔业管理站推广水产养殖技术工作现状,发现当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并制定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策略,以期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水产养殖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北京农业》2015,(1):48-49
<正>杨华莲,是一个外表看似柔弱但内心智慧而坚强的人。她大学毕业后就从事水产技术推广工作至今已有20年,直接与养殖户、养殖企业打交道,知道养殖者的需求。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水资源紧张、土地和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北京都市型现代渔业的发展。作为首都北京的水产推广人,杨华莲经常与她的同事说:"北京地理条件不适合发展传统的渔业,如何推广适合北京都市型现代渔业的新型技术,是我们目前应该思考的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我们服务首都渔业的最佳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通过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结合实现远程监测和管控。本文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并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出了合理性建议,以期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广东工厂化水产养殖发展前景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加快广东现代渔业发展,结合国内外工厂化水产养殖发展概况及广东发展现状,剖析了广东发展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必然性和优势,并提出了适合广东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广东工厂化现代渔业的合理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