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三农"问题,为农民增收提供决策参考,并对前人的研究方法进行完善,从总量和结构视角出发,采用扩展的双对数模型分析测定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户增收的贡献度,从而提出优化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民增收问题做为"三农"问题核心所在,其有效地解决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政府财政支持正是现阶段农民增收的有力措施。本文通过运用福建省2001~2007年的相关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对财政支农支出和农民增收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十五"以来福建省财政支持农民增收的成效与问题,最后提出优化财政支持农民增收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增收之间的空间关系,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四川省财政支农支出、农民收入增加在市州间的空间关系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农民收入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空间依赖性与异质性有扩大的趋势,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增收效应由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转变为正向的空间溢出,农村经济增长以及农业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增加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据此提出重视农民增收中空间溢出效应的积极作用,因地而异制定政策;加大财政支农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增强农业产值总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耀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300-11302,11329
依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相关数据,选取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等7个指标,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我国“八五”“九五”和“十五”期间农民纯收入与各项收入、国家财政支农总支出与各项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纯收入与各项财政支农支出的灰色关联度变迁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各时期与家庭经营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呈现下降的态势;从总体上看,国家财政支农总支出与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及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的灰色关联度有下降的趋势,财政支农总支出与农业科技3项费用和农村救济费的灰色关联度呈现上升的趋势;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呈现出下降趋势,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表现出增强的趋势,救济费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积极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农民收入的增长对农业科学技术的依赖性呈现出增强的态势。最后提出了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长机制、坚持对财政支农资金结构实行动态调整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甘肃省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年鉴2013》等统计资料中的相关数据,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分析甘肃省财政支农与农民增收的影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对家庭经营性收入没有显著性影响;2农村基本建设支出和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对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有显著性影响。为此,给予一定的对策建议:1加大对农村的科技投入;2合理增加支援农业生产支出,试图通过增加农村基本建设只支出,科技三项费用支出来增加农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  相似文献   

6.
农村产业融合是财政"造血式"支农方式,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路径,通过农村产业融合中介变量,阐释财政"造血式"支农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机制;综合运用控制变量回归分析和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实证分析财政"造血式"支农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性。结果表明,财政支持下,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促进效应。基于此,财政应完善支农体系,支持多元化的产业融合并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多渠道、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7.
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提高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恒久不变的话题,其中,财政支农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直接的方式,政策性农业保险是降低农民承担的风险,侧面稳定农民收入的一项惠农政策。在粮食连续增长但农民收入相对降低的大背景下,张家界市的农业发展也处于探索中,幸而财政支农资金与政策性农业保险使农民收入保持着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扶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寻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的调整政策结构,以助于农民农村的更好发展。按照张家界市财政部、统计局统计资料,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就财政支农资金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探寻提高张家界市农民收入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农村公共投资作为财政支农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愈加凸显。基于2003—2016年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农田水利专项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控制相关影响因素条件下,农田水利投资的增收效应主要体现在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增长,而难以成为拉动农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有利因素。(2)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了财政对农民的补贴性或转移性支出,产生了收入“替代效应”。(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田水利专项投资的农业生产增收效应具有收入递增性和地区差异性。一方面,增收表现出边际递增态势,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越高,农田水利投资的增收效果越强。另一方面,更依赖农业收入的地区,农田水利投资的增收效应越显著。依据本文得出结论,农田水利投资的增收效应还未趋于饱和,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并优化农田水利支农资金结构,有助于深化财政支农改革,促进各地区农村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程度,以1995-2013年重庆市财政支农资金和农民人均总收入的数据为支撑,运用协整模型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财政支农规模与农民人均总收入之间的关系不确定,财政支农的投入对农民转移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影响显著,总体上看,财政支农直接作用于农民增长的效应偏弱,重庆市财政支农需要在增加量的基础上,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加大对农民的转移性支出,对农民家庭经营提供全方位的帮助,支持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需要得到政府财政的有力支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的支持。以山西省为例,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选取山西省1980—2009年农业经济和财政数据,从实证的角度量化分析了山西省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发展的经济效应(包括增长效应和收入效应);并提出了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增长及农民收入增加的财政支农政策建议,旨在探索完善这些地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政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支农政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对于推动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农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正是在分析我国财政支农绩效的基础上,发现我国财政支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中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韦幼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6122-6123
农民增收问题既是经济、社会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增加农民的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分析了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增收的效应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文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88-15990
在介绍国家财政在农业中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从财政支农规模不足和财政支农结构不合理2个方面介绍了我国财政支农现状。在介绍我国农民收入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财政农业支出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关数据,探讨了财政农业支出总量和财政支出结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计量回归方程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反映了国家财政农业支出对增加农民收入的积极作用;我国现行财政农业支出结构比重由高到低的序列为生产性支出和事业费、基本建设支出、农村救济费支出和科技三项费用,这与财政农业支出的边际产出效应高低和农民收入关联度大小正好相反,财政农业支出结构严重不合理。基于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一方面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另一方面,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农结构,明确资金投放重点。  相似文献   

14.
邱峰 《农业考古》2005,(6):303-304
农民增收成为做好整个“三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造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长期的财政支持力度不足也是不容忽视的.针对当前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政府财政要从增加产量转到增加农民收入、从单纯支持农业转到支持“三农“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农民小康生活的实现,关系到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增收缓慢,以农民增收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应通过推进工业反哺农业战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增长机制、建立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和消除民工外出体制障碍等多种途径来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历来是各级党政领导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最难解决、最不好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而"三农"最核心、最突出的问题则是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  相似文献   

17.
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自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农民收入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但省内各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笔者从收入来源角度解析了陕西省各地区农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巩固和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多渠道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大力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财政支农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近20 a来财政支农资金中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对农业增长及农民增收的作用.认为非生产性支出增长过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应在保持财政支农资金增长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生产性支出的比重.  相似文献   

19.
根据湖北省1995—2017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财政支农、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农产品价格指数和农民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长期内,财政支农、农业技术和农产品价格对农民可支配收入都有着稳定的均衡作用,财政支农、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和农民收入呈稳定的正相关性,而农产品价格和农民可支配收入呈现出短期的负相关性。其中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最大,依托农业技术进步来提高农民收入是长久的办法,由于农业市场周期等原因,农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损益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20.
农民收入结构视阈下的黑龙江垦区农民增收新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收入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如何解决农民收入增加问题始终困扰着政府和专家学者,由于影响农民收入结构的因素较复杂。因此,文章从黑龙江垦区农民收入结构入手,分析影响农民收入结构的主导性因素,并提出垦区农民增收的六个方面新途径,为垦区制定农民增收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