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子》2019,(9)
正秦利军,男,汉族,1982年生,贵州遵义人,理学博士,现任贵州大学农业生物工程研究院专职教师,主要从事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植物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与植物转基因技术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主持贵州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2项,贵州大学"生物学一流学科"项目1项,贵州大学人才培育项目1项,贵州大学人才引进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大转基因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项,获中国烟草公司贵州分公司科技进步奖1项,先后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12月3日,在全国石油和化工科技创新大会上,沈阳院荣获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表彰奖励。其中,沈阳院牵头完成的"化工安全技术与工程及其在绿色制造中的应用""唑菌酯FAO标准的制定"两个项目,荣获科技进步一等奖。据沈阳院总工程师、化工安全技术与工程团队负责人程春生教授介绍,从2007年开始,中化集团加大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3.
正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10月由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河南大学联合共建。于2014年1月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建设期验收,2017年6月通过科技部第一轮五年评估,评估结果为"良好"。实验室以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围绕棉花生物学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创新性、系统性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棉花基础创新提供源动力、为棉花重大前沿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撑、为棉花高层科研人才培养和交流提供平台。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64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 1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长江学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中原学者6人等。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4人/个,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3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从上海市农科院获悉,日前,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隆重表彰为上海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2017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72项(人),该院7项成果获奖,其中1项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他6项分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市技术发明二等奖和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5.
《保鲜与加工》2019,(5):103-103
《中国果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主办的技术类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曾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农业部优秀科技期刊奖、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等多项奖励。主要报道我国果树科研新成果、新技术、新优品种,交流果树生产先进经验,普及果树科学技术知识,提供国外果树科技信息等。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农科院共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河南省建国以来共获得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相似文献   

7.
从近十年国家科技奖看棉花科研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2010年共有18项棉花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其中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6项。分析了获奖成果所在学科的进展,针对当前棉花科研现状,建议重视并加强棉花基础研究,提升棉花科技原始创新水平,为棉花应用研究拓展更宽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正在昆明召开的全国作物种质资源战略研讨会上,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科技创新联盟宣告成立。据介绍,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科技创新联盟是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成立的专业联盟。该联盟成立后,将致力于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通过重大科技任务牵引、优势科研资源集聚、科学运行机制保障等手段,集聚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科研优势资源和力量,构建统一高效的  相似文献   

9.
王国华,1977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此后一直在贵州茶叶所从事茶树植保工作。在科研及文章方面,先后主持过贵州省基金项目二项,获农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奖二项、省四等奖二项。并参加7个省、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从沈阳农业大学获悉,日前,辽宁省科技奖励委员会正式公布2017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该校主持获奖5项,协作获奖2项。孟军教授主持的成果"生物炭暨秸秆炭化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获科技进步一等奖,傅俊范教授主持的成果"辽宁中药材病虫害安全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任文涛教授主持的成果"水稻高值化生态种植技术及其装备"分别获科技进步二等奖,朴在林教授主持的成果"农村节能低碳住宅建筑技术集成与应用"获科技进  相似文献   

11.
正发展方向定位:聚焦前沿、重点突破、自主创新、支撑发展科研发展规划:追求学术创新、支撑人才培养、围绕产业需求、坚持服务地方主要研究方向:基因与生物种质工程、生物制品与生物制药、微生物与环境生态、天然产物开发、食品工程与营养技术创新体系:领军拔尖人才、科技创新团队、校企联合中心、技术创新联盟科技支撑平台:浙江省一流学科、浙江省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所(国际联合实验室)、  相似文献   

12.
正李斌,男,1972年生,回族,安徽来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院长,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霍英东基金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碳水化合物化学、材料与加工利用研究,特别是对中国特色亲水胶体魔芋进行了长期研究;主持国家科技支撑项目"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112篇,申请发明专利45项,主持获得省自然科学奖、省科技进步奖、省技术发明奖等多项科技成果奖励。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中国种业》2019,(5):103-103
从3月21-22日在石家庄召开的“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2019年工作会议”上得知,2018年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资源保存总量突破50万份。新收集各类资源9704份,入国家库圃资源10485份,长期保存资源总量达502307份(其中国家长期库435550份,43个种质圃66757份)。二是鉴定评价富有成效。完成23092份种质的基本农艺性状鉴定,并评价筛选出781份特性突出的优异种质,为作物育种和农业科技原始创新提供了新的基础材料。三是资源得到妥善保存。完成库圃种质资源活力监测12640份,及时更新复壮活力低、长势弱、病害严重的种质10022份,确保了国家库圃资源的安全保存,为分发利用提供了有效保障。四是资源有效利用成效显著。通过在线公布优异种质目录、田间展示及定点定向服务等方式,向种业创新、基础研究等提供种质资源36792份,支撑或服务于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课题/产业技术体系402个、育成品种85个、国家奖2项、省部级奖12项、重要论文355篇、著作23部,对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地方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专家风采     
王新华,男,汉族,新疆农垦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国家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绵羊繁育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现兼任新疆兽医病理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兵团兽医病理学研究会副理事长、西北兽医病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动物生物技术研究会常务理事、农业部转基因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转基因羊执行专家组组长、转基因克隆技术执行专家组专家、科技部973现代农业专项评审专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评审专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和兵团各类重大科研项目16项,参加完成重大科技项目3项。作为主要完成人,1989年“绵羊绦虫病防治”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3);1991年“甲螨生态规律研究”获兵团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3);1995年“奶牛产后生殖机能障碍防治”获兵团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1998年“奶牛产后早期生殖生理的研究与应用”获新疆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1999年“中国美利奴‘U’系羊繁育与基地建设”获兵团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3);2002年“百万只育肥羊综合技术应用与推广”获农业部丰收二等奖(排名第1);2003年“BVDV单克隆抗体研制及野毒株分离鉴定”获兵团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2004年“规模化高效养羊综合配套技术研究”获兵团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超细毛羊、肉用细毛羊、肉用多胎新品系培育”获兵团2005年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些项目成果在兵团和自治区应用与推广,累计创造经济效益2.17亿元。王新华同志被中国农业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和硕士生导师,先后培养出硕士22名,联合培养博士1名,研究员2名,副研究员4名,助理研究员4名。在专业刊物共发表学术论文58篇。  相似文献   

15.
<正>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经学科专业评审组、评审委员会和奖励委员会三级评审,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出271个项目和9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含一等奖4项、二等奖62项。华南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16.
《种子》2021,(9)
正《中国稻米》是由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水稻研究所主办,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单位协办的全国性水稻科学技术期刊,兼具学术性、技术性、知识性、信息性等特点。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首批学术类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还荣获全国农业期刊金犁奖技术类一等奖、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等奖项。适合我国水稻产区各级技术人员及农业与粮食行政管理人员、科研教学人员和稻农阅读。  相似文献   

17.
16S rDNA序列分析法鉴定乳酸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6SrDNA序列分析法,对从西藏传统发酵的酸牦牛奶中分离得到的4株乳酸菌,分别提取DNA,经PCR扩增后,测定其16SrDNA序列,并与基因库中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经鉴定1株为瑞士乳杆菌、1株为发酵乳杆菌、2株为干酪乳杆菌。结果表明,该实验方法可以实现乳酸菌种级水平鉴定,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简便、快速等优点,适合实验室及工业化生产中对乳酸菌的鉴定。  相似文献   

18.
正刘景圣,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吉林省首批"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学科领军教授"、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食品学会理事长、中国食品学会常务理事。作为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长春)常务副  相似文献   

19.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6,(7):F0003-F0003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下称加工中心)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我国最早开展农产品加工研究的农业科研单位之一。“八五”以来,加工中心先后主持各类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30余项,在发酵乳、乳饮料、大豆冰淇淋和功能性特色食品加工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和技术专利。用大豆直接生产冰淇淋技术和豆奶、酸豆奶技术分别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目前加工中心具备较好的食品生化和微生物实验条件,并拥有发酵乳、乳饮料和肉制品加工中试生产线,以及其他食品加工中试设备。加工中心下属产业机构——吉林省农科院天然色素研究中心拥有天然色素和纯净水生产线各一条。  相似文献   

20.
《粮食储藏》2021,50(3)
系统思想深度影响了中国粮食储运科技的全面发展,信息化切实推动中国粮食储运科技的长足进步。吉林大学农业工程学科具有从事农业系统工程研究的传统,1987年举办了首届农业系统工程学术会议FICASE。受粮食行业发展储藏生态系统理论的影响,逐步沿着粮食储藏系统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方向,历经3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研究团队和研究方向。2012年成为了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成员单位,2018年成为了中加生态储粮研究中心成员单位,承担粮食科技成果创新任务以及涵盖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多层次人才培养。在粮食储藏系统理论、粮食干燥智能控制以及围收储期作业管理方法方面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对国家和地方优质粮食工程、农户科学储粮专项以及国务院组织的大规模清仓查库中给予了技术支撑。先后获得各类科技奖励8项,其中2项为一等奖。累计发表涉粮学术论文218篇,其中SCI:21篇,EI:87篇;获得专利:82项,其中发明专利:47项。累积培养硕士生:59名,博士生:28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