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进入城乡关系变革及乡村发展快速转型的关键时期。村庄规划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分析新时期村庄规划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三生”空间承载内容和具体的实施路径,结果显示,村庄规划通过统筹重点产业、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布局能够促进村庄建设发展,通过安排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可以提高国土开发利用质量和效益,通过加强乡村风貌管控、利用乡村资源禀赋可以打造特色乡村名片,最终实现城乡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三生”融合,助推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温雯 《河南农业》2022,(3):53-54
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是关键.城乡融合发展能够弥补乡村发展不足,实现共同发展,有其必要性、可行性和内在动力.但城乡之间在居民收入、公共资源供给、要素自由流动等方面仍存在差距,需要在产业、空间和要素融合等方面持续用力.  相似文献   

3.
共同富裕与城乡融合发展有着广泛的实践联系与内在的逻辑联系。城乡产业的深度融合、城乡人才的有序流动、城乡文化的交融互鉴、城乡生态的协同优化与城乡基层组织的联合聚力为共同富裕提供了支撑与保障。现今,共同富裕视域下城乡融合在总体向好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在城乡产业衔接紧密性、城乡人才要素流动性、城乡文化资源共享性、城乡生态资源互补性、城乡基层组织联动性方面有待提高。应着重通过健全城乡产业衔接共建机制、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城乡文化资源共享机制、城乡生态资源互补机制与城乡基层组织协同共治机制等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路径指引。  相似文献   

4.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特色小镇作为城乡的结合部,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桥梁",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大作用和现实意义。研究表明,湖南特色小镇建设在助推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特色小镇发展体量小,带动乡村振兴实力不强;建设平台小,集聚城乡资源要素能力不强;改革力度小,创新驱动城乡融合发展动力不强等问题,提出了完善以规划为基础的镇村空间融合、以产业化为特色的镇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以政府为主导的城乡基础设施融合、以均等化为特征的城乡公共服务融合、以改革为动力的城乡政策制度融合和以党建为引领的乡村组织融合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乡融合的基础是产业融合,而产业融合的基础又是产村融合。城市边缘区乡村公共空间是城乡纽带中产村融合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城市边缘区乡村公共空间建设应在产村融合的导向下,构建"产业模式—行为规律—乡村公共空间"科学联系,遵循适度开发、分类建设和营造田园意境的原则。城市边缘区乡村公共空间设计要以产业引领、民生促进和生态保障为设计维度来营造符合现代村民、城市居民行为规律的人居环境,从而激活城市边缘区乡村内生动力,实现城市边缘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化发展,最终促进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6.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发掘乡村特色产业、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对于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依托当地资源,发掘特色优势,鼓励、扶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是利用区域资源优势的宝贵探索和巨大尝试。  相似文献   

7.
以县域城乡融合引领乡村振兴,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环节。现阶段我国县域发展已经进入3.0时代,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文章通过分析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揭示其问题及缘由。研究发现:当前县域城乡要素融合层次较浅、社会融合范围较窄、经济融合效果较弱、生态融合水平较低,进而导致要素流通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均等、产业联结不深入、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鉴于此,为了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应着眼实现城乡要素流动自由化、促进城乡产业联结与共同利益机制完善、加快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耦合、健全城乡发展体制机制,最终构建城乡生命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乡关系经历了从要素单向流动的二元割裂到要素全面整合的融合发展的转变,近年 来的乡村振兴相关政策重在理顺土地、产业、人口三大发展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盘活乡村土地资源振兴乡村产 业,而资本下乡无疑为乡村的振兴发展注入了新的能量,引发乡村地区的人口和空间重构,而当前滞后的土地制度、绅 士化的乡村空间、弱化的基层治理等问题依然是困扰乡村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实施路径,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乡村建设方面的理论中国化的体现和我国乡村现代化建设的具体方案。现阶段,西藏存在城乡空间发展不平衡、城乡产业融合不充分等主要问题,阻碍着西藏城乡发展水平和城乡高质量融合,阻挡着西藏人民提高生产收入、提高生活质量、追求生活幸福的步伐。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研究人员要把握事实、利用理论、广泛实践,在重新定位“乡”与“城”之间的关系、利用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审读西藏城乡融合发展现状基础上,通过资源创新配置、产业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通道等途径探讨西藏城乡高水平发展的路径,为西藏提供更多的发展视角、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山东省出台了《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据了解,《规划》重点围绕优化城乡空间,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在"统筹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三方面出台系统举措,着力构建城乡协调联动的融合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1.
绿道网络构建的乡村旅游空间是新型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其网络化空间格局可有效推进乡村旅游生态化、全域化、体验式发展。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县宽甸满族自治县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GIS适宜性分析和可达性分析、多尺度绿道规划方法,确立适宜乡村旅游发展的绿道网络,多要素结合构建出乡村生态体验旅游空间。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景观资源、道路、水系、地形坡度和绿地斑块5个因子对绿道选线有重要影响,其中景观资源因子权重0.431,影响力最大;宽甸县域绿道适宜性用地多为水系或原有道路沿线的开敞空间用地,与山地地形肌理结合紧密。"一轴两带多线"的绿道网络提供了特色山岳景观线路、鸭绿江景观线路和多样化的乡村景观游览线路,结合空间节点设置3级服务站点,形成全域分布的旅游线路和设施。因此,构建乡村生态体验旅游空间需因地制宜的构建城乡生态绿道网络,拓展生态体验空间;规划多级绿道,增强城乡交通联系;融合城乡空间,推进设施共建;整合乡村特色景观资源,增加旅游深度体验;点线串联,促进多产业联合与多主体参与。  相似文献   

12.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针对城乡公共资源供给差距、农民进城门槛较高、农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城乡要素价格扭曲等问题,需要从做好城乡融合的总体规划、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推动城镇化发展、促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这几个方面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社会各界积极地推进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从乡村发展法规制度、"人群"影响、思维观念及经验模式等方面出发,总结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影响要素,结合青村镇吴房村项目实践,总结乡村发展过程中区位、政策、资金、人才及发展空间等要素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尤其是人、地、资金三大核心发展要素的作用。通过研究发现,城市周边乡村发展更应考虑城市的需求及与城市的关系,以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三生"融合发展,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目标,同步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增加农民收入,激活乡村活力。  相似文献   

14.
城乡融合发展道路是乡村振兴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二者是互相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文章基于哈尔滨市城乡融合发展过程,分析哈尔滨市城乡融合发展中存在的城乡产业融合体系不健全、城乡生产要素流通不畅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问题,从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为出发点提出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和乡村经济发展多元化、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机制,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议。探索城乡融合的发展道路,以期为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启示。  相似文献   

15.
传统村落地方性构建可破解“千村一面”“建设性破坏”“特色缺失”等问题,是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的重要途径。在厘清传统村落概念内涵及其景观、生产、文化和生态功能的基础上,以地方性构建理论为路径对槐荫村开展规划研究。通过分析资源条件与发展现状,立足发展需求,围绕文化景观、产业以及生态地方性等策略对槐荫村的休闲旅游开展规划研究,以期实现乡村风貌和农旅产业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6.
城乡融合发展既是当前乡村突破自身发展的选择,也是超大城市发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重要使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成都西部片区的小石村,以城乡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文化融合、生态融合的“四维融合”模式,走出了远郊凋敝村落“重生”之路。新时代,城乡融合亟需以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为支撑点,以化解城乡发展不均衡为核心任务,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在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过去几年吉林省实施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由此带来的乡村地区聚落,产业,土地等要素的变化对乡村发展和乡村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近年来吉林省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实际,通过陈家店村典型案例剖析,分析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过程和动力机制。结果表明,陈家店村通过合村并居,发展农村合作社,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三个过程实现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陈家店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自下而上模式的典型代表,以村委会为主要驱动力,通过整合村庄、土地、人口、产业等区域空间资源要素,积极带动村民就业转型,实现乡村振兴。陈家店村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现了农业空间、社会空间、生态空间和居住空间的重组和优化,是介于城镇和乡村之间的城镇雏形。陈家店村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还有待解决的问题:土地流转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居民对城市生活的适应能力,乡村邻里关系的保持以及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均衡和城乡收入差距显著带来的一些列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新时期城乡关系和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探索。蚌埠市近十年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分析结果表明,蚌埠市城乡融合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可分为增长、减缓、增长三个阶段;各城乡融合要素融合水平不同,经济、社会、空间等要素融合水平稳步提升,人口、生态要素融合水平波动发展:城乡融合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要看到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要重视城乡人口与土地的互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城乡融合最直接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力发展绿色农业,振兴乡村产业。全国上下纷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建设文明乡风、生活富裕、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加快推动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改革,融合全新的城乡管理体系,紧紧围绕产业升级、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要素,促进产业兴旺,广泛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乡村散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贵州省盘州市作为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的发源地,“三农”工作重心应在镇村两级基层治理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产业发展,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长,带动农民稳定增收,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