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口市郊区乡村景观生态评价和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10年Alos遥感影像数据,提取海口市郊区乡村景观,通过建立乡村景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构建生态综合评价模型,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结合GIS技术对各类景观进行生态综合评价,并以此为条件分析研究区的旅游开发模式。结果表明:乡村景观生态综合指数(Ei)的范围为2.10~4.48,四级生态分区和五级生态分区比重占到一半以上,三级生态分区约为整个区域的1/5,海口市郊区乡村景观生态质量总体上较好;热带荒草地景观、热带灌丛景观、热带聚落景观和热带水体景观生态质量相对较差,滨海红树林景观和热带农田景观生态质量一般,热带田园景观和热带疏林景观生态质量较好甚至优异;在景观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区域背景提出4种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观光型乡村旅游、体验型乡村旅游、康乐型乡村旅游和人文型乡村旅游,并建议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加强乡村景观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绿道网络构建的乡村旅游空间是新型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其网络化空间格局可有效推进乡村旅游生态化、全域化、体验式发展。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县宽甸满族自治县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GIS适宜性分析和可达性分析、多尺度绿道规划方法,确立适宜乡村旅游发展的绿道网络,多要素结合构建出乡村生态体验旅游空间。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景观资源、道路、水系、地形坡度和绿地斑块5个因子对绿道选线有重要影响,其中景观资源因子权重0.431,影响力最大;宽甸县域绿道适宜性用地多为水系或原有道路沿线的开敞空间用地,与山地地形肌理结合紧密。"一轴两带多线"的绿道网络提供了特色山岳景观线路、鸭绿江景观线路和多样化的乡村景观游览线路,结合空间节点设置3级服务站点,形成全域分布的旅游线路和设施。因此,构建乡村生态体验旅游空间需因地制宜的构建城乡生态绿道网络,拓展生态体验空间;规划多级绿道,增强城乡交通联系;融合城乡空间,推进设施共建;整合乡村特色景观资源,增加旅游深度体验;点线串联,促进多产业联合与多主体参与。  相似文献   

3.
景观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资源财富,从中直接获益者主要有经营者、旅游者和农户等三类。通过对海南琼海的乡村旅游研究发现,各方利益相关者对于景观的理解与认识集中表现在对景观的价值体现与需求、景观如何被经历和体验,以及景观的发展前景判断三方面。与此同时,针对景观的开发利用,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又表现一致的对保护乡村传统的强烈愿望。因此,通过对景观的认识需要进行重新定位,将传统的"单体化的展示"转变为"多样化的感知"探讨以海南琼海为例的乡村旅游中的景观重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乡村产业景观、乡村聚落景观、乡村生活景观三个方面分析了甘肃省农业产业转型过程中乡村景观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镇化过程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乡村聚落景观变得紧凑,聚落空间呈现出多样化,绿地系统更加丰富,农民收入水平得以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乡村生态环境污染、乡村特色丧失、乡村"空心化"现象等问题,并最终导致乡村景观的生产功能、生态平衡功能和生活功能退化。基于甘肃省的区情,甘肃地区乡村建设应以"生态"和"脱贫"为目标,在构建及规划乡村景观时应增加人类干预的科学合理性,提升乡村景观保护主体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从而实现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白净  李玉萍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1):2726-2728
乡村振兴是现阶段“三农”工作重点,是未来很长一段农村工作的重心所在。海南地处热带,是全国唯一一个全省位于热带的省份,发展热带农业优势显著。因此,海南的乡村振兴离不开热带农业的发展和推广。海南热带农业虽在建省办特区后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技术推广也有成效,但是现阶段海南热带农业推广还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较弱、金融支持不足、对外合作交流不够等诸多问题。分析目前海南发展热带农业的优势及存在问题,为海南热带农业推广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品种与关键技术研发、加强金融支持、加深对外合作交流等对策。旨在通过研究海南热带农业推广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为海南热带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出谋划策,促进海南热带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改善海南现阶段农业结构,以期达到助推海南乡村振兴事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对于提高城市形象、增加城市居民的生活感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乡村景观是以田园风景为主的生态景观,具有地域性、生产性以及审美性三个方面特征,同时从表现形式上进行划分,乡村景观包含了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加强乡村景观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景观效果,需要充分发挥乡村历史文脉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加强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中农村体验建设,加强城市与乡村景观的相互融合,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7.
乡村景观是由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及其中的社会结构所组成,也是人与环境互动作用产生的生态综合体。乡村景观的空间分异是人地关系和地域文化影响的结果,不同地域由于不同的经济、社会、人口及环境发展模式,导致不同的景观空间类型。以东莞和中山为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将两市的乡村景观划分为空间生长型、空间制约型和空间衰落型,分析了各类型的乡村景观问题和特征,并对不同类型的乡村景观提出了发展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谢跟踪  李鹏山  苏珊  孟相彩  李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494-3497,3621
采用1991、2001、2010年3期Landsat TM/ETM+和Alos遥感影像数据,应用面向对象遥感影像提取技术,对3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结合GIS技术及FRAGSTATS 4.1景观分析软件,选择合理的景观指数,对海口市郊区乡村景观格局进行时空变化研究,揭示乡村景观的空间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20年来,热带园地景观一直处于优势地位,热带农田景观形状最为复杂,热带疏林景观受到人为干扰的强度很大,但热带疏林景观连接性好,分布集中,聚集程度高,热带聚落景观和热带荒草地景观散布程度大,连接性差;景观连通性基本保持良好;蔓延度指数变化不大,景观均衡性稳定;景观多样性基本维持平衡,各景观类型分布基本均匀,但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有上升的趋势,景观异质性程度略有增大。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是广大游客以乡村的自然风景为活动场所,进行的一系列旅游观光活动,目前乡村旅游仍处于进一步建设阶段,这着实为海南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很大机遇。笔者从当前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入手,具体分析海南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最后展望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以期对海南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草坪是园林造景的重要景观元素之一.本文通过综合论述草坪植物的设计原理,草坪植物空间的营造,及疏林草坪、稀树草坪、开阔草坪、草坪边缘植物景观的种植形式等,针对性地探讨海南热带草坪植物种植设计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1.
针对海南农业现状,从生态学、循环经济学、可持续发展学的角度,分析海南热带农业发展的问题,论证海南热带农业生态转型的必要性和转型的过程与措施,目的是促进海南热带农业生态产业的全面发展,促进农业生产、销售、加工、消费中人与自然的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2.
乡村公共景观设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元素。本文以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壶镇镇陇东村的乡村文化特色为切入点,研究乡村公共景观设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陇东村既注重保护历史特色、生态底色,又兼顾现代化的人性设计和村庄发展的融合,通过乡村公共景观设施同乡村自然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改善乡村的空间环境与生态质量,充分体现了乡村的自然和谐之美,成功打造了生态环保、生活和谐、精神文化充实的“魅力陇东”,从而探索出一条乡村公共景观设施“美丽”的传承与嬗变的具体路径,是类似山区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范本。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下,美丽乡村的景观建设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美丽乡村农业景观是乡村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与村落景观的融合成就了美丽乡村的特色景观风貌.在传统农业景观含义的基础上,将美丽乡村农业景观看作是一个自然与人工复合的生态系统,从而对农业景观的建设水平和呈现层次提出涵盖生产、生活、生态及旅游等方面的要求.农业景观系统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其空间表现非均质性,存在功能与内容的变化,以及功能内容随季节的变化.因此,农业景观系统可划分为时间、空间和功能3个基础维度,进而以功能维度为核心,以空间维度为载体,以时间维度为延伸,通过3个维度的复合和叠加,层层递进,实现美丽乡村农业景观系统型的基本构建.江苏省南京市桦墅村的规划实践证明,这种多维复合的方法是美丽乡村规划中农业景观系统构建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朱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678-17679,17682
以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营盘镇为例,分析了其乡村景观的多样性、异质性,以及乡村景现的生态、社会、经济和美学价值.强调在乡村景观设计中要重视其景观的多样性和异质性,同时要体现乡村景观的色彩美和空间美,实现它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田甜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604-10606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和乡村景观的结构、布局、功能和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了中国目前由城市化带来的城乡素观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乡村景观生态问题突出自然、半自然景观的退化造成生态平衡失调,景观格局混乱造成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新旧景观不协调造成乡土特色消失,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土地浪费及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城市景观生态问题强调区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得生态功能下降、具有重要价值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遭到破坏、城市绿色空间不断减少造成景观破碎度增加、城市布局缺乏规划引发空间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指出乡村景观生态问题的解决应注重景观生态规划、调整布局,以整体性原则协调区域综合发展,有效协调各种矛盾,加大农村土地整理力度,开展生态网络建设;城市景观生态优化应着重于合理规划景观结构比例,建立合理的景现格局,并有效地建设城市绿地,调控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建设速度较快,乡村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关注。当前我国乡村景观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设计和生态保护,无论是对生态保护、场所感还是空间序列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需要努力提高滨水乡村景观设计水平,从而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滨水乡村景观。  相似文献   

17.
海南省有丰富的珍稀果树和野生果树资源,拥有热带滨海景观、热带原始森林、地热温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本文通过探讨果树种植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方式,以期达到加速开发利用海南的野生果树和珍稀果树资源,并促进海南热带旅游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立足于《体验性景观——人、场所与空间的关系》一书中的视角,梳理体验性景观的潜藏维度,结合大理沙溪古镇寺登街的体验经历和当前乡村景观营造的实际,重新认识体验性景观,归纳乡村体验性景观语汇,并将其作为户外空间分析设计的方法,提出在乡村规划设计中需对其物质空间进行语汇界定,因"境"制宜地对不同语汇进行表达;构建一个可供推广的体验性景观框架应用于乡村景观的营造.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庭院空间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农村建设及乡村庭院空间优化设计为目标,在对新农村建设政策背景解读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山东鲁中南地区乡村庭院的空间设计,形成一种"点、线、面、圈"相结合的乡村庭院空间景观构成体系,并以临沂市沂水县庭院空间景观改造为例得到经济生态模式、观赏休闲模式、民宿旅游模式三种更为良性的乡村庭院空间设计方法;以使乡村庭院美观、舒适、实用、经济和环保,为乡村庭院空间设计乃至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及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乡村景观评价作为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础工作之一,其根本任务是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对乡村景观所发挥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合理评价,揭示现有乡村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和确定将来发展的方向,为乡村景观划与设计提供依据。本文从乡村景观的内涵出发,并根据乡村景观所具有的3层次功能,构建了包括社会效应、生态质量、美感效果三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评判模型,应用于北京市海淀区5个乡镇,揭示了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