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推进,我国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后扶贫"时代,巩固脱贫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需要普惠金融发挥更大作用。本文在测度精准扶贫时期粤东西北地区12市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固定效应分位数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普惠金融的减贫增收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居民减贫增收,且对农村低收入水平群体的减贫增收效应要大于中高收入水平群体。但是对于农村低收入水平群体,减贫增收效应主要通过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来实现。为此,提出改善普惠金融供给结构、优化供给方式,深化发展"普惠金融+产业项目"的产融结合扶贫模式和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业发展在政策减贫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培育农业等支柱性产业从而形成持续内生发展能力已经成为减贫的重要途径。农业发展在公共政策与减贫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农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中介效应,公共政策通过农业发展这一中介变量有效推动了减贫进程。按照公共政策促进农业发展,农业发展推动贫困减缓这一逻辑脉络,构建了公共政策、农业发展与减贫效应三大系统及其测度指标体系,通过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分阶段探究了2000-2015年公共政策减贫过程中农业发展在各时期的减贫作用强度及其动态演变趋势,并对农业发展在政策扶贫过程中的中介效应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农业发展对政策扶贫的中介效应非常显著,公共政策的减贫效应中约有45.25%的贡献来自于农业发展所产生的中介效应;单纯的公共政策对于贫困减缓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呈现下降趋势,而农业发展对于农村贫困减缓的作用则逐年增强。研究表明,我国多元化的减贫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内生式减贫机制逐渐健全并已经发挥作用,公共政策对农业发展和减贫的促进作用呈边际递减态势。因此,首先要加强对农业尤其是特色农业的扶持,以更好地发挥其在减贫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其次促进当前我国扶贫攻坚战略应尽快转向换挡,千方百计推动已经形成的内生减贫系统有效运转。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迅速发展,为解决我国金融扶贫工作过程中的困境创造了全新的发展契机。通过梳理我国现行农村金融扶贫现状,进行互联网金融在解决我国农村金融扶贫问题的SWOT分析,为进一步促进互联网金融助力农村金融扶贫提出了:政府应当完善法律和监管体系,普及互联网金融知识教育、完善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农村金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广实施互联网涉农保险、促进金融扶贫项目与农村互联网电商密切合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尤其是农村贫困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当前政府将农村金融视为农村地区减贫工作的重要工具。但现阶段农村金融体系仍存在进一步改进的空间,所以针对农村金融的减贫问题进行研究,可为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本文首先从理论上系统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作用于农村减贫研究;然后阐明农村金融发展在减贫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最后就中国农村金融减贫的政策优化策略及其实现路径提出了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扶贫减贫是我国三农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农业产业化扶贫减贫又是我国农村扶贫减贫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文章主要针对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扶贫减贫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依托地区特色优势资源、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型企业、探索高效创新性扶贫减贫开发体制、多举措推动扶贫产业快速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通过建立涵盖更大范围的普惠式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现阶段的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为基点,推动全面的金融扶贫的开展,拉动农村经济发展摆脱贫困,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农业部门经济增长具有最大的减贫效应。贫困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中国通过农业部门经济增长实现了大规模减贫,成效显著。从中国实践中获取有益经验有利于推进全球,尤其是非洲的减贫事业。本文考察了南非贫困现状,对比了各阶段南非和中国的农业减贫主要做法,并对南非今后减贫事业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发现,南非在减贫道路上面临着农业发展限制多、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家庭粮食不安全等挑战。南非减贫当务之急是促就业、提收入、缩差距,这与中国2001—2012年减贫阶段性任务有相似之处,但在减贫措施上截然不同。南非没有充分认识到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增长对减贫的重要性,而更多采用诸如社会保障等福利型扶贫措施。基于中国减贫经验,要使农业产业发挥可持续的减贫效果,南非首先应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将发展置于第一要务,加大公共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其次要把握好社会保障扶贫的度;第三要积极参与农业减贫实践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相似文献   

8.
伍艳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208-212
2001-2010年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贫困发生率存在负相关关系,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每提高1%,贫困发生率下降1.58%;分区域看,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均呈现较高的贫困减少速度,但是各区域贫困发生率的绝对水平和减少速度存在差异,西部地区贫困发生率的绝对水平最高,贫困群体的脆弱性明显,但其农村金融发展对贫困减少的效应比中部地区强.实证检验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最强,中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最弱.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村金融的地位和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对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当下我国大力推进"精准扶贫"与城乡统筹发展,农村金融的发展有利于打破长期制约农村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减少农村的贫困人口,从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最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和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简述了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提出农村金融存在着金融体系亟待健全、中低收入农户信贷问题多、农村金融的发展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等问题,并在文章最后给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旨在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贫困农户产生的原因与产业化扶贫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分析认为,贫困农户内生动力不足是导致我国扶贫投资效率下降,减贫速度趋缓的重要原因,并从自然、市场、技术、经营方面,分析了贫困农户使用技术、发展高效农业面临的风险。从提高扶贫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筹建产业化风险基金、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方面,提出了增强贫困农户的内生动力,建立产业化扶贫风险防范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时代,全球都在提倡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持生态平衡。扶贫减贫是我国三农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农业绿色减贫又是我国农村扶贫减贫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由于我国起步晚、发展经验不足,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忽视了生态保护,导致我国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从而消除贫困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严重突出。本文以创新绿色减贫理论为支撑,结合我国近年来的绿色减贫路径及现状,探讨新农村在新型发展模式下如何发展绿色经济、消除贫困,实现绿色减贫。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农业产业发挥减贫效应的门槛条件,为精准扶贫和扶贫资金的有效利用提供政策参考。【方法】在农业产业发展与贫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福建省县域贫困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构建门槛回归模型,以残差平方和最小化为条件确定门槛值,在考虑基础设施、金融情况、教育水平、医疗条件下,主要从规模和结构两个方面检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农业产业扶贫的门槛效应。【结果】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门槛值时,农业产业规模越大,农业产业的弱质性越强于益贫性,越不利于减贫,但是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减缓贫困。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门槛值时,农业产业的规模扩张对农村减贫发挥出正向效应。随着农业产业规模的扩大,农业产业的益贫性强于弱质性,减贫效应开始显现。若某个地区已经脱离贫困,就会进入资本积累的良性循环,农业产业的适度规模就会产生规模经济,大幅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结论】福建地区农村贫困存在贫困门槛效应。对于尚未跳出贫困陷阱的地区,建议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村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兜底式扶贫。对于跳出贫困陷阱的地区,建议加快农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发展,推广资源资产收益扶贫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土地管理工作参与地方扶贫开发为扶贫工作推进提供了重要着力点,通过土地政策调控区域发展布局是我国扶贫开发形成的新格局。现阶段我国土地扶贫政策主要通过生态补偿、产业扶贫、整治扶贫、易地搬迁等途径实现减贫脱贫效应。土地政策参与扶贫,使贫困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直接影响农村发展和居民福祉。因此,探索土地扶贫政策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理清其中的利益分配情况,对于更好地实现脱贫攻坚,提高农村居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精准扶贫是我国全面推动农村小康经济建设的重要决策.发挥金融产业优势,将金融扶贫理念融入精准扶贫体系,是我国农村扶贫工作稳步推进核心关键.农村金融扶贫,涵盖对农村经济产业建设、个体农户经济扶持等多个基础项目.为更好发挥基础项目优势,做好对农村金融扶贫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进一步解决农村金融扶贫核心问题,对于加速农村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5.
从精准扶贫到解决相对贫困是我国减贫事业前后两个阶段,需要平稳过渡和有序衔接,却面临着诸多困境和风险。针对解决相对贫困的现实需要,应选择性延续精准扶贫时期凸显的政治制度优势以及形成的精准理念、建档立卡对象、有效减贫增收政策和全社会参与的格局。结合新时期减贫背景,树立更为全面的扶贫理念、实现扶贫对象的扩容发展、促进扶贫主体的协同治理、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扶贫格局、丰富和完善减贫政策体系,实现从精准扶贫到解决相对贫困的融合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背景下,随着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不断完善与推进,对于农村金融扶贫工作也提出新要求,强调精准扶贫中农村金融扶贫作为重要手段,需要结合生态经济的相关建设要求,加强农村金融扶贫工作与生态经济发展工作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生态经济理念,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方面的作用,不断解决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的问题和不足。基于此,本文从生态经济视角下农村金融扶贫工作机遇方面出发,提出生态经济视角下农村金融扶贫工作遇到的阻碍,以及探索生态经济视角下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的策略,以期促进扶贫工作的有效发展,充分发挥生态经济对于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常态化减贫机制的形成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贫困治理方面历经了不同阶段,并有着不同的阶段化特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精准扶贫攻坚阶段,2020年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后,并不表明贫困治理工作完全结束,仍有一些后续问题需要解决,可称之为"后扶贫时代"。在这一阶段,需要建立常态化的减贫机制,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为主导,结合动态监测机制、资源筹措与有效帮扶机制,共同促进我国常态化减贫机制的形成,解决农村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尚未得出一致结论,基于对重庆涪陵的实践分析,探讨通过做好政策保障以提升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方法/过程】以涪陵区2004-2018年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运用多元回归法分析涪陵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农民减贫;提高人力资本密集度有利于增强农民的挣得能力。要提升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这就要求: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提升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提高乡村自治与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动力;完善社会扶贫协作联动机制,为农业劳动力转移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正>千百年来,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国家统计局2019年8月12日发布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系列报告显示,我国通过加快建设、深化改革和大规模扶贫开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加速了世界减贫进程,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减贫扶贫,出台实施了一系列中长期扶贫规划,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扶贫开发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农村1986~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检验并测算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效应及其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村贫困缓减,并且在促进农村贫困缓减的过程中中介效应与直接效应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