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随之产生了形形色色的金融风险,给人们带来诸多损失,使得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逐渐被重视。从我国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互联网金融活动常见的风险类型,以及进行风险防范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控制策略,旨在对当今互联网金融行业建立风险意识、整合战略思维以及进行有效风险管理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村地区是金融信贷风险较大的地区。抵押担保物权不明确、法律执行保障不足、借款人信用风险等因素,造成目前中国农村地区金融风险防控能力不足。随着山西省转型发展不断深入,农村地区金融活动增多,需要构建山西省农村金融风险防控体系,保障农村地区金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监管对策的研究,首先,阐述互联网金融基本内容。然后,分析互联网金融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平台风险等。最后,为将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给出完善监管模式、构建金融市场制度体系、加强风险预防与控制、构建社会信用监管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金融企业的运营与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企业正在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挑战。本文主要对中外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对比分析来探讨今后的金融风险防控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依托农民合作组织开展资金互助和信用合作的实践探索越来越多,成为我国农村合作金融领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探讨农村合作金融发展,风险问题是应有之义。本文简要分析了德国农村合作金融风险防控模式,希冀能够对我国同类事物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伴随云计算技术的变革,金融行业掀起创新高潮,各种新型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但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出现了很多治理问题,审计作为经济活动中最有效率的监督方式之一,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从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出发,探讨其存在的审计风险,重点分析审计风险防范应对措施,提高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务审计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7.
近年,网络经济的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远超各方预期,互联网金融及其相关问题由此成为学界、业界以及金融监管当局关注的焦点。与迅速发展的网络经济相比,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研究则进展缓慢,互联网金融风险正在改变传统金融的生态环境,如处理不当则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主要风险环节在于强化了风险的内在关联性。所以目前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应当朝着兼具包容性和有效性的方向,建立较为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和发展框架。  相似文献   

8.
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发展起来的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模式,融合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农村金融,为我国农村实现普惠金融提供了重要基础,通过对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的描述,探讨现阶段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农村发展情况,提出加大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力度、改善农村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征信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3):106-10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改变了经济发展模式,也造就了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供给侧改革为农村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通过对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障碍因素及其支持供给侧改革机制创新的深入分析,提出了调整信贷投向、布局互联网金融、防控金融风险、打造绿色金融等供给侧改革下农村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民间金融在我国经济活动中已广泛存在,并获得快速发展。数量庞大的民间金融资本体制外循环,必然导致民间金融的高风险,因此,对民间金融风险问题的研究有着较大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在分析民间金融快速发展原因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民间金融活动对金融市场安全、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调控以及社会稳定的风险影响,进而阐述构建从市场准入直到市场退出等一系列民间金融规章制度和改革现有利率、汇率及税收等相关政策,是控制民间金融风险、促使民间金融形成风险内敛机制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信贷风险的发生往往是由持续的消费需求和过高的杠杆导致的,若大学生对杠杆率结构把控不当,盲目扩大不切实需求,会引发信贷危机。本文首先基于问卷数据对大学生互联网金融信贷现状进行分析,进而研究了大学生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其次计算出我国各地区、年级、不同消费特征大学生的杠杆率水平,分析了其差异、共性及原因,并运用主层次分析法计算杠杆率对大学生金融风险的贡献率;最后,探索大学生管理杠杆的最佳方式,从个人风险控制和杠杆管理两个方面给出大学生防控金融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许多领域之中,互联网技术都得到了有效地应用,P2P网络贷款作为互联网和金融的一个融合产品,虽然其在我国出现的时间不长,但是近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虽然P2P网络贷款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但是由于我国关于P2P网络贷款的监管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完善,所以使得其仍然存在较多的风险。而以P2P网络贷款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产品,在当前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中也面临着较多的金融风险,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就基于P2P网络贷款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相应的研究,提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本报讯中国农业银行三农政策与业务创新部日前发布研究报告,对于今年"三农"和县域经济金融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报告认为,今年上半年,"三农"和县域经济金融整体呈现稳定发展态势。下半年,新业态、新改革和新转变将为该领域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农村金融面临的结构性风险和整体经营压力也将凸显。针对县域金融风险防控压力加大,报告建议,适应宏观经济减速换挡、转型升级带来的影响,把风险防控放在"三农"业务发展突出重要的位置,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科技金融越来越受到关注,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为促进科技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拓展了发展空间。以安徽省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合肥高新区)为例,针对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破解科技金融发展困境的相关建议:依托大数据构建投融资双方对称的信息互通平台,调控科技金融风险;建立与完善科技金融征信体系;借助互联网金融技术优势,推动金融核心业务创新;借助互联网金融技术优势,推动金融核心业务创新;着力探索科技金融服务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社会治理创新的重心在基层。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也给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正确认识和把握机遇与挑战,充分运用好互联网平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艳华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1):219-221+232
农村互联网金融是传统农村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型业态模式,具有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普惠金融等作用,对推动农业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阐述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从加大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建立健全农村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体系、加大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宣传力度、培养农村互联网金融人才5个方面提出促进农村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133-135
"互联网+"使互联网金融得到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审计功能的充分发挥。我国对于持续性审计和审计"免疫功能"已经提出很长时间,并得到银监会、审计署和政府监管部门的提倡,但并没有真正充分运用起来,如果能利用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为互联网金融建立一个动态预警系统,并在外界保障措施的维护下,形成一个持续有效的预警机制,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动态及时的发出预警信号,势必形成有力的保障来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本质是嵌入互联网基因创新金融的业务服务方式,但无法消除金融的固有风险,因此把握互联网金融创新与监管边界的平衡关系是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关键.首先,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创新主体与监管部门之间博弈行为的基础上,构建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中两者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其次,运用演化博弈方法探讨双方群体博弈行为规律,解释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与监管边界之间关系.最后,监管条例的出台是从没有监管边界、双方博弈边界到确认监管边界的动态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19.
汪强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5):124-125,191
近年来,安徽省亳州市为解决好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积极探索开展政府社会化数据的创新应用,充分利用大数据,铺设“互联网+金融”平台。辖内地方农村商业银行以“大数据”为引擎,最大程度发挥“大数据”在支持金融产品创新、促进金融服务中的作用,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探索出一条缩小与大银行差距、持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稳健发展的路径,开创了普惠金融新局面,形成普惠金融和业务转型双提升、共促进的良性循环。值得进一步推广。同时,金融监管需要加强数据监管的基础性、制度性建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们来说,这既是一次危机,也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目前,经过各方面努力,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抗击疫情的初步成果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带来有益的经验与启示。实践证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遵循,多元参与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科技支撑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需同时推进这三个基本向度,方能加快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