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发生情况为澄清我省棉花枯、黄萎病发生与分布情况,全省各地区、市、县农业局和棉办两个单位,都联合召开了专门会议,安排了调查工作。先后经过组织力量,技术培训,田间调查、资料整理等四个阶段,全面胜利完成了1982年棉花枯、黄萎病夏秋两次调查任务。调查面积923.5万亩,占全省植棉面积84%。发生枯、黄萎病的县95个,占植棉县  相似文献   

2.
新疆主要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海洋  王伟  张仁福  武刚  姚举 《植物保护》2015,41(3):138-142
为了解目前新疆棉花黄萎病的发生现状,对新疆主要植棉地区棉花黄萎病发生程度、落叶型菌系分布以及代表棉区主栽品种黄萎病抗性类型、棉花黄萎病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调查的新疆棉田中棉花黄萎病发病田占58.2%,其中病情指数达5.0以上的棉田占28.1%;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系中37.3%为落叶型菌系;阿克苏棉区主栽的棉花品种(系)‘中棉49号’、‘中棉414号’、‘2905’棉花黄萎病抗性表现为耐病,生产上缺乏抗病品种。阿克苏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始期较往年趋早,发病程度趋于严重,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棉黄萎病快速发展期,后期由于高温抑制作用,发病趋缓。  相似文献   

3.
不同植棉省区落叶型黄萎病菌的培养特性及致病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落叶型症状的棉花黄萎病对棉花生产的危害越来越大,为明确落叶型棉花黄萎病菌的分化特点,采用特异性分子标记方法,对我国10个主要植棉省区30个落叶型棉花黄萎病菌的培养特性和致病力进行了比较。落叶型黄萎病菌系在我国主要植棉省区已普遍存在,该菌系以菌核型为主,其微菌核呈放射状或环状。63.3%菌系的菌丝发达致密,其余菌系的菌丝较为疏松。落叶型黄萎病菌系之间的产孢量和致病力差异较大,产孢量变幅为3.7×107~18.8×107个孢子/mL;71.9%为强致病力菌系,25.0%为中等致病力。研究表明,不同植棉省区间落叶型黄萎病菌系的产孢量和致病力具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棉花黄萎病的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凤景 《植物医生》2009,22(4):42-43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为国际植物检疫对象。冀州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黑龙港流域,植棉历史悠久,随着抗虫棉的不断推广,植棉面积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5.
竺修高 《植物保护》1965,3(3):105-105
作者于1962—1963年在甘肃河西走廊棉花试验站工作期间,对河西主要植棉县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和为害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的方法是采用А.А.Василбев普查法,发病率是采用五点取样法统计,由于人力和时间的限制,未能全面进行普查,只每个县抽2—3公社,每公社抽2—3大  相似文献   

6.
敦煌市具有悠久的植棉历史,也是甘肃省棉花生产的主要基地.自1983年普查发现棉花枯黄萎病以来,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不断加重.仅管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技人员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益,但至今仍是制约本市棉花生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植物医生》2013,(6):19-19
根据中国农科院的消息.历经我国农业科研人员26年潜心研究完成的“棉花抗黄萎病中植棉系列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成果日前通过专家鉴定。这一科研成果结束了我国棉花不抗黄萎病的历史.对保障我国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990A棉宝防治棉花枯、黄萎病效果好汉川县植保站(432300)邓祥生我县为全国商品棉基地县,常年植棉面积在2万hm2以上。近年来,随着棉花枯、黄萎病的逐渐扩展蔓延,我县农药市场上先后上市了治萎灵、增效黄腐酸盐、特效枯黄萎灵和滴萎净等防治棉花“两萎病...  相似文献   

9.
一、棉花枯、黄萎病发生情况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历年植棉面积达850万亩左右,是全国重点产棉省之一。建国以来,随着棉花生产的发展,棉种调运频繁,病害不断传播蔓延。1963年以前,我省只在孝感、钟祥、罗田三个县零星发生。1964年从美国引进大量光叶棉种,经过1964、1965年普查,这两病已传播蔓延到30个县,  相似文献   

10.
棉花黄萎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棉株生长的土传维管束真菌病害。挖掘抗性基因,解析抗病机制,对创制棉花抗病种质防御棉花黄萎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抗病棉花品种‘中植棉2号’中获得GhRAR1基因,采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技术、基因过表达及qRT-PCR技术探究GhRAR1介导的棉花抗黄萎病机制。结果表明,GhRAR1的表达受棉花黄萎病菌诱导。GhRAR1沉默棉株对黄萎病菌敏感性增强,表现为植株病情指数升高、叶片萎蔫、茎部维管束组织褐变加重。GhRAR1沉默棉株中活性氧(ROS)生成基因GhRbohD表达量低,H2O2积累量少。过表达GhRAR1基因的拟南芥植株对棉花黄萎病抗性增强,AtRbohD表达量高,H2O2积累量多,发生过敏反应(HR),菌丝扩散被抑制。推测GhRAR1可能调控ROS积累和HR,从而介导棉花对黄萎病菌的抗性。  相似文献   

11.
适时应用生长调节剂控制棉花黄萎病危害简桂良,马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100094)棉花黄萎病目前已成为制约我国棉花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1993年该病在我国大面积发生为害,尤其是北方棉区,因该病的发生为害而造成叶片、蕾铃脱落成光杆的病田大面积发生,损失...  相似文献   

12.
龚汉生 《植物保护》1986,12(6):37-38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历年植棉面积800万亩左右。1963年以前,有3个县零星发生棉花枯黄萎病,1964年从美国引进带病的光叶棉种,造成棉花枯、黄萎病在我省迅速传播蔓延,1965年调查,有29个县的棉区发病,面积2.3万亩,到1980年传播到36个县42万亩,1982年发病79万亩,1984年71万亩。  相似文献   

13.
棉花黄萎病暴发成灾的原因与控害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黄萎病暴发成灾的原因与控害措施石磊岩,简桂良,王波(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北京100094)11993年黄萎病发病情况1993年,我国棉花黄萎病大发生,尤其是北方棉区更为严重。从8月中旬至9月初,我们分别在河南省新乡、兰考、尉氏、扶沟,河北省成安、肥乡...  相似文献   

14.
新疆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现状及其快速分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新疆不同地区造成棉花萎蔫,维管束变褐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发生现状,本研究对新疆47个主要植棉区有萎蔫症状且维管束变褐的棉花病株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其快速分离鉴定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南疆20个地点,得到358个纯化菌株,黄萎病菌占81.8%,枯萎病菌占18.2%;北疆27个地点,得到495个纯化菌株,黄萎病菌占93.9%,枯萎病菌占6.1%。南北疆均以黄萎病为主,枯萎病南疆重于北疆。维管束病害的快速分离方法每分离一个样品只需2 min,污染率仅为6.7%。  相似文献   

15.
云南宾川棉区,黑色石灰性土壤上连作的棉花,均有黄萎病发生;但由于宾川棉区有稻棉输作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黄萎病的蔓延和为害,一般发病株率在5%以下。 一、稻棉输作防治黄萎病的调查 稻棉输作防治棉花黄萎病,是宾川棉农从长期植棉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根据群众经验,结合我站多年应用结果,1958—1959年分别定田调查棉田栽种一年水稻后,能防治黄萎病发病的年限(详见表1)。 棉田栽种水稻后,由于淹水时间长达5—6月,  相似文献   

16.
新疆巴州近年棉铃虫发生加重棉花是我州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播种面积逐年增加,已占我州耕地面积的1/3。随着植棉面积的增加及种植水平的提高,以前很少发生的棉铃虫逐年加重,已成为影响我州棉花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障碍,现就我州近年棉铃虫发生加重原因浅析如下。1...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新疆主要植棉区棉花黄萎病的发生现状及其病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落叶型菌系分布以及遗传变异情况,于2015年对26个新疆主要植棉区棉花黄萎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随机调查,统计新疆大丽轮枝菌的培养性状,利用大丽轮枝菌落叶型特异引物D1/D2、INTD2F/INTD2R与非落叶型特异性引物ND1/ND2、INTNDF/INTNDR对新疆大丽轮枝菌菌系进行互补鉴定,并对部分菌系的遗传变异进行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新疆棉花黄萎病发病田比例为54.0%,其中病情指数在10.0以上的发病田与2013年持平,而病情指数在20.0以上的严重发病田比例为10.8%,比2013年增加3.8个百分点;新疆大丽轮枝菌的培养性状以菌核型为主,比例为70.1%,菌丝型与中间型比例分别为13.4%和16.5%;新疆大丽轮枝菌落叶型菌系比例为53.2%,26株菌株的来源地全部检出落叶型菌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66时,新疆大丽轮枝菌落叶型与非落叶型菌系聚为2个谱系,菌系地理来源、培养性状与大丽轮枝菌的遗传分化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1995年北方棉区黄萎病大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5年北方棉区黄萎病大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简桂良马存石磊岩(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1995年棉花黄萎病在我国北方冀、鲁、豫、晋、陕棉区再次大发生,重病田达100多万hm2,损失皮棉10万t。1发生概况进入8月份以后北方棉区黄...  相似文献   

19.
施用钾肥对棉花枯萎病、黄萎病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是大同湖农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常年在1000—1667hm^2。随着品种优化发展,对钾的需求越来越大。抗虫棉缺钾引起的凋枯病常年发生较为普遍。2007年棉花枯黄萎病发生是近几年来偏重型的一年,对我场棉花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根据农场农业生产实际,我们安排了2个钾基因型棉花品种的钾肥用量试验,以研究棉花产量差异,同时研究了对棉花影响较大的枯黄萎病发生情况,为推广棉花新品种、科学施用钾肥、减轻病害的发生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1993年冀、鲁、豫棉花黄萎病暴发及应急防治措施马存,简桂良,宋建军(中国农科院植保所,100094)1993年冀鲁豫3省棉花黄萎病暴发成灾。病害发生早,出现大面积的光秆田块,发病面积大,估计3省黄萎病发生面积2000万亩以上,损失皮棉5万吨,为害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