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湛江地区近几年菠萝生产种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深入探讨影响菠萝生产种植的各类因素:菠萝种苗不足,种植管理粗放,劳动强度大,科学技术跟不上,菠萝种植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市场价格不稳定等,并提出加快发展湛江菠萝种植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福建农垦耕地中的水田主要种植水稻作物,通过调查,发现农垦双季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单季晚稻及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分析了当前水田种植结构的变化趋势和主要耕作模式,提出今后水田种植结构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海南香荚兰生产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海南香荚兰人工荫棚集约栽培,分散栽培和活荫蔽树下粗放栽培种植园的生产投入,种植面积,生产管理情况,管理特点和产量水平,提出今后香荚兰生产应控制集约的种植面积,发展分散式种植和粗放式种植。  相似文献   

4.
颜荣炎 《中国马铃薯》2006,20(4):242-243
改革开放以来,德化县已由原来的农业县步入工业县,劳动力随之转移到县城,农业种植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春马铃薯套种槟榔芋是德化县的传统种植模式,几年来,农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科学引导、技术规范、示范总结推广,现在这种种植模式已成为全县农民增产增收项目之一。笔者针对水口镇这一种植模式,对2004~2005年的种植情况总结如下,供同类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江苏省为例,运用定量数理统计、快速聚类分析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法,对1980—2020年江苏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0年间江苏省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小麦、水稻播种面积均呈波动式递减趋势,种植比例在2002年均出现大幅度下降,后又小幅回升;而蔬果等经济类作物在40年期间一直保持增长趋势;粮食类作物中的玉米、大豆以及经济类作物中的油料作物变动幅度不显著。40年间共出现14种种植组合模式,小麦、水稻在种植空间分布和种植类型中处于领先地位,2000年以来经济作物的种植类型显著增多。40年间江苏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变化明显,分析掌握其变化特征,可为江苏省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种植作物条件下,潜水蒸发的绝大部分是作物根系吸水形成。在同样的土壤上,种植作物的土壤潜水蒸发量是不种植的2.67-6.84倍,从而可以降低潜水埋深。另一方面种植作物促进土壤表层淋洗、脱盐。不种植作物的土壤,5年后土壤盐分由0.440%增加到0.770%,种植作物的土壤,经过5年的耕作土壤盐分由0.432%降低到0.130%。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历程中,生态理念越来越受到关注,将传统的茶叶生产模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茶叶产业的转型,产生茶叶种植管理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转变了粗放式的种植管理模式,为茶叶种植管理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阐述了生态理念下茶叶种植管理的内涵,结合当前茶叶种植管理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生态理念下优化茶叶种植管理技术的有效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三江平原小三江腹地二道河农场为试验基地,从对大豆播种时期,匀度,光分布,种植密度等几个方面的研究和分析,确定该地区的大豆获得较高产量的最佳种植方式,即:5月1日-25日播种,宽台种植(台宽1.435cm),适宜60万株/hm^2密度种植的品种,或者50cm垄作亚有限结荚大豆品种,种植密度30-35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杂交稻低播量机插种植苗数不均匀对群体构建不利。为明确种植苗数均匀度对杂交稻产量的影响,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和籼型杂交稻中浙优8号为供试品种,在平均每穴苗数为2.4~2.5的条件下,设置3个种植均匀度处理,分别为70%~80%(高种植均匀度),50%~60%(中种植均匀度),30%~40%(低种植均匀度),考察不同处理下群体分蘖动态、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提高种植均匀度提高了高峰苗数,但不同种植均匀度处理对成穗率影响不大;(2)不同种植均匀度处理对单茎干物质积累影响不大,但通过高种植均匀度提高了群体干物质积累;(3)提高种植均匀度通过提高有效穗数进而提高产量,但高、中种植均匀度下产量无显著差异,而与低种植均匀度相比,高种植均匀度显著提高了产量。提高种植苗数均匀度能提高低播量下杂交稻的产量,这为促进杂交稻低播量机插实现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东北地区的微观调研数据,通过构建处理效应模型,分析农户种植结构调整对家庭总收入及收入构成的影响,测算种植结构调整对家庭收入的影响效应,进一步通过分位数回归方法讨论种植结构调整对收入异质性农户存在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农户种植结构调整降低了家庭经营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导致家庭总收入减少,三者分别下降4.982%、3.587%、3.754%。种植结构调整对收入的影响会因不同家庭收入水平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中等收入水平以下农户无法弥补种植结构调整带来的收入损失;农业技术培训、机械利用程度对家庭总收入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合理引导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提高改种作物相对收益;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培育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生产能力提升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复合种植模式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约化种植模式,而茶园复合种植是充分利用茶树的生长习性以间作或套作的方式构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复合种植模式体系。在明确茶园复合种植理论与概念的基础上,整理了当前茶园复合种植的主要类型以及植物种类,分析了对茶叶产量、品质、病虫害防控、茶园土壤性质、茶园土壤微生物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茶园复合模式系统应作为多层次、多功能整体研究,综合探讨各部分的耦合机理,形成可参考、可应用的茶园复合种植模式,以期为未来生态复合茶园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1德国大麻生产概况大麻在德国是一种传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德国在两千年以前就开始种植大麻。1880年曾达到种植高峰,种植面积达20000公顷。后来有所下降。但到1940年至1942年又出现历史上的第二次种植高峰,种植面积又达到了20000公顷。当时的德国,人们主要是用大麻纤维织布,利用种子作食用油。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化学纤维的出现,天然纤维纺织品逐渐被化学纤维织品所替代。因此大麻种植面积一落千丈。到1960年全国种植面积几乎为零。七十年代由于世界上毒品泛滥,有人开始利用大麻及大麻制剂作毒品,对人体危害很大。因此,到198…  相似文献   

13.
茶园种植密度与光能利用关系十分密切,合理密植是获得茶叶优质高产的关键。1国内外茶树种植密度试验和发展趋势世界上主要产茶国家的种植密度试验见表1,其基本要点是:(1)随纬度北移,个体生长量减少,种植密度逐步增加;(2)最佳种植密度,均未超过1200~4000株/666.7m2;(3)随商业化加强,种植密度在上限内有增密趋势。我国对茶树种植密度的研究,自七十年代以后,几乎遍布各省,如以中国农科院茶研所研究结论是(l)密植增产有一定范围,超过范围,效应下降或消失;(2)在现行密度基础上(2000~4000株/666.7m‘),增密1~2…  相似文献   

14.
辽西北是辽宁省的主要农业产区,这里的自然条件是无霜期短,年降雨量少,气候干燥,土壤较瘠薄,比较适于种植高粱。但近年来由于生产和经济的发展,高粱种植目的有了较大变化。由于当地的传统习惯,总要种植一定优质米高粱作为口粮。本试验目的在于找出适合这里种植的优...  相似文献   

15.
北京郊区大豆生产的历史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京郊大豆生产的历史回顾与现状1面积几起几落,目前趋于稳定京郊大豆种植历史悠久,解放初期大豆作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种植面积很大。据统计,1949年大豆种植面积为7678万亩,占当年粮食种植面积的104%,1952年发展到10397万亩,占1...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了解甘蔗种植农户种植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对湛江地区100个甘蔗种植户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总结湛江甘蔗种植农户现实状况,得出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2014-2016年连续3年对安徽省淮北生态区种植短季棉与种植玉米或大豆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棉花(短季棉)的单位面积总产出为18 245元·hm-2,高于种植玉米或大豆等粮食作物。但种植棉花的物化成本为7 050元·hm-2,比种植玉米多3 000元·hm-2,比种植大豆多4 275元·hm-2;劳动力成本为18 900元·hm-2,比玉米生产多9 300元·hm-2,比大豆生产多11 700元·hm-2。种植棉花的纯利润为-8 575元·hm-2,比种植玉米纯利润低9 805元·hm-2,比种植大豆纯利润低10 630元·hm-2;种植棉花的投入产出比为1︰0.68,低于种植玉米或大豆的投入产出比。根据比较分析结果,提出了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提高植棉总产出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抗虫棉的种植应用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生态条件的抗虫品种,根据该种的生长发育特点,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与之相配套,并尽可能地扩大种植面积,做到集中连片种植,以充分发挥抗虫棉的抗虫优势。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小麦种植面积逐年下滑,已经形成的产业链条近乎断裂,对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发展节能新型水浇地小麦栽培模式能大幅提高小麦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提升农户种植积极性,扩大小麦种植面积,重振小麦产业。  相似文献   

20.
以4种不同类型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保证芝麻亲子代遗传最大相似性的前提下有效的群体种植方法和群体大小。结果表明,大田高杆作物隔离种植方法因遮光和易引诱昆虫传粉,不宜作为芝麻种子繁殖更新的方法;大田非隔离种植在去杂提纯的条件下能较好地保证芝麻亲子代遗传相似性。有效群体一般为种植群体的50%,隔离种植群体以大于50株为宜,非隔离种植群体以大于25株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