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福建省尤溪县包溪林业采育场1974年营造的杉木毛竹混交林水源涵养能力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密度为1 350株 hm- 2的混交林涵养水源能力最强,林冠层持水量比杉木纯林多0. 545 t hm- 2 , 比毛竹纯林多3. 049 thm- 2; 地上部分总持水量( 25. 424 t hm- 2 )分别比杉木纯林、毛竹纯林增加3. 143 t hm- 2 , 3. 309 t hm- 2 ; 土壤( 0~ 40 cm层)贮水量达611. 2 t hm- 2 ,比杉木纯林、毛竹纯林和其他混交林都大; 初渗值达60. 86 mm min- 1 ,稳渗值达24. 32 mmmin- 1 ,分别是杉木纯林2. 8倍和2. 3倍,毛竹纯林的2. 5倍和1. 6倍。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宁国市梅林镇鲍家坞林场毛竹的生产力,对该地区毛竹林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鲍家坞林场毛竹的平均胸径为10.00cm,平均树高为13.67m,胸高断面积为19.68 m2·hm-2,立竹度为0.25,竹林平均密度为2 547.83株·hm-2。  相似文献   

3.
对大青山区的30 a生人工油松(Pinus tabulaeform is)林5种密度(2 202株.hm-2、2 933株.hm-2、3 275株.hm-2、3 307株.hm-2、4 463株.hm-2)林分的土壤含水量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各林分土壤含水量在季节变化上趋于一致,各层土壤含水量的高峰出现在7月份、8月份,其它时期含水量变幅不大,稳定在1个较低水平。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规律:4月、9月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5月、7月、8月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6月随深度的变化不显著。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变幅减小。生长季土壤含水量随林分密度不同呈现出两种规律:在雨季土壤含水量随密度的增大先降低再升高,其他月份土壤含水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的估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福建省第2次土壤普查的基本数据对福建省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密度进行估算,结果表明福建省土壤有机碳总储量为1 575 661×106 t,平均有机碳密度为145 23 t·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红壤、黄壤和水稻土作为福建省面积分布最广的土壤类型,其有机碳储量占福建省土壤有机碳总储量的93 81%;其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46 107 t·hm-2、257 675 t·hm-2和111 633 t·hm-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5.
不同密度湿地松人工林中碳的积累与分配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探讨了广西禄峰山林场16年生4种密度湿地松Pinuselliottii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积累、分配及与林分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密度湿地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的空间分布序列均为土壤层>植被层>死地被物层,碳库总量范围为264 834~323 978t·hm-2,平均为291 663t·hm-2,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植被层的碳贮量范围为96 614~110 717t·hm-2,占碳库总量的35 40%,各组分碳贮量排列均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碳贮量的地上/地下之比为7 185~7 922,随着密度的增大而下降。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死地被物层的碳贮量由5 746t·hm-2增加至9 181t·hm-2,占2 17%~2 83%。土壤层(0~60cm)的碳贮量平均为180 94t·hm-2,占60 32%以上。密度组Ⅰ,密度组Ⅱ,密度组Ⅲ和密度组Ⅳ的年净固定碳量依次分别为9 729t·hm-2,9 882t·hm-2,11 239t·hm-2和11 946t·hm-2,平均为10 699t·hm-2。表7参16  相似文献   

6.
以赣南飞播马尾松中龄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密度组Ⅰ(900~1 500株·hm-2)、密度组Ⅱ(1 500~2 100株·hm-2)、密度组Ⅲ(2 100~2 700株·hm-2)、密度组Ⅳ(2 700~3 300株·hm-2)设置标准地,进行林下植被层基本特征调查和土壤样品测定。结果表明:灌草层平均高及草本层平均盖度均为密度组Ⅱ最大,灌木层平均盖度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不同密度组林下植被层生物量为6.53~9.84 t·hm-2,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为密度组ⅡⅢⅠⅣ,但不同密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密度组间土壤饱和持水量、总孔隙度及全K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且表现为密度组Ⅱ最大,其它土壤性质指标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土壤质量综合指数依次为密度组Ⅱ(0.658)密度组Ⅲ(0.378)密度组Ⅰ(0.326)密度组Ⅳ(0.261)。因此,飞播马尾松林分密度控制在1 500~2 100株·hm-2,有利于林下植被层的生长发育和土壤质量的提高,促进林分的正向演替。  相似文献   

7.
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不同经营类型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氮、磷、钾、钙、镁等5种营养元素的质量分数和林地土壤的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氮、磷、钾、钙、镁等5种营养元素在不同经营类型毛竹的不同器官中质量分数大小均表现为叶>枝>秆;在叶中各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氮>钾>镁>钙>磷;在枝中为:钾>氮>镁>磷>钙;在秆中为:钾>氮>镁>钙>磷.毛竹叶、枝、秆中部分营养元素质量分数与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集约经营下,毛竹林地上部分5种营养元素贮藏总量为519.60 kg·hm-2,粗放经营下为422.44 kg·hm-2.表4参13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对绥农22大豆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对绥农22大豆品种进行不同密度对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株高随密度增加而升高,茎粗和分枝教随密度增加而减少.在一定密度范围内百粒重随密度增加而升高,单株荚数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在5万~35万株·hm-2范围内,单位面积的荚数、粒数和产量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密度为5万~30万株·hm-2时,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9.
杉木毛竹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不同杉木密度的杉木毛竹混交林及其人工纯林进行调查 ,分析了纯林与混交林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生物量变化 ,以及土壤的贮水能力和渗透性能 .结果表明 :与纯林相比 ,杉木密度为 1 80 0株· hm-2的混交林营养空间利用充分 ,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较好的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10.
对福州市主要经济林毛竹和油茶林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生物量、含碳率和碳贮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和油茶林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277.18、35.76 t·hm-2,高于林下植被和凋落物生物量,其中,干的生物量最大,分别占乔木层生物量的68.80%和34.00%。毛竹林和油茶林地上部分含碳率分别在44.65%-48.84%、44.72%-49.78%之间,碳贮量分别为137.157、18.104 t·hm-2。林地土壤3个层次(60 cm)含碳率分别介于0.70%-3.02%、0.46%-2.46%之间,表层(0-20 cm)含碳率和碳贮量最高,毛竹和油茶林地土壤碳贮量为107.223、92.540 t·hm-2。毛竹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为246.445 t·hm-2,油茶林为111.446 t·hm-2。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野外定位观测、群落调查方法,从不同群落类型长苞铁杉幼苗样地的建立及其环境影响对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长苞铁杉天然更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群落类型对长苞铁杉幼苗建立有显著影响.2004、2005年,长苞铁杉种子在不同群落中的萌发率均存在显著差别,在同一群落中,不同年度的萌发率也存在显著差别.在长苞铁杉幼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桃花林下土壤水分物理特性和水分生态效益,为桃林的种植管理及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南宁青秀山风景区桃花岛林分土壤为对象,研究不同土层和不同土壤剖面的厚度、土壤容重、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结果]与一般土壤物理性质标准相比,桃林地整体表层土壤略紧实,土壤孔隙度在良好范围内,水–气关系协调。在0~1 m土层,土壤持水能力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0~1 m土层桃花林地总持水量为4 601.3 m3/hm~2;桃花岛的土壤储水总量为62 117.6 m3,采用效益替代计算,桃花岛土壤水分生态效益总货币价值为74 541.12元。[结论]林地土层深度对土壤孔隙度状况及持水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桃花林地具有一定的水分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自然封育对毛竹Phllostachys edulis林凋落物和土壤持水效能的影响,为评价不同类型毛竹林水源涵养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不同封育年限(10、20、30 a)和常规经营(对照)的毛竹林为对象,研究不同封育年限对毛竹林凋落物层和土壤层持水性能的影响。  结果  自然封育提高了毛竹林凋落物的持水能力,与对照相比,毛竹林凋落物储量、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量分别增加了85.7%~300.7%,92.0%~402.8%,87.7%~377.6%(P<0.05)。自然封育后毛竹林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显著增大(P<0.05),表层(0~30 cm)土壤容重显著降低(P<0.05),毛竹林土壤非毛管持水量显著增加(P<0.05);自然封育20 a后表层(0~30 cm)土壤最大持水量比常规经营显著提高了18.1%~33.2%(P<0.05)。  结论  自然封育能显著提高凋落物的持水能力和表层土壤的持水效能,且随着封育年限的延长水源涵养功能增强。图4表4参25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杉木纯林引入观光木转化为异龄复层林后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特征,以及驱动土壤肥力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以观光木纯林、杉木纯林和杉木林下套种观光木形成的杉木×观光木异龄复层林为对象,测定了3种林型下林分生长、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等指标,分析杉木×观光木异龄复层林林分结构、林木生长和土壤肥力质量特点。结果表明:1)异龄复层林中观光木和杉木的树高、胸径分别为5.3 m、2.52 cm和18.56 m、20.19 cm,显著高于纯林;2)3种林型间土壤物理性质差异显著。异龄复层林相比较纯林,土壤密度降低4.84%~11.94%,土壤孔隙度分别增加10.29%~22.27%,持水量增加8.62%~34.54%,有效改善了土壤孔隙结构和持水状况。3)各层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及速效养分与观光木、杉木纯林均差异显著,土壤养分含量随着土层加深而递减。各养分含量分别比杉木、观光木纯林高出7.87%~41.31%、14.32%~53.57%,各层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由大到小呈现为:异龄复层林、杉木纯林、观光木纯林。4)异龄复层林中C∶N、C∶P平均值分别为16.62、61.46,均低于杉木和观光木纯林,促进了土壤中N、P的有效释放。因此,在异龄复层林中观光木获得更适宜其生长的良好的遮阴环境,2个树种间形成生态位互补,提高了空间和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树木生长。异龄复层林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且明显高于纯林,在杉木林中套种观光木能加快土壤微生物的转化和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间伐和林分类型对森林凋落物储量及土壤持水效能的影响,为提高不同林分类型水源涵养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浙江省建德市3个小流域的间伐与未间伐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和阔叶林为对象,野外采集凋落物与土壤(0~10、10~30、30~60 cm)样品,测定凋落物的储量、持水率和持水量以及土壤的容重、孔隙度和持水量。  结果  杉木林间伐较未间伐的凋落物储量降低了25.2%(P<0.05),而凋落物最大持水率和有效拦蓄率分别增加了24.4%和47.1%(P<0.05);间伐对阔叶林凋落物储量无显著影响,但凋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分别比未间伐的增加了42.5%和42.2%(P<0.05);凋落物持水性能总体表现为间伐林分高于未间伐林分。间伐显著提高了杉木林10~60 cm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持水量(P<0.05);间伐显著增加了阔叶林30~60 cm土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度(P<0.05)及0~10、30~60 cm土层土壤非毛管持水量(P<0.05);间伐杉木林各土层土壤最大持水量均显著高于间伐阔叶林(P<0.05),并且间伐杉木林0~60 cm土层土壤最大持水量(3 775.19 t·hm?2)高于其他林分。  结论  间伐显著提高了森林凋落物的持水能力和土壤的持水性能,其中间伐杉木林凋落物及土壤整体的水源涵养功能最强。图3表5参考24  相似文献   

16.
晋西黄土区典型林分水源涵养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晋西黄土区典型林分的水源涵养能力,为筛选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构建与管护提供依据。方法以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的山杨辽东栎次生混交林、油松人工林、侧柏人工林、刺槐人工林4种典型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对植被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能力进行测定,采用熵权法(EWM)对各林分类型的水源涵养能力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4种林分类型植被层的持水能力依次为:油松人工林(17.79 t/hm2) > 侧柏人工林(13.55 t/hm2) > 刺槐人工林(12.81 t/hm2) > 山杨辽东栎次生混交林(6.71 t/hm2)。油松人工林、侧柏人工林的主要持水层为乔木层;刺槐人工林中乔灌草的持水量相近;山杨辽东栎次生混交林中主要持水层为草本层。(2)4种林分类型中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分别为:山杨辽东栎次生混交林(23.02 t/hm2) > 侧柏人工林(13.00 t/hm2) > 刺槐人工林(10.36 t/hm2) > 油松人工林(2.81 t/hm2)。(3)4种林地土壤最大蓄水能力分别为:山杨辽东栎次生混交林地(3 182.43 t/hm2) > 油松人工林地(3 176.67 t/hm2) > 侧柏人工林地(2 995.3 t/hm2) > 刺槐人工林地(2 803.5 t/hm2)。其中除山杨辽东栎次生混交林地与油松人工林地持水能力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林地持水能力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4)4种典型林分类型水源涵养能力的综合排序为:山杨辽东栎次生混交林 > 侧柏人工林 > 油松人工林 > 刺槐人工林,影响水源涵养能力的主要因素为林下草本层与枯落物。结论从涵养水源的角度出发,晋西黄土区应采用仿拟自然植被技术、封山育林等加强次生植被的建设与管护,营造林下草本层和枯枝落叶层丰富的植物群落,以达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土培的方法,研究了6个浓度的磷胁迫对雷公藤1和3年生幼苗一个生长季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Pn )、蒸腾速率( Tr )、气孔导度( Gs )、胞间CO2浓度( Ci )和叶绿素含量( Chl)等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程度低磷处理对1和3年生雷公藤Pn、 Tr、 Gs、 Ci 和Chl影响差异显著(P<0.05),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大致呈下降趋势,并随胁迫程度加重,显著降低,1年生雷公藤对低磷胁迫的响应更为灵敏,环境温度波动对雷公藤Pn、 Tr的季节变化影响大,而对3年生雷公藤叶片Chl影响较小,高温会抑制雷公藤的Pn、 Tr ,3年生雷公藤比1年生雷公藤更耐高温。雷公藤幼苗对缺磷环境有一定的调节适应能力,在轻度(20 mg· kg-1)和中度(15、10 mg· kg-1)缺磷水平的林地上可维持保证植株光合作用正常进行,而重度(5、0 mg· kg-1)缺磷条件下会对其叶片光合机构造成破坏,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而低磷胁迫下3年生雷公藤相对于1年生雷公藤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能够更好的适应中度和轻度缺磷的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人为干扰对土壤密度、孔隙度、紧实度等物理性质的影响,揭示土壤紧实度、凋落物覆盖决定城市森林土壤的持水和渗水能力,以期为科学管理城市森林凋落物及践踏程度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以北京市典型城市森林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森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践踏等级(轻度、中度、重度)、不同凋落物累积量(0 ~ 4 t/hm2、4 ~ 8 t/hm2、8 ~ 12 t/hm2)、不同草被植物覆盖度(0、0 ~ 50%、50% ~ 100%)下表层土壤持水、渗水相关特性,分析土壤紧实度、凋落物覆盖对土壤持水和渗水能力的影响。  结果  (1)践踏程度及凋落物累积量不同对土壤持水、渗水能力有显著影响(P < 0.05),草被覆盖度对土壤持水、渗水能力无显著影响(P > 0.05)。土壤通气性、持水能力、渗透能力均随践踏程度减弱显著增加。(2)土壤持水量和土壤渗透速率与土壤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人为干扰正是通过改变土壤通气紧实程度来影响土壤持水及渗透能力。(3)土壤紧实度增加,城市森林土壤持水和渗水能力显著降低;凋落物累积量增加,土壤持水渗水能力变化不明显。(4)土壤持水能力随着土壤紧实度的减少和凋落物累积量的增加而增强,二者具有协同效应;土壤渗水能力随着土壤紧实度的减少而增加,凋落物覆盖对其影响不大。  结论  土壤紧实度、凋落物覆盖决定城市森林土壤持水和渗水能力,减轻人为践踏,适当保留凋落物可以提高土壤持水、渗水能力,减少地表径流。   相似文献   

19.
亚热带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及土壤层水文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对比亚热带不同经营模式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探讨二者水文性能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期为地区森林水文循环和森林健康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建始县国有长岭岗林场3种典型经营模式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日本落叶松?檫木混交经营模式、日本落叶松?鹅掌楸混交经营模式、日本落叶松纯林经营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观测法、室内浸泡法、环刀法、双环法等对其枯落物层及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回归分析法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法对其二者水文效应进了拟合与分析。  结果  (1)不同经营模式林分枯落物厚度及蓄积量分层变化差异显著(P < 0.05);混交林经营模式半分解层厚度及蓄积量均明显高于未分解层,纯林经营模式则正好相反。(2)不同经营模式林分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随浸泡时间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函数回归关系,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回归关系。(3)不同经营模式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及入渗性能整体表现为混交经营模式优于纯林经营模式,且差异性显著(P < 0.05);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幂函数回归关系。(4)不同经营模式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除土壤密度外,土壤水文指标均与枯落物半分解层水文指标呈正相关,与枯落物未分解层水文指标呈负相关;土壤最大持水量、总空隙度、初渗速率、稳渗速率与枯落物厚度、半分解层最大持水量及最大吸水速率关系密切。  结论  综合来看,混交经营模式的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性能要优于纯林经营模式,建议在森林经营管理中应充分考虑树种组成、配置方式等因素影响,加快实施针叶纯林的近自然阔叶化改造,以加强地区森林的水文功能和健康经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计划烧除是森林预防火灾的重要措施之一。探究计划烧除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地土壤抗蚀性和抗冲性的影响,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以及优化林区计划烧除作业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以滇中高原云南松林计划烧除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计划烧除对云南松林土壤抗蚀性和抗冲性的影响。【结果】(1)周期性计划烧除后,土壤0~40 cm土层中粒径>2.00 mm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增加,粒径>2.00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减少,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和平均几何直径减小,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增大,抗蚀指数减小,40~60 cm土层中土壤抗蚀性指标无明显变化。(2)计划烧除后地表凋落物蓄积量减小,凋落物持水性能与拦蓄能力减弱,植物根系被烧毁。周期性计划烧除后凋落物和根系减少是林地内土壤抗冲系数减小的主要原因。【结论】计划烧除使土壤表层抗水蚀能力下降。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计划烧除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逐渐减小,火烧后地表凋落物和植被根系减少,抗冲性能减弱。图1表6参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