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虾蟹生态混养出高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水产品价格滑坡现象较为严重,水产养殖户获利甚微,有的还出现亏损现象,池塘单一养殖青虾或河蟹因不能充分利用水体或饵料生物,养殖效益偏低。但通过虾蟹混养能有效克服上述不足,效益高且稳定。我们于2001~2002年在乐余东兴村75亩的池塘进行了虾蟹混养生态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亩产青虾55千克,河蟹48千克,亩产值达到5346元,获利3200多元,现将虾蟹生态混养技术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为75亩,塘口12只,每只塘口面积为3~8亩,养殖区域位于长江口附近,该外源…  相似文献   

2.
王寒冰 《河北渔业》2005,(1):40-40,44
<正>20世纪90年代对虾流行性病害的暴发,给 沿海对虾养殖业造成沉重打击,至今还余存不良 影响。如何提高虾池养殖效益,增加养殖户收入, 并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是水产工作者始终不渝 的追求。江苏赣榆某养殖户,近年来利用虾池混 养虾蟹蛏获得成功。现将这一科学的养殖模式介 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池塘虾蟹高产高效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塘单一养殖青虾,不但造成池塘利用率下降,而且还存在其他一些不利因素。据本地区青虾养殖实践,池塘单养青虾的主要缺点有:一是池塘单养青虾以种植苦草为主,净化水质的能力较弱,在青虾高产养殖模式的情况下,特别是在青虾生长最旺盛的高温季节,池塘的日投饵量常很大,因此进入养殖水体中有机污染较严重,易产生大量的蓝藻,死亡的蓝藻会分解产生有毒的蓝藻素,轻则影响青虾体质而使青虾滋生疾病,重则造成青虾中毒死亡;大量的蓝藻还会阻碍阳光透入水中而影响水草的光合作用而造成水草死亡,  相似文献   

4.
<正>三疣梭子蟹与日本对虾混养,是莱州湾沿海海水养殖主要模式之一,由于受虾蟹残食、病害相互传染等因素影响,养殖产量和效益一直不理想。为了拓展虾蟹养殖收益空间,重点解决虾蟹残食、虾病传染梭子蟹等问题,我们在潍坊市滨海区渤海水产开发公司3.33 hm~2(50亩)池塘,开展混养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克氏原螯虾又称小龙虾,原产于美国中南部和墨西哥北部,20世纪30年代引入我国,由于其适应性广、繁殖力强、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为充分利用池塘资源,发挥物种间的互利作用,提高生产效益,许多生产者尝试了克氏原螯虾不同的养殖模式。笔者为使养殖产量更加稳定,养殖经济效益更加理想,开展了克氏原螯虾与河蟹高效生态养殖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试验方法1.1池塘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6.
虾蟹混养池塘的生态调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水草管理 虾蟹混养池塘中种植水草可以起到遮挡阳光、降低水温的作用,同时水草可提供大量的维生素及其它营养成份,是虾蟹维持健康生长的重要饵料之一。而水草的大量生长还可作为虾蟹蜕壳时的隐蔽物,有利于减少自相残杀,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应用微管増氧技术 虾蟹混养增产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孔管道增氧技术以其增氧效果好、耗电量小、投入少等多种优点受到越来越多渔农民的欢迎。吴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从2008年将微孔管道增氧技术作为渔业科技入户主推技术之一,在吴江市松陵镇朱毛根水产合作社河蟹养殖塘口进行对比试验,2008年推广应用微孔管道增氧技术的虾蟹混养面积120×667m^2(共8个池塘),产出河蟹94kg/667m^2,平均利润3220元/667m^2,  相似文献   

8.
随着特种水产养殖业的飞速发展,养殖的品种、养殖水平日新月异。特别是一些养殖户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创造了各种各样先进科学的养殖模式。从原来的单养发展到现在的混养、套养、轮养等养殖模式,使水体得到了充分利用。其中河蟹与青虾混养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养殖?..  相似文献   

9.
1998年在8.7亩的池塘中,进行鱼虾蟹混养技术项目,取得亩产鱼185公斤,青虾245公斤,蟹69.8公斤,亩利润3270元。  相似文献   

10.
浙江嘉兴市毗邻杭州湾,有25万余亩的沿海低盐度养殖水域,表层海水常年盐度4~10,温度4~29℃。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自然资源,我们于2002年起开始研究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脊尾白虾与青蟹在低盐度水体中的混养技术。一、材料与方法1郾地点选择海盐县西塘桥镇东港村的沿海养殖基地中  相似文献   

11.
为应对单一养殖崇明清水蟹带来的风险,提出了崇明清水蟹与青虾高效生态混养模式。从池塘准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日常管理等方面详细总结了该模式的技术要点,介绍了运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采用种植水草、投喂螺蛳等生态手段净化水体的主要方法。实践证明,崇明清水蟹与青虾高效生态混养模式的平均利润比单一养殖清水蟹模式高30%左右,较好地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对虾养殖业从南至北虾病灾情严重。汕头地区是全国虾病的早发区、重灾区,自1990年以来已连续发生对虾暴发性流行疾病,1993年对虾发病面积占放养面积的86.7%。特别是中国对虾的养殖每年发病最早,死亡率最高,1993年我市养至5—6厘米的中国对虾几乎全部绝产。为了探索解决我市对虾暴发性病害的新路子,1994年我们在汕头市达濠区金声水产养殖公司协助下,  相似文献   

13.
宁富军 《科学养鱼》2004,(11):26-27
2003年我场进行了蟹鱼混养试验,获得了可喜的效益。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管理,共产鳜鱼1250千克,河蟹450千克,花白鲢900千克,青虾100千克,鲫鱼250千克,另有各种饵料鱼苗及泥鳅均未计算在内,共计实现渔业产值8郾4万元,投入成本2郾4万元,获纯利6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3郾5。现将主要  相似文献   

14.
池塘虾蟹混养高产高效模式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安徽省芜湖县池塘精养河蟹发展较快,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产量,同时形成了虾蟹混养、蟹鳜混养等多种养殖模式。池塘精养通过投喂可以提高河蟹养成规格取得较高的市场价格,从而达到高产高效。在这里对蟹虾混养模式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5.
现如今,走进苏南水乡水产业界,青虾的池塘养殖往往是渔农们的副业。他们将青虾与河蟹搭配着放养,在消耗大量河蟹剩余饵料及次生下脚料的过程中,青虾迅速生长,既不占时,又不占池;既节省成本,又改善水质;还直接地肥了青虾,长了河蟹,增加养殖收入,降低投资风险,一举数得。应用河蟹池里套养青虾的生产技术,已经成为苏南渔农一年养殖生产中最为舒心的生财之道了。江苏溧阳市埭头镇邹家村农民高雪才就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16.
虾蟹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蟹混养具有资金投入少调转快、效益高、风险小、易于推广等优点,现将该项技术总结如下。1池塘环境池塘面积4亩,池外沿四周用钙塑板围拦,高55cm,防老鼠与蛙类。池边再用08号聚乙烯网片做一层围栏,网高120cm,网盖100cm。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无污染。放种前对池塘进行改造修整,清理过多的淤泥,平整地底,加固池埂,堵塞漏洞。2月下旬每亩用llkg生石灰兑水后均匀泼洒,进行清塘、消毒、曝晒工作。在4月10日左右进水boom,进水时,进水口用50目的筛绢过滤,防止敌害生物及野杂鱼进入。2水草种植3月IO日开始种植轮叶黑藻…  相似文献   

17.
<正>青虾、河蟹生态养殖作为芜湖县特色水产养殖产业,据统计至2013年全县青虾、河蟹生态混养面积达3.2万亩,已成为芜湖县水产养殖支柱产业。虾蟹生态养殖生产管理过程中,水质调控技术是虾蟹生态混养模式取得良好效益的关键技术之一,2013年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陶辛镇芮村虾蟹混养基地实施了虾蟹生态混养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对比试验,通过一年的试验示范,为促进增产增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对比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周元春 《科学养鱼》2012,(12):26-27
我们从2011年初开始,利用10亩老塘改造的塘口进行河蟹、青虾、龙虾、鳜鱼生态混养示范,当年取得340多元的亩效益。一、池塘条件选择示范塘口土质为沙壤土、呈中性淤泥少,池周环沟深1.5米,堆埂高米、宽2米,进水渠道均是水泥暗管道,池周无高大树木,并有2.5米高钢质护栏,交通方便,水源充足,环境良  相似文献   

19.
管道充气增氧技术混养虾蟹获高产高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塘养蟹应用管道充气增氧是一项较为先进的河蟹养殖技术,2007年我们将管道充气增氧技术应用于池塘虾蟹混养,通过增加放养量、重点是增加冬季青虾的放养量,充分挖掘特别是上半年蟹塘的生产潜力,养殖产量和效益获得了很大提高。其中杨巷镇芝果村的潘春来,混养面积45亩,平均亩利6780元,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自1993年我国海水养殖虾类遭受白斑病毒病的危害以来,单一品种的养殖模式严重制约了海水池塘的开发与综合利用,影响了海水池塘养殖业的发展。近些年来,日照市水产研究所的科技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海水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模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技术突破,形成了一套海水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模式,即虾、蟹、贝“五放六收”的混养模式。混养品种有: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杂色蛤、缢蛏或文蛤。2007年,在日照市涛雒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进行了重点示范养殖及推广,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