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公沟流域在农村经济发展上,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水平低下。根据流域经济发展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流城实际。提出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广实用科技,加大庭院经济开发,稳妥发展乡村企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沟道生态健康状况直接影响河流湖泊生态健康.基于北京市第一次水务普查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加权平均法、空间分析法等数据分析方法,综合考虑主沟道自然状况和人为干扰情况,研究建立了小流域主沟道生态健康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对门头沟86条小流域主沟道进行了指标分析和生态健康状况评价.结果表明:门头沟大部分主沟道生态健康状况在一般...  相似文献   

3.
沟域经济是山区发展的新模式,沟域经济既体现了北京特色,又符合首都产业发展方向,是加快转变山区发展方式的好模式,是独具山区发展特色的基本形态。对北京山区新时期的发展转型作用重大。延庆县开展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对沟域经济的支撑和推动起了重要作用,进一步促进了沟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以自然风光旅游模式为主的千家店百里山水画廊沟域经济带具有典型代表说明性。  相似文献   

4.
暖泉沟流域总面积61.43km2,水土流失面积38.68km2,占总面积62.97%。年土壤侵蚀模数为2637m2/km2,水土流失较严重。通过修建骨干坝、机修梯田、造林种草和实行封禁自然修复等措施,林草覆盖率由原来的20%增加到43.8%,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群众年人均增加收入500余元,综合效益显著,实现了“山绿、水清、民富”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5.
门头沟煤矿区生态修复功能及生态农业工程规划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生态环境的破坏已成为中国煤矿区的共性问题,对破坏了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成为现阶段矿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生态修复总体规划的编制是煤矿区生态修复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生态修复功能区划又是生态修复总体规划的首要步骤。以北京市门头沟煤矿区的生态修复为例,结合门头沟煤矿区生态修复总体目标,重点探讨了生态修复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将整个研究区划分为生态修复区、生态维护区和生态保持区,分别对3个区的修复方式、修复方向进行了界定,并根据区划结果对生态农业修复工程进行了指导。  相似文献   

6.
1983年柳河流域被列为全国八大重点治理区之一,规划治理面积732.8km~2,到现在治理面积已达95.7%,林草覆盖率提高到54%,众多植物高低有序,协调相处,充分利用了空间、日光、大气,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土壤肥力提高,田间小气候得到改善,动物增多,生物防治能力增强,布局合理。  相似文献   

7.
房干村在大搞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上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利用小流域的自然优势发展生姜种植 ,根据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及当地消化型产业 ,同时狠抓农业技术推广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发展生态旅游 ,把昔日穷山恶水的“要饭村”变成了山清水秀、林茂粮丰的秀美山村 ,2 0 0 0年人均收入达到 45 0 0元。  相似文献   

8.
朝阳市龙城区杠头沟小流域位于朝阳市区的西北部,总面积46.66 km2,水土流失面积30.68 km2,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65.75%,流域内沟壑纵横,以土石质U、V型沟壑为主,发育较活跃,沟壑密度达1.76 km/km2。从2008年始,对该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具体治理模式是:修筑谷坊-蓄水保土-产业配置-提高沟壑开发利用效益。经过治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卓有成效,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该流域的治理模式和经验可在同类型流域治理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青杨峪小流域经过7 a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流域内人均收入增长10倍。在农业通过坡改梯工程、调整种植结构,土地利用趋于合理,农业生产自给有余。在林业上实现了果林互补。林草覆盖率达到60%以上,树种增加了十几种,发展以板栗为基础的高产高效农业,使青杨峪不仅发展成为临朐县甚至全省的有机板栗生产基地,同时还带动了其它产业和周边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实地调查和对村民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重要性及其表现分析(IPA)法研究了当地村民对秦庄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感知度。结果表明,村民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感知度可用相关因子体现。结合该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可将筛选出的28个可体现村民感知度的因子在IPA分析图上进行划分,其中第Ⅰ象限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优势因子分布区,第Ⅱ象限因子为劣势因子分布区。针对综合治理的优势与劣势因子,提出今后秦庄沟流域综合治理应继续保持水保优势发展,重点发展小流域经济增加村民收入,改善人居环境,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发展等对策。针对于当地村民最关心和紧迫问题,建立有针对性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从而提高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水平,满足当地村民生产生活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  相似文献   

11.
以渭北旱塬淳化县秦庄沟流域为例,分析了小流域系统内部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相互作用的关系。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以沼气池为纽带,生态、经济、社会治理目标为衡量依据,运用VENSIM软件构建SEE(社会-生态-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量化分析了生态、经济、社会3大子系统的综合治理效益,并对系统2011-2026年时间段内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模拟。模拟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方案3(人均产粮目标为350 kg的自给型模式)为水土保持生态设计的优化方案。该模式从源头上改变了秦庄沟流域系统恶化的趋势,可使生态系统中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消除点源面源污染;使流域的生态农业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人均收入达到6 000元;可以在全流域实现饮水安全,出行便利和改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目前沙河流域存在的河道行洪能力低、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了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对策,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对流域内土地的破坏,减轻洪水、泥沙带来的灾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涵养水源,提高水质,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立足江河源头生态维护,以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开展了大凌河上游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项目从水质维护、景观修复、美丽乡村建设、有机果品优质栽培示范、侵蚀瘠薄型坡耕地高效利用、侵蚀沟道治理示范、荒山荒坡水土保持林草多效配置等方面进行治理。目的是将先进的水土保持治理技术成果引进、改进、提高后进行组装集成,将其建设成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科学研究与科技示范推广、科普宣传与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示范平台,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与产业开发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东北低山丘陵区是东北商品粮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粮食安全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分析当地生态经济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和运筹学原理和方法,建立了该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主体--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式,同时开展了环境整治措施优化配置及系统优化调控,形成了"山上青松戴帽.山间果树缠腰,山下坝塘固脚,塘内蓄水养鱼,坝外开田种稻"的生态模式;同时,开展畜牧业生产和农业初级产品深加工,并利用剩余劳动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形成了以农业为主,兼顾畜牧业、农产品深加工和第二、三产业的经济模式,二者结合构成了该区流域系统的生态经济结构模式,为同类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依据和实体模型.  相似文献   

15.
南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山小流域是彭阳县由生态型向生态经济型治理转型的示范流域,在治理机制上采用"政府主导、水保搭台、部门整合、全民参与"的协作机制,在治理模式上采用"上保、中培、下开发"的生态经济开发治理模式,实现了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宁南地区小流域治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其主要做法是: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将生态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将水保搭台与统筹推进相结合;将政府推动与市场参与相结合;将机制创新与制度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李西民 《中国水土保持》2012,(1):F0002-F0002
<正>派潭河位于广东省增城市北部派潭镇境内,是增江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357 km2,流域内人口7.7万人,耕地3333 hm2。20世纪70年代以来,流域内人为水土流失严重,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对此,增城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确立了"上蓄、中疏、下防"的治理思路,对派潭河开展综合治理。作为流域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增城市  相似文献   

17.
辽东山区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辽东山区的治理,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本溪市桓仁县南边哈子小流域治理工程作为试点工程,因地制宜地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经治理后,年保水量2.36×104m3,年保土量3.4×104m3,人均纯收入达到9 600元,是治理前的1.5倍,解决就业人数86人,增加就业岗位43个。取得显著的水土保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探索出环境和经济开发同步、可持续发展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为辽东地区环境保护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彭阳县自1983年建县以来,开展了一系列以生态效益为主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加速转型,彭阳县提出了小流域治理"由生态型向生态经济型转变升级"的生态经济开发治理思路,在流域建设中重点培育林果业、草畜产业、蔬菜产业,发展生态旅游,并建设了南山、茹河水利景观等示范流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人工林对黄土高原小流域上下游不同坡面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对比不同生态治理小流域的土壤水分,以人工刺槐小流域杨家沟及其相邻自然恢复小流域董庄沟为研究对象,2016年8月每4天在两流域的对照坡面、样点同时采样、分层测定0~120 cm剖面土壤含水量(SWC),通过经典统计学方法分析各流域不同区段、坡向、坡位、土层的SWC变化,并采用土壤水分流域变差系数指标进行流域对比。结果表明:1)董庄沟SWC上游下游,东坡西坡,坡脚坡腰坡肩,沿剖面向下先短暂降低(0~20 cm)又持续增大(20~120 cm),不同区段、坡向间差异显著(P0.05);2)在林木耗水及蒸发调节影响下,杨家沟SWC下降(P0.05)、土壤水分格局发生变化,下游与东坡土壤较湿润,SWC坡脚显著高于坡腰与坡肩(P0.05)、剖面垂向分布先持续下降(0~100 cm)后转而上升(100~120 cm);3)SWC空间变异性董庄沟(29.19%)杨家沟(23.51%),时间变异性杨家沟(10.99%)董庄沟(8.76%);4)上游、东坡、坡腰与60~120 cm土层是杨家沟土壤水分亏缺的主要区域与层次。研究结果可以作为小流域生态建设植被配置与布局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荫子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平均侵蚀模数达7 700 t/(km2.a),强度以上侵蚀面积占水土流失面积的62.9%。2005年对流域坝系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在已建成的淤地坝中,只有上甘沟骨干坝产生了少量淤积,其他坝均无拦沙、输沙和蓄水情况发生;流域坝地利用及增产效益未出现;坝系工程安全性能良好。针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做好监测前的准备工作、收集整理有关资料、不可死搬教条、提高水土保持监测费用提取的比例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