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株洲市园林绿地建设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株洲市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生态意识提高、绿地系统规划、树种选择以及生产绿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株洲市园林绿地建设对策,为株洲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园林绿地建设应努力参与到低碳环保的挑战中,为城市提供高质量绿色空间。环球影城片区作为北京副中心的文化旅游核心功能区,园林绿地设计和建设立足“低碳、生态、可持续”的设计理念,探索低碳植物配置、新材料应用、低碳施工策略,使其不仅成为旅游示范景观的典范,更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绿地体系。  相似文献   

3.
黄然 《北京园林》2009,(4):12-18
城市带状绿地以其线性的空间特质,作为构筑城市绿网的重要连接线,逐渐为城市管理者所重视。借助奥运会在京召开的契机,近年来北京的带状绿地建设有了新的发展。本文着重从带状绿地的形成方式、生态、功能、景观四个方面进行讨论,并以海淀区清华东路带状公园景观设计为实例,该方案在详尽全面的分析现状基础之上,对应于带状绿地的新发展,制定了“将自然引入城市,打造绿色生态长廊,综合体现城市道路绿化带的生态、防护、安全、美观的功能,并满足周边居民的休闲娱乐运动需求”的设计对策。通过记录清华东路带状公园的设计手法、施工总结,探索为适应和推动城市带状绿地新发展,相应采取的将公园建设与周边区域的人文背景和功能需求的有机结合方式,开发新材料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体现了“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浙江省青田县乡镇集体化发展速度很快,全县设有31个乡镇和油竹管委会场。随着集体化进程的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乡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认识到加强乡镇绿地生态建设,改善乡镇环境的质量,是衡量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青田县已将乡镇绿地建设作为乡镇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南京打造都市绿色生态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南京市按照建设“充满经济活力、富有化特色、人居环境优良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要求,用绿色工程治理城市环境,实施了“绿色南京”生态体系规划,重点加强了绿色通道、滨河绿廊、块状绿地和点状绿地的建设,逐步解决老城及新区绿地不足,全市绿地分布不均的矛盾,做到平面绿化、立体绿化相结合,生态功能、游憩功能、景观功能全面发展,逐步形成具有南京特色的主城绿地系统,努力创造滨江城市独具特色的城市绿化风貌。  相似文献   

6.
地被植物是城市园林绿化、美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园林绿地生态景观、生态群落的构建基础。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生态园林等理念的认知逐步加深,对环境的绿化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生态环境建设要求,实现园林绿地的生态管理,地被植物因其适应性强,繁殖简单,养护管理粗放等特性,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生态园林建设中。本文立足于颐和园的具体情况和特色,对园内人工及野生地被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应用效果等进行调查,旨在使大家对颐和园地被植物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有所了解,并为地被植物合理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被植物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被植物是园林绿地生态景观、生态群落的构建基础,也是园林绿地实现生态管理的重要基础,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被植物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必须遵循目的性原则、美学原则和生态原则,其应用主要有大面积地被、耐荫地被、园林装饰地被、悬挂和蔓生地被等形式。地被植物的应用现状呈现出以传统品种为主导、重视新品种和乡土植物、常绿地被比例较大等特点,丰富地被景观、提高地被植物配置水平和发展城市自然地被是地被植物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园林生态城市是按照生态文明观提出的,能使城市景观、城市生态和城市建设有机的结合,具有显著的功能特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其规划和建设的理论依据主要是美学原理、景观学原理和生态学原理。园林生态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营造城市生态文化氛围,采取市场运作和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城市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组成的复合体,园林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城市生态美学的研究和作用。城市园林景观环境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园林生态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济南市目前生态绿地景观存在的问题和城市生态城市发展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0.
工矿企业与乡镇农村接壤区域,简称工农接合地带。工矿企业与农村社区相毗邻,刘工矿企业和农村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积极作用。由于区域内社会经济因素复杂,这里自然资源和土地利用缺乏管理制度;污染源多,对周边特别是河水下游带来消极影响和安全隐患。工农接合地带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营建工农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园林绿地,其紧迫性和重要性已是政府、有关部门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就此提出分析探讨意见和刘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绿地建设不仅要体现景观效果,更应发挥生态服务功能。文章以贵阳市辖区8个乡镇为例,对小城镇绿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发展规划、生态功能控制性规划和地域特点,分析了小城镇所处的生态功能区位、建设开发类别及绿地建设策略。同时,对小城镇内特色村庄(寨)的绿地建设策略进行探讨,以实现小城镇和村庄(寨)绿地系统建设满足生态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12.
植物造景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植物造景应满足园林功能和园林景观植物的生态要求,考虑园林绿地景观艺术要求,并结合园林景观提高观赏价值等几方面讨论了植物造景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承德市区山体众多、森林资源丰富,使“园林上山”成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发展必然。城市山体森林休闲公园的建设,改善了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保护承德的世界文化遗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铁路 《中国林业》2013,(14):28-28
林业发展需要“腿”,乡镇林业站就是林业发展的“腿”,林业发展任务主要依靠乡镇林业站来组织完成。乡镇林业站建设关乎林业发展的成败。加强乡镇林业站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乡镇林业站人员素质已经成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必须在高标准、高起点提高乡镇林业站能力建设上下功夫,在加强管理、强化作风建设上下功夫,在落实责任上下功夫,在监督检查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绿化是石化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使企业绿化更好地发挥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学的植物配置、合理的绿地布局极其重要。但是,目前石化企业绿化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并在实践中逐步加以解决。 一、绿化建设中的“广场风” 如今,园林绿地建设出现了一些怪现象:大城市大广场、小城市小广场、小乡镇也建广场。有些石化企业也盲目地跟风  相似文献   

16.
勾勇山 《国土绿化》2005,(11):10-10
园林绿地是一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城市绿地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如何结合地区自然环境合理配置植物群落建设好园林绿地,更好地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摆在了园林工作面前。  相似文献   

17.
2008年6月23日,北京园林学会、中国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与园林系联合举办有关“地震后城乡绿地重建与生态修复”学术报告会。报告会邀请日本兵库县立大学自然环境科学研究所教授、日本造园学会会长中濑勲熟博士、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吉田博宣博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树华博士(他们刚从四川汶川地震灾区考察和参加深圳国际地震后城镇绿地重建规划设计论坛会后到京)分别作了题为:“日本阪神、淡路大地震后城市绿地重建的思路与规划设计”、“生态修复技术(斜面、沿岸)案例”、“地震后城乡绿地重建的思考”学术报告。报告结合地震灾区实况,  相似文献   

18.
"科教兴国"战略决策为教育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全国大中专院校掀起了发展校园建设的热潮。目前校园绿地研究主要在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缺少对校园绿地植物群落特征的研究。以北京市园林学校校园绿地为研究对象,应用植物群落生态学数量分析方法,针对校园绿地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数量分析研究。对校园园林植物群落合理配置,优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校园园林绿化生态功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园林观念是以传统的园林中的公园为核心,把动物园、植物园、苗圃、城市街头绿地、近郊的成片林与林带、城市景观大道(生态廊道)等都纳入园林体系。大园林是一个多层次、点条块皆有、遍及城区内外、呈网络分布的生态系统,是与自然相融合的开放式的体系。这一观念是对传统园林观念的发展更新。大园林观念要使城市园林化,改变城市“钢筋水泥丛林”的面貌,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与改善,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从而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大园林观念改变了传统园林仅是游憩目的的单一功能,更强调了园林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在…  相似文献   

20.
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的框架,城市道路绿地是城市绿化的廊道,利用园林树木的不同配置形式以线状或网状结构辐射全城,把城市各类园林绿地串联起来,组成完整的城市绿色生态网络,从而获得显著的生态效益,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城市道路绿地不仅可以起到调节城市温度、湿度,降低风速,改善城市小气候等多种生态功能,还可以起到美化城市,提升城市品位,方便交通等多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