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樟子松和油松是山西省雁北地区防风固沙的主要造林树种,由于该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使两树种的生长状况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对两树种的生长情况、树木蒸腾等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樟子松自引种到山西省雁北地区以来长势良好,胸径、树高等各项生长指标都远远超过乡土树种油松,而且蒸腾强度弱,具有较强的抗旱性,是雁北地区造林的理想树种之一;油松是雁北地区的乡土树种,蒸腾强度弱,抗旱性强,也可作为雁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但是由于两树种生长状况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而导致在防风固沙方面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方面有很大区别,因而,研究两树种的适生性和生长差异对雁北地区优选造林树种、适地适树,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组成人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群落主要植物的蒸腾强度及其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并计算了群落的蒸腾强度,结果表明:①组成群落各植物在生长期间的平均蒸腾强度为0.259 3~0.991 6g/g·h,其中乔木层为0.259 3g/g·h,灌木层为0.498 2~0.9916g/g·b,草本层为0.577 2~0.848 8g/g·h;②各植物蒸腾强度的日变化符合多项式E=ea.ebt·Tc·rJ,③蒸腾强度有相似的季节变化趋势,但各植物的节律稍有差异;④人工油松群落蒸腾强度为0.284 5g/g·h,其中乔木层为0.262 4g/g·h,灌木层为0.619 7g/g·h,草本层为0.780 8g/g·h。  相似文献   

3.
樟子松、油松及小叶杨为山西省雁北地区防风固沙的主要造林树种,应用Richards equation、幂函数模型等树木生长模型对三种树种的生长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树种的林龄、胸径及树高等生长指标与Richards equation和幂函数模型拟舍较好,相关系数达0.95以上,可以用来预测三种树种的生长趋势。  相似文献   

4.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和油松人工林光合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i-6400便携式气体分析系统,在自然条件下对毛乌素沙地腹地樟子松和油松人工林生长季叶片气体交换、水分利用效率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测定,同时探讨了影响樟子松、油松光合速率的内外因素。结果表明:生长季内毛乌素地区油松和樟子松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都表现出一定的日变化规律,都呈单峰型变化曲线;6月、7月、8月针叶树水分利用效率曲线呈下降趋势,上午时段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下午时段的水分利用效率。5月和9月针叶树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呈"W"型曲线,樟子松水分利用效率生长季均值为3.63μmolCO2/mmolH2O,油松水分利用效率生长季均值为3.22μmolCO2/mmolH2O,樟子松的水分利用效率始终高于油松。樟子松的净光合速率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影响,限制油松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PAR和气孔导度。  相似文献   

5.
外源钙对沙地樟子松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沙地樟子松幼苗生长存在的最适钙浓度,本研究测定分析了不同外源钙浓度下沙地樟子松幼苗生长、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水分利用效率等相关指标变化。本次试验的试验材料为三年实生沙地樟子松幼苗,设有6个钙浓度梯度,每个梯度设置6个重复处理,进行土培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沙地樟子松幼苗叶片中植物钙含量随着钙浓度升高而增加,其叶片植物钙含量比未进行施钙处理的沙地樟子松幼苗大幅提升;施钙可以促进沙地樟子松幼苗的生长,最适钙浓度范围为50 ~ 100 mg kg?1,当浓度超过其最适值后,随着钙浓度的增加沙地樟子松幼苗生长量与生物量均出现下降趋势;施钙可以促进沙地樟子松幼苗光合色素的合成,使植株的光合参数提高,并促进可溶性糖和淀粉的积累。钙浓度在50 ~ 100 mg kg?1之间时,影响效果最为显著;施钙影响沙地樟子松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在钙浓度达到400 mg kg?1时,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小于0.8,产生胁迫现象;添加钙处理后沙地樟子松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当钙浓度达400 mg kg?1时,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值。综上可知,沙地樟子松幼苗最适钙浓度保持在50 ~ 100 mg kg?1之间,过高或过低的钙浓度都会抑制沙地樟子松幼苗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了水稻气孔阻力和蒸腾强度的日变化、品种间的变异性,由栽培技术引起的变异性,环境因子对水稻气孔阻力蒸腾强度的影响,气孔阻力与蒸腾强度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7.
8.
山杨和油松是晋西地区重要的建群树种,采用整株收获法分析了山杨和油松各器官生物量以及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采用胸径(DBH)、树高(H)、树木因子(D2H)、平均冠幅(CW)和冠长(CL)等变量建立了叶、枝、干、根、地上部分及整株生物量模型,并选取了最优模型.结果表明:(1)山杨的叶、枝、干、根生物量分配比例分别为3.42%,11.23%,64.30%和21.06%,油松的叶、枝、干、根生物量分配比例分别为13.44%,19.86%,47.52%和19.18%;山杨和油松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比值分别为3.32∶1和3.99∶1.(2)山杨和油松的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之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01).(3)山杨和油松各器官生物量拟合的最优模型形式均为CAR类型,模型解释量均超过92%.(4)基于树木胸径D的山杨和油松各器官单变量模型可解释量除叶(解释量>83%)外均达到或超过了90%,树高不宜单独对各器官生物量进行预测.综合考虑模型的可解释量和生产实践中的需要,胸径是预测山杨和油松不同器官生物量的可靠变量.  相似文献   

9.
沃特和PAM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及马铃薯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以不施为对照,开展了浸种、穴施保水剂沃特和PAM对土壤水分和马铃薯生长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沃特、PAM不同处理10~20 cm、3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在盛花前略高于对照,茎叶衰老后略低于对照。不同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水含量苗期略高于对照;花期沃特、PAM穴施用量15和30 kg/hm2处理极显著高于对照,沃特、PAM穴施用量60 kg/hm2和1.0%浸种处理显著低于对照;收获期不同处理均低于对照。不同处理花期、收获期均表现为沃特、PAM施用量越大,生物量、块茎产量越高,块茎个数越少,最大块茎越大。从播种到花期沃特、PAM穴施用量15和30 kg/hm2处理的耗水量显著低于对照,从播种到收获期不同处理的耗水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花期、收获期不同处理的水分利用率和水分产出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沃特和PAM在马铃薯生产应用中,穴施应以30 kg/hm2到45 kg/hm2为宜。用1.0%的浓度浸种,可成为沃特和PAM在马铃薯生产中利用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超长钝顶螺旋藻的选育及形态和生长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组织匀浆破碎和离心沉降法制备和分离出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Sp-Z 的单细胞或少于5个细胞的片段,并用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半致死剂量为1.2 kGy.在2.4kGy的处理组中,筛选出4株藻丝长度、螺旋数、螺旋长分别为Sp-Z的15、10和1.8倍的超长钝顶螺旋藻突变体Sp-Z(E.L).Sp-Z的生长曲线几乎呈直线型,而Sp-Z(E.L)的生长曲线则呈较明显的"S"形.在室外培养时,Sp-Z(E.L)的产量比Sp-Z高11.7%.  相似文献   

11.
樟子松林下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杨涛  徐慧  方德华  朱教君 《土壤通报》2006,37(2):253-257
为探讨樟子松林土壤生化特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本文对我国最重要樟子松原产地—红花尔基地区的不同林龄樟子松林下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地的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均表现出差异。土壤养分、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总体变化趋势是先随着树龄增加而增加,到60~70年树龄时达到最大,后随着树龄增大各项指标呈现下降的趋势。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利用TDP茎流计研究沙地樟子松的树干液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用TDP茎流计连续测定了沙地樟子松南北两方向的树干液流,并用传感器同步记录环境因子变化,探讨环境因子对树干液流的影响。沙地樟子松树干液流日变化呈双峰有规律变化,南面树干液流速度和变化幅度大于北面树干液流速度和变化幅度;树干液流启动比环境因子晚1小时左右,然后迅速上升,在9:30达到第一个峰值,在17:20左右迅速下降,南面树干液流速度峰值出现在9:30左右,北面峰值出现在13:20左右;通过相关系数分析,树干液流与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和土壤水分相关明显,南北两方向的树干液流受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不一样,在南面,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而在北面空气温度>太阳辐射>空气湿度;日树干液流量集中在9:30到17:20,占全天树干液流量的70%多,北面树干液流量是南面树干液流量的0.5~0.6。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樟子松和沙地云杉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不同温度条件下樟子松和沙地云杉种子的发芽特征研究,分析了温度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平均发芽天数、胚根长、胚芽长、胚根/胚芽比和活力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平均发芽天数、胚根长、胚芽长、胚根/胚芽比和活力指数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10~25℃温度范围内樟子松和沙地云杉均有较高的发芽率,20~25℃为樟子松和沙地云杉发芽的最适温度;温度超过30℃时发芽种子有腐烂现象,所以温度高于30℃不适合樟子松和沙地云杉种子发芽。在适宜温度下,沙地云杉发芽率大于樟子松,且发芽整齐,但樟子松生长快于沙地云杉,耐高温也优于沙地云杉。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东部山地樟子松人工林生态系统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地樟子松人工林(P inus sy lvestr is var.m ongolica)生态系统的大气降水、穿透水、树干径流和枯透水中的pH值、溶解氧、浊度、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钾、钠、钙、镁、铜、锌、锰、铁等水质指标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经过林冠层后,水化学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pH逐层降低,经过枯枝落叶层后,水质的酸化得到了缓解,说明樟子松人工林的枯枝落叶层对水质酸化有很好的缓冲作用。穿透水、树干径流和枯透水的COND变化趋势相同,且各月树干径流和枯透水的COND平均值均高于穿透水和大气降水。枯透水各月ORP的平均值明显低于大气降水和树干径流,可见樟子松人工林的枯枝落叶层对ORP值的降低有很好的作用。樟子松人工林对于增强水中微量元素F e和M n含量也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婷  吕刚  魏忠平  王凯  吴祥云 《土壤通报》2016,(6):1332-1338
科尔沁沙地南缘在90年代初引种失败后,对原有植被采伐并在采伐迹地进行植被重建。为了研究沙地植被更新13 a后土壤特性,选取土壤容重、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7个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作为土壤环境肥力质量的评价指标,采用改进的内梅罗(Nemoro)公式对山杏、彰武小钻杨和白丁香三种林分的土壤环境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植被重建后土壤特性演变朝良性方向发展,相较于采伐迹地土壤容重减小、田间持水量提高;有机质、氮磷钾及其有效性明显提高,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相较于采伐迹地增幅最大;3种植被重建类型对提高土壤上层(0~10 cm)理化性质的能力较下层(10~20 cm)强;樟子松更新迹地3种植被重建类型下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排序为:彰武小钻杨(0.82)白丁香(0.72)山杏(0.66)。樟子松固沙林更新迹地植被重建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及肥力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且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研究结果将为今后科尔沁沙地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晋西黄土区沙棘与冰草蒸腾耗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沙棘与冰草生长季的典型阴、晴天,通过对其叶片蒸腾速率、光强、气孔扩散阻力的测定,探讨晋西黄土区典型灌草植被沙棘、冰草的蒸腾耗水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沙棘与冰草在生长季典型阴、晴天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曲线;阴、晴天光强对沙棘、冰草蒸腾速率的影响均大于扩散阻力的影响;阴天单株沙棘、冰草的日蒸腾量分别为227.81,6.99 g,晴天分别是2521.19,13.1 g.这些结果为提高该地区林木水分利用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样方法对辽宁章古台地区樟子松固沙林采伐迹地撂荒后1-5 a内自然恢复植被组成及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采伐迹地自然恢复形成的自然植被群落共有49种植物,分属于26个科,以菊科和乔本科植物最为丰富。1a采伐迹地、2a采伐迹地、3a采伐迹地和5a采伐迹地植物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681,0.792,0.845和0.870,Shannon-Weiner信息统计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和S im pson优势度指数基本相似。植被总生物量由1.351 t/hm^2增加到9.745 t/hm^2,撂荒2a时植被系统开始产生枯落物。随着植被恢复时间增加,死地被物生物量从0.824 t/hm^2增加到1.403 t/hm^2。与采伐前相比,撂荒使采伐迹地土壤表层(0-15 cm)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各层的养分含量明显增加。撂荒具有较早归还凋落物和增加土壤养分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