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小知识     
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原因由于传统农业的过度耕作,加剧了旱作地区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所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提高雨水利用率,是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多蓄天上水、保住地中墒和提高土壤水的利用率,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是发展旱地农业最经济、最有效、最现实的办法。保护性耕作的主要特征保护性耕作的主要特征是不采用铧式犁翻耕土壤,用30%以上的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免耕播种施肥,配以深松和用农药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性耕作的主要好处(1)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由于作…  相似文献   

2.
主要论述了保护性耕作关键装备—2BM-9型免耕播种机的技术参数与工作原理,论述了其性能试验、可靠性试验及应用效果。通过性能试验与生产考核表明:该机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使用可靠性大于98%,调整使用方便性大于97%。经测试与调查统计知:该机对作物留茬地提高土壤含水率6%~9%,减少农田风蚀50%~80%,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0.04%~0.08%,增加农民收入10%~15%。经过4年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对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固定宽垄沟灌保护性耕作是将保护性耕作、固定道、垄作和沟灌等相结合的一项农业技术,该技术可通过松垄作业解决宽垄水分侧渗效果差的问题.从2005年开始,在西北灌区对固定宽垄沟灌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的松垄效应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0~100 cm深度范围内,松垄作业能促进水分向宽垄中央渗透,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提高8%左右土壤含水量,并能增加2%左右作物产量.建议在采用固定宽垄沟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地区推广松垄技术.  相似文献   

4.
轮胎压实对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浩  杨亚莉 《农机化研究》2012,34(2):153-156
固定道保护性耕作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压实程度,改善土壤结构。为此,以大田土壤水分入渗试验为依据,分析一年两熟区固定道保护性耕作系统对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试验结果显示:一年两熟区机具随机行走作业在表层土壤造成明显的压实;固定道保护性耕作可以降低0~30cm土层容重,降低0~40cm土层土壤紧实度,改善土壤结构,从而显著提高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相对于非固定道保护性耕作,固定道保护性耕作土壤水分稳定入渗强度提高111.1%,3h累积入渗量提高92.4%。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就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或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近两年吉林省主要采取两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玉米大垄双行(宽窄行倒茬平作)保护性耕作和玉米垄侧播种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6.
受地理、气候、经济等因素影响,朝阳地区农业经济相对落后,但污染相对较少,为有机食品开发提供了优越条件。针对农民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和有机质含量下降的现状,提出实施保护性耕作,促进有机食品开发。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保水、保土、增加地力、提高土壤质量的作用,是促进有机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应把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有机食品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曹洁  赵士杰 《农机化研究》2013,35(3):180-183
内蒙古正镶白旗草场类型复杂,沙化退化严重,亟待恢复草原生态,选择该地具有代表性的高平原干草原草场,通过建立试验对比田,探讨和研究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恢复天然草原生产力。通过对传统耕作种植牧草与保护性耕作补播牧草的效益分析表明,1hm2干草产量可增加21%,植被覆盖率增加20%~30%。保护性耕作技术可减少地表雨水径流和蒸发,增加土壤雨水渗透,增强牧草的抗旱性,提高了干旱地区牧业生产能力,为该地可持续发展以及恢复生态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一、保护性耕作的内涵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的作用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它有利于保水保土。在不影响农业产量的情况下,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根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冰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保护性耕作是一场新的耕作革命,是一种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双赢”的耕作方法;未来10~20年中,保护性耕作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通过运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是一种实现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双赢"的耕作方法。一、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起源及我国的推广状况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起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由于美国人少地多,机械化投入大,生态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或保留高根茬秸秆30%以上和作物残留物覆盖率不低于30%的耕作技术.它是一项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1.
蓝莓基地传统的灌溉施肥方式,不仅水肥利用率低,造成大量浪费,带来环境污染,还导致农产品品质的降低,制约我国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利用无线传感器物联网监控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基于蓝莓生长环境和水肥需求的规律,构建包括环境信息采集系统、智能化服务平台、灌溉施肥系统以及环境调节设备,可实时监测蓝莓生长环境与生长发育状况,并根据蓝莓生长模型与精准算法及时按需足量实现对蓝莓的灌溉施肥与生长发育智能化控制的蓝莓温室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用于蓝莓种植可节水35%~45%,节肥25%~35%,蓝莓增产10%~15%,减少60%以上劳动力,降低农业污染。  相似文献   

12.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是无土栽培技术的一种,其能适应当前生态农业及绿色食品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力推广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才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土壤含水率、土壤孔隙度与土壤固有频率的关系,采用自制的土壤压实机械进行土壤试样制作,运用试验模态分析法,进行不同含水率和孔隙度下土壤固有频率的测定。获得了不同孔隙度下土壤固有频率和土壤含水率的关系曲线以及不同含水率下土壤固有频率和土壤孔隙度的关系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试样含水率为3%~15%时,当土壤孔隙度一定,土壤试样固有频率除含水率为3%时呈线性增长,其余含水率均为先增大至含水率为9%左右后开始降低;土壤试样孔隙度为40%~48%时,当土壤含水率一定,土壤的固有频率随着土壤孔隙度的升高而增大。试验结果可为研究不同农机具作业后土壤—车辆振动系统的传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加强冬季垂直绿化植物筛选和应用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南方冬季园林绿化水平。以滨柃(Eurya emarginata)、含笑花(Michelia figo)和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3种常绿灌木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基质和轻基质进行垂直栽培,通过对控水和复水处理中株高增长量、总生物量、根冠比、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等抗旱性能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筛选最佳栽培基质和水分管理措施。结果表明,三种植物抗旱性综合评价由大至小依次为滨柃、红花檵木和含笑花,且采用轻基质栽培滨柃和红花檵木,以及采用生态基质栽培含笑花有利于提高杭州冬季常规温度下的栽培效果,其生物量和根冠比分别提高1.6%~36.8%和20.2%~41.1%,灌溉周期可以达到20天左右。  相似文献   

15.
深松耕作对土壤水分物理特性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对两种土壤深松耕作及传统耕作的对比试验研究,表明深松耕作可有效打破犁底层,使土壤容重降低0.1t/m3,孔隙度增大3.6%~4.0%,110cm上体内可多蓄纳雨水15.2~17.5mm。对粘壤上深松耕作可提高土壤的入渗能力,而对粉砂壤土则没有提高。同传统耕作相比,深松耕作可明显提高夏玉米的根长、根深及根量,为有效利用土壤水分及养分创造了条件.可使夏玉米产量提高5.7%~11.3%。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的高速发展要求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型人才,教育部等部门发布“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鼓励发展“新工科、新农科”,大力推动新型人才培养。在新工科新农科的理念下,《生物生产自动化与机器人》提升课程目标和知识体系,着重强化案例剖析,提升教学内容,夯实教学实验操控,训练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构建学生发散型科研思维、提升专业基础技术和创新能力,为现代化农业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肥液浓度和生物质掺混量对微润灌溉入渗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肥液质量浓度和生物质掺混质量比对微润灌溉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采用室内土箱模拟试验的方法,设置3个肥液质量浓度水平(清水F0:0 mg/L,低浓度FL:200 mg/L,高浓度FH:400 mg/L)和4个生物质掺混质量比水平(自然风干土B0:0 g/kg,低掺混量BL:15 g/kg,中掺混量BM:30 g/kg,高掺混量BH:45 g/kg),以发酵腐熟花生壳粉末为掺混生物质,研究微润灌溉的水分入渗速率、累积入渗量、湿润体体积以及湿润体质量含水率的分布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肥液质量浓度和生物质掺混质量比对微润灌溉的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累积入渗量和湿润体质量含水率均值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水平F0B0相比,增加肥液质量浓度和生物质掺混质量比可提高初始入渗速率13.02%~44.85%、稳定入渗速率13.50%~48.78%、累积入渗量5.65%~56.62%和湿润体质量含水率均值6.62%~30.09%;不同入渗时间内的累积入渗量符合Kostiakov模型;湿润体体积随肥液质量浓度和生物质掺混质量比增大而增大,且湿润体体积与入渗时间呈二次多项式关系;湿润体剖面面积和灌水均匀系数随肥液质量浓度和生物质掺混质量比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概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及内容,介绍保护性耕作在国内外的推广应用情况,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两方面阐述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及农民增收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完善,种植不仅只是露地种植,设施农业站上了历史的舞台,高端种植温室开始匹配温室智能控制系统对温室环境进行自动调控,国内温室智能控制系统的相关研究随着科学技术及控制理论的进步而逐渐成熟。本文将简述温室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概述国内温室智能化相关的研究,并针对国内温室产业实际提出智能控制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农牧业的发展,提高农牧种养的综合效率,针对农牧混合管理应用展开了研究。在单一农作物种植的基础上,基于生态学的规律与特性,建立相应的生态学模型,融入物联网、无线通信等智能管控技术,形成功能完整、布局合理、实用科学的农牧混合管理系统。展开该理念下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以生态学技术为平台理念,较单一培养模式而言,农牧混合管理系统下的综合培养效率可提高至90%以上,作物生长良好率和畜牧产率均提升5%以上,系统运行平稳高效,可为促进生态农业的循环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