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茶园生境智慧管控技术是生态茶园建设技术的集成与提升。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以完善和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系统平衡稳定为目的,对茶树生长环境进行智能、系统的管控,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在推动生态茶园建设的过程中,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建立了一套适合广东生态茶园发展的茶园生境智慧管控技术,该技术主要包含茶园土壤生态调控技术、茶园生态位配置与管控技术、茶园病虫害监测预警与生态防控技术、茶园生境环境信息自动化感知技术、茶园水分智慧管控技术以及茶园生境智慧管控专家服务系统等。根据广东省各茶区的主栽品种、气候环境、土壤和植被的差异特征,合理使用茶园生境智慧管控相关技术,以最大限度发挥地方茶树品种的特色。茶园生境智慧管控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茶园种植结构,强化了生物多样性增益控害的服务功能,促进了广东省生态茶园建设,推动了广东省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目前我国茶园土壤重金属污染途径及其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和现状,系统归纳了茶园重金属污染的成因,提出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在茶园中的应用,并对茶园重金属污染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我国茶园管理机械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茶园垦殖动力和机械、茶园土肥管理机械、茶园灾害管理机械、茶树管理机械等茶园管理机械化技术现状,指出其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并根据我国茶产业现状提出开展茶园管理机械化技术集成和推广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在安徽滁州市南谯区通过开展茶园生态化综合管理技术、茶园化肥农药减量技术和全程有机茶生产技术等3大类技术集成模式示范与推广,构建茶叶绿色增效生产模式示范基地,可以辐射带动全区茶园实行绿色标准化生产,增加茶农收入。对茶园的主要技术模式进行综述,并提出了茶园的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5.
茶园土壤耕作是茶园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从茶园耕作意义入手,着重介绍了茶园中耕浅锄和深耕技术,以供广大茶园管理工作者和农技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包括茶园园土改良技术、茶树嫁接技术、茶树更新复壮技术、改造后的茶园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改造低产茶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推广和应用茶园绿色防控技术不仅可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而且还可保护茶园生态环境。该文介绍了舒城县茶园的主要病虫害,阐述了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以期为茶叶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该文介绍了共享经济的概念及特征;针对陕南茶园管理面临的困境,提出茶园管理机械共享、茶园和土地共享、茶园管理技术共享和茶园劳动力共享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云南生态茶园冬季管理技术,确保茶园翌年的产量和品质,保持丰产稳产。本文分析了茶园冬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出生态茶园冬季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钱敬智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240-241
从茶园耕作、茶园施肥、茶园修剪3个方面介绍了广德县优质高产茶园管理技术要点,为广德县进一步扩大茶园面积、改善茶叶品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3种不同品种的粳米为研究材料,研究了不同饲养密度的米蛾幼虫对大米及米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米受米蛾侵染后直链淀粉含量、脂肪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碘蓝值和吸水率均有所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干物质含量有所降低,而多酚氧化酶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水稻优质育种的必要性,综述了野生稻优异品质特征及其在优质育种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利用野生稻进行优质育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2005年黑龙江水稻稻瘟病大面积发生的多种原因,指出今后水稻生产在防治稻瘟病方面农户必须采用的关键栽培管理技术、药剂防治技术和各相关部门应采取的必要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水稻品种抗稻瘟病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3个水稻品种与广谱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杂交,用7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ZA1,ZB13,ZC13,ZD1,ZE1,ZF1,ZG1)分别对亲本、F1和F2代植株进行接种测定,分析13个品种的基因组成。结果表明:94.5%抗性呈显性,5.5%抗性呈隐性。13个品种对2个测试小种的抗性多数受一对或两对显性基因控制(3:1或15:1),少数受两对抑制基因控制(13:3)或两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9:7)以及三对显性基因控制(63:1)。基因分析结果还表明,13个品种至少各含有两对不尽相同的抗瘟性基因。故认为,品种属于不同的抗源。就抗病品种作母本或父本情况看,稻瘟病抗性属细胞核遗传。  相似文献   

15.
早籼配米配方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改善低质早籼米的食味,探讨早籼配米机理,采用混料设计法进行配米试验,并对得出的16大体上配米配方的米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种,3种,4种基米的配米中,4种基米的有最好和最稳定的食味;(2)晚籼米、糯稻质早籼米的食味,配米在拼配时要考虑其基米来源差异性,特别是香米作为基米有助于配米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杂交稻与常规稻叶绿素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杂交稻和常规稻各个生育时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各个生育时期变异较大,杂交稻品种前期叶绿素含量高于常规品种,但灌浆后期则低于常规稻,并影响到干物质的积累速度。插秧量和配置方式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主要在生育前期,表现为幼穗分化期插单苗的叶绿素含量极显著高于插三苗的,后期由品种特性决定。而叶绿素A/B值受栽培条件影响较小,主要由品种特性决定。由此认为,以叶绿素A/B值为定量指标,选育叶绿素A/B值合适、后期叶绿素含量能保持较高水平的组合(或品种),是高光效育种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油—稻—稻”栽培模式是长江中下游主要耕作制度 ,但生产季节紧张。通过对中熟早稻与秧龄的研究结果表明 :40d秧龄的产量最高 ,产量为 9375kg/hm2 ,比对照 (2 5d秧龄 )增产 16 .8% ,经过LSR分析产量差异极显著。 45d和 5 0d秧龄的产量也比 2 5、35d秧龄的高 ,适当延长秧龄 ,有利于茬口安排和缓解生产季节紧张  相似文献   

18.
对稻瘟病抗性的生理生化机制进行了综述,可知抗性来自于一系列的机理:结构防御,多种酶的活性的升高,抑制物质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吕亮  李培涛  罗举  张舒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4):5641-5642
调查稻飞虱在几个水稻品种上的产卵量、产卵部位等特征,结果表明,稻飞虱产卵行为具有明显的生态位分布,偏向于距叶鞘基部20 cm以上的叶鞘及距叶片基部10~20 cm的叶片上产卵.在叶鞘的平均产卵量明显高于叶片,说明叶鞘更适合于稻飞虱产卵.  相似文献   

20.
早稻机插秧不同播种量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单位面积播种量提高,秧苗素质明显下降,基本苗增加,最高苗和有效穗趋于相同;各处理经济性状和产量差异很小.综合机插早稻栽培特点,合理播种量为干谷125g/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