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研究异质小麦雄性不育系减数分裂中期Ⅰ与后期Ⅰ的染色体行为及与育性恢复的相关性,以几类异质小麦雄性不育系为母本,用常规品种(系)作为父本与其杂交,调查了杂种F1减数分裂中期Ⅰ单价体频率与后期Ⅰ染色体变异率及自交结实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单价体频率与后期Ⅰ染色体变异率呈显著正相关,后期Ⅰ染色体变异率与自交结实率呈负相关,但不显著;(2)相同异质不育系与相同或不同品种杂交时减数分裂中期Ⅰ单价体频率与后期Ⅰ染色体变异率及结实率差异不显著;(3)不同异质不育系与相同或不同品种杂交时减数分裂中期Ⅰ单价体频率与后期Ⅰ染色体变异率差异性较为显著,但减数分裂中期Ⅰ单价体频率与结实率差异性不显著;(4)异质小麦中,异源胞质影响染色体变异,但核基因是调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2002年两优培九在建湖县制种333.3hm^2,在培矮64S育性温度敏感期受到连续5d 23℃以下的低温影响。为了及早掌握培矮64S的育性变化程度及准确估算制种纯度,通过大田花粉镜检、隔离盆栽和套袋自交等方法,结合其它因素综合分析,提出了F1代种子纯度的估算方法。种子纯度估算值为96.34%,经福建和江苏的种子部门在海南鉴定,平均为96.52%,只相差0.18个百分点,说明该法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Driscoll(1972)建议用细胞核雄性不育产生杂种小麦的XYZ系统,之后他(1977)又指出"奠基石"雄性不育突变体是达到这一目的良好材料.然而,要找到该系统的第二组成部分(即能补偿"奠基石"雄性不育性的外来染色体)却是很难的.Islam等(1981)指出,当小麦染色体4A二体被具结构变异的大麦染色体4H(这里称4Hm)所代替时,其育性可得到充分恢复,于是人们期望这一大麦染色体可能运用于XYZ系统.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种子专业化程度和种子质量.充分发挥良种在农民增产增收中的积极作用.按照上级部门关于农业生产种子补助项目的通知精神.湟中县实施了农业生产种子补助项目。主要包括麦类三圃田建设、麦类新品种繁育、蚕豆原种提纯与豆类新品种扩繁、优质杂交油菜制种、马铃薯种薯基地补贴和救灾种子补贴6个项目,项目由县种子管理站、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县良种繁殖场实施。项目计划投资97.5万元,全部为财政专项资金。  相似文献   

5.
水稻Y58S核心种子不同世代群体的育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稻Y58S以冷水处理方法生产核心种子繁殖的第1至第3代种子和未经提纯连续多代繁殖的种子进行育性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Y58S育性敏感期在日均温为25.7~32.0℃条件下,由核心种子繁殖的第1、2代种子种植的群体中正常花粉株率均为0,第3代种子种植的群体中正常花粉株率1.00%,未经核心种子生产程序多代繁殖的种子种植的群体中正常花粉株率2.67%,且出现同形可育株。育性敏感期用23.0℃恒温冷水处理6 d,由第1、2代种子种植的群体中正常花粉株率分别为0,0.67%,第3代及未经核心种子生产程序的种子种植的群体中正常染色花粉株率分别为1.33%,3.0%,可见由核心种子繁殖的第1、2代种子用于制种,其不育的安全性高,第3代种子用于制种有风险,未经核心种子生产程序多代繁殖的种子则不能用于制种。育性敏感期用21.5℃恒温冷水处理12 d,不同世代种子种植的群体,正常花粉率从低至高的株率均呈正态分布,说明不育本质为主效基因,育性转换起点温度漂变则是微效基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15个异细胞质中国春及对照中国分别与黑麦杂交,结实率有所不同;出苗率差异显著;异细胞质对F1减数分裂中期I期染色体配对有影响,(Ac.sharonesis)和(Ae.bicorrnis)细胞持分别促进和抑制中国春与黑麦F1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用八倍体小黑麦回交F1,回交结实率差异显著。t检验表明,异细胞质对F1产生有功能雌配子有影响。继续用八倍体小麦回交,得到四种异细胞质八倍体小黑麦,细胞学观察表明:减数分裂不稳定,多价体明显增多。利用(Ae.juvenalis)、(T.timopheevi)等4种细胞质可以将黑麦中有益基因直接转移给小麦,而(Ae.bicornis)在导入黑麦有益基因方面可能不宜利用。  相似文献   

7.
8.
用雄性不育系“Chris”的一套单体与5个普通小麦恢复系杂交产生的5套F_1单体,研究了非整倍体和修饰基因对育性恢复基因(Rf)表达的影响。其中2个恢复系的基因型为Rf_1Rf_1,另2个为Rf_4Rf_4,还有1个为Rf_1Rf_1Rf_4Rf_4(为前4个系的祖先)且含有尚未鉴定出的Rf修饰基因。Rf_1和Rf_4基因分别位于1A和6B染色体上。5套杂交组合的各套内及各套间F_1单体的育性情况表明,除了Rf_1Rf_1和Rf_4Rf_4基因外还有另外的隐性恢复基因。同时,第一和第七部分同源群的一些F_1单体之育性明显降低了。其他5个F_1单体(即2A、2B、4B、5B和5D单体)的育性也有实质性降低。因此,本研究中供试材料的雄性可育性至少与17个染色体上基因间的互作有关。第一和第七部分同源群的F_1单体的育性提高可归因于这些染色体上部分同源等位基因的作用,而5个基因剂量比正常的6个基因剂量的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小麦中一个编码与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有关的酶的基因(FJ803924)是否与小麦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有关,采用半定量PCR和电泳分析,测定了此基因在人工控温下生长的5种小麦(非1B/1R 类K型不育系732A 及其保持系732B、YS型温敏雄性不育小麦A3017、1B/1R 类K 型不育系K3314A 及其保持系3314B)不同时期幼穗中的表达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此基因在高、低温处理下在732A和A3017中出现较明显的表达量差异,而在另外几种小麦中表达量变化差异不明显。此基因在不同小麦中的表达受温度影响的程度不同,与小麦育性的关系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从大豆品种南农CT-2发现的育性突变体CT-2s表现为雄性不育,并受开花时期影响,其雌性育性也劣于正常亲本,但不育株仍能少量结荚,属雌性部分不育.遗传分析表明CT-2s的不育性受2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1.
转录抑制因子JAZ(Jasmonate ZIM-domain)蛋白是茉莉酸(Jasmonate,JA)信号转导途径的核心元件,前人研究发现,拟南芥中AtJAZ1、AtJAZ4与AtICE1蛋白互作可抑制 AtICE1基因的转录,负调控拟南芥的抗寒性,然而小麦中TaJAZ与TaICE蛋白的互作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强抗寒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Dn1)为试验材料,以与拟南芥AtJAZ1、AtJAZ4蛋白高度同源的TaJAZ7、TaJAZ12蛋白为对象,检测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对低温胁迫下 TaJAZ7 TaJAZ12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发现, TaJAZ7基因的表达量与温度变化呈明显负相关,故对TaJAZ7(以TaJAZ7D为研究对象进行后续研究)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亚细胞定位,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验证TaJAZ7D蛋白与TaMYC2和TaICE41蛋白的互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 TaJAZ7D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为633 bp,为不稳定的亲水性混合型蛋白;TaJAZ7D蛋白有典型的TIFY和Jas结构域,属于TIFY家族。亚细胞定位发现,TaJAZ7D蛋白位于细胞核中。酵母双杂交验证试验发现,TaJAZ7D蛋白与TaMYC2和TaICE41蛋白分别存在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12.
小麦phlb ph2a ph2b基因系染色体配对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必须以主攻单产为核心,加强新品种选育和推广,提高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应加强种子产业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良种的主导作用,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品系间的综合杂种优势是异花授粉作物育种的有效方法之一。尽管在这方面进行了长期工作,但还未发现在荞麦中的实际应用,其原因之一是,培育综合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交系的自交可育性。我们的研究任务是,从大量中熟品种筛选出来的品系,在近亲繁殖和姊妹交情况下,分析不同近亲繁殖和不同花型植株的结实率。我们广泛试验了一次近亲繁殖系(u_1),共分析29个品种的3990多个植株,同时淘汰了结实率低的、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泰玉D2不育系的花药发育进程,探明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泰玉D2花粉败育的细胞学机理。研究发现,花药绒粘层在二分体时期发生异常,小孢子在单核前期开始败育,至单核后期完全解体,花药发育后期不育系药腔中只观察到少量的小孢子残体,花药壁的4层细胞依然存在,绒粘层细胞已经彻底液泡化, 占据了药腔的整个空间,花粉成熟期不育系花药维管束消失。泰玉D2不育系花药绒粘层在二分体时期成辐射状膨大,小孢子在单核期败育,花粉败育完全,属无花粉类型。  相似文献   

16.
利用组合NJCMS2A×中豆5号对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2A的育性恢复性遗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JCMS2A的育性恢复性遗传在不同年份间表现稳定,F1全部为可育株,F12表现育性分离,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经χ2测验符合151,F23中无育性分离的家系数分离比例符合(31)的家系数分离比例符合(151)的家系数经χ2测验符合744,说明在组合NJCMS2A×中豆5号中NJCMS2A的育性恢复性由两对显性重叠基因控制,验证了Bai和Gai的研究结果.随机选取组合NJCMS2A×中豆5号的一个F12株行群体作为分子标记定位群体,采用903对大豆SSR引物对NJCMS2A育性恢复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和定位,结果找到一个SSR标记Saa135与NJC-MS2A育性恢复基因连锁,采用极大似然法计算重组率,利用Kosambi函数将重组率转化为遗传距离,得到Satt135与NJCMS2A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距离为11.47 cM,参照Song等整合的大豆分子遗传图谱,将NJCMS2A育性恢复基因定位于D2连锁群上.  相似文献   

17.
以D38S为材料,对其育性转换与光周期、温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38S育性主要受光照长度控制。表现为短日诱导花粉不育,长日诱导花粉可育,诱导不育的临界光照长度为13.25h。对光周期诱导敏感的时期为二次枝梗穗原基分化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在长日可育条件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的温度对花粉可育性有一定影响,在日均温20.9~30.0℃范围内,花粉可染率随温度上升而上升,当日均温超过31℃时,花粉的可染率随温度上升而下降。在人工12h短光照条件下,20,22,24,26和28℃5种温度处理的结实率都为0。  相似文献   

18.
根据农垦58S及其衍生系和近年来发现的其他不同质源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光、温作用关系的多样性,本文提出光敏核不育水稻可能存在多种光、温作用模式。并根据作者新近发现的可能属长日不育型光敏核不育材料的育性转换特性给出一具体模式。同时对如何获得新的不育类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花生属的区系中染色体组之间存在着结构上的差异,对于这个区系中的二倍体野生种作为一个种质来源的利用上,有其重要意义.如果达不到四倍体的剂量水平,理想性状的最大表现是不可能实现的.本文讨论了包括自然的和诱发的染色体组间的基因交换和适当应用电离辐射控制倍性水平所发生的染色体代换等可能的育种策略.这一育种策略在改善对叶斑病抗性中能够得到测验.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H2O2浸种对低温胁迫下花生种子萌发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白沙1016和花育9122两个花生品 种为材料,通过种子萌发试验,设置(22±1)℃常温对照和(12±1)℃低温处理,首先采用不同浓度的H2O2进行浸种预 处理,分析了H2O2浸种对花生种子低温萌发相关指标的影响,筛选最适H2O2浸种浓度,然后采用最适H2O2浸种处 理后,测定其对发芽花生种子胚中氧化损伤和活性氧含量、脯氨酸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显著降低 两个品种花生的相对发芽率、芽长/种长比、发芽指数及种子的活力指数,延长了平均露白时间,H2O2浸种预处理可 显著缓解低温对花生种子萌发的抑制,以1% H2O2浸种效果最好。同时,H2O2浸种预处理还显著降低了H2O2的积累 以及膜脂过氧化程度,促进了脯氨酸的积累,提高了脯氨酸合成酶鸟氨酸转移酶(OAT)和△1-吡咯琳-5-羧酸合成 酶(P5CS)活性,抑制了脯氨酸降解限速酶脯氨酸脱氢酶(ProDH)活性。表明H2O2浸种预处理可通过调控脯氨酸代 谢途径,促进低温条件下萌发花生种子内脯氨酸的积累,缓解氧化损伤,从而增强花生种子的低温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